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七-品山堂鱼宕

作者: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具有广泛的文学造诣。《陶庵梦忆》是他的自传性质的随笔集,内容充满了他对人生、艺术、文化的独到理解。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陶庵梦忆》是袁枚的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他对文学、艺术、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思考。通过这本书,袁枚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艺术创作与生活哲学,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创新。书中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成为中国清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七-品山堂鱼宕-原文

二十年前强半住众香国,

日进城市,夜必出之。

品山堂孤松箕踞,岸帻入水。

池广三亩,莲花起岸,莲房以百以千,鲜磊可喜。

新雨过,收叶上荷珠煮酒,香扑烈。

门外鱼宕,横亘三百余亩,多种菱芡。

小菱如姜芽,辄采食之,嫩如莲实,香似建兰,无味可匹。

深秋,橘奴饱霜,非个个红绽不轻下剪。

季冬观鱼,鱼艓千余艘,鳞次栉比,罱者夹之,罛者扣之,簎者罨之,罥者撒之,罩者抑之,罣者举之,水皆泥泛,浊如土浆。

鱼入网者圉圉,漏网者圉圉,寸鲵纤鳞,无不毕出。

集舟分鱼,鱼税三百余斤,赤魚白肚,满载而归。

约吾昆弟,烹鲜剧饮,竟日方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七-品山堂鱼宕-译文

二十年前,我大部分时间住在香气浓郁的国家,白天进入城市,晚上必定出去。

品山堂里有一棵孤松,它像簸箕一样弯曲地生长,枝叶垂入水中。

池塘有三分地那么大,莲花从岸边升起,莲蓬成百上千,新鲜又可爱。

新雨过后,收集荷叶上的露珠来酿酒,香气扑鼻,非常浓烈。

门外有一个鱼塘,横跨三百多亩,里面种了很多菱角和芡实。

小菱角像姜芽一样,常常采摘来吃,又嫩又像莲实,香味像建兰,没有其他味道能比得上。

深秋时节,橘子被霜打得饱满,如果不是每个都红得鲜艳,就不会轻易剪下来。

到了季冬,观看捕鱼,有上千艘渔船,排列得整整齐齐,捞鱼的人夹着,捕鱼的人扣着,撒网的撒着,罩网的压着,钓鱼的举着,水都变得浑浊,像泥浆一样。

鱼被网捕到的和漏网的,小到寸长的小鱼,鳞片都完全显露出来。

大家聚集在船上分鱼,鱼税就有三百多斤,红色的鱼和白肚皮的鱼,满载而归。

我和我的兄弟们约定,烹煮新鲜鱼虾,痛饮一番,直到天黑才散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七-品山堂鱼宕-注解

众香国:佛教用语,指极乐世界,此处比喻美好的地方。

品山堂:指一个具体的园林或建筑,具有品评山水的意境。

孤松:指单独生长的松树,常用来象征坚韧不拔。

箕踞:古代的一种坐姿,两脚张开,形似簸箕,表现一种放旷不羁的态度。

岸帻:古代男子戴的巾帻,此处指戴在头上。

莲房:指莲蓬,莲蓬内有莲子。

鲜磊可喜:形容莲花新鲜而美丽,令人喜爱。

荷珠:指荷叶上的露珠。

鱼宕:指养鱼的水池。

菱芡:菱角和芡实,都是水生植物,可食用。

小菱如姜芽:形容小菱角像姜芽一样。

嫩如莲实:形容小菱角像莲子一样嫩。

香似建兰:形容小菱角的香气像建兰花一样。

无味可匹:指没有其他东西可以和它的味道相比。

橘奴:指橘子,因为橘子成熟后容易落下,所以称为橘奴。

饱霜:指橘子被霜覆盖,霜可以增加橘子的甜度。

非个个红绽不轻下剪:指只有当橘子完全成熟,颜色鲜红时才采摘。

鱼艓:指渔船。

鳞次栉比:形容船只排列得整齐有序。

罱者:指用罱(一种渔具)捕鱼的人。

罛者:指用罛(一种渔网)捕鱼的人。

簎者:指用簎(一种捕鱼工具)捕鱼的人。

罥者:指用罥(一种捕鱼工具)捕鱼的人。

罩者:指用罩(一种捕鱼工具)捕鱼的人。

罣者:指用罣(一种捕鱼工具)捕鱼的人。

圉圉:形容鱼被捕后挣扎的样子。

寸鲵:指小鱼,寸表示很小。

纤鳞:指鱼身上的细鳞。

无不毕出:指所有的鱼都被捕出来。

集舟分鱼:指集中船只分拣捕到的鱼。

鱼税:指对捕到的鱼征收的税。

烹鲜剧饮:指烹煮新鲜鱼虾,畅饮。

竟日方散:指整天饮酒后才散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七-品山堂鱼宕-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一幅古代园林生活的画卷,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园林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二十年前强半住众香国’一句,以‘众香国’比喻作者曾经居住的地方,暗示了那里环境优美,香气袭人,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品山堂孤松箕踞,岸帻入水’描绘了品山堂的景象,孤松如人般站立,岸边帽帻垂入水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园林的宁静与和谐。

‘池广三亩,莲花起岸,莲房以百以千,鲜磊可喜’通过描绘池塘、莲花和莲房,展现了园林景色的丰富和生机。

‘新雨过,收叶上荷珠煮酒,香扑烈’一句,以雨后的荷花叶上水珠煮酒,香气扑鼻,生动地描绘了雨后园林的清新与宜人。

‘门外鱼宕,横亘三百余亩,多种菱芡’描绘了园林外广阔的鱼塘,以及丰富的水生植物,展现了园林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小菱如姜芽,辄采食之,嫩如莲实,香似建兰,无味可匹’通过对比小菱的口感和香气,表现了作者对自然食材的喜爱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深秋,橘奴饱霜,非个个红绽不轻下剪’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橘子,通过‘橘奴’这一形象的比喻,表现了作者对橘子的珍视。

‘季冬观鱼,鱼艓千余艘,鳞次栉比,罱者夹之,罛者扣之,簎者罨之,罥者撒之,罩者抑之,罣者举之,水皆泥泛,浊如土浆’通过一系列动词的运用,生动地描绘了捕鱼的场景,展现了古代捕鱼技术的精湛。

‘鱼入网者圉圉,漏网者圉圉,寸鲵纤鳞,无不毕出’通过对捕鱼成果的描述,表现了捕鱼者的辛勤劳动和对丰收的喜悦。

‘集舟分鱼,鱼税三百余斤,赤魚白肚,满载而归’描绘了捕鱼后的分配和收获,展现了古代社会的分配制度。

‘约吾昆弟,烹鲜剧饮,竟日方散’通过邀请兄弟一起品尝新鲜鱼虾,畅饮欢聚,表现了作者对亲情和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欢乐时光的留恋。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七-品山堂鱼宕》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54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