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具有广泛的文学造诣。《陶庵梦忆》是他的自传性质的随笔集,内容充满了他对人生、艺术、文化的独到理解。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陶庵梦忆》是袁枚的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他对文学、艺术、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思考。通过这本书,袁枚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艺术创作与生活哲学,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创新。书中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成为中国清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三-逍遥楼-原文
滇茶故不易得,亦未有老其材八十余年者。
朱文懿公逍遥楼滇茶,为陈海樵先生手植,扶疏蓊翳,老而愈茂。
诸文孙恐其力不胜葩,岁删其萼盈斛,然所遗落枝头,犹自燔山熠谷焉。
文懿公,张无垢后身。
无垢降乩与文懿,谈宿世因甚悉,约公某日面晤于逍遥楼。
公伫立久之,有老人至,剧谈良久,公殊不为意。
但与公言:‘柯亭绿竹庵梁上,有残经一卷,可了之。’
寻别去,公始悟老人为无垢。
次日,走绿竹庵,简梁上,有《维摩经》一部,缮写精良,后二卷未竟,盖无垢笔也。
公取而续书之,如出一手。
先君言,乩仙供余家寿芝楼,悬笔挂壁间,有事辄自动,扶下书之,有奇验。
娠祈子,病祈药,赐丹,诏取某处,立应。
先君祈嗣,诏取丹于某簏临川笔内,簏失钥闭久,先君简视之,横自出觚管中,有金丹一粒,先宜人吞之,即娠余。
朱文懿公有姬媵,陈夫人狮子吼,公苦之。
祷于仙,求化妒丹。
乩书曰:‘难,难!丹在公枕内。’
取以进夫人,夫人服之,语人曰:‘老头子有仙丹,不饷诸婢,而余是饷,尚昵余。’
与公相好如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三-逍遥楼-译文
滇茶原本就很难得到,也没有人能养到八十多年以上的。朱文懿公的逍遥楼滇茶,是陈海樵先生亲手种植的,枝叶繁茂,越老越茂盛。他的子孙担心树的力量支撑不住花朵,每年都会剪掉那些饱满的花蕾,但即使如此,枝头遗落的花朵依然光彩夺目。
文懿公是张无垢的转世。无垢通过乩降神与文懿公交流,谈论前世因缘非常详细,约定某天在逍遥楼见面。文懿公站立了很久,一个老人来了,他们畅谈了很久,文懿公并不在意。老人只是对他说:‘柯亭绿竹庵的梁上,有一卷残经,可以把它完成。’说完就离开了,文懿公这时才意识到老人就是无垢。
第二天,文懿公前往绿竹庵,检查梁上,发现了一部《维摩经》,书写精美,后两卷未完成,应该是无垢的手笔。文懿公取过笔来继续书写,仿佛出自同一人之手。先父说,乩仙曾在我们家的寿芝楼出现,悬笔在墙上,有事时就会自动书写,写下的内容都有奇效。无论是求子还是求药,甚至有指示去某处取丹药,都能立刻应验。先父求嗣时,乩仙指示从某簏临川笔内取丹药,簏子失去了钥匙,长时间关闭,先父打开查看,笔管中横出一粒金丹,先母吞下后,就怀上了我。
朱文懿公有妾室,陈夫人非常嫉妒。文懿公非常苦恼,向仙祈祷,求一粒化解嫉妒的丹药。乩书说:‘难,难!丹药在公的枕头里。’文懿公取来丹药给夫人,夫人服用后,对别人说:‘老头子有仙丹,不先给其他妾室,却先给我,真是亲近我。’于是与文懿公的关系又和好如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三-逍遥楼-注解
滇茶:滇茶,又称云南茶,指的是产自中国云南省的茶叶。云南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地之一,其茶叶历史悠久,品质优良。
朱文懿公:朱文懿公,指的是朱熹的后人,朱熹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其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逍遥楼:逍遥楼,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楼阁建筑,此处可能寓意一种超脱尘世、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陈海樵先生:陈海樵先生,指的可能是某位有才华的文人,此处可能寓意其手植的滇茶同样具有文人气质。
扶疏蓊翳:扶疏,形容树木茂盛;蓊翳,形容树木茂密成荫。此处形容滇茶生长得茂盛。
老而愈茂:指滇茶虽然年岁已长,但生长得更加茂盛。
诸文孙:诸文孙,指的可能是朱文懿公的子孙后代。
删其萼盈斛:删,指修剪;萼,指花萼;斛,古代容量单位,此处指大量。意为修剪掉大量的花萼。
燔山熠谷:燔,燃烧;熠,闪烁。形容滇茶的花朵虽被修剪,但仍然生机勃勃,如同燔烧的山谷中闪烁的光芒。
张无垢:张无垢,指的是张载,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是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降乩:降乩,指通过乩笔等工具与神灵沟通,以获得神灵的启示。
面晤:面晤,面对面相见。
柯亭绿竹庵:柯亭,可能是指某个地名;绿竹庵,指以绿竹为装饰的庵堂,此处可能指一个修行之地。
维摩经:《维摩诘经》,是佛教经典之一,讲述维摩诘居士的智慧与修行。
先君:先君,对已故父亲的尊称。
寿芝楼:寿芝楼,可能是指某座楼阁,此处可能寓意长寿与吉祥。
簏:簏,古代的一种小箱子。
临川笔:临川笔,可能是指产于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的优质笔。
姬媵:姬媵,古代贵族男子妾室的一种,此处指朱文懿公的妾室。
狮子吼:狮子吼,佛教用语,比喻声音宏亮,此处可能指陈夫人的声音洪亮,或者比喻其性格刚烈。
化妒丹:化妒丹,一种传说中的药物,可以消除嫉妒之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三-逍遥楼-评注
滇茶故不易得,亦未有老其材八十余年者。
此句开篇即点明滇茶的珍贵与稀有,‘故’字强调了其来之不易,‘老其材八十余年者’则进一步说明了滇茶树龄之长,体现了作者对滇茶生长历程的尊重与珍视。
朱文懿公逍遥楼滇茶,为陈海樵先生手植,扶疏蓊翳,老而愈茂。
‘朱文懿公逍遥楼滇茶’一句,通过具体的人物和地点,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场景。‘手植’二字,表现了陈海樵先生对滇茶的深厚情感,‘扶疏蓊翳’描绘了滇茶茂盛的景象,‘老而愈茂’则是对滇茶生命力的赞叹。
诸文孙恐其力不胜葩,岁删其萼盈斛,然所遗落枝头,犹自燔山熠谷焉。
此句写诸文孙对滇茶的呵护,‘力不胜葩’表达了他们对滇茶生长的担忧,‘岁删其萼盈斛’则是对滇茶繁茂的描写。‘燔山熠谷’四字,生动地表现了滇茶在山野间生长的景象,令人感受到其顽强的生命力。
文懿公,张无垢后身。
‘文懿公,张无垢后身’一句,将历史人物与神话传说相结合,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后身’一词,暗示了文懿公与张无垢之间的神秘联系,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无垢降乩与文懿,谈宿世因甚悉,约公某日面晤于逍遥楼。
此句讲述了无垢与文懿公之间的神秘交流,‘降乩’一词,体现了道教文化的影响,‘谈宿世因’则揭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缘分。‘面晤于逍遥楼’则是对两人相遇地点的描绘,使故事更加生动。
公伫立久之,有老人至,剧谈良久,公殊不为意。
‘公伫立久之’表现了文懿公对无垢的期待,‘有老人至’则是对神秘老人的出现进行了铺垫。‘剧谈良久’描绘了两人交谈的情景,‘公殊不为意’则暗示了文懿公对神秘老人的态度。
但与公言:‘柯亭绿竹庵梁上,有残经一卷,可了之。’寻别去,公始悟老人为无垢。
此句写无垢以神秘方式指引文懿公寻找《维摩经》,‘柯亭绿竹庵梁上’则是对寻找地点的描绘,‘可了之’则是对文懿公内心疑惑的解答。‘寻别去’和‘公始悟老人为无垢’则表现了文懿公对无垢的信任。
次日,走绿竹庵,简梁上,有《维摩经》一部,缮写精良,后二卷未竟,盖无垢笔也。
此句描述了文懿公寻找《维摩经》的过程,‘简梁上’和‘有《维摩经》一部’则是对经文的描写,‘缮写精良’则是对经文质量的肯定。‘后二卷未竟,盖无垢笔也’则揭示了经文的来历,进一步加深了故事的神秘色彩。
公取而续书之,如出一手。
‘公取而续书之’表现了文懿公对无垢的尊敬,‘如出一手’则是对文懿公续写经文技艺的赞叹,同时也体现了两人之间的默契。
先君言,乩仙供余家寿芝楼,悬笔挂壁间,有事辄自动,扶下书之,有奇验。
此句介绍了乩仙在文懿公家中的神奇现象,‘有事辄自动’和‘扶下书之’则是对乩仙书写过程的描述,‘有奇验’则是对乩仙能力的肯定。
娠祈子,病祈药,赐丹,诏取某处,立应。
此句列举了乩仙的神奇功能,‘娠祈子’、‘病祈药’、‘赐丹’等词语,表现了乩仙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先君祈嗣,诏取丹于某簏临川笔内,簏失钥闭久,先君简视之,横自出觚管中,有金丹一粒,先宜人吞之,即娠余。
此句详细描述了先君通过乩仙求得金丹,最终成功妊娠的过程,体现了道教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
朱文懿公有姬媵,陈夫人狮子吼,公苦之。
此句讲述了朱文懿公与陈夫人的家庭矛盾,‘姬媵’和‘狮子吼’等词语,表现了朱文懿公的无奈与痛苦。
祷于仙,求化妒丹。
‘祷于仙,求化妒丹’表现了朱文懿公对解决家庭矛盾的渴望,‘化妒丹’则是对解决方法的期待。
乩书曰:‘难,难!丹在公枕内。’取以进夫人,夫人服之,语人曰:‘老头子有仙丹,不饷诸婢,而余是饷,尚昵余。’与公相好如初。
此句写朱文懿公通过乩仙求得化妒丹,最终化解了家庭矛盾,‘难,难!丹在公枕内’则是对解决方法的提示,‘与公相好如初’则是对家庭和睦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