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一种文学体裁,结合了历史、浪漫、神话与现实元素,着重描述唐代的宫廷、民间以及爱情故事。许多唐代著名文学家如白居易、元稹等人也创作了传奇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文学形式之一,内容通常包括了爱情、历史、神话和奇异故事。它以诗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基础,展现了唐代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既有现实题材的描述,又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和虚构的奇幻成分。唐传奇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庐江冯媪传-原文
冯媪者,庐江里中啬夫之妇,穷寡无子,为乡民贱弃。
元和四年,淮楚大歉。
媪遂食于舒,途经牧犊墅。
暝值风雨,止于桑下。
忽见路隅一室,灯烛荧荧。
媪因诣求宿。
见一女子,年二十余,容服美丽。
携三岁儿,倚门悲泣。
前,又见老叟与媪,据床而坐。
神气惨戚,言语呫嗫!
有若征索财物、追逐之状。
见冯媪至,叟媪默然舍去。
女久乃止泣,入户备饩食,理床榻,邀媪食息焉。
媪问其故。
女复泣曰:‘此儿父,我之夫也。明日别娶。’
媪曰:‘向者二老人,何人也,于汝何求,而发怒?’
女曰:‘我舅姑也。今嗣子别娶,征我筐筥刀尺祭祀旧物,以授新人。我不忍与,是有斯责。’
媪曰:‘汝前夫何在?’
女曰:‘我淮阴令梁情女,适董氏七年。有二男一女。男皆随父,女即此也。今前邑中重江,即其人也。江官为丞酂,家累巨产。’
发言不胜呜咽。
媪不之异;又久困寒饿,得美食甘寝,不复言。
女泣至晓。
媪辞去,行二十里,至桐城县。
县东有甲第,张帘帷,具羔雁,人物纷然,云今夕有官家礼事。
媪问其郎,即董江也。
媪曰:‘董有妻,何更娶焉?’
邑人曰:‘董妻及女亡矣。’
媪曰:‘昨宵我遇雨,寄宿董妻梁氏舍,何得言亡?’
邑人询其处,即董妻墓也。
询其二老容貌,即董江之先父母也。
董江,本舒州人,里中之人皆得详之。
有告董江者,董以妖妄罪之,令部者迫逐媪去。
媪言于邑人,邑人皆为感叹。
是夕,董竟就婚焉。
元和六年夏五月,江淮从事李公佐使至京,回次汉南,与渤海高钺,天水赵儹,河南字文鼎会于传舍。
宵话征异,各尽见闻。
钺具道其事,公佐为之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庐江冯媪传-译文
冯媪是庐江里中一个贫穷的啬夫的妻子,她无儿无女,被乡里人看不起。元和四年,淮楚地区遭遇大饥荒。冯媪于是去了舒地,途中经过牧犊墅。那天晚上遇到风雨,她就在桑树下停下来。突然看到路边有一间屋子,里面灯光闪烁。冯媪因此前去请求住宿。
看到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子,容貌美丽,带着一个三岁的孩子,站在门口哭泣。再往前,又看到一个老者和一个老妇人,坐在床上,神色凄凉,说话含糊不清,像是要索要财物、追赶什么人。看到冯媪来了,老夫妇俩默默离开了。女子哭了一段时间才停止,然后请冯媪进屋准备食物,整理床铺,邀请冯媪一起吃饭休息。
冯媪问发生了什么事。女子又哭着说:“这个孩子的父亲,也就是我的丈夫,明天就要和别人结婚了。”
冯媪问:“之前那两个老人是谁,他们向你索要什么,让你这么生气?”
女子回答:“他们是我的公婆。现在我的继子要和别人结婚,他们要求我交出祭祀用的筐、筥、刀、尺等旧物,好传给新人。我不忍心给他们,所以被责怪了。”
冯媪问:“你前夫在哪里?”
女子说:“我是淮阴令梁情的女儿,嫁给了董家七年,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们都跟着父亲,女儿就是我。现在前邑的重江就是那个人。他在酂地做丞官,家里有很多财产。”
说到这里,女子忍不住哭泣。冯媪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异常;而且她已经很久没有吃过饱饭、睡过好觉了,所以也就不再多问。女子一直哭到天亮。
冯媪告辞离开,走了二十里路,到了桐城县。县东有一座豪华的宅邸,挂着帘子,准备了羊和雁等供品,人来人往,说是今晚有官家的礼仪活动。冯媪问那个人是谁,原来是董江。冯媪说:“董江已经有了妻子,为什么还要再娶?”
当地人说:“董江的妻子和女儿都已经去世了。”
冯媪说:“昨晚我遇到雨,寄宿在董江妻子的梁氏家里,怎么可能会说她们已经去世了呢?”
当地人询问了那个地方,就是梁氏的坟墓。询问那两个老人的容貌,就是董江的先父母。董江是舒州人,里中的人都知道他的情况。有人告诉董江,董江以妖言惑众的罪名责怪了那个人,命令手下的人把冯媪赶走。冯媪向当地人说了这件事,大家都为她感到惋惜。那天晚上,董江最终还是举行了婚礼。元和六年夏天五月,江淮从事李公佐到京城出差,回程时在汉南停留,与渤海的高钺、天水的赵儹、河南的字文鼎在旅舍聚会。晚上闲聊时说起奇异的事情,各自讲述了所见所闻。高钺详细讲述了这件事,李公佐把它记录下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庐江冯媪传-注解
庐江:庐江,古县名,位于今安徽省庐江县,因地处庐江水而得名,历史上为庐江郡治。
啬夫:啬夫,古代官名,掌管租税征收等事务的小官。
元和四年:元和四年,指唐朝宪宗李纯的元和年间的第四年,即公元809年。
淮楚:淮楚,指淮河流域和楚地,即今江苏、安徽、河南、湖北等地。
歉:歉,指粮食收成不好,歉收。
食:食,指吃饭,这里指生活。
舒:舒,指舒州,即今安徽省舒城县。
牧犊墅:牧犊墅,指牧牛的村庄。
暝:暝,指黄昏,傍晚。
风雨:风雨,指风和雨同时出现,形容天气恶劣。
桑下:桑下,指桑树下面。
灯烛荧荧:灯烛荧荧,形容灯光微弱,闪烁不定。
诣:诣,指到……去。
宿:宿,指住宿。
容服:容服,指容貌和服饰。
倚门:倚门,指靠在门边。
悲泣:悲泣,指哭泣。
老叟:老叟,指年老的男子。
据床:据床,指坐在床上。
神气惨戚:神气惨戚,形容神情悲伤。
言语呫嗫:言语呫嗫,形容说话含糊不清。
征索:征索,指索要。
追逐:追逐,指追赶。
舍去:舍去,指离开。
备饩食:备饩食,指准备食物。
理床榻:理床榻,指整理床铺。
筐筥:筐筥,指装东西的竹器。
刀尺:刀尺,指裁缝用的刀具和尺子。
祭祀:祭祀,指对神灵或祖先的敬拜仪式。
旧物:旧物,指过去的东西。
淮阴令:淮阴令,指淮阴县令,淮阴县即今江苏省淮安市。
适:适,指嫁。
官家:官家,指官府。
传舍:传舍,指供行人住宿的客舍。
宵话:宵话,指夜晚交谈。
征异:征异,指询问奇异的事情。
传:传,指记载,这里指记录下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庐江冯媪传-评注
冯媪者,庐江里中啬夫之妇,穷寡无子,为乡民贱弃。
此句开篇即点明了冯媪的境遇,她是一位贫穷的寡妇,无子无依,被乡民所贱视。这一设定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突显了冯媪的悲剧命运。
元和四年,淮楚大歉。
此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淮楚地区遭遇大歉,民不聊生,冯媪的困境更加凸显。
媪遂食于舒,途经牧犊墅。
冯媪为了生存,不得不前往舒地谋生,途中经过牧犊墅,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
暝值风雨,止于桑下。
冯媪在风雨交加的夜晚,选择在桑树下暂歇,这一场景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忽见路隅一室,灯烛荧荧。
冯媪看到路边的房屋,灯火通明,引起了她的好奇心。
媪因诣求宿。
冯媪决定前往询问是否可以借宿。
见一女子,年二十余,容服美丽。
此句描绘了屋内女子的形象,年轻美丽,为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携三岁儿,倚门悲泣。
女子怀抱幼儿,倚门哭泣,展现了她的悲伤和无奈。
前,又见老叟与媪,据床而坐。
老叟和冯媪坐在床上,为故事增添了神秘感。
神气惨戚,言语呫嗫。
老叟和冯媪的神情凄惨,言语含糊不清,为故事埋下了悬念。
有若征索财物、追逐之状。
老叟似乎在征索财物,追逐冯媪,增添了故事的紧张气氛。
见冯媪至,叟媪默然舍去。
老叟和冯媪在看到冯媪后,突然停止了追逐,这一转变令人费解。
女久乃止泣,入户备饩食,理床榻,邀媪食息焉。
女子停止哭泣,为冯媪准备食物和床榻,展现出她的善良和热情。
媪问其故。
冯媪询问女子哭泣的原因,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线索。
女复泣曰:‘此儿父,我之夫也。明日别娶。’
女子哭泣着说出自己的故事,她的丈夫即将与他人成婚,这一情节为故事增添了悲剧色彩。
媪曰:‘向者二老人,何人也,于汝何求,而发怒?’
冯媪询问老叟和女子为何发怒,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疑问。
女曰:‘我舅姑也。今嗣子别娶,征我筐筥刀尺祭祀旧物,以授新人。我不忍与,是有斯责。’
女子解释说,老叟和女子是她的长辈,她因为不愿意将祭祀旧物交给新人而受到责备。
媪曰:‘汝前夫何在?’
冯媪询问女子的前夫在哪里,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线索。
女曰:‘我淮阴令梁情女,适董氏七年。有二男一女。男皆随父,女即此也。今前邑中重江,即其人也。江官为丞酂,家累巨产。’
女子讲述了她的身世,她曾是淮阴令梁情的妻子,与董氏结婚七年,有二子一女,丈夫官至丞酂,家境富裕。
发言不胜呜咽。
女子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情绪激动,言语中充满了悲伤。
媪不之异;又久困寒饿,得美食甘寝,不复言。
冯媪对女子的故事并不感到惊讶,因为她自己也经历了类似的困境,所以选择了沉默。
女泣至晓。
女子一直哭泣到天亮,展现了她的悲伤和无奈。
媪辞去,行二十里,至桐城县。
冯媪离开女子,继续前行,到达了桐城县。
县东有甲第,张帘帷,具羔雁,人物纷然,云今夕有官家礼事。
桐城县的东边有一座豪华的宅邸,布置得富丽堂皇,人们纷纷前来参加官家的宴会。
媪问其郎,即董江也。
冯媪询问宴会的主人是谁,得知是董江。
媪曰:‘董有妻,何更娶焉?’
冯媪对董江再娶表示疑惑。
邑人曰:‘董妻及女亡矣。’
当地的人告诉冯媪,董江的妻子和女儿都已经去世。
媪曰:‘昨宵我遇雨,寄宿董妻梁氏舍,何得言亡?’
冯媪表示自己昨晚曾寄宿在董江妻子的家中,因此不可能已经去世。
邑人询其处,即董妻墓也。
当地的人告诉冯媪,董江妻子的墓就在附近。
询其二老容貌,即董江之先父母也。
当地的人还告诉冯媪,那两位老人是董江的父母。
董江,本舒州人,里中之人皆得详之。
冯媪了解到董江是舒州人,当地的人对他都十分熟悉。
有告董江者,董以妖妄罪之,令部者迫逐媪去。
有人向董江告发冯媪,董江认为冯媪妖妄,派人追赶她。
媪言于邑人,邑人皆为感叹。
冯媪向当地的人讲述了这一切,引起了他们的同情。
是夕,董竟就婚焉。
当晚,董江还是举行了婚礼。
元和六年夏五月,江淮从事李公佐使至京,回次汉南,与渤海高钺,天水赵儹,河南字文鼎会于传舍。
元和六年夏五月,江淮从事李公佐回到汉南,与渤海高钺、天水赵儹、河南字文鼎在驿站相聚。
宵话征异,各尽见闻。
他们在夜晚交谈,分享各自的经历和见闻。
钺具道其事,公佐为之传。
高钺详细讲述了冯媪的故事,李公佐将其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