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一种文学体裁,结合了历史、浪漫、神话与现实元素,着重描述唐代的宫廷、民间以及爱情故事。许多唐代著名文学家如白居易、元稹等人也创作了传奇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文学形式之一,内容通常包括了爱情、历史、神话和奇异故事。它以诗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基础,展现了唐代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既有现实题材的描述,又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和虚构的奇幻成分。唐传奇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高昱-原文
元和中,有高昱处士,以钓鱼为业。
尝敝舟于昭潭,夜仅三更,不寐,忽见潭上有三大芙蕖,红芳颇异,有三美女,各据其上,俱衣白,光洁如雪,容华艳媚,莹若神仙,共语曰:‘今夕阔水波澄,高天月皎,怡情赏景,堪话幽玄。’
其一曰:‘旁有小舟,莫听我语否?’
又一曰:‘纵有,非濯缨之士,不足惮也!’
相谓曰:‘‘昭潭无底橘洲俘’,信不虚耳!’
又曰:‘请各言其所好何道。’
其次曰:‘吾性习释。’
其次曰:‘吾习道。’
其次曰:‘吾习儒。’
各谈本教道义,理极精微。
一曰:‘吾昨宵得不详之梦。’
二子曰:‘何梦也?’
曰:‘吾梦子孙仓皇,窟宅流徙,遭人斥逐,举族奔波,是不祥也。’
二子曰:‘游魂偶然,不足信也。’
三子曰:‘各算来晨得何物食。’
久之,曰:‘从其所好,僧、道、儒耳。吁!吾适来所梦,便成先兆,然未必不为祸也。’
言讫,逡巡而没。显听其语,历历记之。及旦,果有一僧来渡,至中流而溺。
昱大骇曰:‘昨宵之言不谬耳!’
旋踵,一道士舣舟将济,昱遽止之;道士曰:‘君,妖也。僧偶然耳。吾赴知者所召,虽死无悔,不可失信。’
叱舟人而渡,及中流,又溺焉。
续有一儒生,挈书囊,径渡。昱恳曰:‘如前去,僧、道已没矣。’
儒正色而言:‘死、生,命也。今日吾族祥斋,不可亏其吊礼。’
将鼓棹,昱挽书生衣袂曰:‘臂可断,不可渡。’
书生方叫呼于岸侧,忽有物如练,自潭中飞出,绕书生而入;昱与渡人遽前,捉其衣襟;漦涎流滑,手不可制,昱长吁曰:‘命也!顷刻而没三子!’
俄而有二客,乘叶舟而至,一叟一少。
里遂谒叟,问其姓字。
叟曰:‘余祁阳山唐勾鳖,今适长沙,访张法明威仪。’
昱久闻其高道,有神术,礼谒甚谨。
俄闻岸侧有数人哭声,乃三溺死者亲属也。
叟诘之,昱具述其事,叟怒曰:‘焉敢如此害人!’
遂开箧,取丹笔篆字,命同舟弟子曰:‘为吾持此符入潭,勒其水族,火急他适。’
弟子遂捧符而入,如履平地。
循山脚行数百丈,观大穴明莹,如人间之屋室。
见三白猪寐于石榻,有小猪数十,方戏于旁。
及持符至,三猪忽惊起,化白衣美女,小者亦俱为童女,捧符而泣曰:‘不祥之梦,果中矣!’
曰:‘为某启先师,住此多时,宁无爱恋?容三日徙归东海。’
各以明珠为献。
弟子曰:‘吾无所用。’
不受而返,具以白叟。
叟大怒曰:‘汝更为我语此畜生:“明晨速离此,不然,当使六丁就穴斩之”。’
弟子又去。
三美女号恸曰:‘敬依处分。’
弟子归。
明晨,有黑气自潭面而出;须臾,烈风迅霄,激浪如山。
有三大鱼,长数丈,小鱼无数周绕,沿流而去。
叟曰:‘吾此行甚有所利,不因子,何以去昭潭之害?’
遂与星乘舟东西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高昱-译文
元和中,有一个名叫高昱的隐士,以钓鱼为生。他曾经把小船停泊在昭潭,那天晚上到了半夜三点多,他没有睡觉,忽然看到潭上漂浮着三朵大荷花,花色非常特别,上面坐着三位美女,各自占据一朵,都穿着白衣,洁白如雪,容貌美丽动人,像是神仙一般,她们一起说道:“今晚水面宽阔,波浪平静,天空高远,月亮明亮,心情愉快,可以一起欣赏美景,谈论一些深奥玄妙的话题。”
其中一位说:“旁边有小船,你们没有听到我们在说话吗?”
另一位说:“就算有,也不是清高的人,不值得害怕!”
她们相互说:“‘昭潭无底橘洲俘’,这句话不是假的!”
又说:“请各自说说你们所信仰的教义。”
其中一位说:“我信仰佛教。”
另一位说:“我信仰道教。”
第三位说:“我信仰儒家。”
她们各自谈论自己教派的道义,道理非常精深。
其中一位说:“我昨晚做了一个不祥的梦。”
两位女子问:“什么梦?”
她说:“我梦见我的子孙慌慌张张,家园流离失所,被人驱逐,全族奔波逃难,这是不祥之兆。”
两位女子说:“游魂偶然出现的梦,不值得相信。”
第三位女子说:“我们来算算明天会得到什么食物。”
过了一会儿,她说:“根据各自的喜好,是僧人、道士、儒生。哎呀!我刚才做的梦,竟然成了预兆,但未必不会带来灾祸。”
说完后,她们慢慢消失。高昱清楚地听到了她们的话,一一记在心里。等到天亮,果然有一位僧人前来渡河,到了河中央就溺水了。高昱非常惊讶地说:“昨晚的话不是假的!”
紧接着,一位道士把船停到岸边准备渡河,高昱急忙阻止他;道士说:“先生,你是妖怪。僧人只是偶然溺水。我赶去见一个有知的人,即使死了也不后悔,不能失信。”
他大声叱责船夫渡河,到了河中央,又溺水了。接着有一位儒生,带着书囊,直接渡河。高昱诚恳地说:“如果你们继续前进,僧人和道士都已经溺死了。”
儒生严肃地说:“生死是命中注定。今天我们家族有丧事,不能缺少祭祀的礼仪。”
他准备划桨,高昱拉住儒生的衣袖说:“你的手臂可以断,但不能渡河。”
儒生在岸边大声呼喊,突然有一样东西像一条带子,从潭中飞出,绕着儒生飞进去;高昱和渡河的人急忙上前,抓住儒生的衣襟;口水流得滑腻,手无法控制,高昱长叹道:“命啊!片刻之间,就有三个孩子溺亡了!”
过了一会儿,有两个客人乘着荷叶小船来到,一个老者一个年轻人。高昱于是拜见老者,询问他的姓名。老者说:“我是祁阳山的唐勾鳖,现在去长沙拜访张法明威仪。”
高昱早就听说过他高深的道行和神奇的法术,非常恭敬地拜见。突然听到岸边有哭声,原来是三位溺水者的亲属。老者询问他们,高昱详细讲述了事情经过,老者愤怒地说:“怎么敢这样害人!”
于是他打开箱子,取出丹笔,写下了符咒,命令同船的弟子说:“拿着这个符咒进入潭中,约束那里的水族,赶快离开。”
弟子拿着符咒进入潭中,就像走在平地上。沿着山脚走了几百丈,看到一个大洞明亮透明,就像人间的房屋。看到三只白猪躺在石榻上睡觉,旁边还有几十只小猪在玩耍。等他拿着符咒来到,三只猪突然惊醒,变成了穿白衣的美女,小猪也变成了童女,她们捧着符咒哭泣说:“不祥的梦,果然应验了!”
老者说:“为了告诉我的老师,我们在这里待了这么久,难道没有一点留恋?允许我们再在这里住三天,然后返回东海。”
她们各自献上明珠。弟子说:“我没有用处。”
她们不接受而返回,把这一切都告诉了老者。老者非常愤怒,说:“你再告诉我这些畜生:‘明天早上赶快离开这里,不然,我会派六丁神将到洞穴中斩杀你们。’”
弟子再次离开。三位美女痛哭流涕地说:“我们遵命。”
弟子回来。
第二天早上,有黑色的气息从潭面升起;一会儿,狂风骤起,天空乌云密布,巨浪如山。有三条大鱼,有几丈长,无数小鱼围绕着它们,沿着水流游走。老者说:“我这次出行有很大的利益,不因为这件事,怎么能够去除昭潭的灾害?”
于是他乘着星光,乘船东西而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高昱-注解
元和中:元和中,指唐朝宪宗元和年间,即公元806年至820年。
高昱处士:高昱,名字,处士,古代对有德行而不出仕的男子的尊称。
敝舟:敝舟,破旧的船只。
昭潭:昭潭,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芙蕖:芙蕖,即荷花。
红芳:红芳,指荷花的花瓣。
衣白:衣白,穿着白衣。
光洁如雪:光洁如雪,形容肌肤白皙细腻。
容华艳媚:容华艳媚,形容容貌美丽动人。
莹若神仙:莹若神仙,形容光彩照人,如同神仙。
幽玄:幽玄,深奥玄妙。
濯缨之士:濯缨之士,指清高廉洁的士人,濯缨,洗濯帽带,比喻保持高洁。
昭潭无底橘洲俘:昭潭无底橘洲俘,昭潭深不可测,橘洲,指橘子洲,俘,可能指溺水者。
释:释,指佛教。
道:道,指道教。
儒:儒,指儒家。
道义:道义,道德和正义。
详之梦:详之梦,详细的梦。
子孙:子孙,后代。
窟宅:窟宅,住宅。
斥逐:斥逐,驱逐。
奔波:奔波,忙碌劳累。
祥斋:祥斋,吉祥的祭祀或宴会。
漦涎:漦涎,口水。
祁阳山:祁阳山,古代地名,位于湖南省。
唐勾鳖:唐勾鳖,人名。
张法明威仪:张法明威仪,人名。
丹笔:丹笔,红色的笔,常用来指代书法。
篆字:篆字,古代的一种字体。
六丁:六丁,道教中指天庭的六位丁神,能役使鬼神。
黑气:黑气,指不祥的气雾。
烈风迅霄:烈风迅霄,猛烈的暴风。
激浪如山:激浪如山,波涛汹涌如同山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高昱-评注
元和中,有高昱处士,以钓鱼为业。尝敝舟于昭潭,夜仅三更,不寐,忽见潭上有三大芙蕖,红芳颇异,有三美女,各据其上,俱衣白,光洁如雪,容华艳媚,莹若神仙,共语曰:‘今夕阔水波澄,高天月皎,怡情赏景,堪话幽玄。’
此段开篇即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幽远的氛围。‘元和中’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高昱处士’则是故事的主人公,以钓鱼为业,体现了其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敝舟于昭潭’和‘夜仅三更’描绘了高昱的孤独与寂寞,而‘忽见潭上有三大芙蕖’则突然引入了神秘的美女形象,为故事增添了奇幻色彩。
其一曰:‘旁有小舟,莫听我语否?’又一曰:‘纵有,非濯缨之士,不足惮也!’相谓曰:‘“昭潭无底橘洲俘”,信不虚耳!’
这段对话展现了三位美女的神秘与自信。她们对旁人的忽视,以及对昭潭的神秘传说表示认同,都体现了她们超凡脱俗的气质。‘濯缨之士’和‘昭潭无底橘洲俘’等词汇,则是对古代文化的引用,增加了故事的古风韵味。
又曰:‘请各言其所好何道。’其次曰:‘吾性习释。’其次曰:‘吾习道。’其次曰:‘吾习儒。’各谈本教道义,理极精微。
此段通过三位美女的道义讨论,展现了不同宗教思想的碰撞与融合。‘性习释’、‘习道’、‘习儒’分别代表了佛教、道教和儒教,她们对各自信仰的阐述,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教思想的丰富性和包容性。‘理极精微’则是对她们言辞的赞美,表明她们的见解深刻而独到。
一曰:‘吾昨宵得不详之梦。’二子曰:‘何梦也?’曰:‘吾梦子孙仓皇,窟宅流徙,遭人斥逐,举族奔波,是不祥也。’二子曰:‘游魂偶然,不足信也。’
这段对话通过梦境的描绘,预示了未来的不幸。‘子孙仓皇’、‘窟宅流徙’等词汇,营造了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氛围。而二子的回应,则是对梦境的轻视,体现了古代人对梦境的不同态度。
又曰:‘各算来晨得何物食。’久之,曰:‘从其所好,僧、道、儒耳。吁!吾适来所梦,便成先兆,然未必不为祸也。’
此段通过算食的情节,进一步预示了未来的不幸。‘从其所好,僧、道、儒耳’这句话,是对三位美女信仰的再次强调,同时也暗示了她们将面临不幸的命运。‘吾适来所梦,便成先兆’则是对梦境的重视,表明梦境与未来命运之间的联系。
言讫,逡巡而没。显听其语,历历记之。及旦,果有一僧来渡,至中流而溺。
此段通过高昱的亲身经历,验证了梦境的准确性。‘言讫,逡巡而没’表现了三位美女的神秘消失,‘显听其语,历历记之’则体现了高昱的记忆力,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及旦,果有一僧来渡,至中流而溺。
此段通过僧人的意外溺亡,再次验证了梦境的准确性,同时也暗示了高昱即将面临的不幸。
旋踵,一道士舣舟将济,昱遽止之;道士曰:‘君,妖也。僧偶然耳。吾赴知者所召,虽死无悔,不可失信。’叱舟人而渡,及中流,又溺焉。
此段通过道士的遭遇,进一步强调了梦境的准确性。道士的坚定信念和最终溺亡,与梦境中的预言形成了呼应。
续有一儒生,挈书囊,径渡。昱恳曰:‘如前去,僧、道已没矣。’儒正色而言:‘死、生,命也。今日吾族祥斋,不可亏其吊礼。’
此段通过儒生的坚持,展现了不同人物在面对命运时的态度。儒生的坚定和儒雅,与高昱的担忧形成了对比,同时也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价值观。
将鼓棹,昱挽书生衣袂曰:‘臂可断,不可渡。’书生方叫呼于岸侧,忽有物如练,自潭中飞出,绕书生而入;昱与渡人遽前,捉其衣襟;漦涎流滑,手不可制,昱长吁曰:‘命也!顷刻而没三子!’
此段通过书生的遭遇,将故事推向高潮。‘物如练’和‘漦涎流滑’等词汇,营造了一种恐怖的氛围。而高昱的感叹,则是对命运的无力和无奈。
俄而有二客,乘叶舟而至,一叟一少。里遂谒叟,问其姓字。叟曰:‘余祁阳山唐勾鳖,今适长沙,访张法明威仪。’
此段引入了新的角色,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祁阳山唐勾鳖’和‘张法明威仪’等词汇,体现了古代文化的丰富性。
昱久闻其高道,有神术,礼谒甚谨。俄闻岸侧有数人哭声,乃三溺死者亲属也。叟诘之,昱具述其事,叟怒曰:‘焉敢如此害人!’
此段通过叟的愤怒,展现了古代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邪恶的憎恶。‘焉敢如此害人’这句话,体现了古代人的道德观念。
遂开箧,取丹笔篆字,命同舟弟子曰:‘为吾持此符入潭,勒其水族,火急他适。’弟子遂捧符而入,如履平地。
此段通过叟的神奇法术,展现了古代人对神秘力量的崇拜。‘丹笔篆字’和‘勒其水族’等词汇,体现了古代文化的神秘色彩。
循山脚行数百丈,观大穴明莹,如人间之屋室。见三白猪寐于石榻,有小猪数十,方戏于旁。
此段通过叟的探险经历,展现了古代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大穴明莹’和‘三白猪’等词汇,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奇幻的氛围。
及持符至,三猪忽惊起,化白衣美女,小者亦俱为童女,捧符而泣曰:‘不祥之梦,果中矣!’
此段通过三猪的变身,再次验证了梦境的准确性。‘不祥之梦,果中矣’这句话,体现了梦境与未来命运之间的联系。
曰:‘为某启先师,住此多时,宁无爱恋?容三日徙归东海。’各以明珠为献。
此段通过三美女的献宝,展现了古代人对神秘力量的敬畏。‘明珠’等词汇,体现了古代人对财富的重视。
弟子曰:‘吾无所用。’不受而返,具以白叟。
此段通过弟子的行为,展现了古代人的谦逊和礼节。‘不受而返’则是对三美女的尊重。
叟大怒曰:‘汝更为我语此畜生:“明晨速离此,不然,当使六丁就穴斩之。’弟子又去。
此段通过叟的愤怒,展现了古代人对邪恶的憎恶。‘六丁就穴斩之’则是对邪恶的惩罚。
三美女号恸曰:‘敬依处分。’弟子归。
此段通过三美女的号泣,展现了古代人对命运的无奈。‘敬依处分’则是对叟的服从。
明晨,有黑气自潭面而出;须臾,烈风迅霄,激浪如山。
此段通过天气的变化,为故事增添了紧张和悬疑的氛围。
有三大鱼,长数丈,小鱼无数周绕,沿流而去。
此段通过三大鱼的离去,为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小鱼无数周绕’则是对鱼群的生动描绘。
叟曰:‘吾此行甚有所利,不因子,何以去昭潭之害?’遂与星乘舟东西耳。
此段通过叟的话,揭示了故事的真相。‘星乘舟东西耳’则是对叟神秘身份的暗示,为故事留下了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