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具有广泛的文学造诣。《陶庵梦忆》是他的自传性质的随笔集,内容充满了他对人生、艺术、文化的独到理解。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陶庵梦忆》是袁枚的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他对文学、艺术、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思考。通过这本书,袁枚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艺术创作与生活哲学,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创新。书中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成为中国清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七-龙山雪-原文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
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
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
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三鼓归寝。
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
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七-龙山雪-译文
天启六年十二月,下了一场大雪,深度大约有三尺。傍晚时分天气放晴,我登上龙山,坐在城隍庙的山门前,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都在旁边陪伴。四周的山上覆盖着厚厚的雪,明亮的月光显得很淡,月光照不亮,雪地显得死白。坐了很久,感觉非常清爽,仆人送来了酒,我勉强举起大酒杯来抵御寒冷,酒气腾腾,雪花被酒气包围,但我并没有喝醉。马小卿开始唱曲,李岕生吹洞箫伴奏,声音被寒冷的气氛所压制,喉咙干涩,唱不出声音。三更天的时候回到寝宫休息。马小卿和潘小妃相互拥抱,从百步街滚下,一直滚到山脚下,沐浴在雪中站立。我则坐着一个小羊头形状的车,拖着冰凌回到了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七-龙山雪-注解
天启六年:天启六年指的是明朝熹宗朱由校的第六年,即1626年。
十二月:农历的十二月,即冬季的最后一个月。
大雪: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降雪量逐渐增多。
深三尺许:深约三尺,表示雪的厚度大约有尺余。
晚霁:晚霁指的是傍晚时分的雨雪停止,天空放晴。
龙山:龙山可能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山名,具体位置不明。
城隍庙:城隍庙是供奉城隍神的地方,城隍神是守护城市的地方神。
山门:山门是寺庙的山门前门,是进入寺庙的必经之地。
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这些都是人名,具体身份和背景在文中未提及。
侍:侍指的是陪伴、随从。
万山载雪:万山覆盖着雪,形容雪景的壮阔。
明月薄之:明月被雪覆盖,显得不清晰。
月不能光:月亮的光芒被雪遮蔽,无法显现。
呆白:雪的颜色显得单调、呆滞。
清冽:清新凉爽,形容天气或饮料等清新宜人。
苍头:苍头可能指的是家仆或仆人。
送酒至:送酒来,指仆人送来了酒。
勉强举大觥敌寒:勉强举起大酒杯抵御寒冷。
酒气冉冉:酒香袅袅,形容酒香四溢。
积雪欱之:积雪被酒气所吸收,指酒与雪混合。
不得醉:没有喝醉。
唱曲:唱曲子,指马小卿在唱歌。
洞箫:洞箫是一种古代的吹奏乐器。
咽涩不得出:喉咙干涩,难以发声。
三鼓:三鼓指的是夜晚击鼓报时的第三更,即深夜时分。
归寝:回家睡觉。
百步街:百步街可能指的是一个具体的街道名,具体位置不明。
旋滚而下:旋转着滚下,形容滑稽或急速下降的动作。
山趾:山的脚下。
浴雪而立:在雪中洗净,站立不动,形容在雪中洗净身心。
小羊头车:一种小型的羊头形状的车,可能是一种古代的交通工具。
拖冰凌而归:车上拖着冰凌,形容车行缓慢且路面结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七-龙山雪-评注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开篇即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图,‘天启六年’为明朝崇祯帝的年号,标志着时间的久远,而‘大雪深三尺许’则形象地展现了雪的厚度,营造出一种静谧而肃穆的氛围。
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此句通过‘晚霁’二字,暗示了雪后初晴的景象,‘余登龙山’则点明了作者的行动,‘城隍庙山门’与‘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共同构成了一个文人雅集的场景,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情趣。
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这一句通过‘万山载雪’和‘明月薄之’描绘了雪后的山景,‘明月薄之’既表现了月亮的苍白无力,又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雪皆呆白’则是对雪色的一种形容,表现出雪的纯真与静谧。
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此句通过‘坐久清冽’表现了作者在雪中的清冷感受,‘苍头送酒至’则是对当时饮酒习俗的描写,‘余勉强举大觥敌寒’中的‘敌寒’二字,既表达了饮酒的意图,也反映了作者在寒冷中的无奈。
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此句通过‘马小卿唱曲’和‘李岕生吹洞箫和之’描绘了音乐的美妙,然而‘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又表现了寒冷对音乐的影响,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
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此句通过‘三鼓归寝’点明了时间的流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则是对二人行为的生动描绘,‘浴雪而立’则是对二人形象的刻画,展现了他们在雪中的浪漫与自由。
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此句以‘余坐一小羊头车’作为结尾,既表现了作者归途的艰辛,又以‘拖冰凌而归’这一细节,加深了读者对雪后景象的印象,使整篇古文更具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