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崔玄微

作者: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一种文学体裁,结合了历史、浪漫、神话与现实元素,着重描述唐代的宫廷、民间以及爱情故事。许多唐代著名文学家如白居易、元稹等人也创作了传奇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文学形式之一,内容通常包括了爱情、历史、神话和奇异故事。它以诗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基础,展现了唐代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既有现实题材的描述,又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和虚构的奇幻成分。唐传奇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崔玄微-原文

唐天宝中,处士崔玄微洛东有宅。

耽道,饵术及茯苓三十载。

因药尽,领僮仆辈入嵩山采芝,一年方回。

宅中无人,蒿莱满院。

时春季夜间,风清月朗。

不睡,独处一院,家人无故辄不到。

三更后,有一青衣云:‘君在院中也。今欲与一两女伴过,至上东门表姨处,暂借此歇,可乎?’

玄微许之。

须臾,乃有十余人,青衣引入。

有绿裳者前曰:‘某姓杨。’

指一人,曰:‘李氏。’

又一人,曰:‘陶氏。’

又指一绯小女,曰:‘姓石,名阿措。’

各有侍女辈。

玄微相见毕,乃坐于月下,问行出之由。

对曰:‘欲到封十八姨数日,云欲来相看,不得。今夕众往看之。’

坐未定,门外报:‘封家姨来也。’

坐皆惊喜出迎。

杨氏云:‘主人甚贤,只此从容不恶,诸亦未胜于此也。’

玄微又出见封氏,言词泠泠,有林下风气,遂揖入坐。

色皆殊绝。

满座芳香,馥馥袭人。

诸人命酒,各歌以送之,玄微志绎其二焉。

有红裳人与白衣送酒,歌曰:‘皎洁玉颜胜白雪,况乃当年对芳月。沈吟不敢怨春风,自叹容华暗消歇。’

又白衣人送酒,歌曰:‘绛衣披拂露盈盈,淡染胭脂一朵轻。自恨红颜留不住,莫怨春风道薄情。’

至十八姨持盏,性颇轻佻,翻酒污阿措衣。

阿措作色曰:‘诸人即奉求,余即不知奉求耳。’

拂衣而起。

十八姨曰:‘小女弄酒!’

皆起,至门外别;十八姨南去,诸人西入苑中而别。

玄微亦不知异。

明夜又来,云:‘欲往十八姨处。’

阿措怒曰:‘何用更去封妪舍,有事只求处士,不知可乎?’

阿措又言:‘诸侣皆住苑中,每岁多被恶风所挠,居止不安,常求十八姨相庇;昨阿措不能依回,应难取力。处士倘不阻见庇,亦有微报耳。’

玄微曰:‘某有何力,得及诸女?’

阿措曰:‘但处士每岁岁日,与作一朱幡,上图日用五星之文,于苑东立之,则免难矣。今岁已过;但请至此月二十一日平旦,微有东风,即立之,庶夫免患也。’

玄微许之。

乃齐声谢曰:‘不敢忘德。’

拜而去。

玄微于月中随而送之,逾苑墙,乃入苑中,各失所在。

依其言,至此日立幡。

是日东风振地,自洛南折树飞沙,而苑中繁花不动。

玄微乃悟:诸女曰姓杨、李、陶,及衣服颜色之异,皆众花之精也;绯衣名阿措,即安石榴也;封十八姨,乃风神也。

后数夜,杨氏辈复至愧谢。

各裹桃李花数斗,劝崔生:‘服之可延年却老。愿长如此住,卫护某等,亦可致长生。’

至元和初,玄微犹在,可称年三十许人。

又,尊贤坊田弘正宅中门外,有紫牡丹成树,发花千余朵;花盛时,每月夜,有小人五、六,长尺余,游于花上。

如此七、八年。

人将掩之,辄失所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崔玄微-译文

在唐玄宗天宝年间,有一个名叫崔玄微的处士,在洛阳东边有一处住宅。他沉迷于修道,服用草药和茯苓已经三十多年了。因为药草用完了,他带领仆人进入嵩山采药,一年后才回来。家中无人,院子里长满了野草。那时正值春季的夜晚,风清月明。他睡不着,独自一人待在院子里,家人也没有无故来过。

到了三更以后,有一个穿着青衣的人说:‘你在院子里吗?现在我想和一两个女伴一起过去,去上东门表姨那里,暂时歇息一下,可以吗?’

崔玄微答应了。不久,就有十多个人,青衣的人引着他们进来。一个穿着绿色衣服的人说:‘我姓杨。’

指着一个女子说:‘李氏。’

又指着一个女子说:‘陶氏。’

再指着一个穿着红衣的小女孩说:‘姓石,名叫阿措。’

她们各自都有侍女。崔玄微见完她们后,就坐在月光下,询问她们出来的原因。她们回答说:‘我们想去见封十八姨好几天了,她说要来探望我们,但是没能来。今晚大家都去探望她。’

坐还没坐稳,门外有人报告说:‘封家的姨娘来了。’

大家都惊喜地出去迎接。杨氏说:‘主人非常贤良,这里的环境很宜人,其他地方都比不上这里。’

崔玄微又出去见封氏,她言谈举止优雅,有林下之风,于是被引到座位上。她们都长得非常美丽。整个座位的香气扑鼻,令人陶醉。大家都请酒,唱歌送行,崔玄微特别记住了两首歌。有穿红衣的人和穿白衣的人送酒,唱歌说:‘洁白的玉颜胜过白雪,何况当年对着芬芳的月亮。沉吟不敢怨恨春风,只能自叹容颜渐渐消逝。’

又有白衣人送酒,唱歌说:‘红色的衣裳轻轻披拂,露水盈盈,淡淡地染上了一朵轻脂。自恨红颜留不住,不要怨恨春风情薄。’

到了封十八姨拿酒杯的时候,她的性格很轻佻,不小心把酒洒在了阿措的衣服上。阿措生气地说:‘其他人都是来求我,我不知道他们是在求我。’

拂袖起身。封十八姨说:‘我的女儿在玩酒。’

大家都起身,到门外告别;封十八姨往南走,其他人往西进入园中告别。崔玄微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第二天晚上,她们又来了,说:‘想去封十八姨那里。’

阿措生气地说:‘为什么还要去封妪那里,有事只找处士,不知道吗?’

阿措又说:‘我们这些同伴都住在园中,每年都受到恶风的侵扰,生活不安宁,常常请求封十八姨庇护;昨天阿措不能依靠她,应该很难得到她的帮助。处士如果不阻止她,也会得到一些回报。’

崔玄微说:‘我有什么能力,能帮到这些女子?’

阿措说:‘只要处士每年在正月初一,制作一面朱红色的旗帜,上面画上日用的五星之文,在园的东边立起来,就可以避免灾难了。今年已经过了;但请你在这个月的二十一日黎明时立起来,稍微有点东风,就可以免除了。’

崔玄微答应了。她们齐声感谢说:‘不敢忘记你的恩德。’

鞠躬告别。崔玄微在月光中送她们,越过园墙,就进入了园中,各自消失不见。崔玄微按照她们的话,在那天立起了旗帜。那天东风猛烈,从洛阳南边折断了树木,飞起了沙尘,但是园中的花朵却没有受到影响。崔玄微这才明白:那些女子说姓杨、李、陶,以及衣服颜色的不同,都是众花的精灵;红衣名叫阿措的,就是石榴花;封十八姨,就是风神。

之后几夜,杨氏等人又来道歉。她们各自包了几斗桃李花,劝崔生:‘服用这些可以延年益寿。希望你能长久地住在这里,保护我们,也可以达到长生不老。’

到了元和初年,崔玄微还活着,大约三十岁左右。

另外,在尊贤坊田弘正家的门外,有一棵紫牡丹树,开了一千多朵花;花开的时候,每月的夜晚,都有五六个身高一尺多的小人在花朵上嬉戏。这样持续了七八年。人们想要掩埋它,它就消失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崔玄微-注解

处士:古代对有道德而隐居不仕的人的尊称。

宅:古代住宅的通称。

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是中国五岳之一,古代帝王常在此封禅。

采芝:指采集灵草仙药,古代传说中神仙的行为。

蒿莱:指野草,比喻荒废。

青衣:古代女仆或侍女的服饰,这里指女伴。

封十八姨:古代神话中的风神,封姨,指封神。

绯衣:红色衣服,古代颜色名。

朱幡:红色的旗帜,这里指祈求庇护的标志。

五星:古代指金、木、水、火、土五星,象征天体的运行。

卫护:保护,保卫。

元和:唐朝皇帝李恒的年号,公元806年至820年。

尊贤坊:古代地名,位于长安城内。

田弘正:唐代将领,曾任宰相。

牡丹:中国著名的观赏植物,被誉为花中之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崔玄微-评注

唐天宝中,处士崔玄微洛东有宅。耽道,饵术及茯苓三十载。

此句开篇点明时间背景,唐天宝年间,崔玄微是一位处士,居住在洛东。他沉醉于道教,服用草药和茯苓已有三十年。这为后文崔玄微的奇幻经历埋下了伏笔。

因药尽,领僮仆辈入嵩山采芝,一年方回。

崔玄微因为药力耗尽,带领仆人进入嵩山采芝,这一去就是一年。这里的‘采芝’暗指寻找长生不老之药,体现了道家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宅中无人,蒿莱满院。

崔玄微离家一年,家中无人照料,院子里长满了杂草,这一描写营造出一种荒凉的氛围,暗示了崔玄微的孤独。

时春季夜间,风清月朗。

这句话描绘了崔玄微独处一院的夜晚,春风拂面,月色皎洁,为后文的故事发展奠定了浪漫的基调。

不睡,独处一院,家人无故辄不到。

崔玄微在这美好的夜晚,却无法入眠,独自一人坐在院子里,家人也因故未能前来陪伴,凸显了他的孤独。

三更后,有一青衣云:“君在院中也。今欲与一两女伴过,至上东门表姨处,暂借此歇,可乎?”

夜深人静之时,一位青衣女子出现,邀请崔玄微一同前往上东门表姨处歇息,这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玄微许之。

崔玄微答应了这个邀请,显示出他随和的性格。

须臾,乃有十余人,青衣引入。

片刻之后,十余人出现在崔玄微面前,青衣女子引领他们进入院子。

有绿裳者前曰:“某姓杨。”

其中一位女子自称姓杨,穿着绿色的衣服,为故事中的角色之一。

指一人,曰:“李氏。”

青衣女子又指向一位女子,称她为李氏。

又一人,曰:“陶氏。”

另一位女子自称姓陶。

又指一绯小女,曰:“姓石,名阿措。”

青衣女子又指向一位身穿红色衣服的年轻女子,称她为石阿措。

各有侍女辈。

这些女子都有自己的侍女伴随。

玄微相见毕,乃坐于月下,问行出之由。

崔玄微与这些女子见面后,坐在月光下,询问她们为何前来。

对曰:“欲到封十八姨数日,云欲来相看,不得。今夕众往看之。”

这些女子回答说,她们想去拜访封十八姨,但未能如愿,今晚众人一起去拜访。

坐未定,门外报:“封家姨来也。”

就在她们坐下不久,门外传来消息,封十八姨已经到来。

坐皆惊喜出迎。

众人兴奋地起身迎接封十八姨。

杨氏云:“主人甚贤,只此从容不恶,诸亦未胜于此也。”

杨氏称赞崔玄微为人贤良,从容不迫,比她们所见的人都要优秀。

玄微又出见封氏,言词泠泠,有林下风气,遂揖入坐。

崔玄微再次出门迎接封十八姨,她的言谈举止优雅,仿佛置身于林间,崔玄微礼貌地邀请她入座。

色皆殊绝。

封十八姨的容貌非常出众。

满座芳香,馥馥袭人。

整个座席弥漫着浓郁的香气。

诸人命酒,各歌以送之,玄微志绎其二焉。

众人纷纷举杯祝酒,各自吟唱,崔玄微记住了两首歌曲。

有红裳人与白衣送酒,歌曰:“皎洁玉颜胜白雪,况乃当年对芳月。沈吟不敢怨春风,自叹容华暗消歇。”

一位红裳女子和白衣女子送酒,唱出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

又白衣人送酒,歌曰:“绛衣披拂露盈盈,淡染胭脂一朵轻。自恨红颜留不住,莫怨春风道薄情。”

另一位白衣女子送酒,唱出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至十八姨持盏,性颇轻佻,翻酒污阿措衣。

封十八姨在举杯时,不小心将酒溅到了石阿措的衣上,她的性格颇为轻佻。

阿措作色曰:“诸人即奉求,余即不知奉求耳。”

石阿措因此而生气,表示自己并不需要别人的请求。

拂衣而起。

石阿措愤怒地拂袖起身。

十八姨曰:“小女弄酒!”

封十八姨解释说,是自己的小女弄洒了酒。

皆起,至门外别;十八姨南去,诸人西入苑中而别。

众人起身,来到门外告别,封十八姨向南离去,其他人则向西进入花园。

玄微亦不知异。

崔玄微对此感到困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明夜又来,云:“欲往十八姨处。”

第二天夜晚,石阿措再次出现,说她们想去拜访封十八姨。

阿措怒曰:“何用更去封妪舍,有事只求处士,不知可乎?”

石阿措愤怒地质问,为何还要去封十八姨那里,有事应该直接找崔玄微。

阿措又言曰:“诸侣皆住苑中,每岁多被恶风所挠,居止不安,常求十八姨相庇;昨阿措不能依回,应难取力。处士倘不阻见庇,亦有微报耳。”

石阿措继续说,她们住在花园中,每年都受到恶风的侵扰,生活不安定,经常请求封十八姨庇护。昨天石阿措未能得到庇护,现在请求崔玄微帮助,如果崔玄微愿意庇护,她们也会有所回报。

玄微曰:“某有何力,得及诸女?”

崔玄微谦虚地表示,自己并无什么能力,无法帮助这些女子。

阿措曰:“但处士每岁岁日,与作一朱幡,上图日用五星之文,于苑东立之,则免难矣。今岁已过;但请至此月二十一日平旦,微有东风,即立之,庶夫免患也。”

石阿措提出,崔玄微每年在特定的日子制作一面朱幡,上面绘有五星之文,在花园的东边立起来,就可以避免恶风的侵扰。她提醒崔玄微,今年的日子已经过去,但只要在二十一日清晨,有微风吹过时立起朱幡,就可以避免灾难。

玄微许之。

崔玄微答应了这个请求。

乃齐声谢曰:“不敢忘德。”

众女子齐声感谢崔玄微。

拜而去。

众女子行礼告别。

玄微于月中随而送之,逾苑墙,乃入苑中,各失所在。

崔玄微在月光下送别众女子,她们穿过花园的围墙,进入花园,然后各自消失。

依其言,至此日立幡。

崔玄微按照石阿措的指示,在指定的那一天立起了朱幡。

是日东风振地,自洛南折树飞沙,而苑中繁花不动。

那天东风猛烈,从洛南方向吹来,折断了树木,飞沙走石,但花园中的花朵却毫不动摇。

玄微乃悟:诸女曰姓杨、李、陶,及衣服颜色之异,皆众花之精也;绯衣名阿措,即安石榴也;封十八姨,乃风神也。

崔玄微终于明白,那些女子实际上是各种花卉的精灵,红衣女子石阿措是石榴精,封十八姨是风神。

后数夜,杨氏辈复至愧谢。

之后的几个夜晚,杨氏等人再次来到崔玄微处,向他道歉。

各裹桃李花数斗,劝崔生:“服之可延年却老。愿长如此住,卫护某等,亦可致长生。”

她们各自带来了桃李花,劝说崔玄微服用,说这样可以延年益寿。她们希望崔玄微长久地居住在这里,保护她们,也可以获得长生。

至元和初,玄微犹在,可称年三十许人。

到了元和初年,崔玄微依然健在,大约三十岁左右。

又,尊贤坊田弘正宅中门外,有紫牡丹成树,发花千余朵;花盛时,每月夜,有小人五、六,长尺余,游于花上。

在尊贤坊田弘正的宅门外,有一棵紫牡丹树,花开时,每月的夜晚,都会有五六个身高一尺多的小人,在花朵上嬉戏。

如此七、八年。

这种现象持续了七八年。

人将掩之,辄失所在。

人们试图掩盖这种现象,但这些小人却会消失不见。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崔玄微》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26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