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文萧

作者: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一种文学体裁,结合了历史、浪漫、神话与现实元素,着重描述唐代的宫廷、民间以及爱情故事。许多唐代著名文学家如白居易、元稹等人也创作了传奇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文学形式之一,内容通常包括了爱情、历史、神话和奇异故事。它以诗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基础,展现了唐代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既有现实题材的描述,又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和虚构的奇幻成分。唐传奇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文萧-原文

大和末岁,有书生文萧者,海内无家,因萍梗抵钟陵郡。

生性柔而洽道,貌清而出尘,与紫极宫道士柳栖乾善,遂止其宫,三四年矣。

钟陵有西山,山有游帷观,即许仙君逊上升地也。

每岁至中秋上升日,吴、越、楚、蜀人,不远千里而携挚名香、珍果、绘绣、金钱,设斋醮,求福祐时钟陵人万数,车马喧阗,士女栉比,数十里苦癏阓其间有豪杰,多以金召名姝善讴者,夜与丈夫闲立,握臂连踏而唱,其调清,其词艳,惟对答敏捷者胜。

时文萧亦往观焉,睹一姝,幽兰自芳,美玉不艳,云孤碧落,月淡寒空。

聆其词理,脱尘出俗,意谐物外。

其词曰:‘若能相伴陟仙坛,应得文萧驾彩鸾,自有绣襦并甲帐,琼台不怕雪霜寒。’

生久味之,曰:‘吾姓名其兆乎?此必神仙之俦侣也。’

竟植足下去。

姝亦盼生。

久之,歌罢,秉烛穿大松径将尽,陟山扪石,冒险而去。

生亦潜蹑其踪。

烛将尽,有仙童数辈,持松炬而导之。

生因失声,姝乃觉,回首而洁:‘莫非文萧耶?’

生曰:‘然。’

妹曰:‘吾与子数未合而情之忘,乃得如是也。’

遂相引至绝顶坦然之地,侍卫甚严,有几案帷幄,金炉国香,与生坐定,有二仙娥各持簿书,请姝详断,其间多江湖沉溺之事。

某日,风波误杀孩稚。

姝怒曰:‘岂容易而误耶?’

仙娥持书既去,忽天地黯晦,风雷震怒,摆裂帐帷,倾覆香几。

生恐惧不敢傍视。

姝仓皇披衣秉简,叩齿肃容,伏地待罪。

俄而风雨帖息,星宿陈布,有仙童自天而降,持天判,宣曰:‘吴彩鸾以私欲而泄天机,谪为民妻一纪。’

姝遂号泣,与生携手下山而归钟陵。

生方知姝姓名,因诘曰:‘夫人之失,可得闻乎?’

姝曰:‘我父吴仙君猛,豫章人也。《晋书》有传。常持孝行,济人利物,立正祛邪。今为仙君,名标洞府。吾亦为仙,主阴籍,仅六百年矣。睹色界而兴心,俄遭其谪,然子亦因吾可出世矣。’

生素穷寒,不能自赡。

姝曰:‘君但具纸,吾写孙愐《唐韵》。’

日一部,运笔如飞,每鬻获五缗。

缗将尽,又为之。

如此仅十载,至会昌二年,稍为人知,遂与文生潜奔新吴县越王山侧百姓郡举村中,夫妻共训童子数十人。

主人相知甚厚,欲稔。

姝因题笔作诗曰:‘一斑与两斑,引入越王山。世数今逃尽,烟萝得再还。萧声宜露滴,鹤翅向云间。一粒仙人药,服之能驻颜。’

是夜,风雷骤至,闻二虎咆哮于院外。

及明,失二人所在。

凌晨,有樵者在越山,见二人各跨一虎,行步如飞,陟峰峦而去。

郡生闻之惊骇,于案上见玉合子,开之,有神丹一粒,敬而吞之,却皓首而返童颜。

后竟不复见二人。

今钟陵人多有吴氏所写《唐韵》在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文萧-译文

在大和末年,有一个名叫文萧的书生,他在天下没有家,于是像浮萍一样漂泊,最终抵达了钟陵郡。

文萧性格温和,对道法有深厚的理解,外表清秀脱俗,与紫极宫的道士柳栖乾交好,于是就在他的道观里住了三四年。

钟陵有西山,山上有一座游帷观,那里是许仙君修炼成仙的地方。每年中秋节的时候,吴越楚蜀的人们都不远千里带着名香、珍果、绣品、金钱,设宴祭祀,希望得到神仙的庇佑。钟陵人成千上万,车马喧嚣,男女老少络绎不绝,数十里内都是热闹非凡。其中有些豪杰,会用金钱召唤擅长唱歌的美女,晚上和男子们闲立,相互挽着手边走边唱,歌调清脆,歌词艳丽,只有对答敏捷的人才能取胜。

这时文萧也去观看,看到一个美女,她像幽兰一样自然散发出香气,美玉一样不张扬,像是孤独的碧空,月亮淡淡的,寒空辽阔。听到她的歌词,觉得超脱尘世,意境高远。她的歌词说:‘如果能够和我一起登上仙坛,你就能乘坐文萧驾驭的彩鸾,自然有绣花衣服和甲帐,琼台不怕雪霜寒冷。’

文萧长时间品味这首歌词,说:‘我的名字和姓氏,难道是预兆吗?这一定是神仙的伴侣。’

说完,他就站定了脚。

那个美女也望着文萧。

过了一段时间,歌曲唱完,她拿着蜡烛穿过大松树的道路,快要走到尽头,攀登山石,冒险离去。文萧也悄悄地跟踪她。

蜡烛快要燃尽时,有几个仙童拿着松木火把来引导他们。文萧忍不住惊叫,美女这才回头,问道:‘难道是文萧吗?’

文萧说:‘是的。’

美女说:‘我和你缘分未到,但情感已经忘却,竟然能到这种地步。’

于是他们相互引路,来到山顶上的一片平坦之地,那里守卫森严,有几张桌子和帷幕,金炉中散发着香气,他们坐下后,有两个仙女各拿着簿子,请美女裁决,其中有很多江湖上的沉溺之事。

有一天,因为风波误杀了小孩。美女愤怒地说:‘哪能这么容易就误事呢?’

仙女拿着簿子离开后,突然天地变得昏暗,风雷震怒,帐帷被撕裂,香几被掀翻。文萧害怕地不敢靠近看。

美女慌张地披上衣服,拿着簿子,咬紧牙关,严肃地跪在地上等待惩罚。不久,风雨平息,星星布满天空,有仙童从天而降,拿着天命判决书,宣读说:‘吴彩鸾因为私欲泄露天机,被贬为凡人妻子一百年。’

美女于是哭泣着,和文萧手牵手下山回到了钟陵。文萧才知道她的名字,于是问:‘夫人的失身,可以告诉我吗?’

美女说:‘我的父亲是吴仙君猛,豫章人。《晋书》里有他的传记。他一直坚持孝道,帮助人,扶正祛邪。现在已经是仙君,名字在洞府中留下标记。我也是仙,负责阴间的簿籍,已经六百年了。看到尘世中的美色起了心,不久就被贬为凡人,但你也因为我和尘世有了缘分。’

文萧一直很贫穷,不能养活自己。美女说:‘你只管准备好纸,我会写孙愐的《唐韵》。’

每天写一部,他写起来如飞,每次卖出去能赚五缗。缗快要用完时,他又继续写。就这样,十年过去了,到了会昌二年,他的名声渐渐传开,于是他和文萧偷偷地跑到新吴县越王山旁边的百姓郡举村中,夫妻俩一起教导几十个孩子。

村中的人对他们非常友好,想要了解更多。美女于是放下笔,写了一首诗:‘一斑与两斑,引入越王山。世数今逃尽,烟萝得再还。萧声宜露滴,鹤翅向云间。一粒仙人药,服之能驻颜。’

那天晚上,风雷突然到来,听到院外有两只老虎咆哮。第二天,发现他们不见了。凌晨,有樵夫在越山,看到他们各自骑着一头老虎,步履如飞,登上山峰离去。文萧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惊讶,在桌子上看到一个玉盒,打开后,有一粒神丹,他恭敬地吞下,头发变白又恢复了童颜。后来就再也没有见到他们。现在钟陵人有很多吴彩鸾写的《唐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文萧-注解

大和末岁:大和是唐文宗李昂的年号,大和末岁指的是大和年间的末尾年份。

书生文萧:指一个名叫文萧的读书人。

海内无家:形容文萧没有家室,四处漂泊。

萍梗:比喻随波逐流,无根无基。

钟陵郡:指现在的江西省南昌市,古代属钟陵郡。

洽道:指合乎道德,与人为善。

貌清而出尘:形容人外表清秀,超脱世俗。

紫极宫:道教宫观,紫极宫是古代道教中的一种称呼。

柳栖乾:指紫极宫的道士。

西山:指钟陵郡内的西山。

游帷观:古代观星或祭祀的地方。

许仙君逊上升地:许仙君是指传说中的许逊,逊上升地即许逊升仙的地方。

中秋上升日:指中秋节当天,古人认为这是一个吉祥的日子。

吴、越、楚、蜀:指中国历史上的四个地区,吴指江南地区,越指浙江地区,楚指湖北地区,蜀指四川地区。

斋醮:道教仪式,斋戒祭祀。

福祐:祈求庇佑,保佑。

万数:形容人很多。

车马喧阗:形容车马很多,非常热闹。

士女栉比:形容士人女子很多,排列有序。

苦癏阓:形容道路狭窄。

豪杰:指有才干的人。

名姝善讴者:指有名的美女擅长唱歌的人。

握臂连踏而唱:一种古代的歌唱方式,两人手拉手,脚踩着节奏唱歌。

脱尘出俗:脱离尘世,超脱世俗。

意谐物外:意境与物象相得益彰。

仙坛:指仙境。

绣襦并甲帐:指华丽的衣服和帐篷。

琼台:指美玉制成的台子,比喻仙境。

陟:登高,上升。

仙童:指神仙的童子。

天判:天神的判决。

谪为民妻一纪:被贬为凡人妻子一百年。

孙愐《唐韵》:孙愐编写的《唐韵》,是一部古代韵书。

会昌二年:唐武宗李炎的会昌二年,公元842年。

越王山:指越王山,位于新吴县。

郡举村:指郡举村,位于越王山附近。

烟萝:指藤蔓植物,常用来比喻隐居的生活。

鹤翅向云间:比喻高洁,有超脱之意。

一粒仙人药:指传说中的仙药。

玉合子:指装神丹的玉盒。

神丹:传说中的仙丹,能使人长生不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文萧-评注

大和末岁,有书生文萧者,海内无家,因萍梗抵钟陵郡。

此句开篇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大和末岁指的是唐朝大和年间的末年,文萧,字面意为文雅的萧,暗指主人公文萧的文采与性格。‘萍梗’二字寓意文萧无家可归,如同漂泊的浮萍,无根无基,体现了作者对主人公命运的同情。

生性柔而洽道,貌清而出尘,与紫极宫道士柳栖乾善,遂止其宫,三四年矣。

此句描绘了文萧的性格特点,‘柔’和‘洽道’体现了他性格的温和与对道的追求,‘貌清而出尘’则是对他外貌的赞美,‘与紫极宫道士柳栖乾善’表明了他与道教的深厚渊源,‘遂止其宫,三四年矣’说明他在紫极宫居住的时间之长,反映了作者对文萧生活境遇的描绘。

钟陵有西山,山有游帷观,即许仙君逊上升地也。

此句引出了故事发生的具体地点,西山与游帷观都是道教文化中的重要符号,‘许仙君逊上升地’则是指许仙君修炼成仙的地方,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每岁至中秋上升日,吴、越、楚、蜀人,不远千里而携挚名香、珍果、绘绣、金钱,设斋醮,求福祐时钟陵人万数,车马喧阗,士女栉比,数十里苦癏阓其间有豪杰,多以金召名姝善讴者,夜与丈夫闲立,握臂连踏而唱,其调清,其词艳,惟对答敏捷者胜。

此段描写了中秋节的钟陵郡热闹景象,‘吴、越、楚、蜀人’的参与,以及‘名姝善讴者’的表演,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同时也为文萧与吴彩鸾的相遇埋下了伏笔。

时文萧亦往观焉,睹一姝,幽兰自芳,美玉不艳,云孤碧落,月淡寒空。

此句描绘了文萧对吴彩鸾的第一印象,‘幽兰自芳’和‘美玉不艳’都是对吴彩鸾气质的赞美,‘云孤碧落’和‘月淡寒空’则是对她外貌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聆其词理,脱尘出俗,意谐物外。

此句进一步强调了吴彩鸾的气质,她的词理脱尘出俗,意谐物外,表明她与世隔绝,追求的是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其词曰:‘若能相伴陟仙坛,应得文萧驾彩鸾,自有绣襦并甲帐,琼台不怕雪霜寒。’

吴彩鸾的词句表达了她对文萧的倾慕之情,以及对仙界的向往,同时也预示了两人未来的命运。

生久味之,曰:‘吾姓名其兆乎?此必神仙之俦侣也。’

文萧对吴彩鸾的词句产生了共鸣,认为自己的姓名与神仙有关,暗示了两人之间的缘分。

竟植足下去。姝亦盼生。

文萧和吴彩鸾的相遇,如同命中注定,两人相互吸引,‘竟植足下去’和‘姝亦盼生’都体现了两人对彼此的期待。

久之,歌罢,秉烛穿大松径将尽,陟山扪石,冒险而去。

此句描绘了文萧和吴彩鸾的离别,‘秉烛穿大松径’和‘陟山扪石’都表现了他们冒险的决心,同时也暗示了两人之间的爱情。

生亦潜蹑其踪。

文萧暗中跟随吴彩鸾,展现了他们对彼此的深情。

烛将尽,有仙童数辈,持松炬而导之。

仙童的出现,为文萧和吴彩鸾的相遇增添了神秘色彩,同时也预示了两人未来的命运。

生因失声,姝乃觉,回首而洁:‘莫非文萧耶?’

此句揭示了文萧和吴彩鸾的真正身份,两人的相遇并非偶然,而是命中注定。

妹曰:‘吾与子数未合而情之忘,乃得如是也。’

吴彩鸾解释了两人相遇的原因,表明了两人之间的缘分。

遂相引至绝顶坦然之地,侍卫甚严,有几案帷幄,金炉国香,与生坐定,有二仙娥各持簿书,请姝详断,其间多江湖沉溺之事。

此段描绘了文萧和吴彩鸾在仙界的相遇,‘绝顶坦然之地’和‘侍卫甚严’都表现了仙界的神秘与庄严,‘金炉国香’和‘二仙娥各持簿书’则是对仙界生活的描绘。

某日,风波误杀孩稚。姝怒曰:‘岂容易而误耶?’

此句展现了吴彩鸾的正义感,她对于误杀孩稚的行为表示愤怒,体现了她的善良。

仙娥持书既去,忽天地黯晦,风雷震怒,摆裂帐帷,倾覆香几。

此句描绘了仙界的异象,‘天地黯晦’和‘风雷震怒’都表现了仙界的威严,同时也预示了吴彩鸾的惩罚。

生恐惧不敢傍视。

文萧在仙界的异象面前感到恐惧,体现了他的胆怯。

姝仓皇披衣秉简,叩齿肃容,伏地待罪。

吴彩鸾在仙界的惩罚面前表现出虔诚和敬畏,体现了她的虔诚。

俄而风雨帖息,星宿陈布,有仙童自天而降,持天判,宣曰:‘吴彩鸾以私欲而泄天机,谪为民妻一纪。’

此句揭示了吴彩鸾被贬的原因,‘私欲而泄天机’表明了她触犯了天条,‘谪为民妻一纪’则是对她惩罚的具体表现。

姝遂号泣,与生携手下山而归钟陵。

吴彩鸾在被贬后表现出悲痛,与文萧携手下山,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深情。

生方知姝姓名,因诘曰:‘夫人之失,可得闻乎?’

文萧在得知吴彩鸾的姓名后,对她的过去产生了好奇,希望了解她的经历。

姝曰:‘我父吴仙君猛,豫章人也。《晋书》有传。常持孝行,济人利物,立正祛邪。今为仙君,名标洞府。吾亦为仙,主阴籍,仅六百年矣。睹色界而兴心,俄遭其谪,然子亦因吾可出世矣。’

吴彩鸾向文萧讲述了她的身世和经历,表明了她对文萧的感激之情。

生素穷寒,不能自赡。

此句说明了文萧的贫困生活,为后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

姝曰:‘君但具纸,吾写孙愐《唐韵》。’

吴彩鸾帮助文萧改善生活,为他写下了《唐韵》,体现了她的善良和慷慨。

日一部,运笔如飞,每鬻获五缗。

此句描绘了吴彩鸾写《唐韵》的情景,‘运笔如飞’和‘每鬻获五缗’都表现了她的才华和勤奋。

缗将尽,又为之。

吴彩鸾为了帮助文萧,不惜再次写《唐韵》,体现了她的无私奉献。

如此仅十载,至会昌二年,稍为人知,遂与文生潜奔新吴县越王山侧百姓郡举村中,夫妻共训童子数十人。

此段说明了文萧和吴彩鸾的生活变迁,‘潜奔’和‘共训童子’都表现了他们的生活态度和对教育的重视。

主人相知甚厚,欲稔。

此句说明了文萧和吴彩鸾在新吴县的生活得到了当地人的认可和尊重。

姝因题笔作诗曰:‘一斑与两斑,引入越王山。世数今逃尽,烟萝得再还。萧声宜露滴,鹤翅向云间。一粒仙人药,服之能驻颜。’

吴彩鸾以诗表达了对文萧的深情,同时也预示了两人未来的命运。

是夜,风雷骤至,闻二虎咆哮于院外。

此句描绘了夜晚的异象,‘风雷骤至’和‘二虎咆哮’都表现了仙界的神秘和威严。

及明,失二人所在。

文萧和吴彩鸾在风雷中消失,为故事留下了悬念。

凌晨,有樵者在越山,见二人各跨一虎,行步如飞,陟峰峦而去。

此句揭示了文萧和吴彩鸾的神秘消失,‘各跨一虎’和‘行步如飞’都表现了他们的超凡能力。

郡生闻之惊骇,于案上见玉合子,开之,有神丹一粒,敬而吞之,却皓首而返童颜。

文萧在惊骇中得到了神丹,吞下后恢复了年轻时的容貌,体现了仙丹的神奇效果。

后竟不复见二人。

文萧和吴彩鸾的消失,为故事画上了句号。

今钟陵人多有吴氏所写《唐韵》在焉。

此句说明了《唐韵》的流传,也体现了吴彩鸾的文化贡献。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文萧》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28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