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七-鹿苑寺方柿

作者: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具有广泛的文学造诣。《陶庵梦忆》是他的自传性质的随笔集,内容充满了他对人生、艺术、文化的独到理解。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陶庵梦忆》是袁枚的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他对文学、艺术、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思考。通过这本书,袁枚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艺术创作与生活哲学,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创新。书中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成为中国清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七-鹿苑寺方柿-原文

萧山方柿,皮绿者不佳,皮红而肉糜烂者不佳,必树头红而坚脆如藕者,方称绝品。

然间遇之,不多得。

余向言西瓜生于六月,享尽天福;

秋白梨生于秋,方柿、绿柿生于冬,未免失候。

丙戌,余避兵西白山,鹿苑寺前后有夏方柿十数株。

六月歊暑,柿大如瓜,生脆如咀冰嚼雪,目为之明,但无法制之,则涩勒不可入口。

土人以桑叶煎汤,候冷,加盐少许,入瓮内,浸柿没其颈,隔二宿取食,鲜磊异常。

余食萧山柿多涩,请赠以此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七-鹿苑寺方柿-译文

萧山的方柿,皮是绿色的就不怎么好,皮是红色但肉是烂的也不怎么好,一定要是树头上那些红而硬脆得像莲藕那样的,才算是极品。然而这样的柿子不常遇到,很难得到。

我之前说过,西瓜在六月生长,享受了上天的福气;秋天的白梨在秋天成熟,方柿和绿柿在冬天成熟,多少有些错过了时节。

丙戌年,我避难到西白山,鹿苑寺前后有十几棵夏天的方柿树。六月天气炎热,柿子长得像瓜一样大,吃起来又脆又像嚼冰一样,眼睛都因此觉得明亮,但如果没有办法处理,吃起来就会又涩又硬,难以下咽。

当地的人用桑叶煎汤,等汤冷却后,加少许盐,倒入瓮中,把柿子浸没到颈部,隔两天就可以吃了,味道非常鲜美。

我吃萧山的柿子发现很多都是涩的,请把这个方法传授给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七-鹿苑寺方柿-注解

萧山方柿:萧山方柿是指产自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的一种柿子,因其形状扁平,故称为‘方柿’。萧山方柿在中国传统中是一种珍贵的果品,以其肉质细嫩、甜度高而闻名。

皮绿者不佳:指柿子皮呈绿色,通常意味着柿子未成熟,口感不佳。

皮红而肉糜烂者不佳:指柿子皮虽然红,但肉质已经腐烂,这种柿子不宜食用。

必树头红而坚脆如藕者,方称绝品:形容柿子成熟后,皮色鲜艳呈红色,肉质坚硬且脆,如同莲藕般,这样的柿子才是上品。

然间遇之,不多得:意思是虽然这种上品柿子很美味,但并不常见。

余向言西瓜生于六月,享尽天福:这句话表达了西瓜在六月成熟,正值盛夏,能够享受到自然的恩赐。

秋白梨生于秋:指秋白梨这种梨子在秋季成熟。

方柿、绿柿生于冬:方柿和绿柿在冬季成熟,与常见的夏季水果不同,所以说是‘失候’。

丙戌:丙戌是中国农历的一个年份,这里指的是具体的某一年。

避兵西白山:指躲避战乱,逃往西白山地区。

鹿苑寺:指位于西白山地区的鹿苑寺,是一个佛教寺庙。

夏方柿:指夏季成熟的方柿。

歊暑:指炎热的夏天。

生脆如咀冰嚼雪:形容柿子非常脆,吃起来像嚼冰吃雪一样。

目为之明:指食用柿子后感觉眼睛明亮,有清目明目的效果。

涩勒不可入口:涩勒是指柿子中的涩味,太涩以至于难以入口。

土人以桑叶煎汤:指当地居民用桑叶煎制汤水。

鲜磊异常:鲜磊是指食物味道鲜美,异常美味。

余食萧山柿多涩:指作者食用萧山柿子时,发现柿子多涩。

请赠以此法:请求赠送或传授这种处理涩柿子的方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七-鹿苑寺方柿-评注

此段古文描述了萧山方柿的独特品质及其食用方法,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物产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首句‘萧山方柿,皮绿者不佳,皮红而肉糜烂者不佳,必树头红而坚脆如藕者,方称绝品’通过对比,突出了萧山方柿的优良品质。作者用‘皮绿者不佳’、‘皮红而肉糜烂者不佳’来否定次品,以‘树头红而坚脆如藕者’来定义绝品,形象地描绘了优质方柿的特征。

‘然间遇之,不多得’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优质方柿难得的感慨。这里的‘然’字,既是对前文描述的总结,也暗示了作者对这一自然珍品的珍视。

‘余向言西瓜生于六月,享尽天福;秋白梨生于秋,方柿、绿柿生于冬,未免失候’作者将方柿与西瓜、白梨等时令水果进行对比,指出方柿的成熟季节与其它水果不同,暗示了方柿的特殊性。

‘丙戌,余避兵西白山,鹿苑寺前后有夏方柿十数株’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引出对夏方柿的描述,使文章更具个人色彩。

‘六月歊暑,柿大如瓜,生脆如咀冰嚼雪,目为之明’通过生动的比喻,形容夏方柿的口感和食用后的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味觉冲击。

‘但无法制之,则涩勒不可入口’转折之间,说明了夏方柿如果不经过适当处理,其涩味会让人难以入口,这也体现了作者对食材处理的讲究。

‘土人以桑叶煎汤,候冷,加盐少许,入瓮内,浸柿没其颈,隔二宿取食,鲜磊异常’此句详细介绍了土人处理夏方柿的方法,既展示了民间智慧,也体现了作者对这一传统方法的赞赏。

‘余食萧山柿多涩,请赠以此法’最后,作者提出请求,希望得到处理涩柿的方法,这也反映了作者对美食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七-鹿苑寺方柿》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56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