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离魂记

作者: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一种文学体裁,结合了历史、浪漫、神话与现实元素,着重描述唐代的宫廷、民间以及爱情故事。许多唐代著名文学家如白居易、元稹等人也创作了传奇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文学形式之一,内容通常包括了爱情、历史、神话和奇异故事。它以诗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基础,展现了唐代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既有现实题材的描述,又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和虚构的奇幻成分。唐传奇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离魂记-原文

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

性简静寡知友。

无子,有女二人。

其长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绝伦。

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容范。

镒常器重,每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

后各长成,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家人莫知其状。

后有宾僚之选者求之,镒许焉。

女闻而郁抑,宙亦深恚恨。

托以当调,请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

宙阴恨悲恸,决别!

上船,日暮,至山郭数里。

夜方半,宙不寐,忽闻岸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

问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

宙惊喜发狂,执手问其从来。

泣曰:‘君厚意如此,寝梦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将杀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

宙非意所望,欣跃特甚。

遂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

倍道兼行,数月至蜀。

凡五年生两子。

与镒绝信。

其妻常恩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而来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之下,胡颜独存也?’

宙哀之曰:‘将归,无苦。’

遂俱归衡州。

既至,宙独身先至镒家首谢其事。

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

宙曰:‘见在舟中。’

镒大惊,促使人验之。

果见倩娘在船中,颜色怡畅。

讯使者曰:‘大人安否?’

家人异之,疾走报镒。

室中女闻喜而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

出与相迎,翕然而台为一体,其衣裳皆重。

其家以事不正,秘之。

惟亲戚间潜有知之者。

后四十年间,夫妻皆丧。

二男并孝廉擢第,至丞尉。

玄祐少尝闻此说而多异同,或谓其虚。

大历末,遇莱芜县令张仲规,因备述其本末。

镒则仲规堂叔,而说极备悉,故记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离魂记-译文

天授三年,清河人张镒因为官职被派到衡州。他性格简单安静,很少与人交往。他没有儿子,有两个女儿。

他的大女儿很早就去世了,小女儿倩娘长得非常漂亮,无人能比。张镒的外甥太原人王宙,从小就聪明伶俐,容貌俊美。张镒非常看重他,常常说:‘将来我会把倩娘嫁给他。’

后来他们各自长大成人,王宙和倩娘常常在梦中相互思念,家人都不知道他们的心事。后来有位宾客请求娶倩娘,张镒答应了。

倩娘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沮丧,王宙也感到非常愤怒和遗憾。

王宙借口要调任,请求去京城,家人阻止不了他,于是他带着丰厚的礼物离开了。王宙心中充满怨恨和悲伤,决定告别。

上船后,太阳快落山了,他们到达了离城几里的山脚下。半夜时分,王宙没有睡,忽然听到岸上有人快速行走的脚步声,不久就到了船上。一问,原来是倩娘光着脚徒步跑来的。

王宙又惊又喜,几乎发狂,紧紧握住她的手问她为什么来。倩娘哭着说:‘你对我这么好,我梦中都感受到了。现在你想要改变我的决心,又知道你对我的深情不容易,我想用生命来报答你,所以逃命来见你。’

王宙没有预料到倩娘会这样做,非常高兴。于是他把倩娘藏在船上,连夜逃走。他们日夜兼程,几个月后到达了蜀地。

在那里他们生活了五年,生了两个孩子。与张镒断绝了联系。他的妻子常常思念父母,哭着说:‘我以前不能遵守承诺,放弃大义来投奔你。到现在已经五年了,我们之间恩慈受阻,我在这世上还有什么脸面独自生存呢?’

王宙安慰她说:‘我们马上就要回家了,不要担心。’

于是他们一起回到了衡州。到了那里,王宙独自先到张镒家,向他道歉。张镒说:‘倩娘病在闺中已经几年了,你怎么能编造这样的谎言呢?’

王宙说:‘她现在就在船上。’

张镒非常惊讶,赶紧派人去查看。果然看到倩娘在船上,脸色很好。他问使者:‘大人怎么样了?’

家人对此感到奇怪,急忙去告诉张镒。屋里的女儿听到消息后高兴地起床,打扮好自己,笑着不说话。出来迎接他们,两人融为一体,衣服都很厚重。他们家因为事情不正当,所以保密。只有亲戚之间私下里知道这件事。

后来四十年间,夫妻俩都去世了。两个儿子都考中了进士,成为了丞尉。玄祐小时候曾经听说过这个故事,但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它是虚构的。大历末年,他遇到了莱芜县令张仲规,于是详细地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张镒是张仲规的堂叔,他对这件事非常了解,所以记录了下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离魂记-注解

天授三年:指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的天授三年,即公元690年。

清河:古代的一个郡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境内。

张镒:人名,原文中的人物。

衡州: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湖南省境内。

性简静寡知友:性格简朴、安静,没有很多朋友。

无子,有女二人:没有儿子,有两个女儿。

其长早亡:其中的大女儿很早就去世了。

幼女倩娘:小女儿名叫倩娘。

端妍绝伦:非常美丽,无人能比。

太原王宙:人名,原文中的人物,张镒的外甥。

美容范:容貌美丽。

常器重:经常受到重视。

寤寐:醒着和睡着的时候,这里指思念。

宾僚之选者:前来求婚的宾客或官员。

许焉:答应了他的求婚。

郁抑:心情沉重,压抑。

恚恨:非常愤怒和怨恨。

当调:准备调动工作。

赴京:前往京城。

止之不可:阻止不了。

厚遣之:给予了丰厚的礼物。

阴恨悲恸:内心充满了怨恨和悲痛。

决别:决定告别。

山郭:山边的小城。

徒行跣足:赤脚步行。

亡命来奔:逃命般地前来投奔。

欣跃特甚:非常高兴和兴奋。

匿倩娘于船:把倩娘藏在船上。

倍道兼行:日夜兼程地赶路。

数月至蜀:几个月后到达蜀地。

生两子:生了两个孩子。

绝信:断绝了与张镒的联系。

恩父母:对父母有恩情。

涕泣言曰:哭泣着说。

曩日:从前。

覆载之下:天地之间。

胡颜独存也:怎么还有脸面独自存活。

玄祐:人名,原文中的人物。

大历末:唐朝大历年间的末期,即公元779年左右。

莱芜县令张仲规:人名,莱芜县的县令。

堂叔:叔叔的儿子,即堂兄弟。

记之:记录下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离魂记-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通过对人物性格、情感以及事件的叙述,展现了古人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守。

首句‘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具体的历史背景。

‘性简静寡知友’描绘了张镒的性格特点,他性格孤僻,不喜交友,为后文倩娘与王宙的爱情埋下了伏笔。

‘无子,有女二人’交代了张镒的家庭情况,为倩娘的出现做了铺垫。

‘其长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绝伦’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倩娘的美丽与出众,也为她与王宙的爱情故事奠定了基础。

‘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容范’介绍了王宙的背景,他的聪明才智和英俊外貌预示着他在故事中的重要作用。

‘镒常器重,每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表明了张镒对王宙的赏识,以及他对倩娘婚姻的期望。

‘后各长成,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家人莫知其状’描绘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他们为了爱情所做出的努力。

‘后有宾僚之选者求之,镒许焉’揭示了倩娘婚姻的危机,也为后文倩娘与王宙的私奔埋下了伏笔。

‘女闻而郁抑,宙亦深恚恨’表现了两人对婚姻命运的无奈和反抗。

‘托以当调,请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描述了倩娘与王宙为了爱情而做出的牺牲。

‘宙阴恨悲恸,决别!’表现了王宙在分别时的悲痛和不舍。

‘上船,日暮,至山郭数里’交代了两人私奔的情景,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夜方半,宙不寐,忽闻岸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描绘了倩娘深夜赶到船上的情景,展现了她的坚定与执着。

‘君厚意如此,寝梦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将杀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表现了倩娘对王宙的深情和决心。

‘宙非意所望,欣跃特甚’说明了王宙对倩娘的惊喜和欣喜。

‘遂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展现了两人为了爱情而做出的勇敢决定。

‘倍道兼行,数月至蜀’描绘了两人私奔后的艰辛旅程。

‘凡五年生两子’说明了两人私奔后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爱情的坚守。

‘与镒绝信’表明了两人与张镒之间的矛盾。

‘其妻常恩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而来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之下,胡颜独存也?”’表现了倩娘对张镒的愧疚和自责。

‘宙哀之曰:“将归,无苦。”’展现了王宙对倩娘的关爱和安慰。

‘遂俱归衡州’表明了两人决定回归故土。

‘既至,宙独身先至镒家首谢其事’展现了王宙的诚实和勇敢。

‘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揭示了张镒对倩娘的误解。

‘见在舟中’说明了倩娘的真实情况。

‘镒大惊,促使人验之’表明了张镒对倩娘的震惊和怀疑。

‘果见倩娘在船中,颜色怡畅’证实了倩娘的真实情况。

‘讯使者曰:“大人安否?”’展现了倩娘对张镒的关心。

‘家人异之,疾走报镒’说明了倩娘的出现对家人的影响。

‘室中女闻喜而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描绘了倩娘与张镒重逢的情景。

‘出与相迎,翕然而台为一体,其衣裳皆重’展现了倩娘与张镒之间的亲密关系。

‘其家以事不正,秘之’说明了张镒家族对这段关系的处理方式。

‘惟亲戚间潜有知之者’表明了这段关系在家族中的流传。

‘后四十年间,夫妻皆丧’说明了倩娘与王宙的爱情经历了时间的考验。

‘二男并孝廉擢第,至丞尉’表明了两人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

‘玄祐少尝闻此说而多异同,或谓其虚’说明了这段故事在后人中的争议。

‘大历末,遇莱芜县令张仲规,因备述其本末’揭示了故事的真实性。

‘镒则仲规堂叔,而说极备悉,故记之’说明了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离魂记》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35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