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荀罂伍员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荀罂伍员-原文

鲁襄时,晋、楚争郑。

襄公九年,晋悼公帅诸侯之师围郑,郑人恐,乃行成。

荀偃曰:“遂围之,以待楚人之救也,而与之战。不然,无成。”(边批:亦是。)

荀罂曰:“许之盟而还师以敝楚:吾三分四军,与诸侯之锐,以逆来者,于我未病,楚不能矣。犹愈于战,暴骨以逞,不可以争。大劳未艾。君子劳心,伍员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

乃许郑成,后三驾郑,而楚卒道敝,不能争,晋终得郑。

吴阖闾既立,问于伍员曰:“初而言伐楚,余知其可也。而恐其使余往也,又恶人之有余之功也。今余将自有之矣,伐楚何如?”

对曰:“楚执政众而乖,莫适任患。若为三师以肄焉,一师至,彼必皆出;彼出则归,彼归则出,楚必道敝。亟肄以罢之,多方以误之。既罢,而后以三军继之,必大克之。”

阖闾从之,楚于是乎始病。

〔评〕晋、吴敝楚,若出一辙。然吴能破楚,而晋不能者,终少柏举之一战也。宋儒乃以城濮之战咎晋文非王者之师。噫!有此议论,所以养成南宋为不战之天下,而竟奄奄以亡。悲夫!

按:吴璘制金,亦用此术。虏性忍耐坚久,令酷而下必死,每战非累日不决。于是选据形便,出锐卒,更迭挠之,与之为无穷,使不得休暇,以沮其坚忍之气,俟其少怠,出奇胜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荀罂伍员-译文

在鲁襄公时期,晋国和楚国争夺郑国。

襄公九年,晋悼公率领诸侯的军队包围了郑国,郑国人感到害怕,于是请求和解。

荀偃说:“继续包围他们,等待楚国的救援,然后与他们交战。如果不这样做,就无法成功。”(边批:也是对的。)

荀罂说:“答应他们的和解请求,然后撤军以削弱楚国:我们将军队分成三部分,与诸侯的精锐部队一起,迎击来犯的敌人,这样对我们没有害处,而楚国则无法应对。这比直接交战要好,因为直接交战会导致大量伤亡,无法真正争夺胜利。大的劳苦还未结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这是先王的制度。”

于是晋国答应了郑国的和解请求,后来三次出兵郑国,楚国最终因为道路疲惫,无法再争夺,晋国最终得到了郑国。

吴国的阖闾即位后,问伍员:“当初你说要攻打楚国,我知道这是可行的。但我担心你会让我亲自去,又讨厌别人有功劳。现在我将亲自去做,攻打楚国怎么样?”

伍员回答说:“楚国的执政者众多且不团结,没有人能胜任应对危机。如果我们分成三支部队轮流骚扰他们,一支部队到达,他们必定全部出动;他们出动我们就撤退,他们撤退我们就出动,楚国必定会因道路疲惫而衰弱。频繁骚扰以使他们疲惫,多方误导他们。等他们疲惫后,再用三军主力进攻,必定能大获全胜。”

阖闾听从了他的建议,楚国从此开始衰弱。

〔评〕晋国和吴国削弱楚国的方法如出一辙。然而吴国能够攻破楚国,而晋国不能,最终缺少了柏举之战这样的决定性战役。宋儒却以城濮之战责备晋文公不是王者之师。唉!有这样的议论,难怪南宋成为一个不战的天下,最终奄奄一息而亡。真是悲哀啊!

按:吴璘对付金国,也用了这种方法。金人性格坚韧持久,命令严酷且士兵必死,每次战斗都要持续多日才能决出胜负。于是吴璘选择占据有利地形,派出精锐部队,轮流骚扰他们,与他们进行无休止的战斗,使他们得不到休息,以削弱他们的坚韧之气,等到他们稍有懈怠,再出奇制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荀罂伍员-注解

鲁襄时:指鲁襄公时期,鲁襄公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君主。

晋、楚争郑:晋国和楚国争夺郑国的控制权,郑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

晋悼公:晋国的君主,名悼公,是晋国的一位重要君主。

荀偃:晋国的大夫,荀偃是晋国的重要谋士。

荀罂:晋国的大夫,荀罂是晋国的重要谋士。

伍员:吴国的大夫,伍员是吴国的重要谋士。

阖闾:吴国的君主,阖闾是吴国的一位重要君主。

柏举之战:春秋时期吴国与楚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吴国在此战中大胜楚国。

城濮之战: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晋国在此战中大胜楚国。

吴璘:吴国的将领,吴璘是吴国的重要将领。

金:指金国,金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荀罂伍员-评注

这段古文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和吴国在与楚国争夺郑国和金国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战略和战术的运用,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晋国通过围困郑国,迫使郑国屈服,并通过三分四军的策略,削弱了楚国的力量。吴国则通过分兵骚扰楚国的策略,使楚国疲于奔命,最终在柏举之战中大胜楚国。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古文体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激烈的争霸斗争。晋国和吴国通过智慧和策略,成功地削弱了对手的力量,最终取得了胜利。这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智慧和策略的较量。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古文通过简洁明了的叙述,生动地描绘了晋国和吴国的战略和战术。作者通过对人物对话和行动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智慧和谋略。同时,作者通过对战争过程的描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古文为我们提供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争霸斗争的重要历史资料。通过对这段古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激烈的争霸斗争。同时,这段古文也为我们提供了春秋时期战略和战术的重要参考。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简洁明了的叙述,生动地描绘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斗争,展现了人物的智慧和谋略,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荀罂伍员》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2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