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第十出-修札

作者: 孔尚任(1648年-1718年),清代著名戏曲家。《桃花扇》是孔尚任的代表作之一,凭借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与优美的艺术表现,成为了清代最重要的戏曲之一。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

内容简要:《桃花扇》是孔尚任创作的京剧经典之一,书中融合了历史事件、爱情故事与道德讨论,讲述了明末清初的历史背景下,王朝更替、权力斗争与爱情命运的故事。通过鲜明的人物塑造和戏剧冲突,书中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政治和文化风貌。它不仅是京剧的经典剧目,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和戏剧的重要遗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第十出-修札-原文

癸未八月

(丑扮柳敬亭上)

老子江湖漫自夸,收今贩古是生涯。

年来怕作朱门客,闲坐街坊吃冷茶。

(笑介)

在下柳敬亭,自幼无藉,流落江湖,虽则为谈词之辈,却不是饮食之人。

(拱介)

列位看我像个甚的,好像一位阎罗王,掌着这本大帐簿,点了没数的鬼魂名姓;又像一尊弥勒佛,腆着这副大肚皮,装了无限的世态炎凉。

鼓板轻敲,便有风雷雨露;舌唇才动,也成月旦春秋。

这些含冤的孝子忠臣,少不得还他个扬眉吐气;那班得意的奸雄邪党,免不了加他些人祸天诛;此乃补救之微权,亦是褒讥之妙用。

(笑介)

俺柳麻子信口胡谈,却也燥脾。

昨日河南侯公子,送到茶资,约定今日午后来听平话,且把鼓板取出,打个招客的利市。

(取出鼓板敲唱介)

无事消闲扯淡,就中滋味酸甜;古来十万八千年,一霎飞鸿去远。

几阵狂风暴雨,各家虎帐龙船,争名夺利片时喧,让他陈抟睡扁。

(生上)

芳草烟中寻粉黛,斜阳影里说英雄。

今日来听老柳平话,里面鼓板铿锵,早已有人领教。

(相见大笑介)

看官俱未到,独自在此,说与谁听。

(丑)

这说书是老汉的本业,譬如相公闲坐书斋,弹琴吟诗,都要人听么?

(生笑介)

讲的有理。

(丑)

请问今日要听那一朝故事?

(生)

不拘何朝,你只拣着热闹爽快的说一回罢。

(丑)

相公不知,那热闹局就是冷淡的根芽,爽快事就是牵缠的枝叶;倒不如把些剩水残山、孤臣孽子,讲他几句,大家滴些眼泪罢。

(生叹介)

咳!不料敬老你也看到这个田地,真可虑也!

(末扮杨文骢急上)

休教铁锁沉江底,怕有降旗出石头。

下官杨文骢,有紧急大事,要寻侯兄计议;一路问来,知在此处,不免竟入。

(见介)

(生)

来的正好,大家听敬老平话。

(末急介)

目下何等时候,还听平话。

(生)

龙老为何这样惊慌。

(末)

兄还不知么,左良玉领兵东下,要抢南京,且有窥伺北京之意。

本兵熊明遇束手无策,故此托弟前来,恳求妙计。

(生)

小弟有何计策。

(末)

久闻尊翁老先生乃宁南之恩帅,若肯发一手谕,必能退却。

不知足下主意若何?

(生)

这样好事,怎肯不做;但家父罢政林居,纵肯发书,未必有济。

且往返三千里,何以解目前之危?

(末)

吾兄素称豪侠,当此国家大事,岂忍坐视。

何不代写一书,且救目前;另日禀明尊翁,料不见责也。

(生)

应急权变,倒也可行;待我回寓起稿,大家商量。

(末)

事不宜迟,即刻发书,还恐无及,那里等的商量。

(生)

既是如此,就此修书便了。

(写书介)

【一封书】

老夫愚不揣,劝将军自忖裁,旌旗且慢来,兵出无名道路猜。

高帝留都陵树在,谁敢轻将马足躧;乏粮柴,善安排,一片忠心穷莫改。

(写完,末看介)

妙妙!写的激切婉转,有情有理,叫他不好不依,又不敢不依,足见世兄经济。

(生)

虽如此说,还该送与熊大司马,细加改正,方为万妥。

(末)

不必烦扰,待小弟说与他便了。

(愁介)

只是一件,书虽有了,须差一的当家人早寄为妙。

(生)

小弟轻装薄游,只带两个童子,那能下的书来。

(末)

这样密书,岂是生人可以去得。

(生)

这却没法了。

(丑)

不必着忙,让我老柳走一遭何如。

(末)

敬老肯去,妙的狠了;只是一路盘诘,也不是当耍的。

(丑)

不瞒老爷说,我柳麻子本姓曹,虽则身长九尺,却不肯食粟而已。

那些随机应变的口头,左冲右挡的膂力,都还有些儿。

(生)

闻得左良玉军门严肃,山人游客,一概不容擅入。

你这般老态,如何去的?

(丑)

相公又来激俺了,这是俺说书的熟套子。

我老汉要去就行,不去就止,那在乎一激之力。

(起问介)

【北斗鹌鹑】

你那里笔下诌文,我这里胸中画策。

舌战群雄,让俺不才;柳毅传书,何妨下海。

丢却俺的痴騃,用着俺的诙谐,悄去明来,万人喝采。

(末)

果然好个本领,只是书中意思,还要你明白解说,才能有济。

[紫花儿序]

(丑)

书中意不须细解,何用明白,费俺唇腮。

一双空手,也去当差,也会挝乖。

凭着俺舌尖儿把他的人马骂开,仍倒回八百里外。

(生)

你怎的骂他?

(丑)

则问他防贼自作贼,该也不该。

(生)

好,好,好!比俺的书字还说得明白。

(丑)

你快进去收拾行李,俺替你送盘缠来,今夜务必出城才好。

(丑)

晓得,晓得!(拱手介)

不得奉陪了。(竟下)

(末)

竟不知柳敬亭是个有用之才。

(生)

我常夸他是我辈中人,说书乃其余技耳。

[尾声]

一封书信权宜代,仗柳生舌尖口快,阻回那莽元帅万马晨霜,保住这好江城三山暮霭。

(末)

一纸贤于汗马才,荆州无复战船开;

(生)

从来名士夸江左,挥麈今登拜将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第十出-修札-译文

癸未年八月,丑角扮演的柳敬亭上场。我说我老子在江湖上随意夸口,买卖古今是我的生涯。近年来害怕成为朱门客人,闲坐在街坊喝冷茶。(笑着)我是柳敬亭,自幼没有依靠,流落江湖,虽然我是说书的人,但并不是靠吃吃喝喝为生。(拱手)各位看我像什么,好像一位阎罗王,拿着这本大账簿,点了无数鬼魂的名字;又像一尊弥勒佛,挺着这副大肚子,装了无限的世态炎凉。轻敲鼓板,就有风雷雨露;嘴唇一动,也成了月旦春秋。这些含冤的孝子忠臣,少不得要让他们扬眉吐气;那些得意的奸雄邪党,免不了要受到人祸天诛;这既是补救的小权,也是褒贬的妙用。(笑着)我柳麻子信口胡说,却也让人开心。昨天河南的侯公子送来茶资,约定今天午后过来听我讲平话,我这就拿出鼓板,打起招客的生意。(拿出鼓板敲唱)没事消闲闲聊,其中的滋味酸甜;古来十万八千年,一霎飞鸿去远。几阵狂风暴雨,各家虎帐龙船,争名夺利片刻喧哗,让他陈抟睡扁。

(生角上场)在草地上寻找美女,斜阳下谈论英雄。今天来听老柳的平话,里面的鼓板铿锵,已经有人先听了。(相见大笑)看官们还没到,我独自在这里,对谁说呢。(丑角)说书是我的本行,就像相公在书房闲坐,弹琴吟诗,都要人听吗?(生角笑)讲得有道理。(丑角)请问今天想听哪一朝的故事?(生角)不拘哪一朝,你只拣着热闹的、爽快的说一遍就行。(丑角)相公不知道,热闹的事情就是冷淡的根源,爽快的事情就是纠缠的枝叶;不如讲一些剩下的山水、孤臣孽子,让大家流些眼泪吧。(生角叹息)唉!没想到敬老你也看到了这个地步,真让人忧虑!(末角扮演的杨文骢急匆匆上场)别让铁锁沉入江底,怕有降旗从石头上飘出。我是杨文骢,有紧急大事,要找侯兄商议;一路问来,知道在这里,就赶紧进来。(见面后)(生角)来得正好,大家听敬老说平话。(末角急匆匆)现在是什么时候,还听平话。(生角)龙老为什么这么慌张。(末角)兄长还不知道吗,左良玉领兵东下,要抢南京,还有觊觎北京的意思。本兵熊明遇束手无策,所以派我来,恳求妙计。(生角)小弟有什么计策。(末角)久闻尊翁老先生是宁南的恩帅,如果肯发一纸手令,一定能退敌。不知道你的主意如何?(生角)这样好事,怎肯不做;但家父已经罢政隐居,即使肯发书,未必有用。而且往返三千里,怎么解眼前的危难?(末角)兄长一向以豪侠著称,国家大事,怎能坐视不管。为什么不代写一封信,先救眼前的急;以后再禀明尊翁,料想不会责怪。(生角)应急权变,倒是可行的;等我回住处起草,大家再商量。(末角)事情不宜迟,立刻发信,还怕来不及,哪有时间商量。(生角)既然如此,就立刻写信吧。(写信)

(写完信后,末角看信)(末角)妙啊!写得激切婉转,有情感有道理,让他不好不依,又不敢不依,足见世兄的经济手段。(生角)虽然这么说,还是应该送给熊大司马,仔细改正,才稳妥。(末角)不必麻烦,等我说给他听。(愁眉苦脸)只是一件,信虽然有了,得派一个可靠的人早点送去才好。(生角)小弟轻装简从,只带了两个童子,怎么能送信呢。(末角)这样机密的信,岂是生人可以去送的。(生角)这可怎么办呢。(丑角)不必着急,让我老柳去一趟如何。(末角)敬老肯去,太好了;只是路上盘查,也不是闹着玩的。(丑角)不瞒老爷说,我柳麻子本姓曹,虽然身高九尺,却不吃粮食。那些随机应变的口才,左冲右挡的力气,都还有一些。(生角)听说左良玉军门严肃,山人和游客,一概不允许擅自进入。你这般老态,怎么去得?(丑角)相公又来激我了,这是我说书的套路。我老汉要去就去,不去就不去,不在乎一激之力。(起身问)

【北斗鹌鹑】你在那里笔下作文,我在这里胸中谋划。舌战群雄,让我这个不才;柳毅传书,何妨下海。丢掉我的傻气,用我的诙谐,悄悄去,明明白白,万人喝彩。(末角)果然是好本领,只是信中的意思,还要你明白解释,才能有用。(丑角)信中的意思不用细解,何需明白,费我唇舌。一双空手,也去当差,也会应付。就凭我舌尖上的功夫,把他的人马骂开,再退回八百里外。(生角)你怎的骂他?(丑角)就问他防贼自作贼,该不该。(生角)好,好,好!比我的信还说得明白。(丑角)你快进去收拾行李,我替你送盘缠来,今晚务必出城才好。(丑角拱手)知道了,知道了!(鞠躬下)(末角)竟然不知道柳敬亭是个有用之才。(生角)我常夸他是我这类人,说书只是他的副业而已。

【尾声】一封书信权宜代,靠柳生舌尖口快,阻止那狂元帅万马奔腾,保住这美好的江城三山暮霭。(末角)一纸信比汗马功劳大,(生角)荆州不再有战船开;(末角)从来名士赞江左,(生角)挥麈今天登上拜将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第十出-修札-注解

癸未八月:癸未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代表一个具体的年份。八月即农历的八月,即公历的九月。这里的’癸未八月’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农历年份和月份。

丑扮柳敬亭上:丑角是中国戏曲中的角色之一,通常扮演滑稽、搞笑的角色。这里’丑扮柳敬亭上’表示演员以丑角形象扮演柳敬亭这一角色上场。

朱门客:朱门指的是贵族或富家的门第,朱门客即指富贵人家中的宾客。

阎罗王:阎罗王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阴间最高统治者,掌管生死簿,记录人的善恶行为。

弥勒佛:弥勒佛是佛教中的菩萨,以其大肚、笑容可掬的形象著称,象征宽容和慈悲。

鼓板:鼓板是古代说书艺人使用的道具,用于敲击节奏,辅助说书。

月旦春秋:月旦春秋是指对人物或事件的评价,源自古代的一种评议制度。

河南侯公子:河南侯公子指的是来自河南的侯姓公子。

陈抟:陈抟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道家人物,以隐居山林、修炼成仙著称。

杨文骢:杨文骢是明代的一位官员,这里可能是戏剧中虚构的人物。

左良玉:左良玉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将领,这里可能是戏剧中虚构的人物。

熊明遇:熊明遇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官员,这里可能是戏剧中虚构的人物。

宁南之恩帅:宁南指的是宁南将军,恩帅是对将军的尊称。

铁锁沉江底,怕有降旗出石头:这句话比喻形势危急,如同铁锁沉入江底,但仍有希望出现转机。

高帝留都陵树在:高帝指的是汉高祖刘邦,留都指的是古代的留都(今洛阳),陵树在表示高祖的陵墓仍然存在。

一片忠心穷莫改:表示无论贫穷与否,忠诚之心不会改变。

北斗鹌鹑:北斗鹌鹑是古代的一种曲调,这里可能是指柳敬亭所唱的曲调。

柳毅传书:柳毅传书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故事,讲述柳毅帮助龙女传书的故事。

挥麈:挥麈是指挥动麈尾,麈尾是古代文人的一种装饰品,这里可能是指挥舞权杖或指挥军队。

拜将台:拜将台是古代将领受封时的仪式场所,这里可能是指将领受封或晋升的象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第十出-修札-评注

癸未八月,丑扮柳敬亭上。开篇以‘癸未八月’点明时间,丑扮柳敬亭的形象登场,以自嘲的口吻介绍自己的身份和生涯,‘老子江湖漫自夸,收今贩古是生涯’两句,既表现出柳敬亭的豪放不羁,又流露出对江湖生活的无奈。

‘年来怕作朱门客,闲坐街坊吃冷茶’两句,描绘出柳敬亭的清高和落魄,他不愿成为朱门客,宁愿在街坊中吃冷茶,这种生活态度与他自幼无藉、流落江湖的经历相呼应。

‘在下柳敬亭,自幼无藉,流落江湖,虽则为谈词之辈,却不是饮食之人’一句,进一步强调柳敬亭的职业身份,他虽然以说书为生,但并不以此为食。

‘列位看我像个甚的,好像一位阎罗王,掌着这本大帐簿,点了没数的鬼魂名姓;又像一尊弥勒佛,腆着这副大肚皮,装了无限的世态炎凉’两句,以比喻的手法形容柳敬亭的形象,既神秘又亲切,既威严又慈祥。

‘鼓板轻敲,便有风雷雨露;舌唇才动,也成月旦春秋’两句,表现了柳敬亭说书的技艺,他能够通过鼓板和舌头,将故事中的风雷雨露、月旦春秋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含冤的孝子忠臣,少不得还他个扬眉吐气;那班得意的奸雄邪党,免不了加他些人祸天诛’两句,体现了柳敬亭说书的价值观,他倾向于赞美忠臣孝子,批判奸雄邪党。

‘俺柳麻子信口胡谈,却也燥脾’一句,以自嘲的口吻表达柳敬亭对自己说书技艺的自信和自豪。

‘昨日河南侯公子,送到茶资,约定今日午后来听平话,且把鼓板取出,打个招客的利市’两句,描绘出柳敬亭说书的准备工作,以及他对说书的重视。

‘无事消闲扯淡,就中滋味酸甜;古来十万八千年,一霎飞鸿去远’两句,以诗意的语言表达柳敬亭对说书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感慨。

‘几阵狂风暴雨,各家虎帐龙船,争名夺利片时喧,让他陈抟睡扁’两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出历史中的战争和纷争,以及对和平的向往。

‘生上’部分,通过生与柳敬亭的对话,展现了柳敬亭说书的魅力和吸引力,以及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末扮杨文骢急上’部分,通过杨文骢的紧急情况,引出故事的高潮,同时也展现了柳敬亭的机智和勇敢。

‘【一封书】’部分,通过柳敬亭写的书信,展现了柳敬亭的文学才华和对时局的关注。

‘【北斗鹌鹑】’和‘【紫花儿序】’部分,通过柳敬亭的说唱,进一步展现了柳敬亭的说书技艺和人格魅力。

‘【尾声】’部分,以诗意的语言总结了故事的主题,强调了柳敬亭在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第十出-修札》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50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