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一种文学体裁,结合了历史、浪漫、神话与现实元素,着重描述唐代的宫廷、民间以及爱情故事。许多唐代著名文学家如白居易、元稹等人也创作了传奇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文学形式之一,内容通常包括了爱情、历史、神话和奇异故事。它以诗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基础,展现了唐代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既有现实题材的描述,又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和虚构的奇幻成分。唐传奇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李謩-原文
暮,开元中吹笛为第一部,近代无比。
有故,自教坊请假至越州,公私更宴,以观其妙。
时州客举进士者十人,皆有资业,乃醵二千文同会镜湖,欲邀李生湖上吹之、想其风韵,尤敬人神。
以费多人少,遂相约各召一客。
会中有一人,以日晚方记得,不遑他请;其邻居独孤生者,年老,久处田野,人事不知,茅屋数间,尝呼为’独孤丈’,至是遂以应命。
到会所,澄波万顷,景物皆奇。
李生拂笛,渐移舟于湖心。
时轻云蒙笼,微风拂浪,波澜陡起。
李生捧笛,其声如发之后,昏曀齐开,水木森然,仿佛如有鬼神之来。
坐客皆更赞咏之,以为钧天之乐不如也。
独孤生乃无一言。
会者皆怒。
李生以为轻己,意甚忿之。
良久,又静思作一曲,更加妙绝,无不赏骇。
独孤生又无言。
邻居召至者甚惭悔,白于众曰:‘独孤村落幽处,城郭稀至,音乐之类,率所不通。’
会客同诮责之;独孤生不答,但微笑而已。
李生曰:‘公如是,是轻薄,为复是好手?’
独孤生乃徐曰:‘公安知仆不会也?’
坐客皆为李生改容谢之。
独孤曰:‘公试吹《涼州》。’
至曲终,独孤生曰:‘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龟兹之侣乎?’
李生大骇,起拜曰:‘丈人神绝!某亦不自知,本师实龟兹人也。’
又曰:‘第十三叠误入《水调》,足下知之乎?’
李生曰:‘某顽蒙,实不觉。’
独孤生乃取吹之。
李生更有一笛,拂拭以进。
独孤视之曰:‘此都不堪取,执者粗通耳。’
乃换之,曰:‘此至人破,必裂,得无吝惜否?’
李生曰:‘不敢。’
遂吹。
声发入云,四座震栗;李生蹙踖不敢动。
至第十三叠,揭示谬误之处,敬伏将拜。
及入破,笛遂败裂,不复终曲。
李生再拜,众皆帖息,乃散。
明日,李生并会客皆往候之,至则唯茅舍尚存,独孤生不见矣。
越人知者皆访之,竟不知其所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李謩-译文
傍晚时分,开元年间有一位吹笛高手,他的技艺在当时无人能比。因为一些原因,他请假从教坊来到了越州,公共和私人的宴会他都参加了,以便让大家见识他的技艺。当时有十个州客正在准备参加进士考试,他们都有一定的资产和职业,于是他们凑了二千文钱在镜湖上聚会,想要邀请李生在湖上吹笛,感受他的风采,对他非常敬仰。因为人数多而笛子少,他们决定每人邀请一位客人。其中有一位客人直到晚上才想起这件事,没有时间去请其他人;他的邻居独孤生年纪大,长期生活在乡村,对世事不甚了解,住在几间茅屋中,人们通常称呼他为‘独孤丈’,这次他接受了邀请。
他们到达聚会地点时,湖面平静如镜,周围景色都很奇特。李生开始吹笛,慢慢地将船移到了湖中心。当时天空中轻云笼罩,微风拂过波浪,波浪突然翻滚起来。李生拿起笛子,笛声响起后,周围的昏暗都散去了,水和树木显得生机勃勃,仿佛有鬼神降临。在座的客人都赞叹不已,认为这样的音乐比天上的音乐还要美妙。独孤生却一言不发。在座的客人都很生气。李生认为独孤生轻视自己,心中非常愤怒。过了一会儿,他又安静地吹了一曲,更加妙不可言,所有人都为之赞叹。独孤生仍然一言不发。被邀请的邻居感到非常惭愧和后悔,向大家解释说:‘独孤生住在偏远的乡村,很少有人来,对音乐这类事情一窍不通。’
聚会的人一起责备独孤生;独孤生不回答,只是微笑。
李生说:‘先生这样做,是轻视人,还是真的有高超的技艺?’
独孤生才慢慢地说:‘你怎么知道我不会呢?’
在座的客人都为李生改变了态度并向独孤生道歉。
独孤生说:‘你试试吹《凉州》吧。’
等到曲子吹完,独孤生说:‘你也很擅长;但是你的音调混合了外国音乐,难道你没有龟兹的朋友吗?’
李生非常惊讶,起身跪拜说:‘老丈真是神人!我竟然不知道,我的老师其实是龟兹人。’
他又说:‘第十三叠你误入了《水调》,你知道吗?’
李生说:‘我愚笨无知,真的没有注意到。’
独孤生于是拿起笛子吹奏起来。李生又拿出一支笛子,擦拭干净后递给独孤生。独孤生看了看说:‘这支笛子太差了,吹的人只是粗通笛艺。’
然后他换了一支笛子,说:‘这支笛子非常珍贵,吹奏时可能会破裂,你不会吝啬吧?’
李生说:‘不敢。’
于是他吹奏起来。笛声直入云霄,四座的人都感到震惊;李生紧张得不敢动。到了第十三叠,独孤生指出了错误的地方,李生恭敬地跪拜。等到进入高潮部分,笛子突然破裂,无法继续吹奏。李生再次跪拜,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然后散去。第二天,李生和聚会的人都去拜访独孤生,但是发现只有茅屋还在,独孤生却不见了。越地知道这件事的人都在寻找他,但最终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李謩-注解
暮:晚上,傍晚。在这里指时间,指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傍晚。
开元:唐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从713年到741年,是唐朝的鼎盛时期。
吹笛:吹奏笛子,笛子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
第一部:指在开元年间吹奏笛子的第一流水平。
教坊:唐代宫廷音乐机构,负责培养和选拔乐工。
请假:请求假期。
越州:古地名,今浙江省绍兴市。
公私更宴:公家和私人轮流宴会。
镜湖:镜湖,越州著名的湖泊。
醵:聚集,凑钱。
进士:科举制度中的高级科举考试及第者。
资业:财富和职业。
湖上:在湖上。
风韵:风度韵味。
教坊请假:向教坊请假。
州客:越州的客人。
举进士:参加进士考试。
醵二千文:凑了二千文钱。
李生:指李姓的年轻人。
澄波万顷:湖面平静如镜,波光粼粼。
轻云蒙笼:轻薄的云层笼罩着。
微风拂浪:微风吹拂着波浪。
波澜陡起:波涛突然涌起。
昏曀齐开:天空突然放晴。
水木森然:水边的树木茂盛。
仿佛:好像。
鬼神之来:仿佛有鬼神降临。
钧天之乐:天上的音乐,指非常美妙的音乐。
独孤生:姓独孤的人。
田野:田野,指乡村。
人事不知:对世事一无所知。
茅屋:用茅草盖的屋。
独孤丈:对独孤生的尊称。
会中:宴会中。
轻己:轻视自己。
忿之:对此感到愤怒。
钧天之乐不如也:比不上天上的音乐。
改容谢之:改变脸色,向他道歉。
涼州:古地名,今甘肃省武威市。
龟兹:古地名,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一带。
水调:古代乐曲名。
第十三叠:乐曲中的第十三段。
破:乐曲的高潮部分。
裂:破裂,指笛子断裂。
帖息:安静下来,不再喧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李謩-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一场在唐代开元年间,由李生在越州举办的吹笛盛宴。文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首先,文章开篇即点明了吹笛的重要性,将其称为‘第一部’,并强调其‘近代无比’,突显了李生笛艺的高超。
接着,文中描述了李生请假至越州,公私宴请,以观其妙。这一情节体现了李生在音乐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文中还提到了十位州客,他们有资业,愿意出资邀请李生吹笛,可见李生在当时的音乐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在湖上吹笛的场景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描写,如‘澄波万顷,景物皆奇’,‘轻云蒙笼,微风拂浪’,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李生吹笛时,‘其声如发之后,昏曀齐开,水木森然,仿佛如有鬼神之来’,表现了音乐的力量和感染力。
独孤生的出现,为故事增添了戏剧性。他虽年迈,却对音乐一无所知,却能在关键时刻点醒李生,展现了其超凡的洞察力。
独孤生对李生的评价,‘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龟兹之侣乎?’,既是对李生的肯定,又暗示了李生笛艺的渊源。
李生对独孤生的态度由怒转敬,体现了其谦逊和尊重他人的品质。
最后,独孤生以自己的笛艺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使得李生再次拜服。这一情节既展示了独孤生的才华,也体现了音乐的魅力。
整段古文通过对音乐和人物的描写,展现了唐代音乐文化的繁荣和人物性格的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