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具有广泛的文学造诣。《陶庵梦忆》是他的自传性质的随笔集,内容充满了他对人生、艺术、文化的独到理解。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陶庵梦忆》是袁枚的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他对文学、艺术、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思考。通过这本书,袁枚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艺术创作与生活哲学,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创新。书中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成为中国清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一-天台牡丹-原文
天台多牡丹,大如拱把,其常也。
某村中有鹅黄牡丹,一株三干,其大如小斗,植五圣祠前。
枝叶离披,错出檐甃之上,三间满焉。
花时数十朵,鹅子、黄鹂、松花、蒸栗,萼楼穰吐,淋漓簇沓。
土人于其外搭棚演戏四五台,婆娑乐神。
有侵花至漂发者,立致奇祟。
土人戒勿犯,故花得蔽芾而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一-天台牡丹-译文
天台山盛产牡丹,有些牡丹花大得像人的手臂合抱起来那么大,这是常见的现象。
某个村庄里有一株鹅黄色的牡丹,一株树上有三根主干,它的花盘大小像小斗那么大,种植在五圣祠的前面。
它的枝叶纵横交错,错落有致地伸出到屋檐和墙壁之上,整个三间房屋都被它们覆盖。
开花时节,有几十朵花,有像鹅蛋、黄鹂、松花、蒸栗子一样的颜色,花蕾和花瓣层层叠叠地绽放,花朵之间相互挤压。
当地的居民在牡丹花外面搭建了四五台戏台,载歌载舞地庆祝,以此取悦神灵。
如果有侵犯花朵的行为,就会立即招致奇怪的灾祸。因此,当地居民都告诫彼此不要冒犯它,所以这株牡丹得以茁壮成长,寿命长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一-天台牡丹-注解
天台:指天台山,位于浙江省东部,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道教的重要圣地,因其山势险峻,景色秀丽,故有此称。
牡丹:中国传统的名花之一,被誉为‘花中之王’,象征着富贵、繁荣和幸福,常用于表达吉祥和美好的愿望。
拱把:古代量器,一拱把约等于一手掌的容量,这里形容牡丹花大。
常也:常,意为经常;也,表示肯定,这里指牡丹花经常如此大。
鹅黄牡丹:指颜色类似鹅黄色的牡丹花,这里可能是对牡丹花颜色的特别描述。
三干:指牡丹树有三株主干,形容树势雄伟。
小斗:古代量器,一斗约等于十升,这里形容牡丹花之大。
五圣祠:指供奉五位圣人的祠堂,可能是当地的宗教场所。
枝叶离披:形容枝叶散乱、不整齐。
错出檐甃之上:错出,交错伸出;檐甃,指屋檐和墙壁,这里形容牡丹的枝叶交错伸出屋檐和墙壁之外。
三间满焉:三间,指三间房屋;满焉,充满的样子,这里形容牡丹花盛开时,整个房屋都被花朵充满。
鹅子:指白色的鹅蛋,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牡丹花色的洁白。
黄鹂:一种鸟名,以其鸣声清脆悦耳著称,这里可能是用来形容牡丹花的美观。
松花:指松树的花朵,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牡丹花的颜色或形态。
蒸栗:指蒸熟的栗子,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牡丹花形状的饱满。
萼楼穰吐:萼楼,指花萼;穰吐,指花蕊伸出,这里形容花朵盛开时的景象。
淋漓簇沓:淋漓,形容花朵饱满;簇沓,形容花朵众多,这里形容花朵盛开时的壮观景象。
土人:指当地的居民。
搭棚演戏:搭棚,搭建戏台;演戏,表演戏剧,这里指当地居民搭建戏台表演戏剧。
四五台:四五,指四到五台,这里指四到五场戏。
婆娑乐神:婆娑,舞动的样子;乐神,指使神灵快乐,这里指表演戏剧以取悦神灵。
侵花至漂发者:侵花,指侵犯花朵;漂发,指头发散乱,这里可能是指对花朵的不敬行为。
立致奇祟:立致,立即招致;奇祟,指不祥之事,这里指不敬花朵会招致不祥之事。
戒勿犯:戒,告诫;勿犯,不要触犯,这里指告诫人们不要对花朵不敬。
蔽芾而寿:蔽芾,指茂盛的样子;寿,指长寿,这里指牡丹花因得到人们的尊重而茂盛长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陶庵梦忆-卷一-天台牡丹-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牡丹花景,通过对牡丹的形态、生长环境以及与之相关的民间活动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古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神灵的崇敬之情。
首句‘天台多牡丹,大如拱把,其常也’点明了牡丹在古人心中的地位,‘天台’暗示了牡丹生长的地点,‘拱把’形容牡丹花大,‘其常也’表明牡丹花在当地是常见的景观。
‘某村中有鹅黄牡丹,一株三干,其大如小斗’进一步描绘了这株牡丹的特殊之处,‘鹅黄’是牡丹花的一种颜色,‘一株三干’说明牡丹的枝干众多,‘其大如小斗’再次强调了牡丹花的大。
‘植五圣祠前’交代了牡丹花的位置,五圣祠作为祭祀场所,牡丹花的存在与神灵相关,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崇拜。
‘枝叶离披,错出檐甃之上,三间满焉’描述了牡丹花生长的状态,枝叶繁茂,错落有致,‘三间满焉’说明牡丹花覆盖了整个空间,形成了壮观的景象。
‘花时数十朵,鹅子、黄鹂、松花、蒸栗,萼楼穰吐,淋漓簇沓’用丰富的意象描绘了牡丹花的盛开,‘鹅子’、‘黄鹂’、‘松花’、‘蒸栗’等词汇使牡丹花显得生动活泼,‘萼楼穰吐’、‘淋漓簇沓’则表现了牡丹花的繁盛。
‘土人于其外搭棚演戏四五台,婆娑乐神’反映了当地人对牡丹花的喜爱,以及与之相关的民俗活动,‘婆娑乐神’表达了人们通过娱乐活动来祈求神灵的庇佑。
‘有侵花至漂发者,立致奇祟’揭示了牡丹花在民间传说中的神秘色彩,‘奇祟’暗示了人们对牡丹花的敬畏之情。
‘土人戒勿犯,故花得蔽芾而寿’说明了当地人对牡丹花的保护,以及牡丹花因此得以长久盛开的寓意,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