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秀师言记

作者: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一种文学体裁,结合了历史、浪漫、神话与现实元素,着重描述唐代的宫廷、民间以及爱情故事。许多唐代著名文学家如白居易、元稹等人也创作了传奇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文学形式之一,内容通常包括了爱情、历史、神话和奇异故事。它以诗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基础,展现了唐代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既有现实题材的描述,又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和虚构的奇幻成分。唐传奇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秀师言记-原文

唐崔晤、李仁钧二人,中外弟兄,崔年长于李。

在建中未,偕来京师调集,时荐福寺有僧神秀,晓阴阳术,得供奉禁中!

会一日,崔、李同诣秀师。

师泛叙寒温而已,更不开一语。

别揖李于门扇后曰:‘九郎能惠然独赐一宿否?小僧有情曲,欲陈露左右。’

李曰:‘唯唯。’

后李特赴宿约,馔且丰洁,礼甚谨敬。

及夜半,师曰:‘九郎今合选得江南县令,甚称意。从此后更六年,摄本府□曹,斯乃小僧就刑之日。监刑官人即九郎耳。小僧是吴儿,酷好瓦棺寺后松林中一段地,最高敞处。上元佳境,尽在其间。死后,乞九郎作窣堵坡(原注:梵语浮图)于此,为小师藏骸骨之所。’

李徐曰:‘斯言不谬,违之如皎日。’

秀应然流涕者良久,又谓李曰:‘为余寄谢崔家郎君,且崔只有此一政官,家事零落,飘寓江徼。崔之孤,终得九郎殊力,九郎终为崔家女婿。秘之,秘之!’

李诘旦归旅舍,见崔,唯说秀师云某,说终为兄之女婿。

崔曰:‘我女纵薄命死,且何能嫁与田舍老翁作妇!’

李曰:‘比昭君出降单于,犹是生活。’

二人相顾大笑。

后李补南昌令,到官有能称。

罢,摄本府□曹。

有驿递流入至州,坐泄宫内密事者。

迟明宣诏书,宜付府答死。

流人解衣就刑次,熟视监刑官,果李□也。

流人即神秀也,大呼曰:‘瓦棺松林之请,子勿食言!’

秀既死,乃掩泣请告,捐奉赁扁舟,择干事小吏,送尸枢于上元县,买瓦棺寺松林中地,垒浮图以葬之。

时崔令即弃世已数年矣。

崔之异母弟晔,携孤幼来于高安。

晔落拓者,好远游,惟小妻殷氏独在。

殷氏号大乘,又号九天仙也。

殷学秦筝于常守坚,尽传其妙。

护食孤女,甚有恩意。

会南昌军伶,能筝者,求丐高安,亦守坚之弟子,故殷得见之,谓军伶曰:‘崔家小娘子,容德无比,年已及笄ù,供奉与把取家状!’

到府日,求秦晋之匹,可乎?

军伶依其请,至府,以家状历抵士人门,曾无影响。

后因谒盐铁李侍御,即李仁钧也,出家状于怀袖中,铺张几案上。

李悯然曰:‘余有妻丧,已大朞矣。侍余饥饱寒燠者,顽童老媪而已,徒增余孤生半死之恨,蚤夜往来于心。矧崔之孤女,实余之表侄女也。余视之,等于女弟矣,彼亦视余犹兄焉。征曩秀师之言,信如符契,纳为继室,余固崔兄之夙眷也。’

遂定婚崔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秀师言记-译文

唐朝的崔晤和李仁钧,是中外的兄弟,崔晤比李仁钧年纪大。在建中年间,他们一起来到京城调集,当时荐福寺有一位名叫神秀的僧人,懂得阴阳术,得到了供奉禁中的机会。

有一天,崔晤和李仁钧一同去拜访神秀师傅。师傅只是泛泛地谈论了一些寒暄的话,并没有说更多。在告别时,师傅在门扇后对李仁钧说:“九郎,你能否施舍一晚上的住宿?我有一个情曲,想要向你们展示。”

李仁钧回答说:“好的。”

后来李仁钧特意赴约,饭食既丰盛又干净,礼节非常恭敬。到了半夜,师傅说:“九郎现在应该会被选为江南县令,非常称心。从现在起再过六年,他会代理本府的官职,那将是小僧受刑的日子。监刑官就是九郎。小僧是吴地人,非常喜欢瓦棺寺后松林中的一片地,那里地势最高,风景优美。上元的美景都在那里。我死后,请你在这里建造一个窣堵坡(梵语中的浮图),作为小僧安放遗骨的地方。”

李仁钧缓缓地说:“你的话不假,违背了就像太阳一样明亮。”

神秀流着泪应允了很长时间,然后又对李仁钧说:“请代我向崔家的公子表示感谢,崔家只有一个官职,家事零落,漂泊在江边。崔家的孤儿,最终得到了九郎的大力帮助,九郎最终会成为崔家的女婿。这件事要保密,要保密!”

李仁钧第二天回到旅馆,见到崔晤,只说神秀师傅说他会成为兄长的女婿。崔晤说:“我的女儿即使命运不好死了,也不可能嫁给一个乡下老翁做妻子!”

李仁钧说:“比起昭君出塞嫁给单于,这还是一种生活。”

两人相对大笑。后来李仁钧补任南昌县令,到任后表现出色。任期结束后,代理本府的官职。有一个驿递官员流放到州里,因为泄露宫内秘密被判处死刑。第二天宣读诏书,要交由府中处理。流人脱衣准备受刑时,仔细地看着监刑官,果然是李仁钧。流人就是神秀,他大声呼喊:“瓦棺松林中的请求,你千万不要食言!”

神秀死后,李仁钧掩泣请求告诉,捐出俸禄租用小船,挑选干事的小吏,将神秀的尸体送到上元县,买下瓦棺寺松林中的地,建造浮图来安葬他。

当时崔令已经去世好几年了。崔的异母弟弟崔晔,带着孤儿来到高安。崔晔是个落魄的人,喜欢远游,只有小妻子殷氏留在家中。殷氏被称为大乘,又被称为九天仙。殷氏在常守坚那里学习秦筝,学到了所有的技巧。她照顾着孤儿,非常有恩义。南昌军中的伶人,擅长弹筝,来到高安求乞,也是常守坚的弟子,因此殷氏见到了他,对军伶说:“崔家的女儿,容貌和品德都非常出色,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请把她的家世情况告诉我!”

到了府中,她请求寻找秦晋之好的伴侣,可以吗?”

军伶按照她的请求,到了府中,用家世情况去拜访士人,但没有任何回应。后来因为拜访盐铁李侍御,也就是李仁钧,他把家世情况放在怀中,铺在桌子上。

李仁钧怜悯地说:“我已经丧妻多年。照顾我饮食冷暖的,只有顽童和老妇人,这让我徒增孤苦伶仃的痛苦,日夜都萦绕在心头。何况崔家的孤儿,实际上是我的表侄女。我看她,就像自己的妹妹一样,她也把我当作哥哥看待。根据以前神秀师傅的话,我相信就像符契一样,接受她作为继室,我本来就是崔兄的老朋友。”

于是定下了与崔家的婚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秀师言记-注解

崔晤:崔晤是唐代的人物,与李仁钧一同被提及,是文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李仁钧:李仁钧是唐代的人物,与崔晤一同被提及,是文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中外弟兄:指崔晤和李仁钧是同宗的兄弟,关系亲近。

建中:建中是唐朝的一个年号,指唐德宗建中年间。

京师:指当时的首都长安,即今天的西安。

荐福寺:荐福寺是长安城内的一座寺庙。

神秀:神秀是荐福寺的一位僧人,懂得阴阳术。

阴阳术:古代的一种占卜术,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预测吉凶。

供奉:指被皇帝或者贵族供养的僧人。

禁中:指皇宫内部。

九郎:指李仁钧,古代兄弟中排行第九的称为九郎。

惠然:表示乐意、愿意。

窣堵坡:梵语浮图,即佛塔。

吴儿:指吴地的人,这里指神秀。

上元佳境:上元指上元节,即元宵节,佳境指美好的地方。

皎日:明亮如日,比喻非常明确无疑。

昭君出降单于:指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单于的故事,这里比喻李仁钧愿意接受崔晤的妹妹。

军伶:军中的伶人,即戏曲演员。

秦筝:古代的一种弦乐器,类似于古筝。

常守坚:常守坚是秦筝的传授者。

家状:指个人履历或者家世背景。

盐铁李侍御:指盐铁使李仁钧,侍御是官职名。

朞:一周年。

顽童老媪:指无知的孩子和年迈的老妇人,这里指李仁钧身边没有亲人。

征曩:追溯、回顾。

夙眷:旧日的眷恋,这里指李仁钧对崔晤的深厚感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秀师言记-评注

唐崔晤、李仁钧二人,中外弟兄,崔年长于李。在建中未,偕来京师调集,时荐福寺有僧神秀,晓阴阳术,得供奉禁中!

此句描绘了崔晤和李仁钧两兄弟的关系,以及他们与僧人神秀的相遇。‘中外弟兄’表明了两人同宗不同国,‘崔年长于李’则突出了年龄的差距。‘建中未’指的是唐朝建中年间,‘荐福寺’是当时著名的寺庙,‘晓阴阳术’暗示了神秀的神秘身份,‘得供奉禁中’则表明了他在朝廷中的地位。整个句子通过人物关系和背景的介绍,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奠定了基础。

会一日,崔、李同诣秀师。师泛叙寒温而已,更不开一语。别揖李于门扇后曰:“九郎能惠然独赐一宿否?小僧有情曲,欲陈露左右。”

此段描写了崔、李二人拜访神秀的情景。‘会一日’意味着某一天,‘同诣秀师’表明两人一同去见神秀。‘师泛叙寒温而已’表示神秀只是随意地寒暄,‘别揖李于门扇后’则揭示了神秀与李仁钧的私下交流。这里的‘九郎’是对李仁钧的昵称,‘惠然独赐一宿’表明神秀请求李仁钧给予他一晚上的时间,‘情曲’和‘陈露左右’暗示了神秀有所隐秘的情感要表达。

李曰:“唯唯。”

这句话简洁地表达了李仁钧对神秀请求的回应,‘唯唯’是古代表示答应的礼貌用语,体现了李仁钧的谦逊和尊重。

后李特赴宿约,馔且丰洁,礼甚谨敬。

这句话描述了李仁钧按照约定前往神秀处,‘特赴宿约’强调了李仁钧的诚意,‘馔且丰洁’和‘礼甚谨敬’则表现了李仁钧对神秀的尊敬和对他情感的重视。

及夜半,师曰:“九郎今合选得江南县令,甚称意。从此后更六年,摄本府□曹,斯乃小僧就刑之日。监刑官人即九郎耳。小僧是吴儿,酷好瓦棺寺后松林中一段地,最高敞处。上元佳境,尽在其间。死后,乞九郎作窣堵坡于此,为小师藏骸骨之所。”

此段是神秀对李仁钧的预言,‘及夜半’表明时间已经很晚,‘合选得江南县令’暗示了李仁钧未来的官职,‘摄本府□曹’则暗示了他在官场上的升迁。神秀的预言不仅涉及李仁钧的官运,还涉及自己的生死和安葬之地,‘窣堵坡’是梵语浮图的音译,‘藏骸骨之所’则是对死后安息之地的描述。

李徐曰:“斯言不谬,违之如皎日。”

李仁钧对神秀的预言表示了肯定,‘斯言不谬’意味着他相信神秀的话,‘违之如皎日’则表明他的承诺坚定如太阳,不会违背。

秀应然流涕者良久,又谓李曰:“为余寄谢崔家郎君,且崔只有此一政官,家事零落,飘寓江徼。崔之孤,终得九郎殊力,九郎终为崔家女婿。秘之,秘之!”

神秀在感动之余,流露出对崔家郎君的关心,‘为余寄谢’表明他要李仁钧转达问候,‘崔只有此一政官’和‘家事零落’揭示了崔家的困境,‘崔之孤’则指崔晤的子女。神秀的预言中包含了李仁钧将成为崔家女婿的内容,并要求李仁钧保密。

李诘旦归旅舍,见崔,唯说秀师云某,说终为兄之女婿。

李仁钧在第二天回到旅舍后,将神秀的预言告诉了崔晤,‘诘旦’意为第二天,‘唯说秀师云某’表明他只说了神秀的话,‘说终为兄之女婿’则是对崔晤的预言。

崔曰:“我女纵薄命死,且何能嫁与田舍老翁作妇!”

崔晤对李仁钧的预言表示了怀疑和不满,认为自己的女儿不可能嫁给一个地位低微的人。

李曰:“比昭君出降单于,犹是生活。”

李仁钧用昭君出塞的故事来安慰崔晤,表明即使是不幸的婚姻,也是生活的继续。

二人相顾大笑。

崔晤和李仁钧相互看着对方,大笑起来,这一笑可能包含了无奈、苦涩和释然。

后李补南昌令,到官有能称。

这句话说明了李仁钧后来被任命为南昌令,并且在他的任期内表现出色。

罢,摄本府□曹。

‘罢’意味着李仁钧的南昌令任期结束,‘摄本府□曹’则表明他被调任为本府的官员。

有驿递流入至州,坐泄宫内密事者。

这句话描述了一个驿递官员因为泄露宫内秘密而被逮捕的情况。

迟明宣诏书,宜付府答死。

‘迟明’意为天亮后,‘宣诏书’表示皇帝下发了诏书,‘宜付府答死’则意味着这个人将被处死。

流人解衣就刑次,熟视监刑官,果李□也。

‘流人’指的是那个驿递官员,‘解衣就刑次’表示他正在准备接受死刑,‘熟视监刑官’则表明他认出了监刑官是李仁钧。

流人即神秀也,大呼曰:“瓦棺松林之请,子勿食言!”

这个驿递官员正是神秀,他在临死前大声呼喊,要求李仁钧履行承诺。

秀既死,乃掩泣请告,捐奉赁扁舟,择干事小吏,送尸枢于上元县,买瓦棺寺松林中地,垒浮图以葬之。

神秀死后,李仁钧按照他的遗愿,安排了他的葬礼,‘捐奉赁扁舟’和‘择干事小吏’表明了李仁钧的诚意和对他承诺的重视。

时崔令即弃世已数年矣。

这句话说明了崔晤已经去世多年,‘弃世’是对去世的委婉说法。

崔之异母弟晔,携孤幼来于高安。

崔晤的异母弟崔晔带着他的孤儿来到了高安,‘孤幼’指的是崔晤的子女。

晔落拓者,好远游,惟小妻殷氏独在。

崔晔是一个喜欢远游的人,只有他的小妻子殷氏留在家中。

殷氏号大乘,又号九天仙也。

殷氏有两个称号,‘大乘’和‘九天仙’,这些称号可能暗示了她的宗教信仰或某种神秘身份。

殷学秦筝于常守坚,尽传其妙。

殷氏学习了秦筝,并掌握了其中的精髓,‘秦筝’是一种古代的弦乐器。

护食孤女,甚有恩意。

殷氏对崔晤的孤女非常照顾,表现出深厚的恩情。

会南昌军伶,能筝者,求丐高安,亦守坚之弟子,故殷得见之,谓军伶曰:“崔家小娘子,容德无比,年已及笄ù,供奉与把取家状!”

南昌的一个军伶来到高安,他是殷氏的老师常守坚的弟子。殷氏见到他后,向他说起了崔晤的孤女,并请他帮忙寻找合适的婚配。

到府日,求秦晋之匹,可乎?”

殷氏希望军伶能帮助崔晤的孤女找到合适的配偶,‘秦晋之匹’是指理想的配偶。

军伶依其请,至府,以家状历抵士人门,曾无影响。

军伶按照殷氏的请求,带着崔晤孤女的家状去拜访士人,但一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后因谒盐铁李侍御,即李仁钧也,出家状于怀袖中,铺张几案上。

后来,军伶在拜访盐铁李侍御,也就是李仁钧时,将崔晤孤女的家状从怀中取出,放在案几上。

李悯然曰:“余有妻丧,已大朞矣。侍余饥饱寒燠者,顽童老媪而已,徒增余孤生半死之恨,蚤夜往来于心。矧崔之孤女,实余之表侄女也。余视之,等于女弟矣,彼亦视余犹兄焉。征曩秀师之言,信如符契,纳为继室,余固崔兄之夙眷也。”

李仁钧对崔晤孤女的关注和同情,以及他对神秀预言的信任,使得他决定娶崔晤的孤女为继室,‘夙眷’表示他对崔晤的深厚感情。

遂定婚崔氏。

最终,李仁钧和崔晤的孤女定下了婚约。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秀师言记》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35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