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具有广泛的文学造诣。《陶庵梦忆》是他的自传性质的随笔集,内容充满了他对人生、艺术、文化的独到理解。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陶庵梦忆》是袁枚的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他对文学、艺术、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思考。通过这本书,袁枚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艺术创作与生活哲学,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创新。书中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成为中国清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七-冰山记-原文
魏珰败,好事者作传奇十数本,多失实,余为删改之,仍名《冰山》。
城隍庙扬台,观者数万人,台址鳞比,挤至大门外。
一人上,白曰:‘某杨涟。’口口谇(言察)曰:‘杨涟!杨涟!’
声达外,如潮涌,人人皆如之。
杖范元白,逼死裕妃,怒气忿涌,噤断嚄唶。
至颜佩韦击杀缇骑,嘄呼跳蹴,汹汹崩屋。
沈青霞缚橐人射相嵩,以为笑乐,不是过也。
是秋,携之至兖,为大人寿。
一日,宴守道刘半舫,半舫曰:‘此剧已十得八九,惜不及内操菊宴、及逼灵犀与囊收数事耳。’
余闻之,是夜席散,余填词,督小傒强记之。
次日,至道署搬演,已增入七出,如半舫言。
半舫大骇异,知余所构,遂诣大人,与余定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七-冰山记-译文
魏珰失败了,一些好事者编写了十几本传奇,但很多内容都不真实,我对其进行了删改,仍然命名为《冰山》。在城隍庙的扬台上,观众多达数万人,台子旁边挤满了人,一直挤到大门外。有一个人上台,自报家门说:“我是杨涟。”然后大家纷纷议论:“杨涟!杨涟!”声音传到外面,就像潮水一样汹涌,每个人都这样议论。
(接着)有人用杖击打范元白,逼迫裕妃自杀,愤怒的情绪像洪水般涌动,愤怒地喊叫,声音嘶哑。到了颜佩韦击杀缇骑的时候,他大声呼喊,跳跃踢打,场面非常混乱,甚至把房子都摇动了。
沈青霞绑住携带包裹的人射击相嵩,以此为乐,这并不是过分的事情。那一年秋天,我带着这部剧来到兖州,为大人庆祝寿辰。有一天,在宴请守道刘半舫时,半舫说:“这部剧已经演出了十之八九,可惜没有包括内操菊宴、逼迫灵犀和收囊这几件事。”我听后,当天晚上就填词,督促小傒强记下来。第二天,到道署进行演出,已经增加了七出,就像半舫说的那样。
半舫对此感到非常惊讶,知道是我创作的,于是拜访了大人,与我结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七-冰山记-注解
魏珰:指明朝末年的宦官魏忠贤,他权倾朝野,是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人物之一。
好事者:指那些喜欢编造故事、传播流言的人。
传奇:指古代戏曲的一种形式,以讲述传奇故事为主。
城隍庙: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的城隍神庙,是祭祀城隍神的场所。
扬台:指在城隍庙前搭建的戏台。
观者:指观看演出的人。
台址鳞比:形容戏台周围人山人海,密集如鱼鳞。
口口谇(言察):口口相传,言辞激烈地指责。
杨涟:明朝末年的一位忠臣,因反对魏忠贤而受到迫害。
杖范元白:用杖击打范元白,范元白是魏忠贤的党羽。
裕妃:明朝末年的一位妃子,被魏忠贤迫害致死。
怒气忿涌:愤怒的情绪像潮水般涌动。
噤断嚄唶:声音断断续续,发出愤怒的呼喊声。
颜佩韦:明朝末年的一位忠臣,因反对魏忠贤而遭杀害。
缇骑:指明朝时期官府的差役。
嘄呼跳蹴:大声呼喊,跳跃踢打。
汹汹崩屋:形容声音巨大,仿佛能将房屋崩塌。
沈青霞:明朝末年的一位忠臣,因反对魏忠贤而遭杀害。
橐人射相嵩:用箭射向相嵩,相嵩是魏忠贤的党羽。
笑乐:感到高兴、快乐。
兖:指兖州,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
大人:对长辈或上级的尊称。
宴守道刘半舫:指宴请守道的官员刘半舫。
内操菊宴:指内部举办的菊花宴会。
逼灵犀与囊收:指剧中的一些情节。
余:指作者自己。
填词:创作诗词。
督小傒强记之:督促小傒(小仆人)强行记住这些词。
道署:指官员办公的地方。
增入七出:增加七个情节。
大骇异:非常惊讶。
构:创作,编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七-冰山记-评注
魏珰败,好事者作传奇十数本,多失实,余为删改之,仍名《冰山》。
此句开篇点明了《冰山》这部传奇作品的创作背景。魏珰败指的是明朝末年魏忠贤的败落,好事者作传奇十数本,表明当时社会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关注和兴趣。然而,这些传奇作品多失实,作者对此进行了删改,使之更加符合历史事实,并保留了原名《冰山》。这体现了作者对于历史真实性的尊重和追求。
城隍庙扬台,观者数万人,台址鳞比,挤至大门外。
此句描绘了《冰山》演出时的盛况。城隍庙作为演出场所,吸引了数万观众,场面热闹非凡。台址鳞比,形容观众众多,挤至大门外,突显了演出的吸引力。
一人上,白曰:“某杨涟。”口口谇(言察)曰:“杨涟!杨涟!”
此句通过人物对话,展现了杨涟这一角色的形象。杨涟的出场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口口谇(言察)曰:“杨涟!杨涟!”表达了观众对杨涟的关注和敬佩。
声达外,如潮涌,人人皆如之。
此句进一步强调了杨涟出场时的轰动效应。声达外,如潮涌,形容观众的情绪激动,人人皆如之,说明杨涟的形象深入人心。
杖范元白,逼死裕妃,怒气忿涌,噤断嚄唶。
此句描述了杨涟在剧中的一段激烈表现。杖范元白、逼死裕妃,展现了杨涟的刚烈性格和正义感。怒气忿涌,噤断嚄唶,通过动作和情感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至颜佩韦击杀缇骑,嘄呼跳蹴,汹汹崩屋。
此句描绘了颜佩韦在剧中的英勇行为。击杀缇骑、嘄呼跳蹴、汹汹崩屋,通过动作和场面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英勇和激烈。
沈青霞缚橐人射相嵩,以为笑乐,不是过也。
此句描述了沈青霞在剧中的幽默表现。缚橐人射相嵩,以为笑乐,通过轻松幽默的情节,使观众在紧张的历史背景下得到一丝慰藉。
是秋,携之至兖,为大人寿。
此句说明了《冰山》这部作品在特定场合的演出。是秋,携之至兖,为大人寿,表明作者将作品带到兖州,为大人庆祝寿辰,体现了作者对作品的自信和对观众的尊重。
一日,宴守道刘半舫,半舫曰:“此剧已十得八九,惜不及内操菊宴、及逼灵犀与囊收数事耳。”
此句反映了刘半舫对《冰山》的评价。他认为该剧已十得八九,但仍有不足之处。内操菊宴、及逼灵犀与囊收数事,指出了剧中未能充分展现的情节,体现了作者对作品精益求精的态度。
余闻之,是夜席散,余填词,督小傒强记之。
此句描述了作者在刘半舫的评价后,对作品的进一步完善。余闻之,是夜席散,余填词,表明作者在听取刘半舫的意见后,立即着手修改作品。督小傒强记之,说明作者对作品的重视和追求。
次日,至道署搬演,已增入七出,如半舫言。
此句说明了作者根据刘半舫的建议,对作品进行了修改。次日,至道署搬演,已增入七出,如半舫言,表明作者在短时间内对作品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以迎合观众的期待。
半舫大骇异,知余所构,遂诣大人,与余定交。
此句描述了刘半舫对作者修改后的作品的反应。半舫大骇异,知余所构,说明刘半舫对作者修改后的作品感到惊讶和认同。遂诣大人,与余定交,表明刘半舫与作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反映了作者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