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孔尚任(1648年-1718年),清代著名戏曲家。《桃花扇》是孔尚任的代表作之一,凭借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与优美的艺术表现,成为了清代最重要的戏曲之一。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
内容简要:《桃花扇》是孔尚任创作的京剧经典之一,书中融合了历史事件、爱情故事与道德讨论,讲述了明末清初的历史背景下,王朝更替、权力斗争与爱情命运的故事。通过鲜明的人物塑造和戏剧冲突,书中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政治和文化风貌。它不仅是京剧的经典剧目,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和戏剧的重要遗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第九出-抚兵-原文
癸未七月
【点绛唇】(副净、末扮二将官,杂扮四小卒上)旗卷军牙,射潮弩发鲸鲵怕。操弓试马,鼓角斜阳下。
俺们镇守武昌兵马大元帅宁南侯麾下将士是也。今日点卯日期,元帅升帐,只得在此伺候。(吹打开门介)
【粉蝶儿】(小生戎装,扮左良玉上)七尺昂藏,虎头燕颌如画,莽男儿走遍天涯。活骑人,飞食肉,风云叱咤。报国恩,一腔热血挥洒。
建牙吹角不闻喧,三十登坛众所尊;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咱家左良玉,表字昆山,家住辽阳,世为都司,只因得罪罢职,补粮昌平。
幸遇军门侯恂,拔于走卒,命为战将,不到一年,又拜总兵之官。北讨南征,功加侯伯;强兵劲马,列镇荆襄。(作势介)看俺左良玉,自幼习学武艺,能挽五石之弓,善为左右之射;那李自成、张献忠几个毛贼,何难勦灭。
只可恨督师无人,机宜错过,熊文灿、杨嗣昌既以偏私而败绩,丁启睿、吕大器又因怠玩而无功。只有俺恩帅侯公,智勇兼全,尽能经理中原;不意奸人忌功,才用即休,叫俺一腔热血,报主无期,好不恨也!(顿足介)罢,罢,罢!这湖南、湖北,也还可战可守,且观成败,再定行藏。(坐介)
(内作众兵喊叫,小生惊问介)辕门之外,何人喧哗?
(副净、末禀介)禀上元帅,辕门肃静,谁敢喧哗。
(小生怒介)现在喧哗,怎报没有!
(副净、末)那是饥兵讨饷,并非喧哗。
(小生)唗!前自湖南借粮三十船,不到一月,难道支完了。
(副净、末)禀元帅,本镇人马已足三十万了,些须粮草,那够支销。
(小生拍案介)呵呀!这等却也难处哩。(立起,唱介)
【北石榴花】你看中原豺虎乱如麻,都窥伺龙楼凤阙帝王家;有何人勤王报主,肯把义旗拿。
那督师无老将,选士皆娇娃;却教俺自撑达,却教俺自撑达。正腾腾杀气,这军粮又早缺乏。
一阵阵拍手喧哗,一阵阵拍手喧哗,百忙中教我如何答话,好一似薨薨白昼闹蜂衙。
(坐介)(内又喊介)(小生)你听外边将士,益发鼓噪,好像要反的光景,左右听俺吩咐。
(立起,唱介)
【上小楼】您不要错怨咱家,您不要错怨咱家。谁不是天朝犬马,他三百年养士不差,三百年养士不差。
都要把良心拍打,为甚么击鼓敲门闹转加,敢则要劫库抢官衙。
俺这里望眼巴巴,俺这里望眼巴巴,候江州军粮飞下。
(坐介)(抽令箭掷地介)(副净、末拾箭,向内吩咐介)元帅有令,三军听者:目下军饷缺乏,乃人马归附之多,非粮草屯积之少。
朝廷深恩,不可不报;将军严令,不可不遵。况江西助饷,指日到辕,各宜静听,勿得喧哗。
(副净、末回话介)奉元帅军令,俱已晓谕三军了。
(内又喊叫介)(小生)怎么鼓噪之声,渐入辕门,你再去吩咐。
(立起,唱介)
【黄龙犯】您且忍枵腹这一宵,盼江西那几艖。
俺待要飞檄金陵,俺待要飞檄金陵,告兵曹转达车驾,许咱们迁镇移家,许咱们迁镇移家。
就粮东去,安营歇马,驾楼船到燕子矶边耍。
(副净、末持令箭向内吩咐介)元帅有令,三军听者:粮船一到,即便支发。
仍恐转运维艰,枵腹难待;不日撤兵汉口,就食南京;永无缺乏之虞,同享饱腾之乐。
各宜静听,勿再喧哗!(内欢呼介)好,好,好!大家收拾行装,豫备东去呀。
(副净、末回生介)禀上元帅,三军闻令,俱各欢呼散去了。
(小生)事已如此,无可奈何,只得择期移镇,暂慰军心。(想介)且住,未奉明旨,辄自前行,虽圣恩宽大,未必加诛;只恐形迹之间,难免天下之议。
事非小可,再作商量。
[尾声]慰三军没别法,许就粮喧声才罢,谁知俺一片葵倾向日花。
(下)(内作吹打掩门、四卒下)(副净向末)老哥,咱弟兄们商量,天下强兵勇将,让俺武昌。
明日顺流东下,料知没人抵当。大家拥着元帅爷,一直抢了南京,就扯起黄旗,往北京进取,有何不可。
(末摇手介)我们左爷爷忠义之人,这样风话,且不要题。
依着我说,还是移家就粮,且吃饱饭为妙。
(副净)你还不知,一移南京,人心惊慌,就不取北京,这个恶名也免不得了。
(末)纷纷将士愿移家,
(副净)细柳营中起暮笳;
(末)千古英雄须打筭,
(副净)楼船东下一生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第九出-抚兵-译文
癸未七月,【点绛唇】(副净、末扮二将官,杂扮四小卒上)旗帜卷起,军营牙旗飘扬,射潮弩发射,鲸鲵都害怕。拿起弓箭试马,鼓角声在夕阳下响起。
俺们是镇守武昌的兵马大元帅宁南侯麾下的将士。今天是点卯的日子,元帅升帐,我们只能在这里等候。(吹开门介)
【粉蝶儿】(小生戎装,扮左良玉上)七尺高的身材,虎头燕颌,容貌如画,勇敢的男子走遍天涯。骑马如飞,吃肉如风,风云变幻,叱咤风云。报答国家的恩情,一腔热血挥洒。
建牙吹角不闻喧哗,三十岁登坛众人尊敬;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我家左良玉,字昆山,家在辽阳,世代为官,只因得罪而被罢职,后来补任昌平。幸遇军门侯恂,从士兵中提拔我为战将,不到一年,又升任总兵。北征南战,功勋加身;强兵劲马,镇守荆襄。
看俺左良玉,自幼习学武艺,能拉五石弓,擅长左右射击;那李自成、张献忠几个小贼,何难剿灭。只可恨督师无人,机会错过,熊文灿、杨嗣昌因偏私而失败,丁启睿、吕大器又因懈怠而无功。只有俺恩帅侯公,智勇双全,能治理中原;不料奸人嫉妒我的功绩,一用我就休,让我一腔热血,报国无期,好不恨啊!(顿足介)罢了,罢了,罢了!这湖南、湖北,也可战可守,先看看成败,再决定下一步。(坐下介)
(内传来众兵喊叫,小生惊讶地询问介)辕门之外,是谁喧哗?(副净、末报告介)报告元帅,辕门很安静,没有人敢喧哗。(小生生气介)现在喧哗,怎么报告说没有!(副净、末)那是饥饿的士兵讨要军饷,并非喧哗。(小生)哼!之前从湖南借来的三十船粮食,不到一个月就吃完了。(副净、末)报告元帅,本镇已有三十万兵马,一点粮食,哪里够用。(小生拍案介)哎呀!这可真是难办啊。(站起来,唱介)
你看中原豺狼虎豹横行,都觊觎龙楼凤阙的帝王之家;有何人勤王报国,愿意举起义旗。那督师没有老将,选的士兵都是娇生惯养的;却让我自己支撑,却让我自己支撑。正当腾腾杀气,这军粮又早缺乏。一阵阵拍手喧哗,一阵阵拍手喧哗,百忙中教我如何回答,好一似嗡嗡白昼闹蜂衙。
(坐下介)(抽出令箭扔在地上介)(副净、末拾起箭,向内吩咐介)元帅有令,三军听者:目前军饷缺乏,是因为人马归附太多,不是因为粮食储备少。朝廷的深恩,不可不报答;将军的严令,不可不遵守。江西的资助,指日可到,大家静听,不要喧哗。(副净、末回话介)已经传达元帅的军令给三军了。(内又传来喊叫声)(小生)怎么喧哗的声音,越来越近辕门,你再去吩咐。(站起来,唱介)
您不要错怪我,您不要错怪我。谁不是天朝的犬马,三百年培养士人从不差,三百年培养士人从不差。都要把良心拍打,为什么击鼓敲门闹得更厉害,敢则是要抢库抢官府。我这里望眼欲穿,我这里望眼欲穿,等着江州的军粮飞来。
(坐下介)(抽出令箭扔在地上介)(副净、末拾起箭,向内吩咐介)元帅有令,三军听者:粮食一到,立即发放。还担心运输困难,饥饿难耐;不久撤兵汉口,到南京就食;永远不会有缺乏之忧,共同享受饱暖之乐。大家静听,不要再喧哗!(内传来欢呼声)(副净、末回来报告介)禀报元帅,三军听令,都欢呼散去了。(小生)事情已经这样,无可奈何,只能择期移镇,暂时安慰军心。(思考介)且慢,未奉圣旨,擅自行动,虽然圣恩宽大,未必会加罪;只怕形迹之间,难免天下非议。事情非同小可,再商量一下。
安慰三军没有别的办法,许诺就粮喧声才停止,谁知我一片向日葵般的心意。
(下)(内传来吹打声,四卒下)(副净对末说)老兄,我们兄弟俩商量一下,天下强兵勇将,让俺武昌。明天顺流东下,料定无人能抵挡。大家拥着元帅,一直抢了南京,就扯起黄旗,往北京进攻,有何不可。(末摇手介)我们左爷爷是忠义之人,这种话不要提。按照我说,还是移家就粮,先吃饱饭为好。(副净)你还不知道,一移南京,人心惊慌,即使不去攻北京,这个恶名也免不了了。
(末)纷纷将士愿移家,(副净)细柳营中起暮笳;(末)千古英雄须打算,(副净)楼船东下一生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第九出-抚兵-注解
癸未七月:癸未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代表某年。七月即农历七月,古代中国农历的一个月份。
点绛唇:这是一首词牌名,宋代词人晏几道创作,用于表达离别之情。
副净、末扮二将官,杂扮四小卒上:副净和末是古代戏曲中的角色类型,副净是副末的别称,通常扮演年老或威严的角色;末是戏曲中的末脚,多扮演文人、书生等角色。这里的描述是指两个角色扮演将官,四个角色扮演小卒。
旗卷军牙,射潮弩发鲸鲵怕:军牙是指军营中的旗帜,射潮弩是一种古代的强弩,鲸鲵是古代对大型海洋生物的泛称,这里比喻强大的敌人。
操弓试马,鼓角斜阳下:操弓试马指将领试射弓箭和骑马,鼓角是古代军中的号角,斜阳下指傍晚时分。
宁南侯:宁南侯是古代的一个封号,这里指宁南侯麾下的将领。
点卯日期:点卯是古代军队中的一种点名制度,日期指具体的某一天。
吹打开门介:介是古代戏曲中的动作指示,表示动作的开始。
粉蝶儿:这是另一首词牌名,这里指用此词牌填词。
左良玉:明朝末年的著名将领,这里指左良玉其人。
辽阳:古代地名,今辽宁省辽阳市。
都司:古代官职,掌管军事。
军门侯恂:军门侯是官职,侯恂是人名。
熊文灿、杨嗣昌、丁启睿、吕大器:这些都是明朝末年的将领或官员,文中提到他们在军事上的失败。
侯公:对宁南侯的尊称。
报国恩:指报答国家的恩情。
走卒:古代对士兵的称呼。
总兵:古代官职,掌管一地的军事。
荆襄:古代地名,指今湖北省一带。
挽五石之弓,善为左右之射:挽弓指拉弓射箭,五石之弓指古代的一种强弓,左右之射指左右开弓。
李自成、张献忠: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
勦灭:消灭,剿灭。
督师:古代军事中的指挥官。
偏私:偏袒私情。
怠玩:怠慢,玩忽职守。
机宜:军事上的机密事宜。
军饷:军队的粮饷。
龙楼凤阙:古代皇宫的代称。
勤王:指忠于王室,愿意保卫国家的行为。
义旗:正义之师的旗帜。
金陵:古代对南京的别称。
令箭:古代将领发布的命令箭,持箭者有权执行命令。
车驾:对皇帝的尊称。
就粮:前往粮食产地。
燕子矶:位于南京市长江边的一座山,文中指南京。
白昼闹蜂衙:白天像蜜蜂一样忙碌,这里比喻忙碌而混乱。
犬马:古代对臣子的谦称,意为自己如同犬马一样忠诚于君主。
养士:培养人才。
良心:内心的道德感。
击鼓敲门:比喻请求或催促。
劫库抢官衙:指士兵叛乱的行为。
葵倾向日花:葵花向太阳倾斜,比喻忠诚于君主。
细柳营:古代名将周亚夫驻军的地方,这里指军队。
打筭:计算,考虑。
楼船:古代的大型战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第九出-抚兵-评注
癸未七月,开篇以时间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癸未为干支纪年,七月则对应农历七月,古文常用干支纪年以增加文学韵味。
【点绛唇】一曲,通过副净、末扮二将官和杂扮四小卒的形象塑造,展现出古代军营的威武与严肃。
旗卷军牙,射潮弩发鲸鲵怕,描述了军营的壮观景象,射潮弩和鲸鲵的形象则增添了神秘感。
操弓试马,鼓角斜阳下,描绘了将士们练兵的场景,鼓角声声,斜阳映照,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庄重的氛围。
俺们镇守武昌兵马大元帅宁南侯麾下将士是也,点明身份,同时也表现了将士们的忠诚。
【粉蝶儿】一曲,通过小生扮左良玉的形象塑造,展现了他的英勇与忠诚。
七尺昂藏,虎头燕颌如画,莽男儿走遍天涯,形容左良玉的英勇形象。
活骑人,飞食肉,风云叱咤,描绘了左良玉的英勇事迹,彰显了他的武艺与胆识。
报国恩,一腔热血挥洒,表现了左良玉的忠诚与爱国情怀。
建牙吹角不闻喧,三十登坛众所尊,写出了左良玉的威望与尊敬。
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表现了左良玉的义薄云天。
咱家左良玉,表字昆山,家住辽阳,世为都司,只因得罪罢职,补粮昌平,介绍了左良玉的出身与经历。
幸遇军门侯恂,拔于走卒,命为战将,不到一年,又拜总兵之官,表现了左良玉的才能与机遇。
北讨南征,功加侯伯;强兵劲马,列镇荆襄,展现了左良玉的赫赫战功。
看俺左良玉,自幼习学武艺,能挽五石之弓,善为左右之射;那李自成、张献忠几个毛贼,何难勦灭,写出了左良玉的自信与豪迈。
只可恨督师无人,机宜错过,熊文灿、杨嗣昌既以偏私而败绩,丁启睿、吕大器又因怠玩而无功,表现了左良玉对时局的失望。
只有俺恩帅侯公,智勇兼全,尽能经理中原;不意奸人忌功,才用即休,叫俺一腔热血,报主无期,好不恨也!,写出了左良玉对恩师的敬仰与对时局的无奈。
罢,罢,罢!这湖南、湖北,也还可战可守,且观成败,再定行藏,表现了左良玉的谨慎与冷静。
(内作众兵喊叫,小生惊问介)辕门之外,何人喧哗?,引出下文将士们对军饷的诉求。
禀上元帅,辕门肃静,谁敢喧哗,副净、末的回答则表现了军营的纪律。
现在喧哗,怎报没有!,小生的怒气则表现了将士们对军饷问题的严重性。
唗!前自湖南借粮三十船,不到一月,难道支完了,小生的责问则揭示了军饷的紧张。
禀元帅,本镇人马已足三十万了,些须粮草,那够支销,副净、末的回答则表现了军饷的不足。
现在喧哗,怎报没有!,小生的怒气则表现了将士们对军饷问题的严重性。
呵呀!这等却也难处哩,小生的无奈则表现了军饷问题的棘手。
你看中原豺虎乱如麻,都窥伺龙楼凤阙帝王家;有何人勤王报主,肯把义旗拿,通过描绘中原的混乱局势,引出左良玉的无奈。
那督师无老将,选士皆娇娃;却教俺自撑达,却教俺自撑达,表现了左良玉对时局的失望。
正腾腾杀气,这军粮又早缺乏。一阵阵拍手喧哗,一阵阵拍手喧哗,百忙中教我如何答话,好一似薨薨白昼闹蜂衙,写出了左良玉面对军粮问题的困境。
您不要错怨咱家,您不要错怨咱家。谁不是天朝犬马,他三百年养士不差,三百年养士不差。都要把良心拍打,为甚么击鼓敲门闹转加,敢则要劫库抢官衙,表现了左良玉对将士们的关爱与期望。
俺这里望眼巴巴,俺这里望眼巴巴,候江州军粮飞下,写出了左良玉对军粮的渴望。
元帅有令,三军听者:目下军饷缺乏,乃人马归附之多,非粮草屯积之少。朝廷深恩,不可不报;将军严令,不可不遵。况江西助饷,指日到辕,各宜静听,勿得喧哗,通过元帅的命令,稳定了军心。
您且忍枵腹这一宵,盼江西那几艖。俺待要飞檄金陵,俺待要飞檄金陵,告兵曹转达车驾,许咱们迁镇移家,许咱们迁镇移家。就粮东去,安营歇马,驾楼船到燕子矶边耍,写出了左良玉的应对策略。
元帅有令,三军听者:粮船一到,即便支发。仍恐转运维艰,枵腹难待;不日撤兵汉口,就食南京;永无缺乏之虞,同享饱腾之乐。各宜静听,勿再喧哗,表现了元帅的果断与决心。
好,好,好!大家收拾行装,豫备东去呀,将士们的欢呼则表现了他们对未来的期待。
事已如此,无可奈何,只得择期移镇,暂慰军心。且住,未奉明旨,辄自前行,虽圣恩宽大,未必加诛;只恐形迹之间,难免天下之议。事非小可,再作商量,写出了左良玉的谨慎与智慧。
慰三军没别法,许就粮喧声才罢,谁知俺一片葵倾向日花,通过葵花向日葵的比喻,表现了左良玉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
(下)(内作吹打掩门、四卒下)(副净向末)老哥,咱弟兄们商量,天下强兵勇将,让俺武昌。明日顺流东下,料知没人抵当。大家拥着元帅爷,一直抢了南京,就扯起黄旗,往北京进取,有何不可,写出了副净、末对未来的憧憬。
我们左爷爷忠义之人,这样风话,且不要题。依着我说,还是移家就粮,且吃饱饭为妙,末的回答则表现了他的务实与谨慎。
你还不知,一移南京,人心惊慌,就不取北京,这个恶名也免不得了,副净的回答则揭示了军事行动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