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李使君

作者: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一种文学体裁,结合了历史、浪漫、神话与现实元素,着重描述唐代的宫廷、民间以及爱情故事。许多唐代著名文学家如白居易、元稹等人也创作了传奇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文学形式之一,内容通常包括了爱情、历史、神话和奇异故事。它以诗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基础,展现了唐代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既有现实题材的描述,又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和虚构的奇幻成分。唐传奇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李使君-原文

乾符中,有李使君出牧罢归ō,居在东洛。

深感一贵家旧恩,欲召诸子从容。

有敬爱寺僧圣刚者,常所往来,李因以具宴为说。

僧曰:’某与为门徒久矣。每观其食,穷极水陆滋味;常馔必以炭炊,往往不惬其意。此乃骄逸成性,使君召之可乎?’

李曰:’若朱象髓、白猩唇,恐未能致;止于精办小筵,亦未为难。’

于是广求珍异,俾妻孥亲为调鼎,备陈绮席雕盘。

选日邀致。

弟兄列坐,矜持俨若冰玉。

肴羞每至,曾不入口;主人揖之再三,唯沾果实而已。

及至冰餐,具置一匙于口,各相眄良久,咸若啮檗吞针。

李莫究其由,但以失饪为谢。

明日复见圣刚,备述诸子情貌。

僧曰:’前者所说岂谬哉!’

既而,造其门而问之曰:’李使君特备一筵,肴馔可谓丰洁,何不略领其意?’

诸子曰:’燔炙煎和未得法。’

僧曰:’他物纵不可食,炭炊之餐,又嫌何事?’

乃曰:’上人未知,凡以炭炊馔,先烧令熟,谓之‘炼炭’,方可入爨;不然,犹有烟气。李使君宅炭不经炼,是以难食。’

僧拊掌大笑曰:’此则非贫道所知也!’

及巢寇陷落,财产剽掠俱荆昆仲数人,乃与圣刚同窜,潜伏山谷,不食者至于三日,贼锋稍远,徒步将往河桥。

道中小店始开,以脱粟为餐而卖。

僧囊中有钱数百,买于土杯同食;腹枵既甚,膏粱之美不如。

僧笑而谓之曰:’此非炼炭所炊,不知堪与郎君吃否?’

皆低头惭靦,无复词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李使君-译文

乾符年间,有一位名叫李使君的官员从外地回来,居住在东洛。他深感一位贵族家的旧恩,想要邀请他们家的子弟们来家中聚会。有一位名叫圣刚的敬爱寺僧人,经常与他们来往,李使君就借此机会提出要设宴款待。僧人说:‘我和他们已经交往很久了。每次看到他们吃饭,都是极尽山珍海味的享受;他们常吃的食物都是用炭火煮的,但常常不能满足他们的口味。这已经是他们天性中的骄奢淫逸,使君您邀请他们来,他们能来吗?’李使君说:‘如果是朱象髓、白猩唇这样的珍馐,恐怕我也无法提供;只要精心准备一顿小宴,也不算难事。’于是他广泛搜寻珍奇美食,让妻子亲自下厨,准备了华丽的宴席和精美的餐具。选定了日子,邀请他们前来。

兄弟们坐下来,神态庄重得像冰玉一样。每次上菜,他们都不愿入口;主人多次作揖邀请,他们只是吃点水果而已。等到上冰镇的食物时,每个人都在嘴里放了一勺,相互看了很久,都像是在咬苦涩的檗木或吞针一样。李使君不知道原因,只是以食物没有煮熟为借口。

第二天,李使君又见到了圣刚,详细描述了兄弟们的表情和举止。僧人说:‘之前我说的话难道有错吗?’

随后,他来到李使君的家门前询问说:‘李使君特意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宴席,食物可以说是既丰富又干净,为什么他们都不愿意稍微尝一尝呢?’

兄弟们回答说:‘烧烤和烹饪的方法都不对。’

僧人说:‘其他东西就算不能吃,用炭火煮的食物,又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他们回答说:‘上人可能不知道,用炭火煮的食物,必须先烧熟,称为“炼炭”,才能用来烹饪;否则,还会有烟味。李使君家的炭火没有经过炼制,所以难以入口。’

僧人拍手大笑说:‘这可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了!’

等到巢寇攻陷了城池,财产都被抢掠一空,李家的几个兄弟也和圣刚一起逃到了山谷中,三天都没有吃东西。敌军攻势稍弱后,他们步行前往河桥。路边的店铺刚刚开门,用糙米做的食物出售。僧人袋子里有几百钱,买了糙米饭和土杯一起吃;因为肚子饿得厉害,粗糙的食物也比不上美食。僧人笑着对他说:‘这不是用炼炭煮的,不知道能否与您共享?’

大家都低头羞愧,无言以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李使君-注解

乾符:乾符是唐朝的一个年号,由唐僖宗李儇于公元874年使用,直到公元879年。这里指的是唐朝末年。

李使君:使君是对地方官员的一种尊称,这里指的是李姓的地方官员。

出牧罢归:出牧指的是官员被派往地方担任牧民(即地方行政长官)的职务,罢归则是指任期结束返回。

东洛:东洛指的是洛阳的东部地区,洛阳是唐朝的东都,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敬爱寺:敬爱寺是一个佛教寺庙的名字,这里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寺庙。

圣刚:圣刚是寺庙中的一位僧人名字。

门徒:门徒指的是学生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圣刚的弟子。

水陆滋味:水陆滋味指的是各种美食,包括水产品和陆地上的食物。

炭炊:炭炊是指用炭火来烹饪食物。

精办小筵:精办小筵指的是精心准备的简单宴会。

绮席雕盘:绮席指的是华丽的席子,雕盘则是雕刻精美的盘子,这里指的是宴会的豪华布置。

矜持俨若冰玉:矜持俨若冰玉形容人的态度庄重、冷漠,如同冰玉一样冷峻。

肴羞:肴羞指的是美味的菜肴。

朱象髓、白猩唇:朱象髓和白猩唇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珍贵食材,这里用来形容食物的珍贵。

失饪:失饪指的是烹饪不得法,食物烹饪不当。

巢寇陷落:巢寇陷落指的是敌军被击败,巢寇可能指的是叛军或敌军。

荆昆仲:荆昆仲是指兄弟,荆是荆州的简称,昆仲则是兄弟的称呼。

炼炭:炼炭是指经过特殊处理的炭,用于烹饪食物时可以去除烟味,使食物更加美味。

脱粟:脱粟是指去壳的谷物,这里指的是用去壳的谷物做的食物。

膏粱之美:膏粱之美指的是肥美细腻的食物,膏梁是古代对美食的通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李使君-评注

乾符中,有李使君出牧罢归ō,居在东洛。

此句开篇点明时间背景,乾符为唐朝时期的一个年号,李使君作为一位地方官员,罢归东洛,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

深感一贵家旧恩,欲召诸子从容。

李使君因感念旧恩,欲邀请旧日门生共聚,体现出一种不忘旧情的人情味。

有敬爱寺僧圣刚者,常所往来,李因以具宴为说。

此句引入僧人圣刚,他是李使君的常客,李使君因此向他提起设宴之事,显示出李使君对圣刚的尊重与信任。

僧曰:’某与为门徒久矣。每观其食,穷极水陆滋味;常馔必以炭炊,往往不惬其意。此乃骄逸成性,使君召之可乎?’

圣刚以师徒身份,直言不讳地指出李使君门生骄奢淫逸的习性,认为这种性格不利于邀请他们共聚。

李曰:’若朱象髓、白猩唇,恐未能致;止于精办小筵,亦未为难。’

李使君对此表示理解,并表示即使不能提供珍馐美味,也会尽力准备。

于是广求珍异,俾妻孥亲为调鼎,备陈绮席雕盘。

李使君为了宴请门生,不惜耗费心思,准备丰盛的宴席,显示出他的诚意。

选日邀致。

李使君选择良辰吉日,邀请门生共聚,体现出一种对传统礼仪的尊重。

弟兄列坐,矜持俨若冰玉。

门生们坐于席上,举止端庄,如同冰玉一般,表现出一种谦逊有礼的风度。

肴羞每至,曾不入口;主人揖之再三,唯沾果实而已。

尽管菜肴丰盛,门生们却不愿品尝,只是沾些水果,反映出他们内心的傲慢与不逊。

及至冰餐,具置一匙于口,各相眄良久,咸若啮檗吞针。

在冰餐环节,门生们更是难以入口,相互观望,如同啮檗吞针一般痛苦,进一步凸显了他们的矫情与做作。

李莫究其由,但以失饪为谢。

李使君不明所以,只能以食物烹饪不当为由,向门生们道歉。

明日复见圣刚,备述诸子情貌。

李使君第二天再次见到圣刚,向他描述了门生们的表现。

僧曰:’前者所说岂谬哉!’

圣刚肯定了李使君的描述,表明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既而,造其门而问之曰:’李使君特备一筵,肴馔可谓丰洁,何不略领其意?’

圣刚随后亲自拜访李使君,询问为何门生们不愿品尝美食。

诸子曰:’燔炙煎和未得法。’

门生们以烹饪技术不佳为由,试图掩盖自己的矫情。

僧曰:’他物纵不可食,炭炊之餐,又嫌何事?’

圣刚反问门生们,为何连炭炊的食物都嫌弃,揭示了他们的虚伪。

乃曰:’上人未知,凡以炭炊馔,先烧令熟,谓之‘炼炭’,方可入爨;不然,犹有烟气。李使君宅炭不经炼,是以难食。’

门生们终于道出了真相,原来是因为李使君家中的炭火未经炼制,导致食物带有烟气,难以入口。

僧拊掌大笑曰:’此则非贫道所知也!’

圣刚听后,不禁抚掌大笑,表示对门生们行为的无奈与讽刺。

及巢寇陷落,财产剽掠俱荆昆仲数人,乃与圣刚同窜,潜伏山谷,不食者至于三日,贼锋稍远,徒步将往河桥。

此句描绘了圣刚与门生们在战乱中的遭遇,展现了他们共同经历的艰难困苦。

道中小店始开,以脱粟为餐而卖。僧囊中有钱数百,买于土杯同食;腹枵既甚,膏粱之美不如。

圣刚在逃亡途中,以脱粟为食,尽管生活艰苦,但他却觉得这种食物胜过膏粱美食。

僧笑而谓之曰:’此非炼炭所炊,不知堪与郎君吃否?’

圣刚笑着对门生们说,这种食物虽然没有炼炭炊制,但不知是否符合他们的口味。

皆低头惭靦,无复词对。

门生们听后,都羞愧地低下了头,无言以对,表现出他们内心的懊悔与羞耻。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李使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29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