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赵充国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赵充国-原文

先零、罕、开皆西羌种,各有豪,数相攻击,成仇。

匈奴连合诸羌,使解仇作约。

充国料其到秋变必起,宜遣使行边预为备。

于是两府白遣义渠安国行视诸边,分别善恶。

安国至,召先零诸豪三十余人,以尤桀黠,皆斩之,纵兵击斩千余级,诸降羌悉叛,攻城邑,杀长吏。

上问:“谁可将者。”

充国对曰:“无逾于老臣者矣。”

充国时年七十余。

上问:“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

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充国至金城,须兵满万骑,方渡河,恐为虏所遮,即夜遣三校衔枚先渡,渡辄营阵。

及明,以次尽渡。

虏数十百骑来,出入军旁。

充国意此骁骑难制,且恐为诱,戒军勿击,曰:“吾士马新倦,不可驰逐,击虏以殄灭为期,小利不足贪也。”

遣骑候四望峡中,亡虏。

夜引兵至落都,谓诸校司马曰:“吾知羌无能为矣。使发数千人守杜四望、峡中,兵岂得人哉!”

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飨军士,士皆欲为用。

虏数挑战,充国坚守。(边批:节节持重。)

初罕开豪靡当儿使弟雕库来告都尉曰:“先零将反。”

后数日,果反。

雕库种人颇在先零中,都尉赵充国即留雕库为质。

充国以为亡罪,遣归告种豪:“大兵诛有罪,毋取并灭,能相捕斩者,除罪:斩大豪有罪者一人,赐钱四十万,中豪十五万,下豪二万,大男三千,女子及老小千钱。又以所捕妻子财物与之。”

欲以威信招降罕开及劫略者,解散虏谋。

酒泉太守辛武贤上言:“今虏朝夕为寇,土地寒苦,汉马不能冬,可益马食,以七月上旬赍三十日粮,分兵并出张掖、酒泉,合击罕开。”

天子下其议,充国以为:“佗负三十日食,又有衣装兵器,难以追逐。据前险,守后阨,以绝粮道,必有伤危之患。且先零首为畔逆,宜捐罕开暗昧之过,先诛先零以震动之。”

朝议谓:“先零兵盛而负罕开之助,不先破罕开,则先零未可图。”(边批:似是而非。)

天子遂敕充国进兵。

充国上书谢罪,因陈利害曰:“臣闻兵法:‘攻不足者守有余。’‘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即罕羌欲为寇,宜简练以俟其至,以逸待劳,必胜之道也。今释致虏之术,而从为虏所致之道,愚以为不便。先零羌欲为背畔。故与罕开解仇结约。然其私心,亦恐汉兵至而罕开背之。其计常欲先赴罕开之急,以坚其约。先击罕羌,先零必助之。今虏马肥、食足,击之未见利,适使先零得施德于罕羌以坚其约。党坚势盛,附者浸多,臣恐国家之忧不二三岁而已。于臣之计,先诛先零,则罕开不烦兵而服;如其不服,须正月击之未晚。”

上从充国议,充国引兵至先零,虏久屯聚,解弛,望见大军,弃车重,欲渡湟水,道阨狭,充国徐行驱之。(边批:又持重。)

或曰:“逐利宜亟。”

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

诸校皆曰:“善。”

虏赴水溺死数百,降及斩首五百余人。

兵至罕地,令军毋燔聚落刍牧田中。

罕羌闻之,喜曰:“汉果不击我矣。”

豪靡忘来自归,充国赐饮食,遣还谕种人,时羌降者万余人。

充国度羌必坏,请罢骑兵,留万人屯田,以待其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赵充国-译文

先零、罕、开都是西羌的部落,各自有首领,多次互相攻击,结下仇怨。

匈奴联合了这些羌族部落,让他们解除仇怨并订立盟约。

赵充国预料到秋天时必定会有变故,应该派遣使者巡视边境,提前做好准备。

于是朝廷派遣义渠安国巡视边境,区分善恶。

安国到达后,召集了先零部落的三十多位首领,认为他们特别狡猾,全部斩杀,并派兵斩杀了一千多人,导致投降的羌族部落全部反叛,攻打城池,杀害官吏。

皇帝问:“谁可以担任将领?”

赵充国回答说:“没有比老臣更合适的人了。”

赵充国当时已经七十多岁。

皇帝问:“将军认为羌族的情况如何?需要多少兵力?”

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用兵难以凭空推测。臣愿意迅速赶到金城,制定战略。”

赵充国到达金城后,需要一万骑兵才能渡河,担心被敌人拦截,于是连夜派遣三支部队悄悄渡河,渡河后立即布阵。

天亮时,部队全部渡河完毕。

敌人有几十到上百骑兵在军队周围出没。

赵充国认为这些骑兵难以对付,且可能是诱敌之计,告诫军队不要出击,说:“我们的士兵和马匹刚刚疲惫,不能追击,打击敌人应以彻底消灭为目标,小利不值得贪图。”

派遣骑兵侦察四望峡,没有发现敌人。

夜里带领军队到达落都,对各位将领说:“我知道羌族已经无能为力了。如果派几千人守住杜四望和峡中,敌人怎么可能进来呢!”

于是向西到达西部都尉府,每天犒劳士兵,士兵们都愿意为他效力。

敌人多次挑战,赵充国坚守不出。(边批: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起初,罕开部落的首领靡当儿派弟弟雕库来告诉都尉说:“先零部落将要反叛。”

几天后,果然反叛了。

雕库的族人有不少在先零部落中,都尉赵充国便留下雕库作为人质。

赵充国认为雕库无罪,将他送回去告诉部落首领:“大军只诛杀有罪的人,不会牵连无辜,能够互相抓捕斩杀有罪者的,免除罪责:斩杀大首领有罪者一人,赏钱四十万,中首领十五万,小首领二万,成年男子三千,女子及老人小孩一千。还将抓捕的妻儿财物赏赐给他们。”

希望通过威信招降罕开部落和那些被胁迫的人,瓦解敌人的阴谋。

酒泉太守辛武贤上书说:“现在敌人早晚都在侵扰,土地寒冷贫瘠,汉军的马匹无法过冬,可以增加马匹的饲料,在七月初携带三十天的粮食,分兵从张掖、酒泉出发,合击罕开部落。”

皇帝将此事交给大臣们讨论,赵充国认为:“携带三十天的粮食,再加上衣物和兵器,难以追击敌人。占据前方的险要地形,守住后方的要道,切断敌人的粮道,必然会有伤亡的危险。而且先零部落是首先反叛的,应该宽恕罕开部落的过错,先诛杀先零部落以震慑他们。”

朝廷大臣们认为:“先零部落兵力强大,且有罕开部落的支持,如果不先击败罕开部落,先零部落就无法对付。”(边批:看似有理,实则错误。)

皇帝于是命令赵充国出兵。

赵充国上书谢罪,并陈述利害关系说:“臣听说兵法上说:‘进攻不足时,防守有余。’‘善于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如果罕羌想要侵扰,我们应该训练军队等待他们到来,以逸待劳,这是必胜的策略。现在放弃调动敌人的策略,反而被敌人牵着走,臣认为不妥。先零羌想要反叛,所以与罕开部落解除仇怨并结盟。然而他们内心也担心汉军到来时罕开部落会背叛他们。他们的计划通常是先帮助罕开部落解决困难,以巩固盟约。如果我们先攻打罕羌,先零部落必定会援助他们。现在敌人的马匹肥壮,粮食充足,攻打他们未必有利,反而会让先零部落有机会向罕羌施恩,巩固他们的盟约。他们的联盟一旦巩固,势力就会增强,依附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臣担心国家的忧患不会超过两三年。依臣之计,先诛杀先零部落,罕开部落就会不战而降;如果他们不投降,等到正月再攻打也不迟。”

皇帝采纳了赵充国的建议,赵充国带领军队到达先零部落,敌人长期驻扎,松懈下来,看到大军到来,丢弃了车辆和重物,想要渡过湟水,道路狭窄,赵充国慢慢驱赶他们。(边批:再次稳扎稳打。)

有人说:“追击敌人应该迅速。”

赵充国说:“这是走投无路的敌人,不能逼迫他们,慢慢追赶他们会逃跑,逼得太紧他们会拼死反击。”

各位将领都说:“好。”

敌人渡河时淹死了几百人,投降和被斩首的有五百多人。

军队到达罕地,命令士兵不要烧毁村庄和农田。

罕羌听说后,高兴地说:“汉军果然不会攻打我们了。”

首领靡忘前来归顺,赵充国赐给他饮食,送他回去告诉族人,当时投降的羌族有一万多人。

赵充国认为羌族必定会崩溃,请求撤走骑兵,留下一万人屯田,等待他们自行瓦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赵充国-注解

先零、罕、开:西羌的三个主要部落,分别有不同的首领,历史上经常互相攻击,形成仇敌关系。

匈奴: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常与中原王朝发生冲突,此处指匈奴与西羌联合。

充国:赵充国,西汉名将,以平定西羌叛乱著称。

金城:古代西北地区的重要军事要塞,今甘肃兰州一带。

湟水:黄河上游的重要支流,流经青海、甘肃等地。

屯田:古代军队在边疆地区开垦农田,以自给自足,同时巩固边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赵充国-评注

本文选自《汉书·赵充国传》,主要讲述了西汉名将赵充国平定西羌叛乱的历史事件。赵充国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远的战略眼光,成功化解了西羌各部落的联合叛乱,展现了古代军事家的智慧与胆识。

从文化内涵来看,本文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的‘以逸待劳’、‘攻心为上’等策略。赵充国在面对西羌叛乱时,并未急于进攻,而是通过分化瓦解、招降纳叛等手段,逐步削弱敌人的力量。这种策略不仅减少了战争的损失,也为后来的和平奠定了基础。

从艺术特色来看,本文叙事简洁明快,情节紧凑,通过对话和行动展现了赵充国的智勇双全。尤其是赵充国与皇帝的对话,既表现了他对局势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感。此外,文中对西羌各部落的描述,也反映了古代边疆民族的复杂关系。

从历史价值来看,本文不仅记录了赵充国的军事成就,也反映了西汉时期边疆政策的演变。赵充国通过屯田政策,既解决了军队的粮草问题,也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与稳定。这一政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重要经验。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赵充国平定西羌叛乱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军事家的智慧与谋略,同时也反映了古代边疆民族的复杂关系与中原王朝的治理策略。这一历史事件不仅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赵充国》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3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