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七-庞公池

作者: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具有广泛的文学造诣。《陶庵梦忆》是他的自传性质的随笔集,内容充满了他对人生、艺术、文化的独到理解。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陶庵梦忆》是袁枚的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他对文学、艺术、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思考。通过这本书,袁枚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艺术创作与生活哲学,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创新。书中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成为中国清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七-庞公池-原文

庞公池岁不得船,

况夜船,

况看月而船。

自余读书山艇子,

辄留小舟于池中,

月夜,

夜夜出,

缘城至北海坂,

往返可五里,

盘旋其中。

山后人家,

闭门高卧,

不见灯火,

悄悄冥冥,

意颇凄恻。

余设凉簟,

卧舟中看月,

小傒船头唱曲,

醉梦相杂,

声声渐远,

月亦渐淡,

嗒然睡去。

歌终忽寤,

含糊赞之,

寻复鼾齁。

小傒亦呵欠歪斜,

互相枕藉。

舟子回船到岸,

篙啄丁丁,

促起就寝。

此时胸中浩浩落落,

并无芥蒂,

一枕黑甜,

高舂始起,

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七-庞公池-译文

庞公池一年到头都没有船只,何况是夜晚的船,何况是在月光下乘船。自从我在山中的小艇上读书,就经常把小船停在池中,到了月夜,几乎每个夜晚都会出去,沿着城墙到北海坂,来回大约有五里路,来回游荡其中。

山后面的居民,家门紧闭,高卧不起,看不见灯火,四周静悄悄的,显得有些凄凉。我在船上铺上凉席,躺在船上赏月,小傒在船头唱歌,醉梦交织,歌声一声声渐行渐远,月光也逐渐变得淡了,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歌结束我突然醒来,含糊地赞叹几句,然后又接着打鼾。小傒也打着哈欠,歪斜着身体,互相依靠着。

船夫把船划回岸边,篙杆在水中发出丁丁的响声,催促我起床睡觉。这时候,我心中宽广而坦然,没有一丝烦恼,一觉睡到天亮,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叫做忧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七-庞公池-注解

庞公池:庞公池,位于中国湖北省襄阳市,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相传东汉时期隐士庞德公曾在此垂钓,因此得名。

岁不得船:岁,指一年;不得船,意为每年都不能乘船。这里可能是指庞公池地处水乡,但由于某种原因,每年都不能乘船游览。

夜船:夜船,指夜晚的船只。

看月而船:看月而船,指乘船观赏月亮。

山艇子:山艇子,指在山间或水边的小船。

缘城至北海坂:缘城,沿着城墙;北海坂,可能是指城墙外的一个地方。这里描述的是沿着城墙到北海坂的路程。

五里:五里,古代长度单位,约等于现在的两公里。

盘旋其中:盘旋,环绕;其中,指庞公池周围。

山后人家:山后人家,指庞公池山后的居民。

闭门高卧:闭门,关上门;高卧,指躺下休息,形容休息得很舒适。

灯火:灯火,指点燃的灯光,这里指人家的灯光。

悄悄冥冥:悄悄,安静无声;冥冥,昏暗不明,形容夜晚的寂静和昏暗。

意颇凄恻:意,心情;凄恻,悲伤凄凉。

凉簟:凉簟,指凉爽的竹席。

醉梦相杂:醉梦,醉酒和做梦;相杂,交织在一起。

嗒然睡去:嗒然,形容入睡的样子;睡去,入睡。

忽寤:忽寤,突然醒来。

含糊赞之:含糊,含糊不清;赞之,称赞。

鼾齁:鼾齁,打鼾的声音。

互相枕藉:互相枕藉,相互依靠着睡觉。

篙啄丁丁:篙,撑船用的长竹杆;啄丁丁,形容篙击打船底的声音。

促起就寝:促起,催促起床;就寝,睡觉。

胸中浩浩落落:胸中,心中;浩浩落落,形容心情开阔,没有烦恼。

芥蒂:芥蒂,比喻心中的怨恨或不快。

黑甜:黑甜,指睡得很香,形容睡得很沉。

高舂:高舂,指早晨起床时,声音高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七-庞公池-评注

庞公池岁不得船,况夜船,况看月而船。此句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孤寂的氛围。‘庞公池’指庞德公的居所,此处以庞公池代指隐居之地,暗示作者追求的宁静生活。‘岁不得船’表明此地偏僻,交通不便,‘况夜船’、‘况看月而船’则进一步强调夜间的宁静与孤独,为全文定下了基调。

自余读书山艇子,辄留小舟于池中,月夜,夜夜出,缘城至北海坂,往返可五里,盘旋其中。此段描述了作者在月夜中乘舟游览的情景。‘自余读书山艇子’点明作者的身份,‘辄留小舟于池中’表现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月夜’、‘夜夜出’、‘缘城至北海坂’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夜景图,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山后人家,闭门高卧,不见灯火,悄悄冥冥,意颇凄恻。此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作者与山后人家的不同生活状态。‘闭门高卧’、‘不见灯火’等词语,描绘了山后人家的宁静与安逸,而‘悄悄冥冥’、‘意颇凄恻’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余设凉簟,卧舟中看月,小傒船头唱曲,醉梦相杂,声声渐远,月亦渐淡,嗒然睡去。此段描绘了作者在舟中赏月的情景。‘余设凉簟’、‘卧舟中看月’等词语,表现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小傒船头唱曲’则增添了生活的趣味,‘醉梦相杂’、‘声声渐远’、‘月亦渐淡’等词语,则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景物的变化。

歌终忽寤,含糊赞之,寻复鼾齁。此句描绘了作者在舟中入睡又醒来的情景。‘歌终忽寤’表明作者在歌声中醒来,‘含糊赞之’则表现出作者对歌声的喜爱。‘寻复鼾齁’则说明作者很快又进入了梦乡。

小傒亦呵欠歪斜,互相枕藉。此句描绘了小傒与作者一同入睡的情景。‘小傒亦呵欠歪斜’、‘互相枕藉’等词语,表现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促起就寝。此句描绘了舟子催促作者入睡的情景。‘篙啄丁丁’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舟子行船的动作,‘促起就寝’则表现出舟子对作者生活规律的尊重。

此时胸中浩浩落落,并无芥蒂,一枕黑甜,高舂始起,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此句总结了全文,表达了作者在月夜中的宁静与愉悦。‘胸中浩浩落落’、‘并无芥蒂’等词语,表明作者内心平静,‘一枕黑甜’、‘高舂始起’则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满足。‘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则表明作者对世俗烦恼的超脱。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七-庞公池》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54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