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一种文学体裁,结合了历史、浪漫、神话与现实元素,着重描述唐代的宫廷、民间以及爱情故事。许多唐代著名文学家如白居易、元稹等人也创作了传奇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文学形式之一,内容通常包括了爱情、历史、神话和奇异故事。它以诗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基础,展现了唐代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既有现实题材的描述,又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和虚构的奇幻成分。唐传奇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王燧-原文
河东孝子王燧家,
猫犬互乳其子。
州县上言,
遂蒙旌表。
乃是猫犬同时产子,
取猫儿置犬窠中,
取犬子置猫窠内,
饮惯其乳,
遂以为常,
殆不可以异论也。
自知连理木。
合欢瓜。
麦分岐。
禾同穗,
触类而长,
实繁其徒,
并是人作,
不足怪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王燧-译文
河东地区的孝子王燧家里,猫和狗互相哺乳它们的孩子。州县官员上报了这个情况,于是王燧家被表彰。原来是因为猫和狗同时生了孩子,把猫的孩子放在狗的窝里,把狗的孩子放在猫的窝里,它们习惯了喝对方的奶,于是就这样成了习惯,几乎无法用常规来评价。
自己知道连理树、合欢瓜、麦子分叉、稻穗同根的情况,都是因为类似的原因而发生的,结果同类的事物就变得繁多,这些都是人为的,并不值得奇怪。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王燧-注解
河东孝子王燧家:指位于黄河以东地区的孝子王燧的家中。在中国古代,‘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美德,指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
猫犬互乳其子:指猫和狗共同哺乳王燧的孩子。这在自然界中极为罕见,反映了王燧家庭的和谐与动物的异常行为。
州县上言:指州县的官员向上级报告这一不寻常的事件。
遂蒙旌表:‘旌表’意为表彰,这里指王燧的家庭因为这一事件而得到了官方的表彰。
连理木:指两棵树的主干相连,象征着夫妻恩爱或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合欢瓜:指两瓜并蒂生长,常用来比喻夫妻恩爱。
麦分岐:指麦子生长过程中分叉,象征着分支发展或多样性的存在。
禾同穗:指稻穗生长在一起,常用来比喻团结一致。
触类而长:指通过类比或模仿来增长知识或技能。
实繁其徒:‘实’指果实,‘徒’指后辈或学生,这里指通过触类而长的方式,使得知识或技能得以传承和繁衍。
并是人作:指这些现象都是人为造成的,即人们通过智慧和努力创造了这些不寻常的现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王燧-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一个孝子王燧家中猫犬互助哺乳的奇特现象,体现了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首先,‘河东孝子王燧家’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主人公,‘孝子’二字凸显了王燧的品德,为后续的‘猫犬互乳’这一现象提供了道德上的合理性。
‘猫犬互乳其子’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互乳’一词既表达了猫犬之间的互助之情,又暗示了王燧家庭和睦、仁爱互助的氛围。‘其子’则指明了这种互助行为发生在王燧的子女身上,进一步突出了王燧的教子有方。
‘州县上言,遂蒙旌表’表明了这一现象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表彰,体现了古代社会对道德行为的重视。‘旌表’一词则是对王燧家庭美德的一种肯定和赞扬。
‘乃是猫犬同时产子,取猫儿置犬窠中,取犬子置猫窠内,饮惯其乳,遂以为常’这一句详细描述了猫犬互乳的过程,‘同时产子’和‘取猫儿置犬窠中,取犬子置猫窠内’说明了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人为干预的结果。‘饮惯其乳,遂以为常’则体现了猫犬之间相互适应、和谐共处的特点。
‘殆不可以异论也’表明这一现象已经成为了常态,不可用常理来解释,进一步强调了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主题。
‘自知连理木’、‘合欢瓜’、‘麦分岐’、‘禾同穗’这四句通过自然现象的描述,进一步阐述了和谐共处的理念。‘连理木’、‘合欢瓜’象征着夫妻恩爱,‘麦分岐’、‘禾同穗’则寓意着团结一致。
‘触类而长,实繁其徒’说明这些自然现象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并是人作,不足怪焉’则表明这些现象并非不可解释,而是人为创造的结果,进一步强调了和谐共处的理念。
整段古文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通过对猫犬互乳、自然现象的描述,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道德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