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马拯

作者: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一种文学体裁,结合了历史、浪漫、神话与现实元素,着重描述唐代的宫廷、民间以及爱情故事。许多唐代著名文学家如白居易、元稹等人也创作了传奇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文学形式之一,内容通常包括了爱情、历史、神话和奇异故事。它以诗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基础,展现了唐代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既有现实题材的描述,又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和虚构的奇幻成分。唐传奇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马拯-原文

唐长庆中,有处士马拯,性冲淡,好寻山水,不择险峭,尽能脐樊。

一日,居湘中,因之衡山祝融峰,诣伏虎师。

佛室内道场严洁,果食馨香,兼列白金皿。

于佛榻上,见一老僧,眉毫雪色,朴野魁梧。

甚喜拯来,使仆挈囊。

僧曰:‘假君仆使近县市少盐酪。’

拯许之。

仆乃挚金下山去,僧亦不知去向。

俄有一马沼山人,亦独登此来,见拯,甚相慰悦,乃告拯曰:‘适来道中遇一虎,食一人,不知谁氏之子。’

说其服饰,乃拯仆夫也。

拯大骇。

沼又云:‘遥见虎食人尽,乃脱皮,改服禅衣,为一老僧也。’

拯甚怖惧。

及沼见僧,曰:‘只此是也。’

拯白僧曰:‘马山人来,云某仆使至半山路,已被虎伤,奈何!’

僧怒曰:‘贫道此境,山无虎狼,草无毒螫,路绝蛇虺,林绝鸱鴞,无信妄语耳。’

拯细窥僧吻,犹带殷血。

向夜,二人宿其食堂,牢肩其户,明烛伺之。

夜已深,闻庭中有虎怒,首触其扉者三四,赖户壮而不堕。

二子惧而焚香,虔诚叩首于堂内土偶宾头卢者。

良久,闻土偶吟诗曰:‘寅人但溺栏中水,午子须分良畔金,若教特进重张弩,过去将军必损心。’

二子聆之,而解其意曰:‘寅人,虎也。栏中,即井。午子,即我耳。艮畔金,即银皿耳。其下两句未能解。’

及明,僧叩门曰,‘郎君起来食粥。’

二子方敢启关。

食粥毕,二子计之曰:‘此僧且在,我等何由下山?’

遂诈僧云:‘井中有异。’

使窥之。

僧窥次,二子推僧堕井,其僧即时化为虎,二子以巨石镇之而毙矣。

二子遂取银皿下山。

近昏黑而遇一猎人,干道旁张□弓,树上为棚而居,语二子曰:‘无触我机’。

兼谓二子曰:‘去山下不远,诸虎方暴,何不且上棚来?’

二子悸怖,遂攀缘而上。

将欲人定,忽三五十人过,或僧、或道、或丈夫、或妇女,歌吟者、戏舞者,前至□弓所,众怒曰:‘朝来被二贼杀戎禅和,今方追捕之,又敢有人张我将军。’

遂发其机而去。

二子并闻其说,遂诘猎者。

曰:‘此是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

二子因徵猎者之姓氏,曰:‘名进,姓牛。’

二子大喜曰:‘土偶诗下句有验矣:特进,乃牛进也;将军,即此虎也。’

遂劝猎者重张其箭,猎者然之。

张毕登棚,果有一虎,哮吼而至,前足触机,箭乃中其三斑,贯心而踣。

逡巡,诸怅奔走却回,伏其虎,哭甚哀,曰:‘谁人又杀我将军?’

二子怒而叱之曰:‘汝辈无知下鬼,遭虎啮死,吾今为汝报仇,不能报谢,犹敢恸哭,岂有为鬼不灵如是?’

遂悄然。

忽有一鬼答曰:‘都不知将军乃虎也,聆郎君之说,方大醒悟。’

就其虎而骂之,感谢而去。

及明,二子分银与猎者而归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马拯-译文

唐长庆年间,有一个名叫马拯的隐士,性格淡泊,喜欢寻找山水,不择险峻之地,都能攀登。有一天,他住在湘中,因此前往衡山的祝融峰,去拜访伏虎师。佛室内道场整洁,果食香气扑鼻,还摆放着白金器皿。马拯在佛榻上见到一位老僧,眉毛如雪一般白,朴实而魁梧。老僧很高兴马拯的到来,让仆人提着他的行囊。僧人说:“请允许我派你的仆人去附近的市镇买些盐和奶酪。”

马拯答应了。仆人拿着金子下山去了,僧人也消失了。不久,有一个名叫马沼的山人也独自来到这里,见到马拯,非常安慰他,告诉马拯说:“刚才在山路上遇到一只老虎,吃掉了一个人的肉,不知道是谁的儿子。”

马沼描述了那人的服饰,说那是马拯的仆人。马拯非常惊恐。马沼又说:“远远地看到老虎吃掉人后,脱下皮,换上僧衣,变成了一位老僧。”

马拯非常害怕。等到马沼见到老僧后,说:“就是这位。”

马拯对僧人说:“马山人来,说我的仆人在半山路上被老虎伤了,怎么办呢!”

僧人愤怒地说:“我这里的环境,山上没有虎狼,草里没有毒虫,路上没有蛇,树林里没有恶鸟,你不要胡说八道。”

马拯仔细观察僧人的嘴唇,还带着血迹。到了晚上,两人宿在食堂,他们把门关得紧紧的,点上蜡烛等候。夜深了,听到院子里有老虎愤怒地咆哮,头部撞击门三四次,幸亏门坚固没有掉下来。两人害怕,就在堂内虔诚地对着土偶宾头卢叩头。过了一会儿,听到土偶吟诗说:“寅人但溺栏中水,午子须分良畔金,若教特进重张弩,过去将军必损心。”

两人听后,解读了诗的意思说:“寅人,指的是老虎。栏中,就是井。午子,就是我自己。艮畔金,就是银器皿。下面两句没有解出来。”

第二天早上,僧人敲门说:“公子起来吃粥。”

两人这才敢开门。

吃完粥后,两人商量说:“这个僧人还在,我们怎么下山?”

于是他们骗僧人说:“井里有些奇怪。”

让他们看。僧人看了一眼,两人就把僧人推下井,僧人立刻变成了一只老虎,两人用大石头压死了它。两人于是带着银器下山。快到黄昏时,遇到一个猎人,在道路旁张着弓,在树上搭了个棚子住,对两人说:“不要触动我的机关。”

他还对两人说:“离山下不远,老虎正在肆虐,为什么不先上来棚子里?”

两人害怕,就攀爬上了棚子。正要入定,忽然有三五十个人经过,有的是僧人,有的是道士,有的是男人,有的是女人,有唱歌的,有跳舞的,他们来到弓箭旁,众人愤怒地说:“早上被两个恶贼杀了禅和,现在正在追捕他们,还敢有人张挂我们的将军。”

于是他们触发了机关离开了。两人都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就质问猎人。猎人说:“这是伥鬼,是被老虎吃掉的人,为老虎在前面呼喊开道。”

两人于是询问猎人的姓名,说:“名叫进,姓牛。”

两人非常高兴说:“土偶诗的下句应验了:特进,就是牛进;将军,就是这只老虎。”

于是他们劝猎人重新张弓,猎人同意了。张弓完毕,登上棚子,果然有一只老虎咆哮着来到,前脚触动了机关,箭射中了老虎的三块斑纹,穿透了心脏,老虎倒下了。其他伥鬼奔走回来,趴在老虎身上,非常悲伤地哭泣,说:“谁又杀了我们的将军?”

两人愤怒地斥责他们:“你们这些无知的小鬼,被老虎咬死,我现在为你们报仇,你们还敢如此悲伤地哭泣,难道做鬼就不应该这样吗?”

他们就这样安静了下来。忽然有一个鬼回答说:“都不知道将军是老虎,听了公子的话,才恍然大悟。”

他们对着老虎骂了一通,然后感谢地离开了。到了第二天,两人分了银两给猎人就回去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马拯-注解

处士:古代对有德才而不愿做官的文人的尊称。

山水:指风景秀丽的山和水的结合,常用来形容风景优美的地方。

险峭:形容山势陡峭,道路险峻。

脐樊:此处指马拯喜欢探索各种险峻的地方。

祝融峰:衡山最高峰,相传是火神祝融的居所。

伏虎师:指修行高深,能够降伏虎的僧人。

果食:指用水果等制作的食品。

馨香:指香气扑鼻,非常香。

白金皿:指用白银制成的器皿。

佛榻:指佛像前的供桌。

眉毫雪色:形容老僧的眉毛像雪一样白,是长寿和修行高深的象征。

朴野魁梧:形容老僧性格朴实、粗犷,体格魁梧。

仆:指仆人,这里指马拯的仆人。

县市:指城市和县镇。

少盐酪:指缺少盐和乳制品。

马沼山人:指另一个独自登山的人。

道中:在路途中。

虎:这里指猛虎,比喻邪恶势力。

禅衣:指僧侣穿的衣服。

殷血:指鲜红的血。

土偶:指用土制成的偶像,这里指佛像。

宾头卢:指佛像中的一个角色,这里指佛像本身。

寅人:古代用十二地支记时,寅时指凌晨3点到5点,这里指老虎。

栏中水:指井水。

午子:指中午和子夜,这里指马拯和马沼山人的耳朵。

艮畔金:艮为八卦之一,艮畔指艮卦的位置,金指银皿。

特进:古代官职,这里指牛进。

将军:这里指老虎。

伥鬼:古代民间传说中的一种鬼,被虎吃掉的人变成的鬼,会引导虎来吃人。

干道:指主要道路。

张弓:指拉弓。

棚:指搭建的简陋住所。

牛进:猎人的名字。

三斑:老虎身上的三个斑纹。

贯心而踣:箭射中老虎的心脏,老虎倒地。

怅:古代指失去主人的鬼,这里指被老虎吃掉的人变成的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马拯-评注

唐长庆中,有处士马拯,性冲淡,好寻山水,不择险峭,尽能脐樊。

此句开篇即点明主人公马拯的性格特点,性冲淡,喜欢山水,不畏险峻,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的精神境界。

一日,居湘中,因之衡山祝融峰,诣伏虎师。

马拯来到湘中,前往衡山祝融峰拜访伏虎师,这一行为表现出他对佛法的虔诚和对修行的追求。

佛室内道场严洁,果食馨香,兼列白金皿。

此句描绘了佛室的景象,道场整洁,果食香气扑鼻,白金皿摆放整齐,营造出一种庄严、清静的氛围。

于佛榻上,见一老僧,眉毫雪色,朴野魁梧。

马拯在佛榻上见到一位老僧,其眉毫如雪,形象朴野魁梧,给人一种神秘、高洁的感觉。

僧怒曰:‘贫道此境,山无虎狼,草无毒螫,路绝蛇虺,林绝鸱鴞,无信妄语耳。’

老僧的愤怒表现出他对马拯仆夫被虎食的怀疑,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佛法的坚定信仰和对妄语的痛恨。

二子聆之,而解其意曰:‘寅人,虎也。栏中,即井。午子,即我耳。艮畔金,即银皿耳。其下两句未能解。’

此句揭示了土偶诗的寓意,通过解读诗中的字词,暗示了虎的象征意义,以及与银皿相关的暗示,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

二子因徵猎者之姓氏,曰:‘名进,姓牛。’

此句通过询问猎人的姓氏,揭示了土偶诗下句的谜底,进一步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遂劝猎者重张其箭,猎者然之。

马拯和仆夫劝说猎人重新张弓,猎人同意,这一举动为最终战胜虎提供了关键。

遂悄然。忽有一鬼答曰:‘都不知将军乃虎也,聆郎君之说,方大醒悟。’

鬼的回答揭示了真相,也表现出人们对真相的渴望和对英雄的敬仰。

及明,二子分银与猎者而归耳。

故事以马拯和仆夫分银与猎者归去结束,既展现了他们的智慧,也传达了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主题。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马拯》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43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