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枕中记

作者: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一种文学体裁,结合了历史、浪漫、神话与现实元素,着重描述唐代的宫廷、民间以及爱情故事。许多唐代著名文学家如白居易、元稹等人也创作了传奇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文学形式之一,内容通常包括了爱情、历史、神话和奇异故事。它以诗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基础,展现了唐代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既有现实题材的描述,又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和虚构的奇幻成分。唐传奇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枕中记-原文

开元六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摄帽弛带,隐囊而坐。

俄见旅中少年,乃卢生也。衣短褐,乘青驹,将适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

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乃长叹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谐,困如是也。’

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方适而谈其困者,何也?’

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谓?’

翁曰:‘此不谓适而何谓适?’

答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后可以言适乎。吾尝志于学,富于游艺,自惟当年青紫可拾。今已适壮犹勤畎亩,非困而何?’

言讫而目昏思寐。时主人方蒸黍,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

其枕青瓷,而窍其两端。生俯首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

数月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生资愈厚。

生大悦,由是衣装服驭,日益鲜盛。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秘校!

应制,转渭南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起居舍人,知制诰。

三载,出典同州,迁陕牧。

生姓好土功,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利之,刻石纪德。

移节汴州,领河南道采访使,征为京兆尹。

是岁,神武皇帝方事戎狄,恢宏土宇。

会吐蕃悉抹逻及烛龙莽布支攻陷瓜沙,而节度使王君□新被杀,河湟震动。

帝思将帅之才,遂除生御史中丞,河西道节度。

大破戎虏,斩首七千级,开地九百里,筑三大城以遮要害。

边人立石于居延山以颂之。

归朝册勋,恩礼极盛。

转吏部侍郎,迁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时望清重,群情翕习,大为时宰所忌。

以飞语中之,贬为端州刺史。

三年,征为常侍。

未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与萧中令嵩、裴侍中光庭同执大政十余年,嘉谟密令,一日三接。

献替启沃,号为贤相。

同列害之,复诬与边将交接,所图不轨。

下制狱!

府吏引从至其门而急收之。

生惶骇不测,谓妻子曰:‘吾家山东,有良田五顷,足以御寒馁。何苦求禄?而今及此,思衣短褐、乘青驹,行邯郸道中,不可得也。’

引刃自刎。

其妻救之,获免。

其罹者皆死,独生为中官保之,减罪死,投州。

数年,帝知冤,复追为中书令,封燕国公,恩旨殊异。

生五子,曰俭、曰传、曰位、曰倜、曰倚,皆有才器。

俭进士登第,为考功员外;传为侍御史;位为太常丞;倜为万年尉。

倚最贤,年二十八,为左襄。

其姻媾皆天下望族。

有孙十余人。

两窜荒徼,再登台铉。

出入中外,徊翔台阁。

五十余年,崇盛赫奕。

性颇奢荡,甚好佚乐。

后庭声色,皆第一绮丽。

前后赐良田、甲第、佳人、名马,不可胜数。

后年渐衰迈,屡乞骸骨,不许。

病,中人候问,相踵于道。

名医上药,无不至焉。

将殁,上疏曰:‘臣本山东诸生,以田圃为娱。偶逢圣运,得列官叙。过蒙殊奖,特秩鸿私。出拥节旌,入升台辅。周旋中外,绵历岁时。有忝天恩,无神圣化。负乘贻寇,履薄增忧。日俱一日,不知老至。今年逾八十,位极三事,钟漏并歇,筋骸俱耄。弥留沈顿,待时益荆顾无成效,上答休明。空负深恩,永辞圣代。无任感恋之至,谨奉表陈谢。’

诏曰:‘卿以俊德,作朕元辅。出拥藩翰,入赞雍熙,升平二纪,实卿所赖。比婴!’

疾疹,日谓痊平。

岂斯沉痼,良用悯恻。

今令骠骑大将军高力士就第候剩其勉加针石,为予自爱。

犹冀无妄,期于有瘳。

是夕,薨。

卢生欠伸而悟,见其身方偃于邸舍,吕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

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

翁谓生曰:‘人生之适,亦如是矣。’

生怃然良久,谢曰:‘夫宠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理,死生之情,尽知之矣。此先生所以窒吾欲也。敢不受教。’

稽首再拜而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枕中记-译文

开元六年,有一个名叫吕翁的道士,掌握了神仙的技艺,他在邯郸的路上行走,在一处客栈休息,摘下帽子,解开衣带,躺进软垫上坐着。

不久,他看到旅途中的一位年轻人,是卢生。卢生穿着短褐色的衣服,骑着青色的马,要去田里,也住在客栈里,和吕翁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谈笑得很愉快。

过了一段时间,卢生看着自己的衣服破旧,就长叹一声说:‘大丈夫一生不得志,如此困顿。’

吕翁说:‘我看你的身体并无疾病,正谈笑得开心,却说起困顿之事,这是为什么?’

卢生说:‘我这样活着,哪里谈得上‘适意’?’

吕翁说:‘这不是‘适意’又是什么?’

卢生回答说:‘士人活在世上,应当建立功业,树立名声,出则为将,入则为相,享受丰盛的宴席,挑选悦耳的音乐来听。让家族更加兴旺,家庭更加富裕,这样才可以说是‘适意’。我曾经立志于学问,擅长游艺,自认为当年可以轻易地得到官职。现在我已经到了壮年,还勤勤恳恳地在田地里劳作,这不是困顿又是什么?’

说完这些,卢生感到头晕,想要睡觉。当时客栈的主人正在蒸黍,吕翁就从口袋里拿出一枕头递给他,说:‘你枕着我的枕头,我会让你实现你的愿望。’

这个枕头是青瓷制成的,两端都有孔。卢生低下头枕在枕头上,看到孔越来越大,变得明亮,于是他整个身体都钻了进去,就这样到了他的家里。

几个月后,他娶了清河崔家的女儿,女儿容貌非常美丽,卢生的财富也更加丰厚。

卢生非常高兴,从此他的衣装和车马越来越华丽。第二年,他考中了进士,得到了官职。

他被任命为秘书校书郎,后来转任渭南尉。不久,他被提升为监察御史,再后来又转任起居舍人,负责撰写制诰。

三年后,他被派往同州任职,后来又调任陕西牧。

卢生喜欢土木工程,他在陕西开凿了八十里的河,以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当地百姓因此受益,他们刻石记录了他的功德。

后来他被调任汴州,担任河南道采访使,后来又被征召为京兆尹。

这一年,神武皇帝正在与戎狄交战,扩大国土。吐蕃的悉抹逻和烛龙莽布支攻陷了瓜沙,而节度使王君□刚刚被杀,河湟地区震动。

皇帝思考着将帅之才,于是任命卢生为御史中丞,河西道节度使。他大败戎虏,斩首七千级,开拓了九百里的土地,筑起了三座大城以防御要害。

边地的人们在居延山上立石以颂扬他。他回到朝廷,受到极大的恩宠和礼遇。后来他被任命为吏部侍郎,再后来又升任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当时他声望清高,深受众人敬仰,因此被当时的宰相所嫉妒。有人散布谣言陷害他,说他与边将勾结,图谋不轨。

他被下令逮捕,府吏将他引到门口,迅速将他抓走。卢生惊慌失措,对妻子说:‘我家在山东,有五顷良田,足够抵御寒冷和饥饿。为什么要追求官禄?现在落到这个地步,我想再穿上短褐衣服、骑上青马,在邯郸路上行走,已经不可能了。’

他想要自杀,但被妻子救了下来,幸免于难。其他被抓的人都死了,只有卢生因为中官的保护,罪行减轻,被贬为端州刺史。

三年后,他被召回朝廷担任常侍。不久,他又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与萧中令嵩、裴侍中光庭共同执掌大政十多年,献上许多好计策,被称为贤相。

同僚嫉妒他,又诬陷他与边将勾结,图谋不轨。他被下令逮捕。

府吏将他引到门口,紧急逮捕了他。卢生惊慌失措,对妻子说:‘我家在山东,有五顷良田,足够抵御寒冷和饥饿。为什么要追求官禄?现在落到这个地步,我想再穿上短褐衣服、骑上青马,在邯郸路上行走,已经不可能了。’

他想要自杀,但被妻子救了下来,幸免于难。其他被抓的人都死了,只有卢生因为中官的保护,罪行减轻,被贬为端州刺史。

几年后,皇帝得知了他的冤情,重新任命他为中书令,封为燕国公,恩宠非常特别。

卢生有五个儿子,分别是俭、传、位、倜、倚,他们都有才华。

俭考中了进士,担任了考功员外郎;传担任了侍御史;位担任了太常丞;倜担任了万年尉。倚最为贤能,二十八岁时担任了左襄。

他的姻亲都是天下名门望族。他有十多个孙子。

他两次被贬到边远地区,两次又回到朝廷担任要职。他在朝廷和地方都有所作为,在台阁中来回穿梭。

五十多年里,他的地位崇高,声名显赫。他性格奢侈放纵,非常喜欢享乐。后宫中的声色犬马,都是第一等的华丽。

前后得到的良田、豪宅、美女、名马数不胜数。后来年纪渐长,多次请求退休,但未被允许。

生病时,宫中派人前来问候,道路上人来人往。名医送上良药,无不竭尽所能。

临终前,他上疏说:‘我本来是山东的一个书生,以耕田为乐。偶然遇到圣明的时代,得以进入官场。受到过分的奖赏,得到了特别的恩宠。

出外担任节度使,在内升任宰相。周旋于朝廷和地方,经历了许多年。

有愧于皇上的恩宠,没有做出什么伟大的成就。我辜负了圣上的信任,增加了自己的忧虑。日子一天天过去,不知道老去,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官位达到了顶峰,时间已经到了尽头,身体也衰老了。

病重时,我等待时日,但病情没有好转。空负深恩,永远告别圣上。我非常感激,谨此上表谢恩。’

皇帝下诏说:‘你以高贵的品德,成为我的首席辅臣。出外保卫边疆,在内辅助国家繁荣昌盛,过去二十多年,都是依靠你。

最近你身体不适!’

疾病有所好转,他每天都说自己会康复。但他的病还是那么严重,让人非常同情。现在命令骠骑大将军高力士到他家中照顾他,并尽力治疗。

希望他能恢复健康,期待他能康复。

那天晚上,他去世了。

卢生打了个哈欠,醒了过来,发现自己正躺在客栈里,吕翁坐在他旁边,主人蒸的黍米还没有熟,一切还是原来的样子。

卢生猛地坐了起来,说:‘难道这是梦吗?’

吕翁对卢生说:‘人生的适意,也就像这样。’

卢生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感谢说:‘关于宠辱、穷达、得失、生死这些道理,我都已经明白了。这就是先生阻止我贪欲的原因。我愿意接受您的教诲。’

他跪下再次拜谢后离开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枕中记-注解

开元六年:指唐朝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六年,即公元718年。

道士:指修习道教的人,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之一,主张修身养性,追求长生不老。

神仙术:指道教中修炼成仙的方法和技艺。

邯郸道中:指在邯郸的道路上,邯郸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邸舍:指旅店或客舍。

摄帽弛带:指整理帽子,放松衣带,表示轻松自在。

隐囊而坐:指坐在软垫上。

旅中少年:指在路上遇到的年轻人。

卢生:故事中的主人公,一个有抱负但命运多舛的年轻人。

短褐:指粗布衣服,古代贫贱者所穿。

青驹:指青色的马。

田:指田地,这里指去田地劳作。

适:指到达某个地方或实现某个愿望。

建功树名:指建立功勋,留下名声。

出将入相:指出任将军或宰相,指在朝廷中担任重要官职。

列鼎而食:指享受丰盛的饮食。

选声而听:指选择优美的音乐来听。

族益昌而家益肥:指家族越来越兴旺,家庭越来越富裕。

适壮:指到了壮年。

勤畎亩:指勤劳地在田地里劳作。

秘校:指秘书省的官员。

应制:指按照皇帝的命令行事。

渭南尉:指渭南县的县尉,负责治安。

监察御史:指负责监察官员的御史。

起居舍人:指负责记录皇帝日常活动的官员。

知制诰:指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的官员。

同州:指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陕牧:指陕西地区的牧民。

戎狄:指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泛称。

吐蕃:指古代西藏地区的一个民族。

悉抹逻:指吐蕃的一个部落。

烛龙莽布支:指吐蕃的一个将领。

瓜沙:指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

节度使:指负责一个地区的军事和行政的官员。

王君□:指王君的一个名字,具体名字缺失。

河西道节度:指河西道地区的节度使。

戎虏:指外来的敌人。

居延山:指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

册勋:指记录功勋。

端州刺史:指端州地区的刺史。

常侍:指皇帝身边的顾问。

中书门下平章事:指唐朝的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平章事,相当于宰相。

萧中令嵩:指萧嵩,唐朝的一位宰相。

裴侍中光庭:指裴光庭,唐朝的一位宰相。

飞语:指散布谣言。

端州:指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广东省。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指唐朝的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平章事,相当于宰相。

台铉: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崇盛赫奕:指非常显赫和尊贵。

佚乐:指放纵享乐。

骸骨:指尸体。

骠骑大将军:指高级武官。

高力士:唐朝的一位著名宦官。

针石:指针灸用的针和石。

瘳:指病愈。

欠伸:指打哈欠和伸懒腰,表示从睡梦中醒来。

怃然:指心情沉重或疑惑的样子。

宠辱之道:指得到皇帝宠幸和遭受贬斥的道理。

穷达之运:指贫穷和富有的命运。

得丧之理:指得到和失去的道理。

死生之情:指生死的情感。

窒吾欲:指阻止我的欲望。

稽首再拜:指古代的一种敬礼方式,表示非常尊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枕中记-评注

开元六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摄帽弛带,隐囊而坐。

此句描绘了吕翁的形象,他是一位道士,掌握了神仙之术,行走在邯郸道上,选择在一家邸舍休息,放松地坐着。这里的‘摄帽弛带’和‘隐囊而坐’表现了他的超然物外,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

俄见旅中少年,乃卢生也。衣短褐,乘青驹,将适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

此句介绍了卢生的形象,他是一位穿着简朴、骑着青色马匹的年轻人,前往田地,也在邸舍中休息,与吕翁一同坐下,谈笑风生。这里的‘衣短褐,乘青驹’表现了卢生的朴实和自然。

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乃长叹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谐,困如是也。’

卢生看到自己的衣装破旧,长叹一声,表达了自己对命运的不满和对现状的无奈。这里的‘大丈夫生世不谐’反映了古代士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方适而谈其困者,何也?’

吕翁对卢生的感慨表示不解,认为他身体无恙,生活愉快,为何还要抱怨困顿。这里的对话揭示了人生的矛盾和复杂性。

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谓?’

卢生回答自己只是苟且活着,并不追求什么‘适’。这里的‘苟生’和‘适’反映了人生的无奈和追求。

翁曰:‘此不谓适而何谓适?’

吕翁进一步追问,‘适’究竟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对话强调了人生追求的本质。

答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后可以言适乎。’

卢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追求,认为应该建功立业,成为显赫的人物,享受富贵荣华,这样才算是‘适’。这里的‘建功树名’和‘列鼎而食’体现了古代士人的理想和抱负。

言讫而目昏思寐。

卢生说完这些话后,感到眼花头晕,想要睡觉。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渴望。

时主人方蒸黍,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

吕翁从口袋里拿出一枕头给卢生,告诉他枕着这个枕头,就能实现他的愿望。这里的枕头象征着神仙之力,是改变命运的象征。

其枕青瓷,而窍其两端。

枕头是青瓷制成的,两端有孔。这里的青瓷和孔洞象征着神秘和变化。

生俯首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

卢生低头枕在枕头上,发现孔洞逐渐变大,明亮起来,于是他整个人钻了进去,来到了自己的家中。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进入梦境的过程。

数月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生资愈厚。

卢生在梦中经历了数月,娶了清河崔氏的女儿,女儿容貌美丽,家境富裕。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幸福生活。

生大悦,由是衣装服驭,日益鲜盛。

卢生非常高兴,从此衣着华丽,生活日益奢侈。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成功和满足。

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秘校!

卢生在梦中第二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秘书校书郎。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仕途顺利。

应制,转渭南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起居舍人,知制诰。

卢生在梦中被任命为渭南尉,后来又升迁为监察御史、起居舍人、知制诰。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官场生涯。

三载,出典同州,迁陕牧。

卢生在梦中担任同州刺史,后来又调任陕西牧。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地方官职。

生姓好土功,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

卢生在梦中喜欢修筑水利,从陕西凿河八十里,以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政绩。

邦人利之,刻石纪德。

当地百姓因此受益,刻石纪念卢生的功绩。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民心所向。

移节汴州,领河南道采访使,征为京兆尹。

卢生在梦中被调任汴州,担任河南道采访使,后来又被征召为京兆尹。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官场升迁。

是岁,神武皇帝方事戎狄,恢宏土宇。

在这一年,神武皇帝正在对外扩张,扩大疆域。这里的描写表现了时代背景。

会吐蕃悉抹逻及烛龙莽布支攻陷瓜沙,而节度使王君□新被杀,河湟震动。

吐蕃军队攻陷了瓜沙,节度使王君□也被杀,河湟地区震动。这里的描写表现了战争和动荡。

帝思将帅之才,遂除生御史中丞,河西道节度。

皇帝想到需要将帅之才,于是任命卢生为御史中丞,河西道节度使。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军事才能。

大破戎虏,斩首七千级,开地九百里,筑三大城以遮要害。

卢生在梦中大破敌军,斩首七千级,开拓土地九百里,筑三大城以防御敌人。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军事成就。

边人立石于居延山以颂之。

边地的人们在居延山上立石碑来歌颂卢生。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声望。

归朝册勋,恩礼极盛。

卢生回到朝廷,受到皇帝的册封和厚待。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荣耀。

转吏部侍郎,迁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卢生在梦中被任命为吏部侍郎,后来又升迁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官场地位。

时望清重,群情翕习,大为时宰所忌。

卢生在梦中的声望很高,受到众人的尊敬,但也因此引起了当权者的忌恨。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官场斗争的残酷。

以飞语中之,贬为端州刺史。

当权者散布谣言陷害卢生,将他贬为端州刺史。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挫折。

三年,征为常侍。

三年后,卢生被召回朝廷担任常侍。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恢复。

未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不久后,卢生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国家大政。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再度崛起。

与萧中令嵩、裴侍中光庭同执大政十余年,嘉谟密令,一日三接。

卢生与萧嵩、裴光庭一同执掌大政十余年,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政治地位。

献替启沃,号为贤相。

卢生献计献策,被誉为贤相。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政治才能。

同列害之,复诬与边将交接,所图不轨。

同僚嫉妒卢生,再次诬陷他与边将勾结,图谋不轨。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官场斗争的复杂。

下制狱!

卢生被下狱。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困境。

府吏引从至其门而急收之。

官府的差役将他引到门口,紧急逮捕了他。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被捕。

生惶骇不测,谓妻子曰:‘吾家山东,有良田五顷,足以御寒馁。何苦求禄?而今及此,思衣短褐、乘青驹,行邯郸道中,不可得也。’

卢生惊慌失措,对妻子说:‘我家在山东,有五顷良田,足够抵御寒冷和饥饿。何必追求官禄?现在落到这个地步,想再穿上短褐衣、骑上青马,走在邯郸道上,已经不可能了。’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绝望。

引刃自刎。

卢生拿起刀自刎。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绝望和绝望。

其妻救之,获免。

卢生的妻子救了他,使他免于一死。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的妻子对他的关爱。

其罹者皆死,独生为中官保之,减罪死,投州。

与他一同遭受陷害的人都死了,只有卢生被中官保住,减刑免死,被流放到州。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幸存。

数年,帝知冤,复追为中书令,封燕国公,恩旨殊异。

数年后,皇帝得知了卢生的冤情,将他召回朝廷,任命为中书令,封为燕国公,恩赐非常优厚。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复活。

生五子,曰俭、曰传、曰位、曰倜、曰倚,皆有才器。

卢生有五个儿子,分别是俭、传、位、倜、倚,他们都有才华。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家庭幸福。

俭进士登第,为考功员外;传为侍御史;位为太常丞;倜为万年尉。倚最贤,年二十八,为左襄。

卢生的儿子俭考中进士,担任考功员外郎;传担任侍御史;位担任太常丞;倜担任万年尉。倚最贤能,二十八岁时担任左散骑常侍。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家族荣耀。

其姻媾皆天下望族。

卢生的姻亲都是天下名门望族。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社会地位。

有孙十余人。

卢生有十几个孙子。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家族繁衍。

两窜荒徼,再登台铉。

卢生两次被贬到边远地区,又两次回到朝廷担任重要职务。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起伏。

出入中外,徊翔台阁。

卢生在朝廷内外任职,来回穿梭于台阁之间。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政治生涯。

五十余年,崇盛赫奕。

五十多年来,卢生地位崇高,声名显赫。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辉煌。

性颇奢荡,甚好佚乐。

卢生性格奢侈放纵,非常喜欢享乐。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生活方式。

后庭声色,皆第一绮丽。

卢生的后院中,声色犬马,都是第一等的华丽。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奢华生活。

前后赐良田、甲第、佳人、名马,不可胜数。

皇帝前后赐给卢生良田、豪宅、美女、名马,数不胜数。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富贵。

后年渐衰迈,屡乞骸骨,不许。

后来卢生年纪渐老,多次请求退休,但皇帝不允许。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坚持。

病,中人候问,相踵于道。

卢生病了,宫中的人纷纷前来探望,络绎不绝。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尊贵。

名医上药,无不至焉。

名医们纷纷送上药物,无不周到。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待遇。

将殁,上疏曰:‘臣本山东诸生,以田圃为娱。偶逢圣运,得列官叙。过蒙殊奖,特秩鸿私。出拥节旌,入升台辅。周旋中外,绵历岁时。有忝天恩,无神圣化。负乘贻寇,履薄增忧。日俱一日,不知老至。今年逾八十,位极三事,钟漏并歇,筋骸俱耄。弥留沈顿,待时益荆顾无成效,上答休明。空负深恩,永辞圣代。无任感恋之至,谨奉表陈谢。’

卢生临终前上疏给皇帝,表达了自己对皇帝的感激和辞世之情。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忠诚和谦逊。

诏曰:‘卿以俊德,作朕元辅。出拥藩翰,入赞雍熙,升平二纪,实卿所赖。比婴!’

皇帝下诏说:‘你以俊德,成为我的元辅。出外镇守边疆,入内辅佐朝政,使国家升平,都是你功劳。感谢你!’这里的描写表现了皇帝对卢生的肯定和感激。

疾疹,日谓痊平。

卢生的病情逐渐好转,每天都说自己将要痊愈。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康复。

岂斯沉痼,良用悯恻。

难道这个重病,让人非常同情和怜悯。这里的描写表现了人们对卢生的同情。

今令骠骑大将军高力士就第候剩其勉加针石,为予自爱。

现在命令骠骑大将军高力士到卢生家中照顾他,勉励他好好养病。这里的描写表现了皇帝对卢生的关心。

犹冀无妄,期于有瘳。

仍然希望卢生不要有妄念,期待他早日康复。这里的描写表现了皇帝对卢生的期望。

是夕,薨。

那天晚上,卢生去世了。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在梦中的终结。

卢生欠伸而悟,见其身方偃于邸舍,吕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

卢生打了个哈欠,醒来发现自己正躺在邸舍中,吕翁坐在他旁边,主人正在蒸黍,一切都和梦中一样。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从梦中醒来。

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

卢生突然坐起身来,说:‘难道这是梦吗?’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对梦境的怀疑。

翁谓生曰:‘人生之适,亦如是矣。’

吕翁对卢生说:‘人生的快乐,也像这样。’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吕翁对人生的看法。

生怃然良久,谢曰:‘夫宠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理,死生之情,尽知之矣。此先生所以窒吾欲也。敢不受教。’

卢生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感谢吕翁说:‘关于宠辱、穷达、得失、生死这些道理,我都已经明白了。这就是先生阻止我欲望的原因。我愿意接受您的教诲。’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吕翁的敬仰。

稽首再拜而去。

卢生向吕翁稽首再拜,然后离开。这里的描写表现了卢生对吕翁的感激和尊敬。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枕中记》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31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