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板桥三娘子

作者: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一种文学体裁,结合了历史、浪漫、神话与现实元素,着重描述唐代的宫廷、民间以及爱情故事。许多唐代著名文学家如白居易、元稹等人也创作了传奇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文学形式之一,内容通常包括了爱情、历史、神话和奇异故事。它以诗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基础,展现了唐代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既有现实题材的描述,又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和虚构的奇幻成分。唐传奇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板桥三娘子-原文

唐汴州西有板桥店,店娃三娘子者,不知何从来。

寡居,年三十余,无男女,亦无亲属。

有舍数间,以鬻餐为业,然而家甚富厚,多有驴畜。

往来公私车乘,有不逮者,辄贱其估以济之。

人皆谓之有道,故远近行旅多归之。

元和中,许州客赵季和,将诣东都,过是宿焉。

客有先至者六七人,皆据便榻。

季和后至,最得深处一榻,榻邻比主人房壁。

既而三娘子供给诸客甚厚,夜深致酒,与诸客会饮极欢。

季和素不饮酒,亦预言笑。

至二更许,诸客醉倦,各就寝。

三娘子归室,闭关息烛。

人皆熟睡,独季和展转不寐。

隔壁闻三娘子悉窣,若动物之声。

偶然隙中窥之,即见三娘子向覆器下,取烛挑明之。

后于中箱中,取出一副耒,并一木牛,一木偶人,各大六七寸。

置于灶前,含水噀之,二物便行走。

木人则牵牛驾耒,遂耕床前一席地,来去数出。

又于箱中取出一裹荞麦子,授于木人种之。

须臾生,花发麦熟。

令木人收割待践,可得七八升。

又安置小磨子,硬成面讫,却收木人子于箱中。

即取面作烧饼数枚。

有顷鸡鸣,诸客欲发。

三娘子先起点灯,置新作烧饼于食床上,与诸客点心。

季和心动遽辞,开门而去,即潜于户外窥之。

乃见诸客围床,食烧饼未尽,忽一时踣地作驴鸣,须臾皆变驴矣。

三娘子尽驱入店后,而尽没其货财。

季和亦不告于人,私有慕其术者。

后月余日,季和自东都回,将至板桥店,预作荞麦烧饼,大小如前。

既至,复寓宿焉。

三娘子欢悦如初。

其夕更无他客,主人供待愈厚。

夜深,殷勤问所欲。

季和曰:‘明晨发,请随事点心。’

三娘子曰:‘此事无疑,但请稳便。’

半夜后,季和窥见之,一依前所为。

天明,三娘子具盘食,果实烧饼数枚于盘中讫,更取他物。

季和乘间走下,以先有者易其一枚,彼不知觉也,季和将发,就食,谓三娘子曰:‘适会某自有烧饼,请撤去主人者,留待他宾。’

即取已者食之,方饮次,三娘子送茶出来。

季和曰:‘请主人尝客一片烧饼。’

乃拣所易者与啖之。

才入口,三娘子据地作驴声,即立变为驴,甚壮健。

季和即乘之发,兼尽收木人、木牛子等。

然不得其术,试之不成。

季和乘策所变驴,周游他处,未尝阻失,日行百里。

后四年,乘入关,至华岳庙东五六里。

路旁忽见一老人,拍手大笑曰:‘板桥三娘子,何得作此形骸?’

因捉驴谓季和曰:‘彼虽有过,然遭君亦甚矣,可怜许,请从此放之。’

老人乃从驴口鼻边,以两手擘开。

三娘子自皮中跳出,宛复旧身,向老人拜讫,走去,更不知所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板桥三娘子-译文

唐朝汴州西边有一个叫板桥店的地方,店里有个叫三娘子的女子,不知道她从哪里来。她是个寡妇,三十多岁,没有子女,也没有亲属。她有几间房子,以卖饭为生,但家境非常富裕,有很多驴子。

来往的公私车辆,如果有人不够钱,她就会降低价格来帮助他们。人们都说她有道德,所以远近的旅行者都喜欢去她那里。元和年间,许州的客人赵季和,要去东都,路过这里就住下了。

有六七个客人先到了,都占据了方便的床铺。赵季和后来到,只得到了最深处的一张床,床靠近主人的房间墙壁。后来三娘子给客人们提供了丰盛的食物,深夜时分端上酒,和客人们一起畅饮。

赵季和不喝酒,也跟着大家说说笑笑。到了二更左右,客人们喝醉了,都去睡觉了。

三娘子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熄了灯。大家都睡着了,只有赵季和辗转反侧睡不着。他偶然从缝隙中窥见,看到三娘子在倒下的器具下取蜡烛点燃。

后来她在箱子中拿出一副犁具,还有一个木牛和一个木偶人,大小都有六七寸。她把它们放在灶前,含水喷洒,这两个东西就开始走动了。木人牵着木牛,用犁耕床前的席子,来回走动。

她又从箱子里拿出一包麦子,交给木人种下。不久麦子发芽,开花,麦子熟了。她让木人收割,可以得到七八升麦子。然后她放了一个小磨子,磨成面后,把木人放回箱子。

接着她做了几个烧饼。不久鸡鸣,客人们要出发了。三娘子先点亮灯,把新做的烧饼放在餐桌上,给客人们吃。赵季和心慌意乱地告辞,开门离开了,然后在户外偷看。

他看到客人们围着床,吃烧饼还没吃完,突然都倒在地上,发出驴叫声,一会儿都变成了驴。三娘子把驴都赶到店后,没收了他们的财物。赵季和也没有告诉别人,只是私下里羡慕她的法术。

一个月后,赵季和从东都回来,快到板桥店时,他预先做了几个荞麦烧饼,大小和之前一样。到了之后,他又住下了。三娘子像以前一样高兴,那晚没有其他客人,主人招待得更周到。

深夜,三娘子热情地询问他的需求。赵季和说:“明天早上出发,请随便准备点吃的。”

三娘子说:“这件事没问题,只要您觉得方便。”

半夜后,赵季和看到三娘子又像以前一样做了那些事情。天亮时,三娘子准备好了盘子和食物,盘子里有水果和几个烧饼。赵季和趁机走下床,用自己带来的烧饼换走了一个,三娘子没有察觉。

赵季和准备出发,就着食物吃,他对三娘子说:“刚才我自己的烧饼,请把主人的烧饼撤下去,留着给其他客人。”

他吃了换来的烧饼,正在喝酒时,三娘子送茶出来。赵季和说:“请主人尝一块客人的烧饼。”

于是她挑选了赵季和换来的那块烧饼吃。刚一入口,三娘子就趴在地上发出驴叫声,立刻变成了驴,非常健壮。赵季和就骑上它出发了,还带走了所有的木人和木牛。

但他没有学会那个法术,尝试了也不成功。赵季和骑着变成的驴,四处游历,从未遇到阻碍,每天能走一百里。

后来四年,他骑着驴进入关中,到了华岳庙东边五六里处。路旁突然看到一个老人,拍手大笑说:“板桥三娘子,你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老人抓着驴对赵季和说:“她虽然有过错,但遭遇你也是够惨的,可怜她,请让我放了她。”

老人就抓住驴的口鼻,用两手把它撕开。三娘子从皮中跳出来,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向老人行礼后,就走了,从此不知去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板桥三娘子-注解

唐汴州:唐朝时期的汴州,即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城市之一。

板桥店:位于汴州西的一处客栈,是故事发生的地点。

三娘子:客栈的女主人,寡居,具有神秘的能力。

鬻餐:出售食物,以餐饮为业。

元和中:唐朝宪宗元和年间,即公元806年至820年。

许州:唐朝的一个州,位于今天的河南省许昌市。

东都:指唐朝的东都洛阳。

耒:古代的一种农具,用于耕作。

木牛:用木头制成的牛,这里指由三娘子控制的木制牛。

木偶人:用木头制成的偶人,这里指由三娘子控制的木偶。

噀:喷洒。

践:踏,这里指收割后踩平。

硬成面:将磨好的面粉做成面团。

烧饼:一种面食,类似于今天的油条或煎饼。

关:关口,边界。

点灯:点亮灯火。

发:出发,离开。

策:鞭打。

华岳庙:位于华山脚下的庙宇。

形骸:身体,形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板桥三娘子-评注

唐汴州西有板桥店,店娃三娘子者,不知何从来。

此句开篇即设定了神秘氛围,通过‘不知何从来’暗示三娘子来历不明,增加了故事的神秘色彩。

寡居,年三十余,无男女,亦无亲属。

此句描绘了三娘子孤独的生活状态,‘寡居’、‘无男女’、‘无亲属’等词语,突显了她的孤独和寂寞。

有舍数间,以鬻餐为业,然而家甚富厚,多有驴畜。

此句交代了三娘子的生活来源和家境,‘鬻餐’暗示她以经营餐饮为业,‘家甚富厚’则表明她经营有道。

往来公私车乘,有不逮者,辄贱其估以济之。

此句揭示了三娘子的善行,她乐于助人,愿意以低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体现了她的善良和仁爱。

人皆谓之有道,故远近行旅多归之。

此句进一步强调了三娘子的善行,使得她声名远扬,吸引了众多行旅。

元和中,许州客赵季和,将诣东都,过是宿焉。

此句引入了故事的主人公赵季和,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客有先至者六七人,皆据便榻。季和后至,最得深处一榻,榻邻比主人房壁。

此句描绘了赵季和的住宿环境,通过‘最得深处一榻’暗示了他与三娘子房间相邻的特殊关系。

既而三娘子供给诸客甚厚,夜深致酒,与诸客会饮极欢。

此句展现了三娘子热情好客的一面,她不仅款待赵季和,还热情款待其他客人,营造了欢乐的氛围。

季和素不饮酒,亦预言笑。

此句说明了赵季和的个性,他虽然不饮酒,但仍然能够享受宴会。

至二更许,诸客醉倦,各就寝。

此句过渡到夜晚,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三娘子归室,闭关息烛。

此句描写了三娘子的日常生活,她回到自己的房间,熄灭了蜡烛,准备休息。

人皆熟睡,独季和展转不寐。

此句突出了赵季和的警觉性,他在众人熟睡时仍然保持清醒。

隔壁闻三娘子悉窣,若动物之声。

此句描绘了三娘子的神秘行为,她的动作如同动物一般,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

偶然隙中窥之,即见三娘子向覆器下,取烛挑明之。

此句揭示了三娘子的真实身份,她可能是一位拥有神秘法术的人。

后于中箱中,取出一副耒,并一木牛,一木偶人,各大六七寸。

此句进一步揭示了三娘子的神秘能力,她能够从箱子中取出农具和木制的人牛偶。

置于灶前,含水噀之,二物便行走。

此句展现了三娘子的法术,她通过含水噀物的方式,使得木制的人牛偶能够行走。

木人则牵牛驾耒,遂耕床前一席地,来去数出。

此句描绘了三娘子的法术效果,木制人牛偶能够耕作,展现了她的神奇能力。

又于箱中取出一裹荞麦子,授于木人种之。

此句说明了三娘子的法术不仅限于制造木偶,她还能够操纵植物生长。

须臾生,花发麦熟。

此句描绘了荞麦的生长过程,展现了三娘子的法术神奇之处。

令木人收割待践,可得七八升。

此句说明了三娘子的法术不仅能够种植植物,还能够收获粮食。

又安置小磨子,硬成面讫,却收木人子于箱中。

此句描绘了三娘子的法术,她能够将收获的粮食加工成面粉。

即取面作烧饼数枚。

此句说明了三娘子利用面粉制作烧饼,为客人准备早餐。

有顷鸡鸣,诸客欲发。

此句描绘了清晨的景象,客人准备离开。

三娘子先起点灯,置新作烧饼于食床上,与诸客点心。

此句说明了三娘子为客人准备早餐,并点燃灯火,为客人提供便利。

季和心动遽辞,开门而去,即潜于户外窥之。

此句说明了赵季和对三娘子的行为感到惊讶,他决定离开并暗中观察。

乃见诸客围床,食烧饼未尽,忽一时踣地作驴鸣,须臾皆变驴矣。

此句揭示了三娘子的法术,她能够将人变成驴,增加了故事的奇幻色彩。

三娘子尽驱入店后,而尽没其货财。

此句说明了三娘子利用法术变驴,将客人的财物全部夺走。

季和亦不告于人,私有慕其术者。

此句说明了赵季和虽然没有举报三娘子,但他对她的法术产生了兴趣。

后月余日,季和自东都回,将至板桥店,预作荞麦烧饼,大小如前。

此句说明了赵季和为了再次见到三娘子,提前制作了烧饼。

既至,复寓宿焉。

此句说明了赵季和再次在板桥店住宿。

三娘子欢悦如初。

此句说明了三娘子对赵季和的到来感到高兴。

其夕更无他客,主人供待愈厚。

此句说明了三娘子对赵季和的款待更加热情。

夜深,殷勤问所欲。

此句说明了三娘子对赵季和的关心,她询问他的需求。

季和曰:‘明晨发,请随事点心。’

此句说明了赵季和的请求,他希望三娘子为他准备早餐。

三娘子曰:‘此事无疑,但请稳便。’

此句说明了三娘子对赵季和的请求表示同意,但她要求赵季和保持稳定。

半夜后,季和窥见之,一依前所为。

此句说明了赵季和再次观察到三娘子的神秘行为。

天明,三娘子具盘食,果实烧饼数枚于盘中讫,更取他物。

此句说明了三娘子为赵季和准备了早餐。

季和乘间走下,以先有者易其一枚,彼不知觉也。

此句说明了赵季和暗中更换了烧饼,以测试三娘子的法术。

季和将发,就食,谓三娘子曰:‘适会某自有烧饼,请撤去主人者,留待他宾。’

此句说明了赵季和向三娘子解释他的行为,并请求她将烧饼留给他。

即取已者食之,方饮次,三娘子送茶出来。

此句说明了赵季和开始享用早餐,三娘子为他送茶。

季和曰:‘请主人尝客一片烧饼。’

此句说明了赵季和邀请三娘子尝试他手中的烧饼。

乃拣所易者与啖之。

此句说明了三娘子接受了赵季和的邀请,并开始品尝烧饼。

才入口,三娘子据地作驴声,即立变为驴。

此句揭示了三娘子的法术,她被赵季和的烧饼所迷惑,变成了驴。

季和即乘之发,兼尽收木人、木牛子等。

此句说明了赵季和利用三娘子变驴的机会,将她和其他法术物品一同带走。

然不得其术,试之不成。

此句说明了赵季和虽然得到了三娘子的法术物品,但他无法掌握这些法术。

季和乘策所变驴,周游他处,未尝阻失,日行百里。

此句说明了赵季和利用变驴的法术,自由自在地周游各地。

后四年,乘入关,至华岳庙东五六里。

此句说明了赵季和经过四年的旅行,来到了华岳庙附近。

路旁忽见一老人,拍手大笑曰:‘板桥三娘子,何得作此形骸?’

此句说明了赵季和遇到了一位老人,他对三娘子的变驴行为感到惊讶。

因捉驴谓季和曰:‘彼虽有过,然遭君亦甚矣,可怜许,请从此放之。’

此句说明了老人对赵季和的同情,他请求赵季和释放三娘子。

老人乃从驴口鼻边,以两手擘开。

此句说明了老人通过某种方式,将三娘子从驴的身体中释放出来。

三娘子自皮中跳出,宛复旧身,向老人拜讫,走去,更不知所之。

此句说明了三娘子恢复了原貌,向老人表示感谢,然后离开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板桥三娘子》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31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