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具有广泛的文学造诣。《陶庵梦忆》是他的自传性质的随笔集,内容充满了他对人生、艺术、文化的独到理解。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陶庵梦忆》是袁枚的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他对文学、艺术、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思考。通过这本书,袁枚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艺术创作与生活哲学,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创新。书中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成为中国清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三-天镜园-原文
天镜园浴凫堂,
高槐深竹,
樾暗千层,
坐对兰荡,
一泓漾之,
水木明瑟,
鱼鸟藻荇,
类若乘空。
余读书其中,
扑面临头,
受用一绿,
幽窗开卷,
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
破塘笋必道此。
轻舠飞出,
牙人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
呼园中人曰:‘捞笋!’
鼓枻飞去。
园丁划小舟拾之,
形如象牙,
白如雪,
嫩如花藕,
甜如蔗霜。
煮食之,
无可名言,
但有惭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三-天镜园-译文
天镜园里的浴凫堂,周围有高大的槐树和深深的竹林,树荫层层叠叠,坐在那里对着一片荷花池,一池清水荡漾,水与树木明亮清澈,鱼儿和鸟儿以及水草荇菜,看起来就像是在空中飞翔。我在这里读书,面对着扑面而来的绿色,享受着一片清新,幽静的窗户打开,每一个字都显得碧绿鲜艳。每年春天即将过去的时候,破塘里的竹笋一定会被提到这里来。小船飞快地划出来,船夫挑选最粗大的笋一株扔到水面上,然后呼唤园中的人说:‘捞笋!’说完就击打船桨飞快地划走了。园丁划着小船去捞,那笋形状像象牙,白得像雪,嫩得像荷花藕,甜得像甘蔗霜。煮熟了吃,实在无法用言语形容,只能说感到非常惭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三-天镜园-注解
天镜园:天镜园是古代园林的名称,常用来形容园林美景如同天空中的明镜。
浴凫堂:浴凫堂是园林中用于洗涤或沐浴的地方,’凫’指水鸟,通常为鸭子。
高槐深竹:槐树和竹林,槐树高大,竹林茂密,形容园林景色的幽深。
樾暗千层:樾,指树荫,’樾暗’即树荫浓密,千层形容树荫的层次之多。
兰荡:兰荡可能指兰花盛开的池塘,’荡’有水面的意思。
一泓漾之:一泓,指一池清水;漾,水波荡漾,形容水面的美丽。
水木明瑟:水清木秀,形容园林中水与树木的清新明净。
鱼鸟藻荇:鱼、鸟、水草和荇菜,形容园林中水生生物和植物的种类丰富。
类若乘空:好像在空中飞行,形容景色之美,给人以超脱尘世之感。
扑面临头:形容眼前的景象让人印象深刻,如同扑面而来。
受用一绿:享受一片绿色,形容在绿色环境中得到的愉悦。
幽窗开卷:在幽静的窗户下读书,’幽窗’指幽静的窗户。
字俱碧鲜:书上的字迹如同碧绿鲜艳,形容书卷之美。
每岁春老:每年春天即将结束时,’春老’指春天即将过去。
破塘笋:破塘中生长的竹笋,’破塘’指破败的池塘。
牙人:古代买卖双方之间的中介人,这里指买卖竹笋的人。
掷水面:将竹笋扔到水面上,形容动作之大。
捞笋:捞出竹笋,是园中人的活动。
鼓枻飞去:击打船桨,快速划船离开,’枻’指船桨。
园丁:园林的工人,负责园林的养护。
小舟:小型的船只,这里指园丁划的小船。
形如象牙:竹笋的外观像象牙一样,形容其色泽和形状。
白如雪:竹笋的颜色洁白如雪,形容其色泽纯净。
嫩如花藕:竹笋的口感像嫩的花藕,形容其鲜嫩。
甜如蔗霜:竹笋的味道甜得像蔗糖结成的霜,形容其甜味。
煮食之:煮熟后食用,’之’指代竹笋。
无可名言:无法用言语形容,形容其美味到无法用言语表达。
但有惭愧:只有感到惭愧,可能是因为美味到让人感到自己无法与之相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三-天镜园-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园林景象,充满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与美学。首先,‘天镜园浴凫堂’点明了地点,‘天镜’一词常用来形容水面如镜,‘浴凫’则描绘了水面上凫鸟嬉戏的生动场景,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气氛。
‘高槐深竹,樾暗千层’通过‘高槐’与‘深竹’的对比,以及‘樾暗’一词,传达出园林中树木繁茂、光影交错的美感,给人以视觉与心理上的双重享受。
‘坐对兰荡,一泓漾之’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园林中的静态体验,‘兰荡’可能指的是荷花池,‘一泓漾之’则描绘了水波的荡漾,给人以宁静与平和之感。
‘水木明瑟,鱼鸟藻荇,类若乘空’通过‘水木明瑟’表现了园林中水与树木的清澈明亮,‘鱼鸟藻荇’则描绘了水中的生物,‘类若乘空’则给人以超脱尘世的错觉。
‘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表达了作者在园林中读书的愉悦心情,‘扑面临头’形容了园林环境的宜人,‘受用一绿’则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幽窗开卷,字俱碧鲜’通过‘幽窗’与‘碧鲜’的对比,强调了在园林环境中读书的宁静与清新,‘字俱碧鲜’则是对书中文字的生动描绘。
‘每岁春老,破塘笋必道此’描绘了每年春天,作者都会来到园林中品尝新笋,‘破塘笋’指的是新挖的竹笋,‘必道此’则表达了作者对这一活动的期待与喜爱。
‘轻舠飞出,牙人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中人曰:“捞笋!”’通过‘轻舠’、‘牙人’等词语,展现了园林中采摘笋子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
‘鼓枻飞去。园丁划小舟拾之’描绘了园丁捞取笋子的动作,‘鼓枻’与‘划小舟’都体现了古人对细节的描绘。
‘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通过一连串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笋子的外观与口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味觉冲击。
‘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则表达了作者对笋子美味的赞叹,以及对自然赐予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谦逊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