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一-报恩塔

作者: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具有广泛的文学造诣。《陶庵梦忆》是他的自传性质的随笔集,内容充满了他对人生、艺术、文化的独到理解。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陶庵梦忆》是袁枚的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他对文学、艺术、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思考。通过这本书,袁枚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艺术创作与生活哲学,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创新。书中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成为中国清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一-报恩塔-原文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

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

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折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笋合缝,信属鬼工。

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

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燎绕,半日方散。

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一-报恩塔-译文

中国最古老的大古董,永乐年间的大窑器,就是指报恩塔。报恩塔是在永乐初年建成的,如果不是开国皇帝朱棣的开拓精神、国家资源、以及开国的法令,那些有胆识、智慧、策略的人,是建不成这样的大塔的。

塔的上下都装饰着成千上万的金刚佛像,每个佛像都是由十多块琉璃砖拼砌而成的,衣纹折痕不差分毫,面目表情、胡须眉毛都栩栩如生,斗拱和缝隙对接得非常严密,简直像是鬼斧神工。

听说在烧制的时候,会有三座塔的模具,制成一座,埋掉两座,并且对它们进行编号识别。现在塔上缺了一块砖,通过编号报告给工部,然后发一块新的砖来补上,就像原本就长在那里一样。

夜间塔上必须点灯,每年要消耗不少油。天空晴朗的时候,塔顶云雾缭绕,摇曳生姿,从上面发出的光芒怪异,像是香烟缭绕,半天才能消散。

在永乐年间,海外有很多国家的人通过翻译来到中国,他们见到报恩塔都会顶礼膜拜,赞叹不已,说这是四大洲所没有的奇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一-报恩塔-注解

大古董:指古代珍贵的文物或艺术品,此处特指报恩塔。

永乐:指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的年号,即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大窑器:指大型的陶瓷器皿,此处指报恩塔。

报恩塔:位于中国南京的一座古塔,是明朝永乐年间建造的,用以报答明成祖朱棣的恩德。

成祖:即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其在位期间国力强盛,文化繁荣。

开国:指建立一个新的国家或政权。

精神:指人的意志、思想、品质等。

物力:指物质力量,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

功令:指法律、政令。

胆智才略:指胆识、智慧、才能和谋略。

吞吐:指承担、接受或处理。

金刚:佛教中的护法神,此处指报恩塔上的护法神像。

佛像:指佛教中的佛陀形象。

金身:指佛像的全身,此处指佛像的整个塑造。

琉璃砖:一种用琉璃材料制成的砖,用于建筑装饰。

衣折:指衣服的褶皱。

面目:指人的脸。

须眉:指人的胡须和眉毛。

斗笋合缝:指古代建筑中的一种榫卯结构,指部件之间精确对接。

鬼工:指工艺精巧到似乎超乎常人能力之外,如同鬼神之作。

具三塔相:指同时烧制三个塔,但只有一个成功。

海外夷蛮:古代对海外异国人的泛称,此处指外国使者。

重译:指经过多次翻译。

四大部洲:佛教中指地球上的四个大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一-报恩塔-评注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

此句开篇点题,将报恩塔定位为中国古董中的瑰宝,以及永乐年间瓷器工艺的杰出代表。‘大古董’和‘大窑器’两个词汇,不仅强调了报恩塔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也彰显了其在古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此句通过对报恩塔的描述,进一步揭示了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成塔的艰辛。‘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这一表述,凸显了成祖朱棣的雄才大略和报恩塔的非凡意义。‘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则强调了报恩塔建造的艰难和成就的非凡。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

此句描绘了报恩塔上金刚佛像的数量之多,‘千百亿’这一数字,形象地表达了佛像的庞大阵容,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折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笋合缝,信属鬼工。

此句对报恩塔上佛像的制作工艺进行了详细描述。‘琉璃砖’和‘斗笋合缝’等词汇,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工艺。‘信属鬼工’则表达了人们对报恩塔佛像工艺的赞叹和敬畏。

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

此句讲述了报恩塔在烧制过程中的独特之处。‘具三塔相’和‘成其一,埋其二’等表述,体现了古代工匠对报恩塔的重视和谨慎,以及对工艺的极致追求。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此句描述了报恩塔在历史长河中的维护与修复。‘以字号报工部’和‘发一砖补之’等表述,体现了古代工匠对报恩塔的尊重和保护,以及对历史的传承。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燎绕,半日方散。

此句描绘了报恩塔在夜晚的景象,‘夜必灯’和‘岁费油若干斛’等表述,展现了报恩塔的庄严与神圣。‘光怪’和‘香烟燎绕’等词汇,则使报恩塔显得神秘而神秘。

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此句说明了报恩塔在当时的国际影响力。‘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和‘谓四大部洲所无也’等表述,彰显了报恩塔的非凡地位和深远影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一-报恩塔》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51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