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具有广泛的文学造诣。《陶庵梦忆》是他的自传性质的随笔集,内容充满了他对人生、艺术、文化的独到理解。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陶庵梦忆》是袁枚的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他对文学、艺术、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思考。通过这本书,袁枚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艺术创作与生活哲学,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创新。书中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成为中国清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一-天砚-原文
少年视砚,不得砚丑。
徽州汪砚伯至,以古款废砚,立得重价,越中藏石俱尽。
阅砚多,砚理出。
曾托友人秦一生为余觅石,遍城中无有。
山阴狱中大盗出一石,璞耳,索银二斤。
余适往武林,一生造次不能辨,持示燕客。
燕客指石中白眼曰:‘黄牙臭口,堪留支桌。’赚一生还盗。
燕客夜以三十金攫去。
命砚伯制一天砚,上五小星一大星,谱曰‘五星拱月’。
燕客恐一生见,铲去大小二星,止留三小星。
一生知之,大懊恨,向余言。
余笑曰:‘犹子比儿。’
亟往索看。
燕客捧出,赤比马肝,酥润如玉,背隐白丝类玛瑙,指螺细篆,面三星坟起如弩眼,着墨无声而墨沉烟起,一生痴瘛,口张而不能翕。
燕客属余铭,铭曰:‘女娲炼天,不分玉石;鳌血芦灰,烹霞铸日;星河溷扰,参横箕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一-天砚-译文
年轻人看砚台,总觉得砚台不好看。
徽州的汪砚伯来了,他看中了那些古款的废弃砚台,立刻以高价买下,越中地区的藏石都卖光了。
看了很多砚台后,我对砚台的道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曾托付友人秦一生帮我找石头,但城中没有找到。
山阴监狱中的大盗拿出一块石头,是璞玉,索要两斤银子。
我恰好去武林,秦一生匆忙中没能分辨出来,拿着石头给燕客看。
燕客指着石头中的白眼说:‘这黄牙臭口的东西,只配放在桌子脚边。’于是骗秦一生拿回石头。
燕客夜里用三十金买走了石头。
他让砚伯制作了一方砚台,上面有五颗小星和一颗大星,题名为‘五星拱月’。
燕客担心秦一生看到,就把大小两颗星刮掉了,只留下三颗小星。
秦一生知道了这件事,非常懊悔,告诉我了。
我笑着说:‘这就像你的孩子比你的孙子还要亲。’我急忙去要来看。
燕客拿出来,颜色比马肝还要红,质地酥润如玉,背面隐约有白丝,像玛瑙一样,指头上的文字细腻如同雕刻,表面的三星凸起像弓箭的眼睛,蘸墨写字没有声音,墨迹却升起了烟雾,秦一生看得入迷,嘴巴张开却合不上了。
燕客让我题铭,我题了这样一段铭文:‘女娲炼天,不分玉石;鳌血芦灰,烹霞铸日;星河溷扰,参横箕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一-天砚-注解
砚:砚是中国古代文房四宝之一,用于研磨墨汁,书写时用来蘸墨。它通常由石头制成,表面光滑,便于书写。
徽州:徽州,即今天的安徽省黄山市,是中国著名的文房四宝产地之一,以制作精美的砚台而闻名。
汪砚伯:汪砚伯,可能是徽州一位以制作或鉴赏砚台著称的人。
古款废砚:古款,指砚台上的古旧款识,废砚则是指已经不再使用的旧砚。
重价:重价,指很高的价格。
越中:越中,指今天的浙江省地区,古代越国所在地。
藏石俱尽:藏石,指收藏的砚台石材;俱尽,意为全部用完。
山阴:山阴,指今天的浙江省绍兴市,古代属会稽郡。
狱中大盗:狱中,指监狱里;大盗,指盗窃犯。
璞耳:璞,指未经雕琢的玉石;耳,指玉石的耳状部分。
武林:武林,古代指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因历史上武林门而得名。
秦一生:秦一生,可能是原文作者的朋友,被托以寻找砚台石材。
燕客:燕客,指一位鉴赏家或文人,可能是原文作者的朋友。
黄牙臭口:黄牙臭口,形容人嘴不干净,此处可能用来比喻石头品质低劣。
支桌:支桌,指用来摆放物品的小桌子。
赚一生还盗:赚,此处指骗取;一生,指秦一生;还盗,指秦一生又去偷石头。
攫去:攫去,指抢夺而去。
天砚:天砚,指极其珍贵、品质上乘的砚台。
五星拱月:五星拱月,一种砚台上的装饰图案,意为五颗星星围绕着月亮,象征高贵和吉祥。
铲去大小二星:铲去,指去掉;大小二星,指图案中的大星和二颗小星。
铭:铭,指刻在器物上的文字,常用于表达寓意或纪念。
女娲炼天:女娲,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女神;炼天,指女娲补天的传说。
鳌血芦灰:鳌,古代神话中的大龟;血芦灰,指用海龟的血和芦苇灰制成的材料,此处可能指制作砚台的原料。
烹霞铸日:烹霞,指炼制云彩;铸日,指铸造太阳,此处可能指制作砚台的过程。
星河溷扰:星河溷扰,指星空的混乱,此处可能用来比喻砚台上的纹理复杂。
参横箕翕:参横箕翕,指古代星宿的位置,此处可能指砚台上的星形图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一-天砚-评注
少年视砚,不得砚丑。此句以少年之眼,映照出砚之真貌,少年之审美未至成熟,故视砚为丑。此句以少年视角开篇,既表现出砚之朴实无华,又暗含着审美与时间的关系。
徽州汪砚伯至,以古款废砚,立得重价,越中藏石俱尽。徽州汪砚伯的出现,以古款废砚换取重价,体现了古董鉴赏的价值。越中藏石俱尽,更是凸显了古董的稀缺与珍贵。
阅砚多,砚理出。通过阅砚的积累,作者对砚的理解逐渐深入,体现了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
曾托友人秦一生为余觅石,遍城中无有。此句描绘了作者对砚石的渴望,以及秦一生寻找石料的艰辛。
山阴狱中大盗出一石,璞耳,索银二斤。此句以山阴狱中大盗的奇遇,展现了砚石的神秘与价值。
余适往武林,一生造次不能辨,持示燕客。燕客指石中白眼曰:‘黄牙臭口,堪留支桌。’赚一生还盗。燕客夜以三十金攫去。此段描述了燕客的鉴赏眼光与机智,以及他通过言语和金钱手段获取砚石的过程。
命砚伯制一天砚,上五小星一大星,谱曰‘五星拱月’。燕客恐一生见,铲去大小二星,止留三小星。此句展现了燕客对砚石的独特审美,以及他对一生可能产生的嫉妒心理的防范。
一生知之,大懊恨,向余言。余笑曰:‘犹子比儿。’亟往索看。燕客捧出,赤比马肝,酥润如玉,背隐白丝类玛瑙,指螺细篆,面三星坟起如弩眼,着墨无声而墨沉烟起,一生痴瘛,口张而不能翕。此段通过对比一生与燕客对砚石的反应,展现了砚石的魅力与作者对燕客鉴赏力的赞赏。
燕客属余铭,铭曰:‘女娲炼天,不分玉石;鳌血芦灰,烹霞铸日;星河溷扰,参横箕翕。’此铭语意深远,以女娲炼天、鳌血芦灰等神话元素,赋予了砚石以神话色彩,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砚石品质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