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一种文学体裁,结合了历史、浪漫、神话与现实元素,着重描述唐代的宫廷、民间以及爱情故事。许多唐代著名文学家如白居易、元稹等人也创作了传奇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文学形式之一,内容通常包括了爱情、历史、神话和奇异故事。它以诗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基础,展现了唐代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既有现实题材的描述,又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和虚构的奇幻成分。唐传奇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王之涣-原文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
一日,天寒微雪。
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
忽有梨园伶百十数人,登楼会宴。
三诗人因避席隈映,拥炉火以观焉。
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冶颇极。
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
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人歌词多者,则为优矣。’
俄而,一伶拊节而唱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
寻又一伶讴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
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
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
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
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脱是吾诗,子等当列拜床下,奉吾为师。’
因欢笑而俟之。
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之涣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
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郎君何此欢噱?’
昌龄等因话其事。
诸伶竟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
三子从之,饮醉竟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王之涣-译文
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当时他们的名声还未完全确立,但他们的游历和居住地却大致相似。
有一天,天气寒冷,下着小雪。三位诗人一起去了旗亭,借酒小酌。突然有梨园的百十来个伶人登上楼来,举行宴会。三位诗人为了避免被注意到,躲在角落里,围着炉火观看。
不久,有四位绝色歌妓陆续到来,她们奢华艳丽,风姿绰约。接着开始奏乐,都是当时著名的曲目。王昌龄等人私下约定说:“我们各自都有诗名,但从未确定过谁更胜一筹,现在我们可以暗中观察这些歌妓唱的歌,如果哪个歌妓唱的诗人歌词多,那么她就是最优秀的。”
不久,一位歌妓拍着手中的节拍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就伸手在墙上画了一个标记说:“这是一首绝句。”
接着又有一位歌妓唱道:“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
高适就伸手在墙上画了一个标记说:“这是一首绝句。”
接着又有一位歌妓唱道:“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又伸手在墙上画了一个标记说:“这是第二首绝句。”
王之涣自认为自己的名声已经很久了,于是对大家说:“这些人都是落魄的乐官,他们唱的都只是《巴人下里》之类的词,怎么能是《阳春白雪》这样的高雅曲子,俗人怎么敢接近呢?”
于是他指着其中最美的歌妓说:“等她唱的时候,如果不是我的诗,我这一生都不敢再和你们争高低了。如果是我的诗,你们都应当跪拜在我的床下,尊我为师。”
于是大家欢笑地等待。不久,轮到一位双鬟歌妓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就对那两位说:“田舍郎,我岂是随便乱说的!”于是大家大笑。那些歌妓不明白为什么这么高兴,都起身问道:“不知道各位公子为什么这么开心?”王昌龄等人就把事情告诉了她们。那些歌妓都拜倒在地说:“我们俗人眼睛不识泰山,请您们降临宴会,接受我们的款待。”三位诗人答应了,痛饮了一整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王之涣-注解
开元中:指唐朝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年间,大约是公元713年至741年之间,这是唐朝的一个繁荣时期。
王昌龄: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李杜王昌’。
高适: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著称。
王之涣:唐代著名诗人,与王昌龄、高适齐名。
风尘未偶:指尚未经历世俗的纷扰,未成家立业。
旗亭:古代供行人休息和饮酒的亭子。
贳酒:赊酒,即借酒。
梨园伶:梨园是古代对戏曲艺人的尊称,伶即指演员。
妙妓:指技艺高超的女子演员。
奢华艳曳:形容女子服饰华丽,姿态妖娆。
都冶颇极:都冶,即都城中的美女;颇极,指十分美丽。
名部:著名的乐曲。
甲乙:古代科举考试中的等级,甲为第一,乙为第二。
梨园伶百十数人:一百多人的梨园伶人。
寻续而至:陆续到来。
夜台:指坟墓。
子云居:指扬雄的居所,子云是扬雄的字。
奉帚平明金殿开:指宫女在清晨打扫宫殿。
团扇:古代女子用来扇风或遮阳的扇子。
昭阳:汉代宫殿名,这里指皇宫。
脱是吾诗:如果这首歌是出自我的诗。
巴人下里:古代民间乐曲,多指通俗的、不登大雅之堂的音乐。
阳春白雪:古代高雅的音乐,比喻高深的文学艺术。
双鬟:古代女子头发的一种装饰,指双髻。
田舍奴:唐代文人常用以自嘲的词语,意指乡野之人。
大谐笑:非常开心地大笑。
俗眼不识神仙:俗人看不懂神仙(诗人)的才华。
乞降清重:请求降低身份,接受邀请。
俯就筵席:屈尊就座,接受宴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王之涣-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唐代三位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在开元年间的一次相聚,通过观看梨园伶人的表演,展现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文学才华的较量。
文中的‘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反映了当时三位诗人虽然名声斐然,但尚未有固定的伴侣,他们的生活轨迹却颇为相似,这为后文的故事铺垫了基础。
‘天寒微雪’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使得三位诗人的相聚显得更加珍贵。‘贳酒小饮’则展现了他们随性而自然的性格,与梨园伶人的奢华形成鲜明对比。
‘梨园伶百十数人’和‘妙妓四辈’的出场,为故事增添了戏剧性,同时也体现了唐代梨园文化的繁荣和伶人技艺的高超。
三位诗人之间的‘私相约’揭示了他们内心的竞争心理,但又透露出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表明了他们对诗歌的热爱和对彼此才华的认可。
伶人唱出的诗句,如‘寒雨连江夜入吴’、‘开箧泪沾臆’等,都是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华,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
王之涣的自负和自信,‘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体现了他对诗歌的执着和对俗世的蔑视。而‘脱是吾诗,子等当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则展现了他对诗歌的尊重和对自身才华的自信。
最后,‘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歌声,不仅使得王之涣的自负得到了印证,也使得三位诗人的友谊得到了升华。‘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则体现了诗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谦逊。
整个故事通过诗人的相聚、观舞、听歌、论诗等环节,展现了唐代诗人的风采和唐代文化的繁荣,同时也传达了诗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对诗歌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