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二-燕子矶

作者: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具有广泛的文学造诣。《陶庵梦忆》是他的自传性质的随笔集,内容充满了他对人生、艺术、文化的独到理解。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陶庵梦忆》是袁枚的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他对文学、艺术、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思考。通过这本书,袁枚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艺术创作与生活哲学,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创新。书中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成为中国清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二-燕子矶-原文

燕子矶,余三过之。

水势湁潗,舟人至此,捷捽抒取,钩挽铁缆,蚁附而上。

篷窗中见石骨棱层,撑拒水际,不喜而怖,不识岸上有如许境界。

戊寅到京后,同吕吉士出观音门,游燕子矶。

方晓佛地仙都,当面蹉过之矣。

登关王殿,吴头楚尾,是侯用武之地,灵爽赫赫,须眉戟起。

缘山走矶上,坐亭子,看江水潎洌,舟下如箭。

折而南,走观音阁,度索上之。

阁旁僧院,有峭壁千寻,碚礌如铁;大枫数株,蓊以他树,森森冷绿;小楼痴对,便可十年面壁。

今僧寮佛阁,故故背之,其心何忍?

是年,余归浙,闵老子、王月生送至矶,饮石壁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二-燕子矶-译文

燕子矶,我去了三次。那里的水势湍急,船夫们到了这里,敏捷地抓住船舷,用钩子拉住铁缆,像蚂蚁一样附着上去。从船篷的窗户中可以看到岩石的棱角分明,它们支撑着水边,我不禁感到既不喜欢又害怕,不知道岸边竟然有如此壮丽的景色。

戊寅年(1658年)我到北京后,和吕吉士一起出了观音门,游览了燕子矶。这才明白佛家圣地和仙境就在眼前,却白白错过了。

登上关王殿,这里是吴头楚尾的地方,是古代英雄用武之地,神灵的气息非常强烈,让人感到威严。

沿着山势走到燕子矶上,坐在亭子里,看着江水汹涌澎湃,船只像箭一样快速驶过。

折向南走,到了观音阁,沿着绳索爬上去。阁旁的僧院,有一面千寻高的峭壁,坚硬如铁;几棵大枫树,与其他树木交织在一起,显得郁郁葱葱,冷绿宜人;小楼对面,可以面壁静坐十年。

现在的僧寮和佛阁,却总是背对着这些景色,他们的心怎么忍得住呢?那一年,我回到浙江,闵老子、王月生一直送到燕子矶,我们在石壁下饮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二-燕子矶-注解

燕子矶:燕子矶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长江北岸,是一个著名的景点。它因形似燕子展翅而得名,是南京的四大名山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水势湁潗:湁潗形容水流湍急、波浪翻滚的样子,这里形容燕子矶附近江水的景象。

捷捽抒取:捷捽抒取,捷指迅速,捽指拉扯,抒取指拉扯取物。这里形容舟人在水势湁潗的情况下迅速拉扯绳索,以控制船只。

钩挽铁缆:钩挽指用钩子牵引,铁缆指用铁制成的绳索,这里指用钩子牵引铁缆以控制船只。

蚁附而上:蚁附形容众多小虫附着在大虫身上,这里比喻众多人攀爬。

篷窗:篷指船上的帆布,篷窗即帆布窗户。

石骨棱层:石骨指山石的结构,棱层指山石层层叠叠。

撑拒水际:撑拒指抵抗,水际指江水边缘。

戊寅:戊寅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这里指的是作者经历的某一年。

京:指古代的京城,这里指当时的首都。

观音门:观音门是燕子矶的一个景点,因供奉观音菩萨而得名。

佛地仙都:佛地指佛教圣地,仙都指仙境,这里形容燕子矶是一个既神秘又美丽的地方。

关王殿:关王殿是供奉关羽的庙宇,关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武圣,被视为勇猛的象征。

吴头楚尾:吴头楚尾是指江苏、安徽两省交界的地方,这里指关王殿所处的地理位置。

侯用武之地:侯指古代的封侯,用武之地指适合用兵的地方,这里形容关王殿所在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灵爽赫赫:灵爽指神采奕奕,赫赫指威严显赫。

须眉戟起:须眉指胡须和眉毛,戟起形容须眉竖立,形容关羽的形象威武。

缘山走矶上:缘山指沿着山边,走矶上指走到燕子矶上。

亭子:亭子指供人休息的亭子。

江水潎洌:潎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流动的样子。

折而南:折而南指转身向南走。

观音阁:观音阁是燕子矶的一个景点,供奉观音菩萨。

度索上之:度索指用绳索,上之指攀爬上去。

峭壁千寻:峭壁指陡峭的山壁,千寻指极高的高度。

碚礌如铁:碚礌指山石坚硬,如铁指像铁一样坚硬。

大枫数株:大枫指高大的枫树,数株指几棵。

蓊以他树:蓊指茂盛,他树指其他树木。

森森冷绿:森森指树木茂密,冷绿指绿色的清新凉爽。

小楼痴对:痴对指对视,这里形容小楼与对面景物相映成趣。

十年面壁:面壁指佛教修行者面对墙壁冥想,这里形容修行者专心致志。

僧寮佛阁:僧寮指僧侣居住的地方,佛阁指供奉佛像的阁楼。

闵老子:闵老子指姓闵的老者,这里可能是指作者的友人。

王月生:王月生指姓王的女子,这里可能是指作者的友人。

饮石壁下:饮指饮酒,石壁下指在石壁下面饮酒,这里可能是指作者与友人在燕子矶饮酒作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二-燕子矶-评注

燕子矶,余三过之。水势湁潗,舟人至此,捷捽抒取,钩挽铁缆,蚁附而上。

此句描绘了燕子矶的险峻与舟人的艰辛。‘燕子矶’作为地名,带有浓厚的古风,给人以遥远的历史感。‘水势湁潗’形象地描绘了江水的汹涌,‘捷捽抒取’、‘钩挽铁缆’等词语则生动地展现了舟人攀爬的艰难。‘蚁附而上’用比喻手法,将舟人攀爬的形态与蚂蚁相似,既形象又富有诗意。

篷窗中见石骨棱层,撑拒水际,不喜而怖,不识岸上有如许境界。

这句话通过‘篷窗中见’这一视角,将读者带入作者的眼中,看到了燕子矶的壮丽景色。‘石骨棱层’形容山石的坚硬与棱角分明,‘撑拒水际’则表现出山石与江水的激烈对抗。‘不喜而怖’反映了作者初见此景时的复杂情感,既被其壮美所吸引,又因险峻而感到恐惧。‘不识岸上有如许境界’则表达了作者对眼前景象的惊叹,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戊寅到京后,同吕吉士出观音门,游燕子矶。方晓佛地仙都,当面蹉过之矣。

此句记录了作者与吕吉士游览燕子矶的经历。‘戊寅’是古代的年号,‘出观音门’则是指从观音门出发。‘方晓’表明作者在游览之后才真正领悟到了燕子矶的神奇之处,‘佛地仙都’是对燕子矶的极高评价,‘当面蹉过之矣’则表达了作者对先前未能深入了解燕子矶的遗憾。

登关王殿,吴头楚尾,是侯用武之地,灵爽赫赫,须眉戟起。

这句话描绘了关王殿的雄伟与庄严。‘吴头楚尾’指的是关王殿位于吴国和楚国的交界处,‘侯用武之地’则暗示了此处曾是军事要地。‘灵爽赫赫’形容关王殿的气氛神秘而威严,‘须眉戟起’则生动地描绘了关王像的威武形象。

缘山走矶上,坐亭子,看江水潎洌,舟下如箭。

此句描绘了作者在燕子矶上的游览体验。‘缘山走矶上’表明作者沿着山势攀登至矶上,‘坐亭子’则是一种休息的方式。‘看江水潎洌’描绘了江水的湍急,‘舟下如箭’则形象地表现了舟行的速度。

折而南,走观音阁,度索上之。

这句话描述了作者游览观音阁的过程。‘折而南’是指改变方向,‘走观音阁’则是指前往观音阁。‘度索上之’则表明作者是通过绳索攀爬至观音阁的。

阁旁僧院,有峭壁千寻,碚礌如铁;大枫数株,蓊以他树,森森冷绿;小楼痴对,便可十年面壁。

此句描绘了观音阁旁的僧院景色。‘峭壁千寻’形容峭壁的高大,‘碚礌如铁’则表现了峭壁的坚固。‘大枫数株’与‘蓊以他树’描绘了树木的茂盛,‘森森冷绿’则传达出一种清幽的氛围。‘小楼痴对’与‘十年面壁’则表达了作者对僧院宁静生活的向往。

今僧寮佛阁,故故背之,其心何忍?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僧院现状的感慨。‘今僧寮佛阁’是指现在的僧院和佛阁,‘故故背之’则表明僧人们故意避开这些地方。‘其心何忍’则是对僧人们这种行为的质疑。

是年,余归浙,闵老子、王月生送至矶,饮石壁下。

此句记录了作者归浙时与闵老子、王月生的告别。‘是年’是指同一年的事情,‘闵老子、王月生’是送别者,‘饮石壁下’则表明送别地点在石壁下,增加了离别的感伤色彩。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二-燕子矶》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61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