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三-兰雪茶

作者: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具有广泛的文学造诣。《陶庵梦忆》是他的自传性质的随笔集,内容充满了他对人生、艺术、文化的独到理解。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陶庵梦忆》是袁枚的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他对文学、艺术、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思考。通过这本书,袁枚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艺术创作与生活哲学,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创新。书中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成为中国清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三-兰雪茶-原文

日铸者,越王铸剑地也。

茶味棱棱,有金石之气。

欧阳永叔曰:‘两浙之茶,日铸第一。’

王龟龄曰:‘龙山瑞草,日铸雪芽。’

日铸名起此。

京师茶客,有茶则至,意不在雪芽也。

而雪芽利之,一如京茶式,不敢独异。

三峨叔知松萝焙法,取瑞草试之,香扑冽。

余曰:‘瑞草固佳,汉武帝食露盘,无补多欲;日铸茶薮,‘牛虽瘠偾于豚上’也。’

遂募歙人入日铸。

扚法、掐法、挪法、撒法、扇法、炒法、焙法、藏法,一如松萝。

他泉瀹之,香气不出,煮禊泉,投以小罐,则香太浓郁。

杂入茉莉,再三较量,用敞口瓷瓯淡放之,候其冷;以旋滚汤冲泻之,色如竹箨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

取清妃白,倾向素瓷,真如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也。

雪芽得其色矣,未得其气,余戏呼之‘兰雪’。

四五年后,‘兰雪茶’一哄如市焉。

越之好事者不食松萝,止食兰雪。

兰雪则食,以松萝而纂兰雪者亦食,盖松萝贬声价俯就兰雪,从俗也。

乃近日徽歙间松萝亦名兰雪,向以松萝名者,封面系换,则又奇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三-兰雪茶-译文

日铸,是越王铸剑的地方。这里的茶味道清冽,有一种金石之气。欧阳永叔说:‘两浙的茶,日铸第一。’王龟龄说:‘龙山的瑞草,日铸的雪芽。’日铸这个地名就是由此而来。京城的茶客,只要有茶就喝,他们的目的并不在于雪芽。

雪芽茶的制作方法,和京城的茶式一样,不敢独自创新。三峨叔掌握了松萝的烘焙方法,用瑞草来试验,香气扑鼻。我说:‘瑞草固然好,但汉武帝吃的是露水做的盘,虽然无益但能满足欲望;日铸茶却像‘牛虽然瘦但比猪强’。’于是招募歙县人进入日铸。

采摘、揉捏、移动、撒播、扇动、炒制、烘焙、储存的方法,都和松萝一样。用其他泉水泡茶,香气不出来;用煮禊泉的水,用小罐泡,香气过于浓郁。加入茉莉花,反复比较,用敞口瓷碗轻轻放置,等它冷却;然后用滚烫的水冲泡,颜色像竹叶初开,绿色粉末均匀分布;又像山窗初晓,透过纸张的黎光。用清澈的妃子水和白色的雪水,倒入素瓷碗中,真像百茎素兰和雪涛一起倾泻而下。

雪芽茶已经得到了它的颜色,但还没有得到它的香气,我开玩笑地称它为‘兰雪’。四五年后,‘兰雪茶’像市场上的商品一样流行起来。越地喜欢茶的人不吃松萝,只吃兰雪。兰雪茶被吃,用松萝来制作兰雪的人也吃,因为松萝降低了价格来迎合兰雪,随大流了。但最近徽歙间的松萝也被称为兰雪,以前用松萝名称的,封面换了,又出现了新的情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三-兰雪茶-注解

越王铸剑地:越王铸剑地指的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会稽山铸剑的地方,这里以铸剑闻名,象征着技艺精湛和品质卓越。

茶味棱棱:棱棱形容茶的滋味鲜明,有层次感,如同锋利的剑刃。

金石之气:金石之气比喻茶汤的香气和味道如同金属和石头的质感,形容茶的香气醇厚。

欧阳永叔:欧阳永叔指的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他在这句话中评价日铸茶为两浙地区茶叶之最。

龙山瑞草:龙山瑞草指的是龙山出产的优质茶叶,瑞草则暗示其品质如同吉祥的草木。

日铸雪芽:日铸雪芽指的是日铸地区出产的优质绿茶,因其形状如雪,故名。

京师茶客:京师指的是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茶客则是指喜欢品茶的客人。

利之:利之指的是对茶叶进行加工和制作。

京茶式:京茶式指的是汴京地区的茶叶制作方式。

三峨叔:三峨叔是指对茶叶制作有深入了解的人。

松萝焙法:松萝焙法是指松萝地区特有的茶叶烘焙方法。

瑞草:瑞草在此指代优质的茶叶。

汉武帝食露盘:汉武帝食露盘是指汉武帝服用露水以养生,这里比喻追求过度的养生方式。

日铸茶薮:日铸茶薮指的是日铸地区丰富的茶叶资源。

牛虽瘠偾于豚上:牛虽瘠偾于豚上是一句成语,比喻事物虽然不好,但比其他更差的事物要好。

歙人:歙人指的是来自歙县(今属安徽省)的人,这里可能指的是茶叶制作者。

扚法、掐法、挪法、撒法、扇法、炒法、焙法、藏法:这些是茶叶制作过程中的各种工艺手法,包括采摘、揉捻、晾晒、烘焙等。

松萝:松萝是指松萝地区的茶叶,这里指代优质的绿茶。

瀹:瀹是指用热水冲泡茶叶。

禊泉:禊泉是指用于泡茶的优质泉水,禊在这里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清洁仪式。

小罐:小罐是指用来存放茶叶的小型容器。

敞口瓷瓯:敞口瓷瓯是指开口较大的瓷制茶杯。

竹箨方解:竹箨方解是指竹子外壳裂开,这里比喻茶汤的颜色。

绿粉初匀:绿粉初匀形容茶汤的颜色均匀,如同细腻的绿色粉末。

山窗初曙:山窗初曙形容清晨山间的景象,这里比喻茶汤的清新。

透纸黎光:透纸黎光是指光线透过纸张,黎光是指黎明的微光,这里比喻茶汤的清澈。

清妃白:清妃白是指清澈的茶汤和洁白的瓷器。

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形容茶汤和茶香如同众多兰花和雪涛一起倾泻而下,形象生动。

兰雪茶:兰雪茶是指以兰雪为名的茶叶,因其香气如兰,色泽如雪而得名。

徽歙间:徽歙间指的是徽州和歙县之间,这里可能指的是茶叶的产地。

封面系换:封面系换是指茶叶包装上的标识更换,这里可能指的是茶叶品牌或产地的变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三-兰雪茶-评注

日铸者,越王铸剑地也。茶味棱棱,有金石之气。

此句开篇即点明日铸茶的历史渊源,将日铸茶与越王铸剑之地相联系,赋予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棱棱’二字形容茶味鲜明,‘金石之气’则进一步描绘出茶汤的质感,如同金属般坚硬,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味觉冲击。

欧阳永叔曰:‘两浙之茶,日铸第一。’王龟龄曰:‘龙山瑞草,日铸雪芽。’日铸名起此。

此段引用了欧阳修和王龟龄的评价,强调日铸茶在两浙地区茶叶中的地位。‘龙山瑞草’与‘日铸雪芽’分别从产地和茶叶品质两方面进行赞美,使得日铸茶名扬四海。

京师茶客,有茶则至,意不在雪芽也。

此句揭示了京师茶客品茶的心态,他们品茶并非单纯追求雪芽这一品种,而是追求品茶的过程和心境。

而雪芽利之,一如京茶式,不敢独异。

此句说明雪芽茶的制作工艺与京茶式相同,没有特别之处,体现了当时茶叶制作的标准化。

三峨叔知松萝焙法,取瑞草试之,香扑冽。

此句描述了三峨叔尝试松萝焙法制作瑞草茶的过程,‘香扑冽’形容茶香浓郁,令人陶醉。

余曰:‘瑞草固佳,汉武帝食露盘,无补多欲;日铸茶薮,‘牛虽瘠偾于豚上’也。’遂募歙人入日铸。

此段中,作者以汉武帝食露盘的典故来比喻瑞草茶虽好,但并不能满足人们的欲望。‘牛虽瘠偾于豚上’则形容日铸茶虽不华丽,但品质上乘。作者因此招募歙人进入日铸,意在推广日铸茶。

扚法、掐法、挪法、撒法、扇法、炒法、焙法、藏法,一如松萝。

此句列举了日铸茶的制作工艺,与松萝茶的制作方法相同,体现了当时茶叶制作的规范性和传承性。

他泉瀹之,香气不出,煮禊泉,投以小罐,则香太浓郁。

此句比较了不同水质对茶叶香气的影响,说明日铸茶对水质有很高的要求。

杂入茉莉,再三较量,用敞口瓷瓯淡放之,候其冷;以旋滚汤冲泻之,色如竹箨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

此段详细描述了泡制日铸茶的过程,‘色如竹箨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等形容词生动形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泡茶的场景之中。

取清妃白,倾向素瓷,真如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也。

此句进一步描绘了日铸茶的颜色和形态,‘清妃白’、‘百茎素兰’、‘雪涛’等词语形象地表达了茶汤的清澈和茶叶的优美。

雪芽得其色矣,未得其气,余戏呼之‘兰雪’。

此句说明日铸茶虽然颜色美丽,但香气不足,作者因此戏称其为‘兰雪’。

四五年后,‘兰雪茶’一哄如市焉。越之好事者不食松萝,止食兰雪。

此段描述了兰雪茶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以及越地茶客对兰雪茶的喜爱。

兰雪则食,以松萝而纂兰雪者亦食,盖松萝贬声价俯就兰雪,从俗也。

此句说明兰雪茶受到市场的追捧,甚至有人将松萝茶与兰雪茶相提并论,体现了兰雪茶的市场地位。

乃近日徽歙间松萝亦名兰雪,向以松萝名者,封面系换,则又奇矣。

此句反映了兰雪茶名称的演变,以及徽歙地区对兰雪茶的认可。‘封面系换’则暗示了兰雪茶名称的变化,使得原本以松萝命名的茶叶也更名为兰雪,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三-兰雪茶》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57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