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具有广泛的文学造诣。《陶庵梦忆》是他的自传性质的随笔集,内容充满了他对人生、艺术、文化的独到理解。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陶庵梦忆》是袁枚的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他对文学、艺术、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思考。通过这本书,袁枚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艺术创作与生活哲学,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创新。书中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成为中国清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二-沈梅冈-原文
沈梅冈先生许相嵩,在狱十八年。
读书之暇,旁攻匠艺,无斧锯,以片铁日夕磨之,遂铦利。
得香楠尺许,琢为文具一,大匣三、小匣七、壁锁二;棕竹数片,为箑一,为骨十八,以笋、以缝、以键,坚密肉好,巧匠谢不能事。
夫人丐先文恭志公墓,持以为贽,文恭拜受之。
铭其匣曰:‘十九年,中郎节,十八年,给谏匣;节邪匣邪同一辙。’
铭其箑曰:‘塞外毡,饥可餐;狱中箑,尘莫干;前苏后沈名班班。’
梅冈制,文恭铭,徐文长书,张应尧镌,人称四绝,余珍藏之。
又闻其以粥炼土,凡数年,范为铜鼓者二,声闻里许,胜暹罗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二-沈梅冈-译文
沈梅冈先生名叫许相嵩,他在狱中度过了十八年。在读书的空闲时间,他还学习各种手艺,没有斧头和锯子,就用一片铁日夜不停地磨它,最终变得锋利。他得到一块香楠木,大约一尺长,雕刻成一套文具,包括一个大盒子、三个小盒子、两个壁锁;还有几片棕竹,制作成一把扇子,十八根骨子,用竹笋、用线缝制、用钥匙连接,坚固紧密,连巧匠也无法做得更好。夫人向先文恭志公墓求取,拿着这些作品作为礼物,文恭拜谢后接受了下来。文恭在盒子上题铭说:‘十九年,中郎节;十八年,给谏匣;节与匣虽不同,但都是同一道理。’在扇子上题铭说:‘塞外的毡子,饥饿时可以吃;狱中的扇子,灰尘沾不上;前有苏武,后有沈梅冈,名声赫赫。’梅冈制作,文恭题铭,徐文长书写,张应尧雕刻,人们称这为四绝,我将其珍藏起来。
又听说他用粥熬制泥土,经过几年时间,铸成了两个铜鼓,声音传到一里之外,比暹罗的铜鼓还要响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二-沈梅冈-注解
沈梅冈先生许相嵩:沈梅冈,人名,许相嵩是他的字,这里指的是沈梅冈先生,即沈梅冈这位先生。在古代,人们常用字来称呼他人。
狱:指监狱,古代囚犯被关押的地方。
读书之暇:在读书的空闲时间。
旁攻匠艺:学习各种手艺。
斧锯:斧头和锯子,这里指制作木器的工具。
香楠:一种名贵的木材,用于制作高档家具和文具。
文具一,大匣三、小匣七、壁锁二:一种文具,包括一个文具盒、三个大盒子、七个小盒子、两个壁挂锁。
棕竹:一种竹子,可用于制作扇子。
箑:扇子。
骨十八:十八根骨片,用于制作扇子的骨架。
笋、以缝、以键:用竹笋作为连接部分,用线缝合,用钥匙锁紧。
坚密肉好:坚固紧密,质地优良。
巧匠谢不能事:即使是技艺高超的工匠也无法做得更好。
夫人丐先文恭志公墓:沈梅冈的妻子向先文恭志公的墓请求。
持以为贽:拿着这些作品作为礼物。
文恭拜受之:文恭志公拜受了这个礼物。
铭:刻在器物上的文字,常用于纪念或表达寓意。
中郎节:古代官职,中郎将的简称,这里指官职的节度。
给谏匣:给事中的匣子,给事中是古代官职,掌管谏议。
塞外毡:指边塞地区制作的毡子。
声闻里许:声音可以传到一里地之外。
范为铜鼓者二:用这种土炼制了两个铜鼓。
胜暹罗铜:比暹罗(今泰国)的铜还要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二-沈梅冈-评注
沈梅冈先生许相嵩,在狱十八年。此句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沈梅冈先生在狱中度过长达十八年的岁月,这一时间跨度之长,不仅体现了沈梅冈先生的坚韧不拔,也暗示了他在狱中生活的艰辛。
读书之暇,旁攻匠艺,无斧锯,以片铁日夕磨之,遂铦利。此句描述了沈梅冈先生在狱中利用闲暇时间学习匠艺,没有斧锯,仅以片铁磨砺,最终使铁片变得锋利。这里体现了沈梅冈先生的智慧与毅力,以及他在逆境中不断追求自我提升的精神。
得香楠尺许,琢为文具一,大匣三、小匣七、壁锁二;棕竹数片,为箑一,为骨十八,以笋、以缝、以键,坚密肉好,巧匠谢不能事。此段详细描绘了沈梅冈先生在狱中所制作的文具和扇子,以及他精湛的工艺。从香楠木到棕竹,从大匣到小匣,从壁锁到扇骨,无不显示出他的匠心独运和技艺高超。
夫人丐先文恭志公墓,持以为贽,文恭拜受之。此句讲述了沈梅冈先生的夫人将他所制作的文具作为礼物献给先文恭志公,而文恭志公也对此表示了极高的敬意。这不仅体现了沈梅冈先生及其夫人的高尚品德,也彰显了文恭志公的谦逊与尊重。
铭其匣曰:“十九年,中郎节,十八年,给谏匣;节邪匣邪同一辙。”铭其箑曰:“塞外毡,饥可餐;狱中箑,尘莫干;前苏后沈名班班。”这两句铭文分别刻在文具和扇子上,寓意深刻。文具铭文中的“节邪匣邪同一辙”表达了沈梅冈先生坚守节操的决心,而扇子铭文则通过对比塞外毡和狱中扇,展现了沈梅冈先生在困境中的坚韧与乐观。
梅冈制,文恭铭,徐文长书,张应尧镌,人称四绝,余珍藏之。此句总结了沈梅冈先生及其作品的价值,将他与文恭志公、徐文长、张应尧并称为“四绝”,并表达了作者对沈梅冈先生作品的珍视。
又闻其以粥炼土,凡数年,范为铜鼓者二,声闻里许,胜暹罗铜。此句讲述了沈梅冈先生利用粥炼土,经过数年努力,制作出两枚铜鼓,其声音传遍里许,甚至胜过暹罗铜。这不仅展示了沈梅冈先生在技艺上的卓越成就,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