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一种文学体裁,结合了历史、浪漫、神话与现实元素,着重描述唐代的宫廷、民间以及爱情故事。许多唐代著名文学家如白居易、元稹等人也创作了传奇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文学形式之一,内容通常包括了爱情、历史、神话和奇异故事。它以诗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基础,展现了唐代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既有现实题材的描述,又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和虚构的奇幻成分。唐传奇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维扬十友-原文
维扬十友者,皆家产粗丰,守分知足,不干禄位,不贪货财,慕玄知道者也。
相约为友,若兄弟焉。
时海内又安,民人胥悦,遽以酒食为娱,自乐其志。
始于一家,周于十室,率以为常。
忽有一老叟,衣服滓弊,气貌赢弱,似贫窭不足之士也。
亦著麻衣,预十人末,以造其会。
众既适情,亦皆悯之,不加斥逐。
醉饱自去,莫知所之。
一旦言于众曰:‘余力困之士也。幸众人许陪坐末,不以为责。今十人置宴,皆得预之。席既周毕,亦愿力为一会,以答厚恩。约以他日,愿得同往。’
至期,十友如其言,相率以待。
凌晨,贫叟果至,相引徐步诣东塘郊外,不觉为远。
草莽中茆屋两三间,倾侧欲摧。
引入其下,有丐者数辈在焉,皆是蓬发鹑衣,形状秽陋。
叟至,丐者相顾而起,墙立—以俟其命。
叟令扫除舍下,陈列蘧蒤完,布以菅席—,相邀环坐。
日既旰矣,咸有饥色。
久之,各以醯盐竹箸—,置于客前。
逡巡,数辈共举一巨板如案,长四五尺,设于席中,以油帊幕之心。
十友相顾,谓必济饥,甚以为喜。
既撒油帊,气燑燑然!
尚未可辨。
久而视之,乃是蒸一童儿,可十数岁,已糜烂矣。
耳目手足,半已堕落。
叟揖让劝勉,使众就食。
众深嫌之,多托以饫饱,亦有忿恚逃去,都无肯食者。
叟纵意餐啖,似有盈味,食之不尽,即命诸丐擎去,令尽食之。
因谓诸人曰:‘此所食者,千岁人参也。颇甚难求,不可一遇。吾得此物,感诸公延遇之恩,聊欲相报。且食之者,白日升天,身为上仙。众既不食,其命也夫!’
众惊异,悔谢未及。
叟促问诸丐,令食讫即来。
俄而丐者化为青童、玉女,幡盖导从,与叟一时升天。
十友刳心追求,更莫能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维扬十友-译文
维扬十友,指的是十个人,他们的家产虽然不算很富裕,但过得去,他们都懂得知足,不追求官位,也不贪图财物,是追求玄妙知识的人。他们相互约定成为朋友,就像兄弟一样。当时国内和平,人民都很开心,他们就用酒食来娱乐自己,享受自己的生活。这个习惯是从一家开始的,后来扩展到了十家,都习惯了这样做。
突然有一天,一个老者,衣服破旧,看起来身体很虚弱,像是贫穷的人。他也穿着麻衣,加入了这十个人的聚会。大家既然都心情愉快,也就没有排斥他。他喝饱了酒就自己离开了,没有人知道他去哪里了。有一天他对大家说:“我是一个力量不足的人。很幸运大家允许我坐在末尾,没有责怪我。现在你们十个人设宴,我也得到了邀请。酒席结束后,我也想举办一次聚会,来回报大家的恩情。约定了时间,希望可以一起去。”
到了约定的那一天,十位朋友都按照约定等待。凌晨时分,那个贫穷的老者果然到了,他们一起慢慢地走到东塘郊外,不知不觉中已经走了很远的路。在草丛中有一两间茅屋,看起来快要倒塌了。他们被引导到屋下,那里有几个乞丐,他们都是头发蓬乱,穿着破烂的衣服,看起来很脏乱。老者到了,乞丐们互相看了看,起身站在墙边等待老者的命令。老者让他们打扫屋子,摆放好桌椅,用草席铺在地上,然后邀请大家围坐在一起。太阳已经西斜,大家都显得有些饿了。过了一会儿,他们把醋、盐和竹筷子放在客人面前。大家犹豫了一下,然后一起拿起一块像桌子一样的大木板,放在席子中间,用油布盖住。
十位朋友互相看着,以为这样能解决饥饿,都很高兴。揭开油布后,发现里面竟然是蒸的一个十岁左右的童子,已经腐烂了。耳朵、眼睛、手脚,有一半都已经脱落。老者鞠躬、让座,鼓励大家吃东西。大家都很厌恶,很多人借口吃饱了就离开了,也没有人愿意吃。老者却很随意地吃着,好像味道很好,吃不完的就命令那些乞丐拿走,让他们全部吃完。然后他对大家说:“这些食物是千年人参。非常难找,不可多得。我得到这个,感激大家对我的款待,所以想回报一下。而且吃了这个,白天就能升天,成为仙人。大家既然不吃,这也是他们的命运吧!”
大家都很惊讶,后悔自己没有及时接受。老者催促乞丐们吃完就回来。不久,那些乞丐变成了青衣童子和玉女,打着旗帜,引导着他们一起升天。十位朋友心急如焚地寻找,却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维扬十友-注解
维扬:维扬是古代对扬州的别称,扬州古称广陵、吴州,位于江苏省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十友:指十位志同道合的朋友。
家产粗丰:家产粗丰,指家中的财产虽然不是非常富裕,但也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守分知足:守分知足,指人能够安于自己的本分,不贪图非分之财。
禄位:禄位,指官职或俸禄。
货财:货财,指财物。
玄知道:玄知道,指追求道家或玄学中的道理。
海内:海内,指国内,古代以四海为内,以四夷为外。
胥悦:胥悦,指大家都感到高兴。
遽以酒食为娱:遽以酒食为娱,指立即用酒食来娱乐自己。
自乐其志:自乐其志,指按照自己的意愿快乐地生活。
麻衣:麻衣,指用麻布制成的衣服,古代贫苦人士常穿。
丐者:丐者,指乞丐。
蓬发鹑衣:蓬发鹑衣,形容头发乱蓬蓬,衣服破烂不堪。
蘧蒤:蘧蒤,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用来布置席子的草席。
菅席:菅席,用菅草编织的席子。
醯盐:醯盐,指醋和盐,这里指调味品。
竹箸:竹箸,指用竹子制成的筷子。
油帊:油帊,指用油布覆盖的东西。
千岁人参:千岁人参,传说中的一种极其珍贵的人参,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上仙:上仙,指成仙的人,即得道之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维扬十友-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一群名为‘维扬十友’的文人雅士,他们生活富足却淡泊名利,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家产粗丰,守分知足,不干禄位,不贪货财,慕玄知道者也’这一句,揭示了他们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道’。
‘相约为友,若兄弟焉’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这种友情超越了物质利益,是建立在共同追求‘道’的基础上的。‘时海内又安,民人胥悦,遽以酒食为娱,自乐其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和谐与人们的幸福,而十友在这样的环境下,选择以酒食为乐,体现了他们顺应自然、享受生活的态度。
‘忽有一老叟,衣服滓弊,气貌赢弱,似贫窭不足之士也’这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老叟的与众不同,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亦著麻衣,预十人末,以造其会’表明老叟虽贫,却愿意与十友为伍,这体现了他的谦逊与包容。
‘醉饱自去,莫知所之’和‘一旦言于众曰:“余力困之士也。幸众人许陪坐末,不以为责。今十人置宴,皆得预之。席既周毕,亦愿力为一会,以答厚恩。约以他日,愿得同往。”’这两句,展现了老叟的智慧和圆滑,他通过自己的方式,巧妙地融入了十友的圈子。
‘至期,十友如其言,相率以待’表明十友对老叟的信任和期待,而‘凌晨,贫叟果至,相引徐步诣东塘郊外’则展现了老叟的神秘和不可捉摸。
‘草莽中茆屋两三间,倾侧欲摧’和‘有丐者数辈在焉,皆是蓬发鹑衣,形状秽陋’这两句,通过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荒凉、凄惨的氛围,为故事的发展增添了神秘色彩。
‘叟令扫除舍下,陈列蘧蒤完,布以菅席’表明老叟的细心和周到,他为了迎接十友,精心布置了场地。‘日既旰矣,咸有饥色’则展现了十友对美食的渴望。
‘既撒油帊,气燑燑然’和‘久而视之,乃是蒸一童儿,可十数岁,已糜烂矣’这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揭示了蒸童儿的恐怖,为故事的高潮部分做了铺垫。
‘叟揖让劝勉,使众就食’表明老叟的仁慈和善良,他试图让十友接受这个恐怖的食物。‘众深嫌之,多托以饫饱,亦有忿恚逃去,都无肯食者’则展现了十友的恐惧和排斥。
‘叟纵意餐啖,似有盈味,食之不尽,即命诸丐擎去,令尽食之’表明老叟对食物的享受和对十友的冷漠,这种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老叟的神秘和不可捉摸。
‘此所食者,千岁人参也。颇甚难求,不可一遇。吾得此物,感诸公延遇之恩,聊欲相报。且食之者,白日升天,身为上仙’这句话,揭示了蒸童儿的真相,同时也展现了老叟的慷慨和仁慈。
‘众惊异,悔谢未及’表明十友在得知真相后的震惊和后悔。‘叟促问诸丐,令食讫即来’则展现了老叟的果断和决心。
‘俄而丐者化为青童、玉女,幡盖导从,与叟一时升天’这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老叟和丐者的神奇变化,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十友刳心追求,更莫能见’表明十友对老叟和丐者的追求无果,这也反映了他们对‘道’的追求是无尽的,需要不断地探索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