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察智部-王世贞-原文
王世贞备兵青州,部民雷龄以捕盗横莱、潍间,海道宋购之急而遁,以属世贞。
世贞得其处,方欲掩取,而微露其语于王捕尉者,还报又遁矣。
世贞阳曰:“置之。”
又旬月,而王王世贞尉擒得他盗,世贞知其为龄力也,忽屏左右召王尉诘之:“若奈何匿雷龄?往立阶下闻捕龄者非汝邪?”
王惊谢,愿以飞骑取龄自赎。
俄龄至,世贞曰:“汝当死,然汝能执所善某某盗来,汝生矣。”
而令王尉与俱,果得盗。
世贞遂言于宋而宽之。
官校捕七盗,逸其一。
盗首妄言逸者姓名,俄缚一人至,称冤。
乃令置盗首庭下差远,而呼缚者跽阶上,其足蹑丝履,盗数后窥之。
世贞密呼一隶,蒙缚者首,使隶肖之,而易其履以入。
盗不知其易也,即指丝履者,世贞大笑曰:“尔乃以吾隶为盗!”
即释缚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察智部-王世贞-译文
王世贞在青州担任军事指挥官,他的部下雷龄在莱州和潍州之间抓捕盗贼,海道的宋某急于抓捕雷龄,雷龄因此逃跑,宋某将此事交给王世贞处理。
王世贞找到了雷龄的藏身之处,正准备突袭抓捕,却无意中将消息透露给了王捕尉,结果雷龄又逃跑了。
王世贞表面上说:“算了,不管他了。”
过了一个月,王捕尉抓到了另一个盗贼,王世贞知道这是雷龄的功劳,突然屏退左右,召见王捕尉质问:“你为什么藏匿雷龄?之前站在台阶下听到抓捕雷龄的人不是你吗?”
王捕尉惊慌道歉,表示愿意骑马去抓捕雷龄以赎罪。
不久雷龄被抓到,王世贞对他说:“你本该处死,但如果你能抓住你熟悉的某某盗贼,你就可以活命。”
于是命令王捕尉与雷龄一起去,果然抓到了那个盗贼。
王世贞随后向宋某求情,宽恕了雷龄。
官府的校尉抓捕了七个盗贼,其中一个逃脱了。
盗贼的首领胡乱说了一个逃脱者的名字,不久有人被绑来,声称自己冤枉。
王世贞命令将盗贼首领放在庭院较远的地方,而让被绑的人跪在台阶上,那人穿着丝鞋,盗贼们多次偷看他。
王世贞秘密叫来一个差役,蒙住被绑者的头,让差役模仿他,并换上他的鞋子进入。
盗贼们不知道鞋子被换了,指着穿丝鞋的人说他是盗贼,王世贞大笑道:“你们竟然把我的差役当成盗贼!”
随即释放了被绑的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察智部-王世贞-注解
王世贞:明代官员,字元美,号凤洲,江苏太仓人。曾任青州备兵,以智谋和廉洁著称。
青州:古代九州之一,位于今山东省中部,历史上是重要的行政和文化中心。
雷龄:王世贞部下的一个捕盗者,因捕盗有功而闻名。
莱、潍:莱州和潍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东部。
海道宋:指负责海防的官员,姓宋。
王捕尉:王世贞手下的捕尉,负责捕盗事务。
飞骑:指快速行动的骑兵。
官校:指官府的校尉,负责治安和捕盗。
丝履:用丝织品制成的鞋子,古代常为贵族或富人穿着。
隶:指官府中的差役或仆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察智部-王世贞-评注
这段古文讲述了明代官员王世贞在青州备兵期间,如何巧妙地处理捕盗事务的故事。王世贞以其智慧和谋略,成功地捕获了逃犯雷龄,并通过巧妙的手段揭露了盗贼的谎言,最终使无辜者得以昭雪。
首先,王世贞在处理雷龄的案件时,展现了他高超的谋略。他先是故意泄露消息,让雷龄再次逃脱,随后又通过王捕尉的协助,成功将雷龄捕获。这一过程中,王世贞不仅展现了他的智慧,还体现了他对部下的信任和利用。
其次,王世贞在处理官校捕盗的案件时,再次展现了他的机智。他通过巧妙地更换鞋子和蒙面,成功地揭露了盗贼的谎言,使无辜者得以释放。这一情节不仅展示了王世贞的聪明才智,还反映了古代官员在处理案件时的细致和严谨。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古文体现了中国古代官员在处理公务时的智慧和谋略。王世贞不仅是一个廉洁的官员,更是一个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的领导者。他的行为不仅维护了社会的正义,还赢得了部下的尊敬和信任。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古文通过生动的对话和细致的情节描写,成功地塑造了王世贞这一形象。作者通过王世贞的言行,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谋略,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他的魅力和能力。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明代官员王世贞的事迹,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治安状况和官员处理公务的方式。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明代社会的政治和文化背景,以及古代官员在处理案件时的智慧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