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具有广泛的文学造诣。《陶庵梦忆》是他的自传性质的随笔集,内容充满了他对人生、艺术、文化的独到理解。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陶庵梦忆》是袁枚的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他对文学、艺术、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思考。通过这本书,袁枚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艺术创作与生活哲学,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创新。书中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成为中国清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二-梅花书屋-原文
陔萼楼后老屋倾圮,
余筑基四尺,造书屋一大间。
旁广耳室如纱幮,设卧榻。
前后空地,后墙坛其趾,
西瓜瓤大牡丹三株,花出墙上,岁满三百余朵。
坛前西府二树,花时积三尺香雪。
前四壁稍高,对面砌石台,
插太湖石数峰。
西溪梅骨古劲,滇茶数茎,妩媚其旁。
梅根种西番莲,缠绕如缨络。
窗外竹棚,密宝襄盖之。
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
前后明窗,宝襄西府,渐作绿暗。
余坐卧其中,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
慕倪迂“清閟”,又以“云林秘阁”名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二-梅花书屋-译文
陔萼楼后面的老屋已经倒塌,我重新建造了一个地基,建造了一间大书屋。
旁边建了一个宽敞的耳室,就像纱幮一样,里面摆放了卧榻。
前后都有空地,后面的墙壁沿着地基建造,种了三株西瓜瓤大小的牡丹,花朵从墙上伸出,每年开出的花朵有三百多朵。
坛的前面有两棵西府树,花开时节,花朵堆积起来有三尺高的香雪。
前面的四壁稍微高一些,对面砌了一个石台,上面摆放了几块太湖石。
西溪的梅花枝干古朴有力,旁边有几株滇茶,显得很妩媚。
梅树根下种了西番莲,它们缠绕在一起,就像珠帘。
窗外的竹棚,用密密麻麻的宝襄覆盖着。
台阶下面长满了三尺深的翠绿草地,其中稀疏地夹杂着几株秋海棠。
前后都有明亮的窗户,宝襄覆盖的西府树,渐渐变得绿意盎然。
我常常坐在那里休息,不是高雅的客人,不能随意进入。
我羡慕倪迂的‘清閟’,因此用‘云林秘阁’来命名这个书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二-梅花书屋-注解
陔萼楼:古代建筑,指一种楼阁式建筑,多用于观赏或居住。
倾圮:倒塌,毁坏。
筑基:建造基础,指开始建造。
四尺:长度单位,一尺约合今市尺0.32米,四尺约合1.28米。
书屋:指专门用于读书的房屋。
耳室:指位于主室旁边的房间,如同耳朵一样。
纱幮:用纱做的帘子,用来遮挡。
卧榻:卧床。
前后空地:前后两侧的空地。
墙坛:在墙上建造的平台。
趾:脚趾,这里指墙坛的底部。
西瓜瓤大牡丹:形容牡丹花大如西瓜。
花出墙上:花朵从墙上伸出。
岁满三百余朵:每年开花三百多朵。
西府二树:指两种在西府(古代地名)种植的树木。
香雪:指花如雪一般香。
四壁:四面墙壁。
石台:用石头砌成的平台。
太湖石:产于太湖地区的名石,常用于园林装饰。
西溪梅骨:指西溪地区的梅树,其枝干坚韧。
滇茶:产自云南的茶叶。
妩媚:娇媚,美好。
西番莲:一种藤本植物,常用于攀爬。
缨络:古代用丝线编成的装饰品,这里指西番莲的形态。
竹棚:用竹子搭建的棚子。
密宝襄盖之:用珍贵的宝物覆盖。
阶下:台阶下面。
翠草:绿色的草。
秋海棠:一种花卉,常在秋季开花。
明窗:明亮的大窗户。
宝襄西府:用宝石装饰的西府树。
绿暗:绿色显得阴暗。
高流佳客:高贵的客人。
倪迂:指古代画家倪瓒,字迂叟。
清閟:清静幽闭之处,指清静的地方。
云林秘阁:指云林中的秘密阁楼,这里指作者所建的书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二-梅花书屋-评注
陔萼楼后老屋倾圮,余筑基四尺,造书屋一大间。
此句描绘了作者在陔萼楼后废弃的老屋基础上,重新筑基并建造了一间宽敞的书屋。‘陔萼楼’与‘老屋倾圮’形成对比,暗示了岁月的流转与人事的变迁,而‘余筑基四尺’则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改善与追求。
旁广耳室如纱幮,设卧榻。
‘旁广耳室’与‘如纱幮’形象地描绘了书屋旁边的耳室,其轻巧、透气的构造,与‘设卧榻’相呼应,体现了作者对居住环境的细致考量,同时也为书屋增添了一丝雅致。
前后空地,后墙坛其趾,西瓜瓤大牡丹三株,花出墙上,岁满三百余朵。
此句通过对前后空地、后墙坛、牡丹花的描绘,展现了书屋周围的自然景观。‘西瓜瓤大牡丹’与‘花出墙上’生动地描绘了牡丹的美丽与生机,‘岁满三百余朵’则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
坛前西府二树,花时积三尺香雪。
‘坛前西府二树’与‘花时积三尺香雪’描绘了书屋前两棵西府海棠的繁花似锦,香气袭人。‘三尺香雪’既形象地表达了花朵的繁密,又暗示了花朵的洁白无瑕,与书屋的宁静氛围相得益彰。
前四壁稍高,对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数峰。
此句通过对书屋四壁、石台、太湖石的描绘,展现了书屋的内外环境。‘前四壁稍高’与‘对面砌石台’形成了对比,既保证了室内采光,又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插太湖石数峰’则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为书屋增添了一抹灵气。
西溪梅骨古劲,滇茶数茎,妩媚其旁。
‘西溪梅骨古劲’与‘滇茶数茎’描绘了书屋周围的植物景观。‘梅骨古劲’展现了梅花的坚韧与高洁,‘滇茶数茎’则体现了茶文化的底蕴。‘妩媚其旁’则将植物与书屋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氛围。
梅根种西番莲,缠绕如缨络。
此句通过对梅根与西番莲的描绘,展现了植物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共生。‘缠绕如缨络’则形象地表达了植物之间的交织与缠绕,为书屋增添了一抹生机。
窗外竹棚,密宝襄盖之。
‘窗外竹棚’与‘密宝襄盖之’描绘了书屋窗外的竹棚,其密实的竹叶与宝襄的覆盖,既保证了室内采光,又为书屋增添了一丝清凉与雅致。
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
此句通过对阶下翠草、秋海棠的描绘,展现了书屋周围的自然景观。‘翠草深三尺’与‘秋海棠疏疏杂入’形象地表达了植物的生长状态,为书屋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
前后明窗,宝襄西府,渐作绿暗。
‘前后明窗’与‘宝襄西府’描绘了书屋的窗户与西府海棠。‘渐作绿暗’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化,为书屋增添了一抹诗意。
余坐卧其中,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书屋的珍视与保护,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则暗示了书屋的私密性与高贵气质。
慕倪迂‘清閟’,又以‘云林秘阁’名之。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倪迂‘清閟’的仰慕,并以‘云林秘阁’命名自己的书屋。‘清閟’与‘云林秘阁’均体现了书屋的宁静、高雅与神秘,为书屋增添了一抹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