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王知古

作者: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一种文学体裁,结合了历史、浪漫、神话与现实元素,着重描述唐代的宫廷、民间以及爱情故事。许多唐代著名文学家如白居易、元稹等人也创作了传奇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文学形式之一,内容通常包括了爱情、历史、神话和奇异故事。它以诗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基础,展现了唐代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既有现实题材的描述,又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和虚构的奇幻成分。唐传奇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王知古-原文

咸通庚寅岁,卢龙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张直方抗表,请修入觐之礼。

优诏允焉。

先是,张氏世莅燕土,民亦世服其恩。

礼昭台之嘉宾,抚易水之壮士;地沃兵庶,朝廷每姑息之,洎直方之嗣事也,出绮纨之中,据方岳之上,未尝以民间休戚为意;而酣酒于室,淫兽于原,巨赏狎于皮冠,厚宠袭于绿帻,暮年而三军大怨。

直方稍不自安。

左右有为其计者,乃尽室西上至京。

懿宗授之左武卫大将军。

而直方飞苍走黄,莫亲徼道之职,往往设罘罝于通道,则犬彘无遗。

臧获有不如意者,立杀之。

或曰:‘辇毂之下,不可专戮。’

其母曰:‘尚有尊于我子者乎?’

则僭轶可知也。

于是谏官列状上,请收付廷尉,天子不忍置于法,乃降为昭王府司马,俾分务洛师焉。

直方至东京,既不自新,而慢游愈亟。

洛阳四旁翥者走者,见皆识之,必群噪长嗥而去。

有王知古者,东诸侯之贡士也。

虽薄涉儒术,而数奇不中春官选,乃退处于三川之上,以击鞠飞觞为事,遨游于南邻北里间。

至是有闻于直方者。

直方延之。

睹其利喙瞻辞,不觉前席;自是日相狎。

王辰岁,冬十一月,知古尝晨兴,僦舍无烟,愁云塞望,悄然弗怡。

乃徒步造直方第;至则直方急趋,将出田也。

谓知古曰:‘能相从乎?’

而知古以祁寒有难色。

直方顾谓僮曰:‘取短皂袍来。’

请知古衣之。

知古乃上加麻衣焉,遂联辔而去。

出长夏门,则凝霰始零,由阙塞而密雪如往。

乃渡伊水而东,南践万安山之阴麓,而鞲弋之获甚伙。

倾羽觞,烧兔肩,殊不觉有严冬意。

及乎霰开雪霁,日将夕焉,忽有封狐突起于知古马首,乘酒驰三数里,不能及,又与猎徒相失。

须臾,雀噪烟暝,莫知所如;隐隐闻洛城暮钟,但仿惶于樵径古陌之上。

俄而,山川黯然,若一鼓将半,试长望,有炬火甚明,乃依积雪光而赴之。

复若十余里,至则乔木交柯,而朱门中开,皓壁横亘,真北阙之甲第也。

知古及门,下马,将徙倚以达旦。

无何,小驷顿辔,阍者觉之,隔壁而问阿谁。

知古应曰:‘成周贡士太原王知古也。今旦有友人将归于崆峒旧隐者,仆饯之伊水滨,不胜离觞,既掺袂,马逸,复不能止,失道至此耳。迟明将去,幸无见让。’

阍曰:‘此乃南海副使崔中丞之庄也。主父近承天书赴阙,郎君复随计吏西征,此惟闺闱中人耳,岂可淹久乎。某不敢去留,请闻于内。’

知古虽怵惕不宁,自度中宵矣,去将安适?乃拱立以候。

少顷,有秉蜜炬自内至者,振钥管辟扉,引保母出。

知古前拜,仍述厥由。

母曰:‘夫人传语:主与小子,皆不在家,于礼无延客之道。然僻居与山薮接畛,豺狼所嗥,若固相拒,是见溺不救也。请舍外厅,翌日可去。’

知古辞谢。

乃从保母而入。

过重门,门侧厅事,奕栌宏敞,帷幕鲜华,张银灯,设绮席,命知古坐焉。

酒三行,陈方丈之馔,豹胎鲂腴,穷水陆之美。

保母亦时来相勉。

食毕,保母复问知古世嗣官族及内外姻党,知古具言之。

乃曰:‘秀才轩裳令胄,金玉奇标,既富春秋,又洁操履,斯实淑媛之贤夫也。小君以钟爱稚女,将及笄年,尝托媒的,为求谐对久矣。今夕何夕,获遘良人。潘、杨之睦可遵,凤凰之兆斯在。未知雅抱何如耳?’

知古敛容曰:‘仆文愧金声,才非玉润;岂家室为望,惟泥涂是忧。不谓宠及迷津,庆逢子夜。聆好音于鲁馆,逼佳气于秦台。二客游神,方兹莫及;三星委照,唯恐不扬。倘获托彼强宗,眷以佳偶,则生平所志,毕在斯乎。’

保母喜,谑浪而入白。

复出,致小君之命,曰:‘儿自移天崔门,实秉懿范;奉蘋蘩之敬,如琴瑟之和。惟以稚女是怀,思配君子。既辱高义,乃叶夙心。

上京飞书,路且不远;百两陈礼,事亦非奢。忻慰孔多,倾瞩而已。’

知古磬折而答曰:‘某虫沙微类,分及湮沦;而钟鼎高门,忽蒙采拾。有如白水,以奉清尘,鹤企凫趋,惟待休旨。’

知古复拜。

保母戏曰:‘他日锦雉之衣欲解,青鸾之匣全开;貌如月华,室若云邃。此际颇相念否?’

知古谢曰:‘以凡近仙,自地登汉,不有所举,孰能自媒。谨当誓彼襟灵,志之绅带;期于没齿,佩以周旋。’

复拜。

少时,则燎沈当庭,良夜将艾。

保母请知古脱服以休。

既解麻衣,而皂袍见。

保母诮曰:‘岂有逢掖之士,而服从役元衣耶?’

知古谢曰:‘此乃假之与所游熟者,固非已有。’

又问所从。

答曰:‘乃卢龙张直方仆射所借耳。’

保母忽惊叫仆地,色如死灰。

既起,不顾而走入宅,遥闻大叱曰:‘夫人差事宿客,乃张直方之徒也!’

复闻夫人者叫曰:‘火急斥去,无启寇雠!’

于是婢子小竖辈,群出秉猛炬,曳白棓而登阶。

知古儴,避于庭中,四顾逊谢。

骂言狎至,仅得出门。

既出,已横关阖扉,犹闻喧哗未已。

知古愕立道左,且怛久之。

将隐颓垣,乃得马于其下,遂驰走。

遥望大火若燎原者,乃纵辔赴之。

至则输租车方饭牛附火耳。

询其所,则伊水东草店之南也。

夏枕辔假寐。

食顷,而震方洞然,心思稍安,乃扬鞭于大道。

比及都门,已有张直方骑数辈来迹矣。

遥至其第。

既而见直方,而知古愤懑不能言。

直方慰之。

坐定,知古乃述宵中怪事。

直方起而抚髀曰:‘山魑木魅,亦知人间有张直方耶?且止知古。复益其徒数十人,皆射皮饮胄者,享以卮酒豚肩。与知古复南出;既至万安之北,知古前导,雪中马迹宛然。直诣柏林下,则碑板废于荒坎。樵苏残于茂林。中列大冢十余,皆狐兔之窟宅,其下成蹊。’

于是,直方命四周张罗彀弓以待。

内则秉蕴荷锸,且掘且熏。

少焉,有群狐突出,焦头烂额者,罝罗罥挂者,应弦饮羽者,凡获狐大小百余头以归。

三水人曰:‘嗟乎王生,生世不谐,而为狐貉所侮,况其大者乎。向若无张公之皂袍,则强死于秽兽之穴也。’

余时在洛敦化里第,于宴集中,博士渤海徐公谠为余言之。

岂曰语怪,亦以摭实,故传之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王知古-译文

咸通庚寅年,卢龙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张直方上表,请求恢复进见皇帝的礼仪。皇帝下诏同意了。

在此之前,张氏家族世代居住在燕地,民众也世代感激他们的恩德。张直方作为嘉宾受到礼遇,安抚易水边的壮士;土地肥沃,兵力充足,朝廷总是对他宽容,等到张直方继承职务后,他从富家子弟中脱颖而出,占据了重要的地方,却从未关心民间疾苦;他在家中畅饮,在原野上纵情声色,大量赏赐给他的部下,厚待他的随从,到了晚年,全军都对他怨恨。张直方开始感到不安。他的左右有人为他出主意,于是全家西上到京城。

懿宗皇帝任命他为左武卫大将军。但是张直方飞扬跋扈,不亲自担任巡逻的职责,常常在交通要道设置陷阱,以至于狗和猪都没有幸免。如果有仆人不如他意,就会被立即处死。有人说:“在皇帝脚下,不能专断杀戮。”

他的母亲说:“还有比我的儿子更尊贵的人吗?”

这就足以看出他的僭越行为了。于是谏官们上奏,请求将张直方交给廷尉处理,但是皇帝不忍心将他法办,于是将他降职为昭王府司马,让他去洛阳分任事务。

张直方到了东京,既没有改过自新,又更加放荡不羁。洛阳附近的人见到他都会认识,必定群起而攻之。

有一个叫王知古的人,是东诸侯的贡士。虽然他涉猎了一些儒家经典,但因为命运多舛,多次未能通过春官的选拔,于是他退隐在三川之上,以击鞠和饮酒为乐,在南北里之间游荡。这时,他听说了张直方的事情。

张直方邀请他。看到王知古说话利落,言辞谨慎,不禁向前靠了靠;从此两人日日亲近。

王辰年,冬十一月,王知古早晨起床,租住的房子里没有火,愁云密布,心情不畅。

于是他徒步走到张直方的家;到了那里,张直方正匆匆忙忙地要出去打猎。他对王知古说:“你能一起去吗?”

但是王知古因为天气寒冷而有些犹豫。张直方回头对仆人说:“拿件短衣来。”

请王知古穿上。王知古于是又穿上件麻衣,然后两人一起出发。出了长夏门,就看到雪花开始飘落,从宫阙到塞外,大雪纷飞。

他们渡过伊水向东行,向南走到万安山的北麓,捕获了很多猎物。他们举杯畅饮,烤兔肉,完全感觉不到严冬的气息。等到雪花停了,雪也停了,太阳快要落山了,突然有一只狐狸从王知古的马头前冲出,王知古骑马追逐了三四里,都没有追上,又与猎人失散了。不久,鸟儿鸣叫,烟雾弥漫,不知道该往哪里去;隐约听到洛阳城里的暮钟声,只能在砍柴的小路上彷徨。

不久,山川昏暗,就像只敲了半天的鼓,试着远望,看到前方有明亮的火炬。于是他们顺着积雪的光芒走去。

又走了十多里,到了一个地方,树木交错,朱红色的门开了,白色的墙壁横亘,确实是北阙的豪宅。王知古到了门口,下马,打算在那里等待一整夜。

不久,有骑马的人来到,守门人察觉到了,隔着门问是谁。王知古回答说:“我是成周贡士太原王知古。今天早上有朋友要回崆峒的旧居,我在伊水边为他送行,喝得有些醉,握手后,马跑了,又没能追上,迷路到这里了。天亮后我就离开,希望不要责怪我。”

守门人说:“这是南海副使崔中丞的庄园。主人最近接到天子的诏书,要去京城,你也要随计吏西征,这里只有家眷,怎么可以久留呢?我不敢擅自决定,请告诉里面的人。”

王知古虽然心中害怕不安,但他觉得自己已经到了半夜,离开又能去哪里呢?于是他恭敬地站在那里等待。

过了一会儿,有人拿着蜜炬从里面出来,打开门锁,引出一个老妇人出来。王知古上前拜见,并说明了情况。

老妇人说:“夫人传话说:主人和孩子都不在家,按照礼节不能留客。但是这里地处偏远,与山林相连,豺狼经常嚎叫,如果我们坚决拒绝,那就等于是见死不救。请住在外厅,明天可以离开。”

王知古辞谢。于是跟着老妇人进去。穿过重重门户,门边的厅堂宽敞明亮,帷幕华丽,点上银灯,摆上华丽的酒席,让王知古坐下。酒过三巡,上了丰盛的酒菜,有豹胎、鲂鱼,各种山珍海味应有尽有。老妇人时不时地来劝酒。

吃完饭后,老妇人又问王知古的世系、官职、家族以及内外姻亲,王知古都一一回答。

老妇人说:“秀才你出身名门,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品行端正,确实是个贤良的丈夫。小女已经到了及笄之年,曾经托媒人求亲,希望能找到一个好伴侣。今晚是什么好日子,竟然遇到了良人。潘杨两家和睦相处,凤凰的吉兆就在眼前。不知道你的想法如何?”

王知古收敛笑容说:“我自愧不如金声,才华也不如玉润;我并不看重家室,只担心自己像泥泞一样。没想到会得到这样的宠爱,庆祝子夜。在鲁馆听到美妙的音乐,在秦台感受到美好的气息。两位贵客游神,此时无以伦比;三星高照,唯恐不显。如果能得到你的青睐,成为佳偶,那么我此生的愿望就都实现了。”

老妇人高兴,戏谑地进去通报。出来后,传达了夫人的命令,说:“女儿自从来到崔家,一直秉承着美好的风范;尊敬老人,就像琴瑟的和鸣。只是想着小女,希望能配得上君子。既然受到你的高义,也实现了我的夙愿。

派人骑马送信,路途也不远;百辆马车送彩礼,事情也不是很奢侈。我很高兴,只是期待而已。”

王知古鞠躬回答:“我像虫沙一样微不足道,却得到了你的青睐。像白水一样,我愿意奉献自己,像鹤一样高飞,像凫一样急速前行,只等你的旨意。”

王知古再次鞠躬。老妇人笑着说:“将来你脱下锦衣,打开青鸾的盒子;貌美如月,房间如云。现在,你是否很想念我?”

王知古回答说:“从凡人变成仙人,从地上登上天界,如果不有所作为,谁能自媒。我一定会发誓,将我的心意系在衣带上;希望到死,都能佩戴在身上。”

他又鞠了一躬。

不久,庭院里的火把熄灭了,美好的夜晚即将结束。老妇人请王知古脱下衣服休息。脱下麻衣后,他穿上了短衣。

老妇人说:“哪有读书人穿着短衣的?”

王知古回答说:“这是我从熟悉的人那里借来的,本来就不是我自己的。”

她又问他是从哪里来的。他回答说:“是从卢龙张直方仆射那里借来的。”

老妇人突然惊叫一声,摔倒在地,脸色像死灰一样。她站起来后,不顾一切地跑进屋内,远远地听到有人大骂:“夫人误收了张直方的仆人!”

接着又听到夫人喊道:“快赶出去,不要招来仇敌!”

于是女仆和仆人,拿着火把,拿着棍子,登上台阶。王知古惊慌失措,躲避到庭院中,四处道歉。谩骂声越来越近,他只来得及出门。出门后,大门已经关上,他还听到喧闹声。

王知古愣在路边,过了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他想躲到破墙后面,但下面有一匹马,于是他骑上马,飞奔而去。远远地看到大火像野火一样蔓延,于是他放开缰绳,策马狂奔。

到了那里,只见有人在车辕上吃饭,牛在火边。他问了一下,原来是在伊水东边的草店南边。

他躺在马背上,假装睡觉。过了一会儿,天亮了,他的心情稍微平静了一些,于是他扬鞭在大路上奔跑。

等到到达城门,已经有张直方骑着马多次来过这里了。远远地看到他的宅第。不久后见到张直方,发现古先生情绪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张直方安慰他。坐下后,古先生便开始讲述夜晚发生的怪事。张直方站起来拍拍大腿说:‘山中的鬼怪和树木中的精怪,难道也知道了人间有张直方吗?而且只听说过古先生。他们又增加了几十个徒众,都是射箭和喝酒的人,用酒杯和猪肉来款待他们。和古先生一起又向南出发;到了万安的北边,古先生在前面带路,雪地里的马蹄印清晰可见。直接来到柏林下面,却发现石碑和石板都倒在荒废的土坎上。砍柴的痕迹留在茂密的树林中。中间排列着十几个大坟墓,都是狐狸和兔子的巢穴,下面已经踩出了小路。于是,张直方命令四周布下罗网和弓箭等待。里面的人则手持火把和铁锹,一边挖一边烧。不久,一群狐狸突然冲出来,有的烧焦了头和额头,有的被网罗网住,有的中了箭羽,总共捕获了一百多头狐狸带回来。

三水的人说:‘唉,王生,你的一生不幸,被狐狸和貉子欺负,更不用说那些更大的动物了。如果没有张公的官服,你早就死在那些野兽的巢穴里了。我那时候住在洛阳敦化里的宅第,在宴会中,博士渤海的徐公谠给我讲述了这件事。这不仅仅是说怪事,也是为了证实真相,所以我把这件事传了下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王知古-注解

咸通庚寅岁:咸通是唐朝懿宗的年号,庚寅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种,代表年份。这里指的是咸通年间的某一年。

卢龙军节度使:节度使是唐朝设立的地方军事行政长官,卢龙是当时的军事区域名,节度使负责该区域的军事和行政。

检校尚书、左仆射:检校尚书是官职名,左仆射是尚书省的副长官,是朝廷的高级官员。

抗表:抗表是指上书给皇帝,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请求。

入觐之礼:入觐是指臣子到朝廷觐见皇帝的礼仪。

优诏允焉:优诏是指皇帝的嘉奖诏书,允焉表示皇帝同意。

世莅燕土:世指世代,莅指居住,燕土指燕地,即今天的北京地区。

礼昭台之嘉宾:礼昭台是指古代的一种礼仪场所,嘉宾指贵宾。

抚易水之壮士:易水是河北的一条河流,壮士指勇敢的士兵。

地沃兵庶:地沃指土地肥沃,兵庶指兵力和人口。

姑息之:姑息指宽容、迁就。

洎直方之嗣事也:洎是连词,表示自从,嗣事指继承职务。

绮纨:绮纨是指华丽的丝绸布料,这里指富贵人家。

方岳:方岳是指地方的高官。

狎于皮冠:狎指亲近,皮冠是指古代士人的冠帽,这里指亲近权贵。

绿帻:绿帻是指绿色的头巾,这里指地位尊贵。

懿宗:懿宗是唐朝的一位皇帝。

左武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是武官的高级职位。

飞苍走黄:飞苍走黄是指行动迅速,这里指直方行事不按常理。

罘罝:罘罝是指捕兽的网。

犬彘:犬彘是指狗和猪,这里指各种动物。

臧获:臧获是指奴隶。

辇毂之下:辇毂是指皇帝的车驾,这里指京城。

成周:成周是古代周朝的都城,这里指洛阳。

贡士:贡士是指被推荐到朝廷考试的士人。

儒术:儒术是指儒家学说。

春官选:春官选是指每年春季举行的科举考试。

击鞠飞觞:击鞠是指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飞觞是指饮酒。

南邻北里:南邻北里是指古代的娱乐场所。

祁寒:祁寒是指严寒。

短皂袍:短皂袍是指一种短小的黑色官服。

麻衣:麻衣是指用麻布制成的衣服,这里指粗布衣服。

长夏门:长夏门是指洛阳城的一座城门。

伊水:伊水是洛阳附近的一条河流。

万安山:万安山是洛阳附近的一座山。

鞲弋:鞲弋是指古代的一种捕鸟工具。

炬火:炬火是指火炬。

朱门:朱门是指富贵人家的大门。

成周贡士太原王知古:成周贡士太原王知古是指来自太原的贡士王知古。

潘、杨之睦:潘、杨之睦是指潘杨两家的和睦关系,这里比喻王知古与崔家的姻亲关系。

凤凰之兆:凤凰之兆是指吉祥的征兆。

淑媛:淑媛是指贤良的女子。

稚女:稚女是指年轻的女子。

笄年:笄年是指女子成年的年龄,通常指十五岁。

钟爱:钟爱是指非常喜爱。

媒的:媒的是指媒人。

谐对:谐对是指匹配成婚。

潘、杨:潘、杨是指古代的两个姓氏,这里比喻崔家的姓氏。

凤凰: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这里比喻崔家的女儿。

雅抱:雅抱是指美好的情操。

三星委照:三星委照是指天上的三星,这里比喻好运。

强宗:强宗是指显赫的家族。

佳偶:佳偶是指美好的配偶。

百两陈礼:百两陈礼是指丰盛的礼物。

忻慰:忻慰是指喜悦和安慰。

倾瞩:倾瞩是指深情地注视。

虫沙微类:虫沙微类是指微不足道的人。

钟鼎高门:钟鼎高门是指显赫的家族。

采拾:采拾是指挑选、选拔。

白水:白水是指清澈的水,这里比喻自己的清白。

鹤企凫趋:鹤企凫趋是指高洁的品德。

休旨:休旨是指皇帝的旨意。

逢掖之士:逢掖之士是指穿着宽大衣服的士人,这里指自己。

假之与所游熟者:假之与所游熟者是指借给熟悉的人。

白棓:白棓是指白色的棍棒,这里指打人用的棍棒。

寇雠:寇雠是指敌人。

锦雉之衣:锦雉之衣是指华丽的衣服。

青鸾之匣:青鸾之匣是指精美的盒子,这里指箱子。

地登汉:地登汉是指从低处到高处,这里比喻自己的地位提升。

襟灵:襟灵是指内心。

绅带:绅带是指官服的带子,这里指官职。

没齿:没齿是指终身。

周旋:周旋是指交往。

燎沈:燎沈是指焚烧。

假寐:假寐是指假装睡觉。

震方洞然:震方洞然是指地震发生,这里指时间过得很快。

输租车:输租车是指运送货物的车。

附火:附火是指靠近火堆。

都门:都门指的是都城的大门,古代都城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门则象征着进入都城的入口。

张直方:张直方是一个人名,根据文中的描述,他似乎是一个有能力的角色,能够应对不寻常的情况。

愤懑:愤懑指心中充满愤怒和不满,无法言说。

第:第在这里指的是住宅,即一个人的住所。

山魑木魅:山魑木魅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林精怪,山魑指山中的恶鬼,木魅指树木中的妖怪。

射皮饮胄者:射皮饮胄者是指那些能够射箭并且饮血食肉的勇士,这里的描述带有神话色彩。

卮酒豚肩:卮酒是指古代的一种酒器,豚肩是指猪肩肉,这里用来形容丰盛的酒食。

南出:南出指的是向南出发或前往南方。

马迹:马迹是指马蹄留下的痕迹,这里用来描述雪地中的马蹄印。

柏林下:柏林下可能指的是柏林城下或柏林村附近,具体地点不明。

碑板:碑板指的是石碑上的刻文,这里可能指的是石碑本身。

樵苏:樵苏是指砍柴和割草,这里用来形容荒废的景象。

大冢:大冢是指大型的坟墓,这里可能指的是古代的墓葬群。

狐兔之窟宅:狐兔之窟宅指的是狐狸和兔子居住的洞穴。

张罗彀弓:张罗彀弓是指张设罗网和弓箭,准备捕捉猎物。

秉蕴荷锸:秉蕴荷锸是指手持铁锹,准备挖掘。

罝罗罥挂者:罝罗罥挂者是指被网捕捉并挂在网上的狐狸。

应弦饮羽者:应弦饮羽者是指被弓箭射中并饮箭羽的狐狸。

三水人:三水人指的是来自三水地区的人,三水可能是一个地名。

生世不谐:生世不谐是指一生中遭遇不顺利或不和谐的事情。

狐貉:狐貉指的是狐狸和貉子,这里用来比喻那些侮辱或欺负人的恶势力。

皂袍:皂袍是指黑色的官服,这里用来指代官职或地位。

洛敦化里:洛敦化里可能是指洛阳的一个地名或里坊。

博士:博士在古代是官名,后来也指学者,这里可能是指一位学者。

渤海徐公谠:渤海徐公谠是一个人名,渤海可能是一个地名,徐公谠是名字和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王知古-评注

比及都门,已有张直方骑数辈来迹矣。

此句开篇即点明张直方已有多人前来寻找,展现了张直方在寻找过程中的人力和决心,同时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遥至其第。既而见直方,而知古愤懑不能言。

‘遥至’二字描绘了距离的遥远,‘既而’则表现了时间的推移,这两句通过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转换,为读者呈现了一个连贯的场景。‘知古愤懑不能言’则通过人物的情感状态,揭示了知古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直方慰之。坐定,知古乃述宵中怪事。

直方的安慰和知古的叙述,形成了一种对比,直方的冷静与知古的激动相互映衬,使得故事更加生动。‘宵中怪事’这一表述,为读者预设了一个神秘的故事背景。

直方起而抚髀曰:‘山魑木魅,亦知人间有张直方耶?’

直方的这一反应,既表现了他的豪迈和自信,也透露出他对未知事物的敬畏。‘山魑木魅’这一词汇,将神话传说中的鬼怪与现实世界相结合,增加了故事的神秘色彩。

且止知古。复益其徒数十人,皆射皮饮胄者,享以卮酒豚肩。

此句进一步描绘了直方的行动,他不仅自己参与,还召集了众多徒众,展现了其领导力和号召力。‘射皮饮胄’和‘卮酒豚肩’则是对这些徒众形象的生动描绘,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

与知古复南出;既至万安之北,知古前导,雪中马迹宛然。

这句话通过‘复南出’和‘前导’等词语,展现了知古和直方一行人的行动轨迹,同时也通过‘雪中马迹宛然’这一细节,增强了场景的真实感和紧张感。

直诣柏林下,则碑板废于荒坎。樵苏残于茂林。

‘直诣’和‘废于荒坎’等词语,描绘了一幅荒凉景象,为故事增添了一层神秘和恐怖的氛围。‘樵苏残于茂林’则是对环境的具体描绘,反映了当时自然环境的状况。

中列大冢十余,皆狐兔之窟宅,其下成蹊。

‘大冢’和‘窟宅’等词语,将古代墓葬与狐兔的栖息地相结合,形成了一种荒诞的对比。‘其下成蹊’则是对环境变化的描述,暗示了这里曾经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于是,直方命四周张罗彀弓以待。

直方的这一举动,既表现了他的果断和智慧,也为后续的战斗埋下了伏笔。

内则秉蕴荷锸,且掘且熏。

‘秉蕴荷锸’和‘且掘且熏’等词语,描绘了直方一行人的行动,展现了他们的决心和勇气。

少焉,有群狐突出,焦头烂额者,罝罗罥挂者,应弦饮羽者,凡获狐大小百余头以归。

此句通过‘群狐突出’等动作描写,展现了战斗的激烈场面。‘焦头烂额’、‘罝罗罥挂’、‘应弦饮羽’等词语,则是对战斗细节的生动描绘,增强了故事的紧张感和真实感。

三水人曰:‘嗟乎王生,生世不谐,而为狐貉所侮,况其大者乎。’

三水人的感慨,既是对王生遭遇的同情,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思。‘生世不谐’和‘狐貉所侮’等词语,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悲剧。

向若无张公之皂袍,则强死于秽兽之穴也。

这句话通过对比,强调了张直方在故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突出了他的人格魅力。

余时在洛敦化里第,于宴集中,博士渤海徐公谠为余言之。

此句交代了故事的发生背景,同时也说明了故事的真实性,增加了故事的可信度。

岂曰语怪,亦以摭实,故传之焉。

这句话总结了故事的主题,既表现了对神秘现象的探讨,也体现了对现实的关注,使得故事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王知古》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33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