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孔尚任(1648年-1718年),清代著名戏曲家。《桃花扇》是孔尚任的代表作之一,凭借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与优美的艺术表现,成为了清代最重要的戏曲之一。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
内容简要:《桃花扇》是孔尚任创作的京剧经典之一,书中融合了历史事件、爱情故事与道德讨论,讲述了明末清初的历史背景下,王朝更替、权力斗争与爱情命运的故事。通过鲜明的人物塑造和戏剧冲突,书中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政治和文化风貌。它不仅是京剧的经典剧目,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和戏剧的重要遗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第三十九出-栖真-原文
乙酉六月
【醉扶归】(净扮苏昆生同旦上)(旦)一丝幽恨嵌心缝,山高水远会相逢;拿住情根死不松,赚他也做游仙梦。看这万叠云白罩青松,原是俺天台洞。
(唤介)师父,我们幸亏蓝田叔,领到栖霞山来。无意之中,敲门寻宿,偏撞着卞玉京做了这葆真庵主,留俺暂住,这也是天缘奇遇。只是侯郎不见,妾身无归,还求师父上心寻觅。
(净)不要性急。你看烟尘满地,何处寻觅;且待庵主出来,商量个常住之法。
[皂罗袍]何处瑶天笙弄,听云鹤缥缈,玉珮丁冬。花月姻缘半生空,几乎又把桃花种。
(见介)草庵淡薄,屈尊二位了。
(旦)多谢收留,感激不尽。
(净)正有一言奉告,江北兵荒马乱,急切不敢前行;我老汉的吹歌,山中又无用处,连日搅扰,甚觉不安。
(老旦)说那里话。旧人重到,蓬山路通;前缘不断,巫峡恨浓,连床且话襄王梦。
(净)我苏昆生有个活计在此。(换鞋、笠,取斧、担、绳索介)趁这天晴,俺要到岭头涧底,取些松柴,供早晚炊饭之用。不强如坐吃山空么?
(老旦)这倒不敢动劳。
(净)大家度日,怎好偷闲。(挑担介)脚下山云冷,肩头野草香。(下)
(老旦闭门介)
(旦)奴家闲坐无聊,何不寻些旧衣残裳,付俺缝补,以消长夏。
(老旦)正有一事借重。这中元节,村中男女,许到白云庵与皇后周娘娘悬挂宝旛;就求妙手,替他成造,也是十分功德哩。
(旦)这样好事,情愿助力。(老旦取出旛料介)
(旦)待奴薰香洗手,虔诚缝制起来。(作洗手缝旛介)
[好姐姐]念奴前身业重,绑十指筝弦箫孔;慵线懒针,几曾解女红。
(老旦)香姐心灵手巧,一捻针线,就是不同的。
(旦)奴家那晓针线,凭着一点虔心罢了。仙旛捧,忏悔尽教指头肿,绣出鸳鸯别样工。
(共绣介)
[皂罗袍](生)避了干戈横纵,听飕飕一路,涧水松风。云锁栖霞两三峰,江深五月寒风送。
(副末)这是栖霞山了。你们寻所道院,趁早安歇罢。(生看介)这是一座葆真庵,何不敲门一问。石墙萝户,忙寻炼翁,鹿柴鹤径,急呼道童,仙家那晓浮生恸。
(副末敲门介)
(老旦起问介)那个敲门?
(副末)俺是南京来的,要借贵庵暂安行李。
(老旦)这里是女道住持,从不留客的。
[好姐姐]你看石墙四耸,昼掩了重门无缝;修真女冠,怕遭俗客哄。
(丑)我们不比游方僧道,暂住何妨。
(老旦)真经讽,谨把祖师清规奉,处女闺阁一样同。
(旦)说的有理,比不得在青楼之日了。
(老旦)这是俺修行本等,不必睬他;且去香厨用斋罢。(同下)
(副末又敲门介)
(生)他既谨守清规,我们也不必苦缠了。(副末)前面庵观尚多,待我再去访问。(行介)
[皂罗袍](副净扮丁继之,道装提药篮上)采药深山古洞,任芒鞋竹杖,踏遍芳丛。落照苍凉树玲珑,林中笋蕨充清供。(副末喜介)那边一位道人来了,待我上前问他。(拱介)老仙长,我们上山来做好事的,要借道院暂安行李,敢求方便一二!(副净认介)这位相公,好像河南侯公子。(丑)不是侯公子是那个?(副净又认介)老兄你可是柳敬亭么?(丑)便是。(生认介)呵呀!丁继老,你为何出了家也。(副净)侯相公,你不知么。俺善才迟暮,羞入旧宫;龟年疏懒,难随妙工;辞家竟把仙箓诵。
(生)原来因此出家。(丑)请问住持何山?(副净)前面不远,有一座采真观,便是俺修炼之所。不嫌荒僻,就请暂住何如?(生)甚好。(副末)二位遇着故人,已有栖身之地。俺要上白云庵,商量醮事去了。(生)多谢携带。(副末)彼此。(别介)人间消业海,天上礼仙坛。(下)(副净携生、丑行介)跨过白泉,又登紫阁;雪洞风来,云堂雨落。(生惊介)前面一道溪水,隔断南山,如何过去?(副净)不妨。靠岸有只渔船,俺且坐船闲话,等个渔翁到来,央他撑去;不上半里,便是采真观了。(同上船坐介)(丑)我老柳少时在泰州北湾,专以捕鱼为业;这渔船是弄惯了的,待我撑去罢。(生)妙,妙。(丑撑船介)(生问副净介)自从梳栊香君,借重光陪,不觉别来便是三载。(副净)正是。且问香君入宫之后,可有消息么?(生)那得消息来。(取扇指介)这柄桃花扇,还是我们订盟之物,小生时刻在手。
[好姐姐]把他桃花扇拥,又想起青楼旧梦;天老地荒,此情无尽穷。分飞猛,杳杳万山隔鸾凤,美满良缘半月同。
(丑)前日皇帝私走,嫔妃逃散,料想香君也出宫门;且待南京平定,再去寻访罢。(生)只怕兵马赶散,未必重逢了。(掩泪介)(副净指介)那一带竹篱,便是俺的采真观,就请拢船上岸罢。(丑挽船,同上岸介)(副净唤介)道僮,有远客到门,快搬行李。(内应介)(副净)请进。(让入介)
(生)门里丹台更不同,(副净)寂寥松下养衰翁;(丑)一湾溪水舟千转,(生)跳入蓬壶似梦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第三十九出-栖真-译文
乙酉六月
(醉扶归)(净扮苏昆生同旦上)(旦)一丝幽恨嵌心缝,山高水远会相逢;拿住情根死不松,赚他也做游仙梦。看这万叠云白罩青松,原是俺天台洞。
(唤介)师父,我们幸亏蓝田叔,领到栖霞山来。无意之中,敲门寻宿,偏撞着卞玉京做了这葆真庵主,留俺暂住,这也是天缘奇遇。只是侯郎不见,妾身无归,还求师父上心寻觅。
(净)不要性急。你看烟尘满地,何处寻觅;且待庵主出来,商量个常住之法。
(老旦扮卞玉京道妆上)【皂罗袍】何处瑶天笙弄,听云鹤缥缈,玉珮丁冬。花月姻缘半生空,几乎又把桃花种。
(见介)草庵淡薄,屈尊二位了。(旦)多谢收留,感激不尽。(净)正有一言奉告,江北兵荒马乱,急切不敢前行;我老汉的吹歌,山中又无用处,连日搅扰,甚觉不安。
(老旦)说那里话。旧人重到,蓬山路通;前缘不断,巫峡恨浓,连床且话襄王梦。
(净)我苏昆生有个活计在此。(换鞋、笠,取斧、担、绳索介)趁这天晴,俺要到岭头涧底,取些松柴,供早晚炊饭之用。不强如坐吃山空么?
(老旦)这倒不敢动劳。(净)大家度日,怎好偷闲。(挑担介)脚下山云冷,肩头野草香。(下)(老旦闭门介)(旦)奴家闲坐无聊,何不寻些旧衣残裳,付俺缝补,以消长夏。
(老旦)正有一事借重。这中元节,村中男女,许到白云庵与皇后周娘娘悬挂宝旛;就求妙手,替他成造,也是十分功德哩。
(旦)这样好事,情愿助力。(老旦取出旛料介)(旦)待奴薰香洗手,虔诚缝制起来。(作洗手缝旛介)
【好姐姐】念奴前身业重,绑十指筝弦箫孔;慵线懒针,几曾解女红。(老旦)香姐心灵手巧,一捻针线,就是不同的。(旦)奴家那晓针线,凭着一点虔心罢了。仙旛捧,忏悔尽教指头肿,绣出鸳鸯别样工。
(共绣介)(副末扮老赞礼,丑扮柳敬亭,背行李领生上)【皂罗袍】(生)避了干戈横纵,听飕飕一路,涧水松风。云锁栖霞两三峰,江深五月寒风送。
(副末)这是栖霞山了。你们寻所道院,趁早安歇罢。(生看介)这是一座葆真庵,何不敲门一问。
(副末敲门介)(老旦起问介)那个敲门?(副末)俺是南京来的,要借贵庵暂安行李。(老旦)这里是女道住持,从不留客的。
【好姐姐】你看石墙四耸,昼掩了重门无缝;修真女冠,怕遭俗客哄。(丑)我们不比游方僧道,暂住何妨。(老旦)真经讽,谨把祖师清规奉,处女闺阁一样同。
(旦)说的有理,比不得在青楼之日了。(老旦)这是俺修行本等,不必睬他;且去香厨用斋罢。(同下)(副末又敲门介)(生)他既谨守清规,我们也不必苦缠了。
(副末)前面庵观尚多,待我再去访问。(行介)(副净扮丁继之,道装提药篮上)【皂罗袍】采药深山古洞,任芒鞋竹杖,踏遍芳丛。落照苍凉树玲珑,林中笋蕨充清供。
(副末喜介)那边一位道人来了,待我上前问他。(拱介)老仙长,我们上山来做好事的,要借道院暂安行李,敢求方便一二!(副净认介)这位相公,好像河南侯公子。
(丑)不是侯公子是那个?(副净又认介)老兄你可是柳敬亭么?(丑)便是。(生认介)呵呀!丁继老,你为何出了家也。
(副净)侯相公,你不知么。俺善才迟暮,羞入旧宫;龟年疏懒,难随妙工;辞家竟把仙箓诵。
(生)原来因此出家。(丑)请问住持何山?(副净)前面不远,有一座采真观,便是俺修炼之所。不嫌荒僻,就请暂住何如?(生)甚好。
(副末)二位遇着故人,已有栖身之地。俺要上白云庵,商量醮事去了。(生)多谢携带。(副末)彼此。(别介)人间消业海,天上礼仙坛。(下)(副净携生、丑行介)跨过白泉,又登紫阁;雪洞风来,云堂雨落。
(生惊介)前面一道溪水,隔断南山,如何过去?(副净)不妨。靠岸有只渔船,俺且坐船闲话,等个渔翁到来,央他撑去;不上半里,便是采真观了。(同上船坐介)(丑)我老柳少时在泰州北湾,专以捕鱼为业;这渔船是弄惯了的,待我撑去罢。
(生)妙,妙。(丑撑船介)(生问副净介)自从梳栊香君,借重光陪,不觉别来便是三载。
(副净)正是。且问香君入宫之后,可有消息么?(生)那得消息来。(取扇指介)这柄桃花扇,还是我们订盟之物,小生时刻在手。
【好姐姐】把他桃花扇拥,又想起青楼旧梦;天老地荒,此情无尽穷。分飞猛,杳杳万山隔鸾凤,美满良缘半月同。
(丑)前日皇帝私走,嫔妃逃散,料想香君也出宫门;且待南京平定,再去寻访罢。(生)只怕兵马赶散,未必重逢了。(掩泪介)(副净指介)那一带竹篱,便是俺的采真观,就请拢船上岸罢。
(丑挽船,同上岸介)(副净唤介)道僮,有远客到门,快搬行李。(内应介)(副净)请进。(让入介)
(生)门里丹台更不同,(副净)寂寥松下养衰翁;(丑)一湾溪水舟千转,(生)跳入蓬壶似梦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第三十九出-栖真-注解
乙酉六月:乙酉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对应公元1845年,即清朝道光二十五年六月。
醉扶归:这是一个曲牌名,属于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曲牌之一,常用于表达离别、思念等情感。
苏昆生:明代著名戏曲家,此处可能指扮演苏昆生的角色。
旦:旦角是中国戏曲中的角色类型,指女性角色。
天台洞:天台山上的洞穴,此处可能比喻仙境。
蓝田叔:蓝田叔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此处可能指引路人。
栖霞山: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一处著名的道教圣地。
卞玉京:古代女子名,此处可能指扮演卞玉京的角色。
葆真庵:道教修行的地方,此处可能指卞玉京居住的庵堂。
侯郎:古代对男子的称呼,此处可能指旦角心中的爱人。
江北兵荒马乱:指江北地区发生战乱,社会动荡不安。
吹歌: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此处可能指苏昆生的技艺。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祭祀祖先、超度亡灵的习俗。
皇后周娘娘:古代传说中的皇后,此处可能指庵中供奉的神灵。
宝旛:用绸缎制成的旗帜,用于悬挂在寺庙或神庙中。
襄王梦:古代传说中襄王的一段梦境,此处可能比喻美好的愿望。
岭头涧底:山岭和山涧的底部,此处可能指采松柴的地方。
蓬山路通:蓬莱之路畅通无阻,此处可能比喻前途光明。
巫峡恨浓:巫峡是指长江三峡之一,此处可能比喻深厚的情感。
石墙萝户:用石头砌成的墙和用藤萝编成的门,此处可能指庵堂的外观。
炼翁:指修行之人。
鹿柴鹤径:鹿柴和鹤径,指山中的小路。
道僮:道教的童子,此处指庵中的仆人。
龟年:古代对老年人的称呼。
妙工:指技艺高超。
仙箓:道教中记载修炼方法的书。
采药深山古洞:指在深山古洞中采药。
芒鞋竹杖:用草鞋和竹杖,指行脚僧的装扮。
桃花扇:古代戏曲中常用的道具,此处可能指男女之间的定情之物。
青楼:古代指妓女居住的地方,此处可能指过去的身份。
蓬壶:古代传说中的仙境。
白泉:白色的泉水,此处可能指采真观附近的水源。
紫阁:紫色的楼阁,此处可能指采真观。
丹台:道教中指仙人的居所,此处可能指采真观。
衰翁:衰老的男子,此处可能指副净扮演的角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桃花扇-第三十九出-栖真-评注
乙酉六月,开篇即点明时令,为整段故事营造了一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醉扶归’一曲,以苏昆生与旦角的对唱开场,展现了苏昆生内心的幽恨与对未来的憧憬。‘一丝幽恨嵌心缝’一句,用‘幽恨’来形容内心的苦闷,‘嵌心缝’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苦闷深植于心的状态。‘山高水远会相逢’一句,表达了苏昆生对未来的希望,相信无论距离多远,终将能够重逢。
‘拿住情根死不松,赚他也做游仙梦’这两句,揭示了苏昆生对爱情的执着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情根’指的是爱情,‘死不松’则表现了他对爱情的坚持,‘游仙梦’则是对超脱现实束缚的向往。
‘看这万叠云白罩青松,原是俺天台洞’一句,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了苏昆生所处的环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心境。‘万叠云’与‘青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
‘唤介’和‘师父’等词,表现了苏昆生对师父的尊敬和依赖。‘幸亏蓝田叔,领到栖霞山来’一句,说明了苏昆生与师父之间的师徒关系,以及师父对他人生道路的影响。
‘无意之中,敲门寻宿,偏撞着卞玉京做了这葆真庵主,留俺暂住,这也是天缘奇遇’这几句,反映了苏昆生在人生旅途中偶然的际遇,以及这些际遇对他人生的影响。
‘只是侯郎不见,妾身无归,还求师父上心寻觅’一句,表现了旦角对爱情的执着和对未来的迷茫。‘侯郎’指的是她的爱人,‘无归’则表达了她对未来的担忧。
‘不要性急’和‘你看烟尘满地,何处寻觅’等句,反映了师父的沉稳和对现实的无奈。‘烟尘满地’象征着战乱和动荡,‘何处寻觅’则表达了师父对现实的无力感。
‘江北兵荒马乱,急切不敢前行’一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我老汉的吹歌,山中又无用处,连日搅扰,甚觉不安’这几句,反映了苏昆生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对师父的歉意。
‘大家度日,怎好偷闲’和‘脚下山云冷,肩头野草香’等句,展现了苏昆生在山中生活的艰辛和乐观。‘大家度日’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脚下山云冷,肩头野草香’则是对山中生活的描绘。
‘待奴薰香洗手,虔诚缝制起来’和‘奴家那晓针线,凭着一点虔心罢了’等句,反映了旦角对中元节祭祀活动的虔诚和对宗教信仰的尊重。
‘避了干戈横纵,听飕飕一路,涧水松风’和‘云锁栖霞两三峰,江深五月寒风送’等句,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了栖霞山的环境,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心境。
‘这是栖霞山了。你们寻所道院,趁早安歇罢’和‘这是一座葆真庵,何不敲门一问’等句,表现了副末和生对栖霞山的向往和对庇护所的寻找。
‘避了干戈横纵,听飕飕一路,涧水松风’和‘云锁栖霞两三峰,江深五月寒风送’等句,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了栖霞山的环境,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心境。
‘自从梳栊香君,借重光陪,不觉别来便是三载’和‘这柄桃花扇,还是我们订盟之物,小生时刻在手’等句,反映了生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爱情的执着。
‘前日皇帝私走,嫔妃逃散,料想香君也出宫门;且待南京平定,再去寻访罢’和‘只怕兵马赶散,未必重逢了’等句,展现了生对未来的担忧和对爱情的无奈。
‘那一带竹篱,便是俺的采真观,就请拢船上岸罢’和‘道僮,有远客到门,快搬行李’等句,反映了副净对采真观的熟悉和对生、丑的欢迎。
‘门里丹台更不同,寂寥松下养衰翁,一湾溪水舟千转,跳入蓬壶似梦中’等句,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了采真观的环境,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