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李睍

作者: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一种文学体裁,结合了历史、浪漫、神话与现实元素,着重描述唐代的宫廷、民间以及爱情故事。许多唐代著名文学家如白居易、元稹等人也创作了传奇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文学形式之一,内容通常包括了爱情、历史、神话和奇异故事。它以诗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基础,展现了唐代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既有现实题材的描述,又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和虚构的奇幻成分。唐传奇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李睍-原文

唐殿中侍御史李逢年,自左迁后,稍进汉州雒县令。

逢年有吏才,蜀之采访使,常委以推按焉。

逢年妻,中丞郑昉之女也,情志不台,去之。

及在蜀城,谓益府户曹李睍曰:

‘逢年家无内主,荡落难堪,儿女长成,理须婚娶。

弟既相狎,幸为逢年求一妻焉。

此都官寮女之与妹,纵再醮者,亦可论之,幸留意焉。’

睍曰:‘诺。’

复又访之于睍。

睍,率略人也,乃造逢年曰:

‘兵曹李札,甚名家也。

‘札妹甚美,闻于蜀城,曾适元民莫,夫寻卒,资装亦厚,从婢且二十人,兄能娶之乎?’

逢年许之,令睍报李札。

札自造逢年谢。

明日,请至宅。

其夜,逢年喜,寝未曙而兴。

严饰毕,顾步阶除,而独言曰:

‘李札之妹,门地若斯;虽曾适人,年幼且美;家又富贵,何幸如之。’

言再三,忽惊叹曰:

‘李睍过矣,又误于人!今所论亲,为复何姓?怪哉!’

因策马到府庭。

李睍进曰:‘兄今日过札妹乎?’

逢年不应。

睍曰:‘事变矣?’

逢年曰:‘君思札妹乎,为复何姓?’

睍惊而退,遇李札。

札曰:‘侍御今日见过乎?已为地矣。’

睍曰:‘吾大误耳,但知求好婿,都不思其姓氏!’

札大惊,惋恨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李睍-译文

唐朝的殿中侍御史李逢年,自从被降职之后,逐渐升迁到了汉州的雒县当县令。逢年有做官的才能,蜀地的采访使经常让他负责审查案件。逢年的妻子是中丞郑昉的女儿,性格不合,所以离婚了。等到他在蜀城的时候,他对益府的户曹李睍说:“逢年家里没有女主人了,生活变得很艰难,孩子们也长大了,应该给他们娶妻。我的弟弟已经和你亲近了,希望你能够为逢年找一个妻子。这个都官寮的女儿和我的妹妹一样,即使是再婚的人,也可以考虑,希望你能多留意一下。”

李睍答应了。他又去找李睍,李睍是个粗心大意的人,于是他就去找逢年说:“兵曹李札是个很有名望的人。李札的妹妹非常漂亮,在蜀城很有名,曾经嫁给了元民莫,丈夫不久后就去世了,嫁妆也很丰厚,还有二十多个婢女,你能够娶她吗?”

逢年答应了,让李睍去告诉李札。李札亲自来找逢年道谢。第二天,他请逢年到自己家里。那天晚上,逢年很高兴,天还没亮就起床了。他打扮得整整齐齐,站在楼梯口,独自说:“李札的妹妹,门第如此高贵;虽然曾经嫁过人,年纪轻轻而且很美;家里又很富贵,多么幸运啊。”

说了几遍,突然惊讶地说:“李睍你错了,还误导了别人!现在我们谈论的亲事,对方姓什么?真是奇怪啊!”

于是他骑马赶到府衙。李睍进来说:“哥哥今天见到李札妹妹了吗?”

逢年没有回答。李睍说:“事情有变吗?”

逢年说:“你是在想李札的妹妹吗,你知道她姓什么吗?”

李睍惊讶地退了出去,遇到了李札。李札说:“侍御今天见到我妹妹了吗?她已经答应了。”

李睍说:“我太粗心了,只知道找好女婿,却没想到去考虑她的姓氏!”

李札非常惊讶,感到非常遗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李睍-注解

唐殿中侍御史:唐代官职,殿中侍御史是监察官,负责监察宫廷内的官员,侍御史是殿中侍御史的副手。

左迁:古代官职调动的一种形式,指由高官职位降为低官职位,通常表示贬谪。

汉州雒县令:汉州雒县是唐代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令是县级行政区的最高长官。

吏才:指官员的行政能力和处理事务的能力。

蜀之采访使:蜀是唐代的一个地区,采访使是唐代设立的地方监察官,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中丞:唐代官职,中丞是御史中丞的简称,是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的官员。

情志不台:指人的性格或情感不合时宜,不适宜于某种环境或角色。

去之:离开,辞去。

益府户曹:益府是唐代的一个地方行政单位,户曹是府中负责户籍、税收等事务的官员。

兵曹:唐代官职,兵曹是负责军事事务的官员。

名家:指有显赫家世或才学的人家。

元民莫:元民莫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姓氏或人名,但在此文中没有具体说明。

资装:指嫁妆,新娘出嫁时带来的财物。

从婢:随从的婢女。

策马:骑马。

府庭:官府的庭院。

地:在此处指订婚,定下婚事。

姓氏:指家族的姓和名,此处指对方的家族背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李睍-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唐代官员李逢年在蜀地的生活及其婚姻的曲折过程,展现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

首句‘唐殿中侍御史李逢年,自左迁后,稍进汉州雒县令’介绍了李逢年的官职变迁,由殿中侍御史左迁至汉州雒县令,体现了唐代官场的残酷和人事变迁。

‘逢年有吏才,蜀之采访使,常委以推按焉’表明李逢年在蜀地有才干,受到采访使的信任,这也为他后来的婚姻问题埋下了伏笔。

‘逢年妻,中丞郑昉之女也,情志不台,去之’揭示了李逢年婚姻的不幸,妻子的离去使得他家庭生活空虚。

‘及在蜀城,谓益府户曹李睍曰:“逢年家无内主,荡落难堪,儿女长成,理须婚娶。’逢年向李睍倾诉自己的孤独和对婚姻的渴望,同时也表现出他对于家庭完整的向往。

‘睍曰:“诺。”’李睍答应帮忙,显示出他热心助人的品质。

‘复又访之于睍’表明李逢年对婚姻问题的重视,多次向李睍咨询。

‘睍,率略人也,乃造逢年曰:“兵曹李札,甚名家也。札妹甚美,闻于蜀城,曾适元民莫,夫寻卒,资装亦厚,从婢且二十人,兄能娶之乎?”’李睍介绍了一个合适的对象,这个对象不仅有美貌,还有家世和财富,符合李逢年的期望。

‘逢年许之,令睍报李札’李逢年答应了这个提议,并让李睍通知李札。

‘札自造逢年谢’李札亲自拜访李逢年表示感谢,这一行为显示了李札的礼貌和尊重。

‘明日,请至宅。其夜,逢年喜,寝未曙而兴。严饰毕,顾步阶除,而独言曰:“李札之妹,门地若斯;虽曾适人,年幼且美;家又富贵,何幸如之。”’李逢年对即将到来的婚姻充满喜悦,对未婚妻的出身和美貌感到满意。

‘言再三,忽惊叹曰:“李睍过矣,又误于人!今所论亲,为复何姓?怪哉!”’李逢年突然意识到李睍可能搞错了对方的姓氏,这种突然的转变表现了他的细心和敏锐。

‘因策马到府庭’李逢年急忙赶到府庭,想要弄清楚真相。

‘李睍进曰:“兄今日过札妹乎?”’李睍询问李逢年是否见过李札妹妹,暗示他可能已经知道了错误。

‘逢年不应’李逢年没有回答,表明他正在思考。

‘睍曰:“事变矣?”’李睍意识到事情可能出现了变故。

‘逢年曰:“君思札妹乎,为复何姓?”’李逢年询问李睍是否记得李札妹妹的姓氏,这是对李睍的质问。

‘睍惊而退,遇李札’李睍被李逢年的质问吓到,急忙退下,恰好遇到了李札。

‘札曰:“侍御今日见过乎?已为地矣。”’李札告诉李睍他已经为妹妹找到了未婚夫。

‘睍曰:“吾大误耳,但知求好婿,都不思其姓氏!”’李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他只顾着寻找好女婿,却忘记了考虑对方的姓氏。

‘札大惊,惋恨之’李札对李睍的错误感到震惊和惋惜,这一情节突出了李札对妹妹婚姻的重视。

整段古文通过李逢年与李睍、李札之间的对话,展现了唐代社会婚姻观念、人际交往和家族关系的复杂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李睍》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30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