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一种文学体裁,结合了历史、浪漫、神话与现实元素,着重描述唐代的宫廷、民间以及爱情故事。许多唐代著名文学家如白居易、元稹等人也创作了传奇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文学形式之一,内容通常包括了爱情、历史、神话和奇异故事。它以诗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基础,展现了唐代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既有现实题材的描述,又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和虚构的奇幻成分。唐传奇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阎玄一-原文
唐三原县令阎玄一,为人多忘。
曾至州,于主人舍坐。
州佐史前过,以为县典也,呼欲杖之。
典曰:‘某是州佐也。’
一惭谢而止。
须臾县典至,一疑其州佐也,执手引坐。
典曰:‘某是县佐也。’
又愧而止。
曾有人传其兄书者,止于阶下。
俄而里胥白录人到,一索杖,遂鞭送书人数下。
其人不知所以。
讯之,一曰:‘吾大错。’
顾直典,向宅取杯酒愞疮。
良久,典持酒至,一既忘其取酒,复忘其被杖者,因便赐直典饮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阎玄一-译文
唐朝时,三原县的县令名叫阎玄一,这个人记性很差。有一次他到州里去,在主人家中坐下。州里的佐史从前面经过,误以为他是县里的典史,想要用棒子打他。典史说:“我是州里的佐史。”
阎玄一感到惭愧,于是作罢。过了一会儿,县里的典史来了,阎玄一怀疑他是州里的佐史,于是伸出手来拉他坐下。典史说:“我是县里的佐史。”
阎玄一又感到惭愧,于是作罢。曾经有人来传他哥哥的信,阎玄一在台阶下接信。不久,里胥报告说有人到了,阎玄一就拿起棒子,鞭打送信的人直到台阶下。那个人不知道为什么会被鞭打。
阎玄一说:“我大错特错了。”然后他回头去看那个直接被鞭打的典史,向家中取来一杯酒,用酒洗去了自己的羞愧。过了一段时间,典史拿着酒来了,阎玄一既忘记了取酒的事情,也忘记了被打的人是谁,于是他随意地请典史喝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阎玄一-注解
唐三原县令阎玄一:阎玄一,唐代官员,曾任三原县县令。县令是古代地方行政的最高长官,负责一县的行政、司法和财政事务。
为人多忘:形容阎玄一记忆力不佳,容易忘记事情。
州:古代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现在的省。
州佐史:州佐,州的辅助官员;史,古代官名,指记录官。
典:指官员,此处指县典,即县里的官员。
杖:古代的一种刑罚工具,用木棍或竹棍制成,用于打人。
愧谢:感到惭愧并向对方道歉。
须臾:不久,一会儿。
里胥:古代乡村基层组织中的小吏,负责管理乡村事务。
录人:记录人员,此处指记录阎玄一的行为。
索杖:索取杖刑。
鞭:用鞭子打。
愞疮:一种皮肤疾病,此处可能指阎玄一脸上的疤痕。
赐:给予,赏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阎玄一-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唐三原县令阎玄一的多忘性格,通过几个具体事件,生动地展现了其性格特点。首先,阎玄一在州佐史前误将州佐当作县典,欲杖之,反映出其记忆力不佳,容易混淆人物。这一情节揭示了人物性格中的马虎与粗心。
接着,阎玄一在县典到来时,又误将其当作州佐,执手引坐,再次显示出其记忆力的问题。这里的‘愧而止’表明,阎玄一虽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并未从根本上去改正,而是选择了回避。
在第三个事件中,阎玄一因有人传其兄书而误将传书人鞭打,显示出其处理事务的不当和缺乏判断力。‘其人不知所以’一句,既表现了传书人的无辜,也揭示了阎玄一性格中的草率和专断。
最后,阎玄一在向典取酒时,忘记了自己的初衷,也忘记了被杖打的人,反而赐酒给典,这一行为进一步凸显了其性格中的混乱和失控。‘愞疮’一词,暗示了阎玄一在处理事务时的冲动和盲目。
整段古文通过对阎玄一多忘性格的刻画,传达了古人对官场人物性格的深刻洞察。阎玄一的多忘不仅暴露了他个人的缺点,也反映了当时官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官吏的腐败、昏庸等。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段古文运用了白描手法,通过几个简单的事件,就将阎玄一的多忘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古文中的对话简洁明了,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点。
从文化角度来看,这段古文反映了古代官场的真实面貌,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通过对阎玄一这一典型人物的塑造,古文传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