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孔尚任(1648年-1718年),清代著名戏曲家。《桃花扇》是孔尚任的代表作之一,凭借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与优美的艺术表现,成为了清代最重要的戏曲之一。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
内容简要:《桃花扇》是孔尚任创作的京剧经典之一,书中融合了历史事件、爱情故事与道德讨论,讲述了明末清初的历史背景下,王朝更替、权力斗争与爱情命运的故事。通过鲜明的人物塑造和戏剧冲突,书中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政治和文化风貌。它不仅是京剧的经典剧目,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和戏剧的重要遗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第三十八出-沉江-原文
乙酉五月
【锦缠道】(外扮史可法,毡笠急上,回头望介)望烽烟,杀气重,扬州沸喧;生灵尽席卷,这屠戮皆因我愚忠不转。
兵和将,力竭气喘,只落了一堆尸软。
俺史可法率三千子弟,死守扬州,那知力尽粮绝,外援不至。
北兵今夜攻破北城,俺已满拚自尽。
忽然想起明朝三百年社稷,只靠俺一身撑持,岂可效无益之死,舍孤立之君。
故此缒下南城,直奔仪真,幸遇一只报船,渡过江来。
(指介)那城阙隐隐,便是南京了;可恨老腿酸软,不能走动,如何是好。
(惊介)呀!何处走来这匹白骡,待俺骑上,沿江跑去便了。
(骑骡,折柳作鞭介)跨上白骡鞯,空江野路,哭声动九原。
日近长安远,加鞭,云里指宫殿。
(副末扮老赞礼背包裹跑上)残年还避乱,落日更思家。
(外撞倒副末介)
(副末)呵哟哟!几乎滚下江去。
(看外介)你这位老将爷好没眼色!
(外下骡扶起介)得罪,得罪!俺且问你,从那里来的?
(副末)南京来的。
(外)南京光景如何?
(副末)你还不知么,皇帝老子逃去两三日了。
目下北兵过江,满城大乱,城门都关的。
(外惊介)呵呀,这等去也无益矣!
(大哭介)皇天后土,二祖列宗,怎的半壁江山也不能保住呀。
(副末惊介)听他哭声,倒像是史阁部。
(问介)你是史老爷么?
(外)下官便是。
你如何认得?
(副末)小人是太常寺一个老赞礼,曾在太平门外伺候过老爷的。
(外认介)是呀!那日恸哭先帝,便是老兄了。
(副末)不敢。请问老爷,为何这般狼狈!
(外)今夜扬州失陷,才从城头缒下来的。
(副末)要向那里去?
(外)原要南京保驾,不想圣上也走了。
(顿足哭介)
【普天乐】撇下俺断篷船,丢下俺无家犬;叫天呼地千百遍,归无路,进又难前。
(登高望介)那滚滚雪浪拍天,流不尽湘纍怨。
(指介)有了,有了!那便是俺葬身之地。
胜黄土,一丈江鱼腹宽展。
(看身介)俺史可法亡国罪臣,那容的冠裳而去。
(摘帽,脱袍、靴介)摘脱下袍靴冠冕。
(副末)我看老爷竟像要寻死的模样。
(拉住介)老爷三思,不可短见呀!
(外)你看茫茫世界,留着俺史可法何处安放。
累死英雄,到此日看江山换主,无可留恋。
(跳入江翻滚下介)
(副末呆望良久,抱靴、帽、袍服哭叫介)史老爷呀,史老爷呀!好一个尽节忠臣,若不遇着小人,谁知你投江而死呀!(大哭介)
(丑扮柳敬亭,携生忙上)偷生辞狱吏,避乱走天涯。
(末扮陈贞慧,小生扮吴应箕,携手忙上)日日争门户,今年傍那家。
(生呼介)定兄,次兄,日色将晚,快些走动。
(末、小生)来了。
(丑)我们出狱,不觉数日,东藏西躲,终无栖身之地。
前面是龙潭江岸,大家商量,分路逃生罢!
(末)是,是。
(见副末介)你这位老兄,为何在此恸哭?
(副末)俺也是走路的,适才撞见史阁部老爷投江而死,由不的伤心哭他几声。
(生)史阁部怎得到此?
(副末)今夜扬州城陷,逃到此间,闻的皇帝已走,跺了跺脚,跳下江去了。
(生)那有此事?
(副末指介)这不是脱下的衣服、靴、帽么!
(丑看介)你看衣裳里面,浑身朱印。
(生)待俺认来。
(读介) “钦命总督江北等处兵马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印”。
(生惊哭介)果然是史老先生。
(末)设上衣冠,大家哭拜一番。
(副末设衣冠介)
(众拜哭介)
【古轮台】(合)走江边,满腔愤恨向谁言。
老泪风吹面,孤城一片,望救目穿。
使尽残兵血战,跳出重围,故国苦恋,谁知歌罢剩空筵。
长江一线,吴头楚尾路三千。
尽归别姓,雨翻云变。
寒涛东卷,万事付空烟。
精魂显,《大招》声逐海天远。
(生拍衣冠大哭介)
(丑)阁部尽节,成了一代忠臣。
相公不必过哀,大家分手罢!
(生指介)你看一望烟尘,叫小生从那里归去?
(末)我两人绕道前来,只为送兄过江;今既不能北上,何不随俺南行。
(生)这纷纷乱世,怎能终始相依。
倒是各人自便罢!
(小生)侯兄主意若何?
(生)我和敬亭商议,要寻一深山古寺,暂避数日,再图归计。
(副末)我老汉正要向栖霞山去,那边地方幽僻,尽可避兵,何不同往?
(生)这等极妙了。
(末、小生)侯兄既有栖身之所,我们就此作别罢!
(拜别介)伤心当此日,会面是何年。
(末、小生掩泪下)
(生问副末介)你到栖霞山中,有何公干?
(副末)不瞒相公说,俺是太常寺一个老赞礼,只因太平门外哭奠先帝之日,那些文武百官,虚应故事;我老汉动了一番气恼,当时约些村中父老,捐施钱粮,趁着这七月十五日,要替崇祯皇帝建一个水陆道场。
不料南京大乱,好事难行,因此携着钱粮,要到栖霞山上,虔请高僧,了此心愿。
(丑)好事,好事!
(生)就求携带同行便了!
(副末)待我收拾起这衣服、靴、帽着。
(丑)这衣服、靴、帽,你要送到何处去?
(副末)我想扬州梅花岭,是他老人家点兵之所,待大兵退后,俺去招魂埋葬,便有史阁部千秋佳城了。
(生)如此义举,更为难得。
(副末背袍、靴等,生、丑随行介)
【余文】山云变,江岸迁,一霎时忠魂不见,寒食何人知墓田。
(副末)千古南朝作话传,
(丑)伤心血泪洒山川,
(生)仰天读罢招魂赋,
(副末)扬子江头乱暝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第三十八出-沉江-译文
乙酉年五月,【锦缠道】(扮演史可法的外人戴着毡帽急匆匆地上场,回头望一眼)望着烽火连天,杀气重重,扬州城内喧闹不止;生灵被席卷一空,这场屠杀都因为我愚忠不改。士兵和将领,力气耗尽,气喘吁吁,最终只剩下一堆尸体。我史可法率领三千子弟,死守扬州,没想到兵力耗尽,粮食断绝,外援也没有到来。北方的军队今夜攻破了北城,我已经决心自尽。忽然想起明朝三百年的江山社稷,只靠我一个人支撑,怎么能效仿无益的死亡,舍弃孤立的君主。因此我从南城缒下,直奔仪真,幸亏遇到一艘报信的船,渡过江来。(指着前方)那隐约可见的城阙,就是南京了;可恨我这老腿酸软,无法行走,怎么办呢。(惊讶地)哎呀!从哪里来这匹白骡,让我骑上它,沿着江边跑吧。(骑上骡子,折柳条当鞭子)跨上白骡,空荡荡的江边野路,哭声震动九原。太阳接近长安,加鞭,指向云中的宫殿。
(副末扮演老赞礼背着包裹跑上)晚年还在躲避战乱,夕阳西下更加思念家乡。(外人撞倒副末)呵哟哟!差点滚到江里去。(看着外人)老将军您真是没眼色!(外人下骡子扶起副末)对不起,对不起!请问您从哪里来?(副末)从南京来的。(外人)南京现在怎么样?(副末)您还不知道吗,皇帝已经逃走两三天了。现在北方的军队过江,整个城市大乱,城门都关上了。(外人惊讶)哎呀,这样去也是无益了!(大哭)皇天后土,二祖列宗,怎么连半壁江山也保不住呀。(副末惊讶)听他的哭声,倒像是史阁部。(问)您是史老爷吗?(外人)下官就是。您怎么认识我?(副末)我是太常寺的一个老赞礼,曾经在太平门外伺候过您。(外人认出)是呀!那天痛哭先帝,就是您了。(副末)不敢。请问老爷,为什么这么狼狈!(外人)今晚扬州失陷,我才从城头缒下来的。(副末)您要去哪里?(外人)原本要前往南京保护皇帝,没想到圣上已经走了。(跺脚大哭)
【普天乐】撇下我的破船,丢下我无家可归的狗;叫天喊地千百遍,归路无门,前进又难。(登上高处望)那滚滚的雪浪拍打着天空,湘江的怨恨流不尽。(指着前方)有了,有了!那就是我葬身之地。胜过黄土,一丈江鱼腹宽展。(看着自己)我史可法是亡国罪臣,哪能就这样离开。(摘下帽子,脱下袍子和靴子)摘下袍靴冠冕。(副末)我看老爷您像是想要寻死的样子。(拉住)老爷您三思,不要轻生啊!(外人)你看这茫茫世界,哪里能安放我史可法。英雄到头来,看到江山易主,还有什么可留恋的。
(跳入江中翻滚下去)(副末呆呆地望着,抱起靴子、帽子、袍服哭着呼唤)史老爷呀,史老爷呀!好一个尽忠节义的忠臣,若不是遇到我,谁知道您投江而死呀!(大哭)
(丑角扮演柳敬亭,带着生角匆忙上场)(末角扮演陈贞慧,小生扮演吴应箕,携手匆忙上场)日日争夺门户,今年又依附哪家。(生角呼唤)定兄,次兄,天色将晚,快些走吧。(末角、小生)来了。(丑角)我们出狱已经好几天了,东躲西藏,始终没有安身之处。前面是龙潭江岸,大家商量一下,分路逃生吧!(末角)是的。(见到副末)这位老兄,为什么在这里痛哭?(副末)我也是在逃难,刚才撞见史阁部老爷投江而死,忍不住伤心地哭了几声。(生角)史阁部怎么会到这个地步?(副末)今晚扬州城陷,逃到这个地方,听说皇帝已经走了,跺了跺脚,跳下江去了。(生角)哪有这种事?(副末指着)这不是脱下的衣服、靴子、帽子吗!(丑角看)你看衣服里面,浑身都是朱印。(生角)让我来辨认一下。(读)‘钦命总督江北等处兵马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印’。(生角惊哭)果然是史老先生。(末角)穿上衣服,大家一起哭拜一番。(副末穿上衣服)(众人哭拜)
【古轮台】(合)走在江边,满腔愤恨向谁诉说。老泪被风吹拂在脸上,孤城一片,望救的目光望穿了。(使尽残兵血战,跳出重围,对故国的苦恋,谁知道歌罢只剩空荡荡的宴席。长江一线,吴头楚尾路有三千里。都归了他人,雨打风吹,寒涛东卷,万事都化作空烟。精魂显现,《大招》的声音随着海天远去。)
(生角拍着衣服大哭)(丑角)阁部尽忠,成了一代忠臣。相公不必过度悲伤,大家各自分手吧!(生角指着)你看那一片烟尘,叫我到哪里去?(末角)我们两人绕道前来,只是为了送兄过江;既然不能北上,为什么不跟我南行。(生角)这纷纷乱世,怎能始终相依。还是各自分道扬镳吧!(小生)侯兄您有什么打算?(生角)我和敬亭商量,要找一个深山古寺,暂时躲避几天,再图归计。(副末)我老汉正要前往栖霞山,那里地方幽静,可以避兵,何不同往?(生角)这真是太好了。(末角、小生)侯兄有了安身之处,我们就此告别吧!(拜别)伤心在这日子里,见面又是何年。(末角、小生含泪下)
(生角问副末)您到栖霞山有什么公干?(副末)不瞒您说,我是太常寺的一个老赞礼,因为太平门外哭祭先帝那天,那些文武百官只是虚情假意;我老汉动了一番气恼,当时约了一些村中的父老,捐献钱粮,趁着这七月十五日,要为崇祯皇帝建立一个水陆道场。不料南京大乱,好事难成,因此带着钱粮,要到栖霞山上,虔诚地请高僧,完成我的心愿。(丑角)好事,好事!(生角)就请您带我同行吧!(副末)让我收拾起这些衣服、靴子、帽子。(丑角)这些衣服、靴子、帽子,您要送到哪里去?(副末)我想去扬州梅花岭,那是他老人家点兵的地方,等大军退去后,我去招魂埋葬,便有史阁部千秋佳城了。(生角)这样的义举,更加难得。(副末背着袍子、靴子等,生角、丑角随行)
【余文】山云变幻,江岸变迁,一转眼忠魂不见了,寒食节时谁会知道墓田在哪里。
(副末)千古南朝成为传说,(丑角)伤心血泪洒满山川;(生角)仰望天空读完招魂赋,(副末)扬子江头乱烟弥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第三十八出-沉江-注解
乙酉五月:乙酉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指明末清初的某个年份,五月则是指农历五月份。
锦缠道:锦缠道是古代戏曲中的一种曲牌名,此处可能指《锦缠道》曲调的唱词。
史可法:明末抗清名将,扬州城破后自杀,被尊为忠臣。
毡笠:用羊毛或羊绒制成的帽子,常用于军旅或野外。
烽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烟,用以传递敌情,此处指战争。
生灵:指人民,百姓。
社稷:古代指国家,也指国家的根本。
缒下: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高处放下。
仪真:古地名,位于今江苏省仪征市,是明末清初的重要水陆交通要地。
报船:古代用于传递信息的船只。
城阙:古代宫殿或城池的城墙和城楼。
南京:明末清初的都城,即今江苏省南京市。
老赞礼:古代官职,负责赞礼、祭祀等事务。
太常寺:古代官署名,掌管祭祀、礼仪等事务。
先帝:已故的皇帝。
断篷船:破旧的船只。
无家犬:无家可归的狗,比喻无家可归的人。
湘纍怨:指古代楚国的怨气。
冠裳:古代官员的冠帽和衣裳,此处指官职。
短见:指自杀。
湘江:中国湖南省的一条大江,此处比喻困境。
江鱼腹:指江中鱼腹,比喻死地。
亡国罪臣:指国家灭亡的罪人,此处指自己。
冠冕:古代官员的帽子和冠,此处指官职。
柳敬亭:明末清初的著名说书人。
陈贞慧:明末清初的文学家。
吴应箕:明末清初的文学家。
龙潭江:古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
栖霞山: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一处著名的佛教圣地。
水陆道场:佛教用语,指举行佛教法会,超度亡灵。
崇祯皇帝: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名朱由检。
千秋佳城:指忠臣的墓地。
寒食:古代节日,在清明节前两天,有扫墓祭祖的习俗。
南朝:指中国历史上的南朝时期,此处指南朝的古迹。
扬子江:即长江,流经江苏省南京市,此处指长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第三十八出-沉江-评注
乙酉五月,锦缠道开场,以史可法这一历史人物为背景,通过其视角展现了扬州城破后的惨状。史可法身着毡笠,急匆匆地登场,回头望,这一动作充满了对扬州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担忧,为全剧奠定了悲壮的基调。
‘望烽烟,杀气重,扬州沸喧’三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战火纷飞的景象,‘生灵尽席卷,这屠戮皆因我愚忠不转’表达了史可法对战争罪行的痛恨,以及对自身忠诚的坚守。
‘兵和将,力竭气喘,只落了一堆尸软’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史可法率领的子弟兵在城破之际,已经筋疲力尽,无力回天。‘俺史可法率三千子弟,死守扬州,那知力尽粮绝,外援不至’展现了史可法在孤军奋战中的无奈和悲愤。
‘北兵今夜攻破北城,俺已满拚自尽’表现了史可法在绝望中的决绝,但‘忽然想起明朝三百年社稷,只靠俺一身撑持,岂可效无益之死,舍孤立之君’又体现了他对国家和皇帝的忠诚。
‘缒下南城,直奔仪真,幸遇一只报船,渡过江来’描绘了史可法在绝望中寻找生机的过程,‘那城阙隐隐,便是南京了’表达了他对南京的向往。
‘可恨老腿酸软,不能走动,如何是好’体现了史可法在困境中的无助和无奈,‘呀!何处走来这匹白骡,待俺骑上,沿江跑去便了’则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执着。
‘哭声动九原,日近长安远,加鞭,云里指宫殿’描绘了史可法在逃亡过程中的心境,既有对故乡的思念,又有对未来的憧憬。
副末的出现,为剧情增添了戏剧性,‘残年还避乱,落日更思家’表现了老赞礼的孤独和对家的思念,‘呵哟哟!几乎滚下江去’则展现了他的慌张和无助。
‘你是史老爷么?’‘下官便是’的问答,揭示了史可法身份的真相,也为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皇天后土,二祖列宗,怎的半壁江山也不能保住呀’表现了史可法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天命的怀疑,‘听他哭声,倒像是史阁部’则展现了副末对史可法的熟悉和尊敬。
‘设上衣冠,大家哭拜一番’表现了众人对史可法的敬仰和哀悼,‘阁部尽节,成了一代忠臣’则是对史可法一生的总结。
‘走江边,满腔愤恨向谁言’‘老泪风吹面,孤城一片,望救目穿’‘使尽残兵血战,跳出重围,故国苦恋,谁知歌罢剩空筵’等句,展现了史可法在战乱中的悲愤和对国家的忠诚。
‘千古南朝作话传,伤心血泪洒山川’‘仰天读罢招魂赋,扬子江头乱暝烟’等句,则是对史可法一生的评价和对历史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