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孔尚任(1648年-1718年),清代著名戏曲家。《桃花扇》是孔尚任的代表作之一,凭借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与优美的艺术表现,成为了清代最重要的戏曲之一。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
内容简要:《桃花扇》是孔尚任创作的京剧经典之一,书中融合了历史事件、爱情故事与道德讨论,讲述了明末清初的历史背景下,王朝更替、权力斗争与爱情命运的故事。通过鲜明的人物塑造和戏剧冲突,书中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政治和文化风貌。它不仅是京剧的经典剧目,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和戏剧的重要遗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第三十五出-誓师-原文
乙酉四月
【贺圣朝】(外扮史可法,白毡大帽,便服上)两年吹角列营,每日调马催征。
军逃客散鬓星星,恨压广陵城。
下官史可法,日日经略中原,究竟一筹莫展。
那黄、刘三镇,皆听马、阮指使,移镇上江,堵截左兵,丢下黄河一带,千里空营。
忽接塘报,本月二十一日北兵已入淮境,本标食粮之人,不足三千,那能抵当得住。
这淮、扬一失,眼见京师难保,岂不完了明朝一座江山也。
可恼,可恼!俺且私步城头,察看情形,再作商量。
(丑扮家丁,提小灯随行上城介)
【二犯江儿水】(外)悄上城头危径,更深人睡醒。
栖乌频叫,击柝连声,女墙边,侧耳听。
(听介)
(内作怨介)北兵已到淮安,没个瞎鬼儿问他一声;只舍俺这几个残兵,死守这座扬州城,如何守得住。
元帅好没分晓也!(外点头自语介)你那里晓得,万里倚长城,扬州父子兵。
(又听介)
(内作恨介)罢了,罢了!元帅不疼我们,早早投了北朝,各人快活去,为何尽着等死。
(外惊介)呵呀!竟想投降了,这怎么处!他降字儿横胸,守字儿难成;这扬州剩了一分景。
(又听介)
(内作怒介)我们降不降,还是第二着,自家杀抢杀抢,跑他娘的。只顾守到几时呀!
(外)咳!竟不料情形如此。听说猛惊,热心冰冷。
疾忙归,夜点兵,不待明。(忙下)
(内掌号放炮,作传操介)
(杂扮小卒四人上)今乃四月二十四日,不是下操的日期;为何半夜三更,梅花岭放炮?快去看来!(急走介)
(末扮中军,持令箭提灯上)隔江云阵列,连夜羽书飞。(呼介)元帅有令:大小三军,速赴梅花岭,听候点卯。
(众排列介)
(外戎装,旗引登坛介)月升鸱尾城吹角,星散旄头帐点兵。
中军何在?(末跪介)有!(外)目下北信紧急,淮城失守,这扬州乃江北要地,倘有疏虞,京师难保。
快传五营四哨,点齐人马,各照汛地昼夜严防。
敢有倡言惑众者,军法从事。(末)得令!(传令向内介)元帅有令,三军听者。
各照汛地昼夜严防,敢有倡言惑众者,军法从事。(内不应)(外)怎么寂然无声?
(吩咐中军介)再传军令,叫他高声答应。(末又高声传介)(内不应)(外)仍然不应,着击鼓传令。
(末击鼓又传,又不应介)(外)分明都有离叛之心了。
不料天意人心,到如此田地。(哭介)
[前腔]皇天列圣,高高呼不省。
阑珊残局,剩俺支撑,奈人心俱瓦崩。
俺史可法好苦命也!(哭介)
协力少良朋,同心无弟兄。
只靠你们三千子弟,谁料今日呵,都想逃生,漫不关情;这江山倒像设着筵席请。
(拍胸介)史可法,史可法!平生枉读诗书,空谈忠孝,到今日其实没法了。
(哭介)哭声祖宗,哭声百姓。(大哭介)
(末劝介)元帅保重,军国事大,徒哭无益也。(前扶介)你看泪点淋漓,把战袍都湿透了。
(惊介)咦!怎么一阵血腥,快掌灯来。(杂点灯照介)呵呀!浑身血点,是那里来的?(外拭目介)
都是俺眼中流出来。哭的俺一腔血,作泪零。
(末叫介)大小三军,上前看来;咱们元帅哭出血泪来了。
(净、副净、丑扮众将上,看介)果然都是血泪。(俱跪介)(净)尝言 “养军千日,用军一时”。
俺们不替朝廷出力,竟是一伙禽兽了。(副净)俺们贪生怕死,叫元帅如此难为,那皇天也不祐的。
(丑)百岁无常,谁能免的一死,只要死到一个是处。罢,罢,罢!今日舍着狗命,要替元帅守住这座扬州城。
(末)好好!谁敢再有二心,俺便拿送辕门,听元帅千刀万剐。
(外大笑介)果然如此,本帅便要拜谢了。(拜介)(众扶住介)不敢不敢!
(外)众位请起,听俺号令。(众起介)(外吩咐介)你们三千人马,一千迎敌,一千内守,一千外巡。
(众)是!(外)上阵不利,守城。(众)是!(外)守城不利,巷战。(众)是!(外)巷战不利,短接。
(众)是!(外)短接不利,自尽。(众)是!(外)你们知道,从来降将无伸膝之日,逃兵无回颈之时。
(指介)那不良之念,再莫横胸;无耻之言,再休挂口;才是俺史阁部结识的好汉哩。
(众)是!(外)既然应允,本帅也不消再嘱。(指介)大家欢呼三声,各回汛地去罢。
(众呐喊三声下)(外鼓掌三笑)妙妙!守住这座扬州城,便是北门锁钥了。
不怕烟尘四面生,江头尚有亚夫营;模糊老眼深更泪,赚出淮南十万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第三十五出-誓师-译文
乙酉四月,
【贺圣朝】(外扮史可法,白毡大帽,便服上)两年吹角列营,每日调马催征。军逃客散鬓星星,恨压广陵城。
下官史可法,日日经略中原,究竟一筹莫展。那黄、刘三镇,皆听马、阮指使,移镇上江,堵截左兵,丢下黄河一带,千里空营。忽接塘报,本月二十一日北兵已入淮境,本标食粮之人,不足三千,那能抵当得住。这淮、扬一失,眼见京师难保,岂不完了明朝一座江山也。可恼,可恼!俺且私步城头,察看情形,再作商量。
(丑扮家丁,提小灯随行上城介)
【二犯江儿水】(外)悄上城头危径,更深人睡醒。栖乌频叫,击柝连声,女墙边,侧耳听。
(听介)(内作怨介)北兵已到淮安,没个瞎鬼儿问他一声;只舍俺这几个残兵,死守这座扬州城,如何守得住。元帅好没分晓也!(外点头自语介)你那里晓得,万里倚长城,扬州父子兵。(又听介)(内作恨介)罢了,罢了!元帅不疼我们,早早投了北朝,各人快活去,为何尽着等死。(外惊介)呵呀!竟想投降了,这怎么处!他降字儿横胸,守字儿难成;这扬州剩了一分景。(又听介)(内作怒介)我们降不降,还是第二着,自家杀抢杀抢,跑他娘的。只顾守到几时呀!(外)咳!竟不料情形如此。听说猛惊,热心冰冷。疾忙归,夜点兵,不待明。(忙下)(内掌号放炮,作传操介)(杂扮小卒四人上)今乃四月二十四日,不是下操的日期;为何半夜三更,梅花岭放炮?快去看来!(急走介)(末扮中军,持令箭提灯上)隔江云阵列,连夜羽书飞。(呼介)元帅有令:大小三军,速赴梅花岭,听候点卯。(众排列介)(外戎装,旗引登坛介)月升鸱尾城吹角,星散旄头帐点兵。中军何在?(末跪介)有!(外)目下北信紧急,淮城失守,这扬州乃江北要地,倘有疏虞,京师难保。快传五营四哨,点齐人马,各照汛地昼夜严防。敢有倡言惑众者,军法从事。(末)得令!(传令向内介)元帅有令,三军听者。各照汛地昼夜严防,敢有倡言惑众者,军法从事。(内不应)(外)怎么寂然无声?(吩咐中军介)再传军令,叫他高声答应。(末又高声传介)(内不应)(外)仍然不应,着击鼓传令。(末击鼓又传,又不应介)(外)分明都有离叛之心了。(顿足介)不料天意人心,到如此田地。(哭介)
【前腔】皇天列圣,高高呼不省。阑珊残局,剩俺支撑,奈人心俱瓦崩。俺史可法好苦命也!(哭介)协力少良朋,同心无弟兄。只靠你们三千子弟,谁料今日呵,都想逃生,漫不关情;这江山倒像设着筵席请。(拍胸介)史可法,史可法!平生枉读诗书,空谈忠孝,到今日其实没法了。(哭介)哭声祖宗,哭声百姓。(大哭介)(末劝介)元帅保重,军国事大,徒哭无益也。(前扶介)你看泪点淋漓,把战袍都湿透了。(惊介)咦!怎么一阵血腥,快掌灯来。(杂点灯照介)呵呀!浑身血点,是那里来的?(外拭目介)都是俺眼中流出来。哭的俺一腔血,作泪零。
(末叫介)大小三军,上前看来;咱们元帅哭出血泪来了。(净、副净、丑扮众将上,看介)果然都是血泪。(俱跪介)(净)尝言 “养军千日,用军一时”。俺们不替朝廷出力,竟是一伙禽兽了。(副净)俺们贪生怕死,叫元帅如此难为,那皇天也不祐的。(丑)百岁无常,谁能免的一死,只要死到一个是处。罢,罢,罢!今日舍着狗命,要替元帅守住这座扬州城。(末)好好!谁敢再有二心,俺便拿送辕门,听元帅千刀万剐。(外大笑介)果然如此,本帅便要拜谢了。(拜介)(众扶住介)不敢不敢!(外)众位请起,听俺号令。(众起介)(外吩咐介)你们三千人马,一千迎敌,一千内守,一千外巡。(众)是!(外)上阵不利,守城。(众)是!(外)守城不利,巷战。(众)是!(外)巷战不利,短接。(众)是!(外)短接不利,自尽。(众)是!(外)你们知道,从来降将无伸膝之日,逃兵无回颈之时。(指介)那不良之念,再莫横胸;无耻之言,再休挂口;才是俺史阁部结识的好汉哩。(众)是!(外)既然应允,本帅也不消再嘱。(指介)大家欢呼三声,各回汛地去罢。(众呐喊三声下)(外鼓掌三笑)妙妙!守住这座扬州城,便是北门锁钥了。
不怕烟尘四面生,江头尚有亚夫营;模糊老眼深更泪,赚出淮南十万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第三十五出-誓师-注解
乙酉四月:乙酉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代表农历的某一年。四月则是指农历的四月份,即公历的五月。在这里,乙酉四月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年份的农历四月。
贺圣朝:贺圣朝是古代戏曲中的一种曲牌名,这里指的可能是戏曲中的一个剧目或者曲调。
史可法: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抗清名将,官至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是明末抗清的重要人物之一。
广陵城:广陵城即扬州城,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也是明末清初抗清斗争的重要战场。
塘报:塘报是古代传递军事情报的一种方式,通常由专人负责,通过水路或陆路传递。
淮安:淮安是江苏省的一个城市,历史上曾是军事要地。
京师:京师指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指明朝的首都北京。
淮扬:淮扬是淮河和扬子江流域的简称,这里指淮河流域和扬子江流域的地区。
二犯江儿水:二犯江儿水是古代戏曲中的一种曲牌名,这里指的可能是戏曲中的一个剧目或者曲调。
女墙:女墙是古代城墙上的一种防御设施,是一种矮墙,用来防止敌人攀爬。
万里倚长城:万里倚长城意指长城是国家的屏障,这里比喻史可法是国家的支柱。
扬州父子兵:扬州父子兵指的是扬州地区的军队,这里用来形容史可法领导的军队。
北兵:北兵指北方的军队,这里指清军。
京师难保:京师难保意味着首都面临危险,可能被敌人攻占。
梅花岭:梅花岭是扬州城中的一个地名,这里可能是指史可法驻军的地点。
羽书:羽书是古代传递紧急军情的文书,以羽毛作为标记,表示紧急。
鸱尾城:鸱尾城可能是指城墙上的一种装饰或结构。
旄头帐:旄头帐指军营中的帐篷,旄头可能是指帐篷顶部的装饰。
汛地:汛地是指军队防守的区域。
倡言惑众:倡言惑众指散布言论,煽动人心,造成混乱。
阑珊残局:阑珊残局指残局,比喻形势危急。
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这里比喻国家的防御力量。
养军千日,用军一时:养军千日,用军一时意指平时要好好养兵,到关键时刻才能用得上。
辕门:辕门是古代官府或军营的大门,这里指军队的门口。
亚夫营:亚夫营可能是指某个将领的营帐,这里可能是指史可法的营帐。
短接:短接可能是指战斗中的近距离搏斗,或者是指一种战术。
伸膝之日:伸膝之日可能是指投降或屈服的时候。
回颈之时:回颈之时可能是指逃跑或逃避的时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第三十五出-誓师-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史可法在扬州城面临北兵压境时的内心挣扎与坚定决心。开篇‘乙酉四月’点明了时间背景,为接下来的紧张局势奠定了基调。
‘两年吹角列营,每日调马催征’表现了史可法为抗敌而日夜操劳的情景,吹角、调马催征等细节,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紧张。
‘军逃客散鬓星星,恨压广陵城’中的‘鬓星星’暗示了史可法年事已高,但依然坚守在抗敌前线,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与愤慨。
‘那黄、刘三镇,皆听马、阮指使,移镇上江,堵截左兵,丢下黄河一带,千里空营’反映了当时朝廷内部的腐败和军队的涣散,使得史可法孤军奋战。
‘忽接塘报,本月二十一日北兵已入淮境’传达了战事紧急,形势危急的信息,史可法面对困境,内心充满忧虑。
‘这淮、扬一失,眼见京师难保,岂不完了明朝一座江山也’表现了史可法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他对明朝江山的忠诚。
‘可恼,可恼!俺且私步城头,察看情形,再作商量’反映了史可法在困境中仍保持冷静,试图寻找解决之道。
‘悄上城头危径,更深人睡醒’、‘栖乌频叫,击柝连声’等描写,渲染了夜晚城头的紧张气氛,也为接下来的对话做了铺垫。
‘北兵已到淮安,没个瞎鬼儿问他一声’、‘元帅不疼我们,早早投了北朝,各人快活去’等对话,反映了士兵们的绝望和不满,同时也凸显了史可法的孤立无援。
‘皇天列圣,高高呼不省’、‘协力少良朋,同心无弟兄’等句子,表达了史可法对国家和民族的失望,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史可法,史可法!平生枉读诗书,空谈忠孝,到今日其实没法了’反映了史可法在绝望中对自身价值的反思。
‘大小三军,上前看来;咱们元帅哭出血泪来了’、‘今日舍着狗命,要替元帅守住这座扬州城’等对话,展现了士兵们对史可法的忠诚和决心。
‘你们知道,从来降将无伸膝之日,逃兵无回颈之时’表现了史可法对士兵们的警示,以及对国家忠诚的强调。
‘妙妙!守住这座扬州城,便是北门锁钥了’反映了史可法在困境中仍保持乐观,坚信只要守住扬州,就能保卫国家。
整段古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话,展现了史可法在战乱中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无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