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具有广泛的文学造诣。《陶庵梦忆》是他的自传性质的随笔集,内容充满了他对人生、艺术、文化的独到理解。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陶庵梦忆》是袁枚的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他对文学、艺术、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思考。通过这本书,袁枚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艺术创作与生活哲学,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创新。书中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成为中国清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一-日月湖-原文
宁波府城内,近南门,有日月湖。
日湖圆,略小,故日之;月湖长,方广,故月之。
二湖连络如环,中亘一堤,小桥纽之。
日湖有贺少监祠。
季真朝服拖绅,绝无黄冠气象。
祠中勒唐玄宗《饯行》诗以荣之。
季真乞鉴湖归老,年八十余矣。
其《回乡》诗曰:‘幼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孙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八十归老,不为早矣,乃时人称为急流勇退,今古传之。
季真曾谒一卖药王老,求冲举之术,持一珠贻之。
王老见卖饼者过,取珠易饼。
季真口不敢言,甚懊惜之。
王老曰:‘悭吝未除,术何由得!’乃还其珠而去。
则季真直一富贵利禄中人耳。
‘《唐书》入之《隐逸传》,亦不伦甚矣。’
月湖一泓汪洋,明瑟可爱,直抵南城。
城下密密植桃柳,四围湖岸,亦间植名花果木以萦带之。
湖中栉比者皆士夫园亭,台榭倾圮,而松石苍老。
石上凌霄藤有斗大者,率百年以上物也。
四明缙绅,田宅及其子,园亭及其身。
平泉木石,多暮楚朝秦,故园亭亦聊且为之,如传舍衙署焉。
屠赤水娑罗馆亦仅存娑罗而已。
所称‘雪浪’等石,在某氏园久矣。
清明日,二湖游船甚盛,但桥小船不能大。
城墙下趾稍广,桃柳烂漫,游人席地坐,亦饮亦歌,声存西湖一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一-日月湖-译文
宁波府城里面,靠近南门的地方,有一个日月湖。日湖形状是圆形的,面积稍微小一些,所以叫它日湖;月湖则是长长的,面积宽阔,所以叫它月湖。两个湖像环一样相连,中间有一道堤坝,由小桥连接。日湖里有贺少监的祠堂。季真穿着朝服,拖着绅带,完全没有道士的打扮。祠堂里刻有唐玄宗的《饯行》诗来赞美他。季真请求将鉴湖归还给他养老,他已经八十多岁了。他的《回乡》诗写道:‘小时候离开家乡,年老时才回来,乡音没有改变,但鬓发已经斑白。儿孙们见面却不相识,笑着问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八十岁才退休,不算早了,但当时的人却称他为‘急流勇退’,这个名声古今都流传着。季真曾经拜访一位卖药的老人,向他求教成仙之术,拿了一颗珠子送给他。老人看到有卖饼的人经过,就用珠子换饼。季真不敢说话,非常懊悔。老人说:‘你还有贪心,成仙之术怎么能得到呢!’于是老人把珠子还给他,就离开了。看来季真不过是一个追求富贵名利的人。《唐书》将他列入《隐逸传》,这也不太合适。月湖的水面宽广,清澈明亮,非常可爱,一直延伸到南城。
城下密密地种满了桃树和柳树,湖的四周,也间或种植了一些名贵的花木来装饰。湖中排列着的是士大夫们的园林亭台,那些亭台已经破败,但松树和石头却显得苍老。石头上长着一种巨大的凌霄藤,都是百年以上的老藤。四明地区的官员和他们的子弟,田地和住宅以及他们的园林亭台,都是这样的。平泉的木石,多是从楚国到秦国,所以他们的园林亭台也只是一种暂时的居住,就像旅舍和官署一样。屠赤水的娑罗馆也只剩下娑罗树了。所说的‘雪浪’等石头,已经在某家的园林里很久了。清明节那天,两个湖的游船非常多,但是因为桥太小,船不能太大。城墙下面地基稍微宽一些,桃树和柳树繁茂,游客们坐在地上,有的喝酒,有的唱歌,声音就像西湖的一首曲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一-日月湖-注解
宁波府城:宁波府城是指中国浙江省宁波市的历史城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日月湖:日月湖是宁波府城内的一对湖泊,以形状和大小命名,日湖圆形较小,月湖狭长宽阔。
贺少监祠:贺少监祠是纪念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祠堂,贺知章曾任太子少监,是唐代著名诗人。
唐玄宗《饯行》诗:唐玄宗是唐朝的皇帝,其《饯行》诗是一首表达送别之情的诗作。
鉴湖:鉴湖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是古代著名的湖泊,这里指的是季真(贺知章)曾请求归老的地方。
回乡:《回乡》是贺知章的一首著名诗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归乡后的感慨。
冲举之术:冲举之术是指道家修炼成仙的方法,这里指的是季真向卖药王老求教成仙之术。
《隐逸传》:《隐逸传》是《唐书》中的一个部分,记载了唐代隐逸之士的事迹。
平泉木石:平泉木石是指唐代宰相李德裕在平泉(今河北平泉县)的园林中种植的树木和石头。
暮楚朝秦:暮楚朝秦是指战国时期,楚国和秦国更迭频繁,这里比喻园林的变换和更迭。
娑罗馆:娑罗馆是指古代园林中的亭馆,这里指的是屠赤水所建的娑罗馆。
雪浪等石:雪浪等石是指园林中的一种名石,这里指的是在某氏园林中久已存在的名石。
清明日:清明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阳历的4月4日或5日,是祭祖扫墓的日子。
西湖一曲:西湖一曲是指西湖的美景,这里比喻日月湖的美景如同西湖一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一-日月湖-评注
宁波府城内的日月湖,其命名方式巧妙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借景抒情手法。‘日湖圆,略小,故日之;月湖长,方广,故月之’这句话,通过对比和象征,将日月湖的自然形态与天体的象征意义相结合,使得湖泊的名称不仅仅是对其形状的描述,更赋予了它们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湖连络如环,中亘一堤,小桥纽之’这一句描绘了日月湖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人工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堤与桥的设计,既起到了连接两湖的作用,又增添了景观的趣味性,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的精妙。
贺少监祠中的唐玄宗《饯行》诗,不仅是对于季真的赞誉,也是对唐玄宗诗歌艺术的推崇。这样的引用,使得祠堂不仅成为纪念人物的地方,也成为了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
季真的《回乡》诗,通过对比‘幼小离家’与‘老大回’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乡音无改鬓毛衰’和‘儿孙相见不相识’等句,更是深刻地描绘了游子归乡的复杂情感。
‘八十归老,不为早矣,乃时人称为急流勇退,今古传之’这句话,赞扬了季真在晚年选择隐退的生活态度。这种急流勇退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很高的评价,体现了儒家‘知命’和道家‘无为’的思想。
季真向卖药王老求教冲举之术的故事,通过王老的点拨,揭示了季真内心深处对财富和名利的追求。这个故事既是对季真性格的刻画,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映。
《唐书》将季真列入《隐逸传》,虽然看似符合其隐士的身份,但实际上却与他的真实性格不符。这反映了古代史书在人物评价上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月湖的‘一泓汪洋,明瑟可爱’描绘了其自然美景,与南城的景色相映成趣,体现了中国古代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城下密密植桃柳,四围湖岸,亦间植名花果木以萦带之’这句话,描绘了日月湖周边的园林景观,展现了古代园林设计中注重植物配置和四季变化的特色。
‘四明缙绅,田宅及其子,园亭及其身’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上层人士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园林艺术的追求。
‘平泉木石,多暮楚朝秦,故园亭亦聊且为之,如传舍衙署焉’这句话,揭示了当时园林艺术中模仿自然、追求变化的特点。
‘清明日,二湖游船甚盛,但桥小船不能大’描绘了清明时节日月湖的繁华景象,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园林中节庆活动的丰富性。
‘城墙下趾稍广,桃柳烂漫,游人席地坐,亦饮亦歌,声存西湖一曲’这句话,描绘了人们在园林中的休闲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实用性和娱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