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姚坤

作者: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一种文学体裁,结合了历史、浪漫、神话与现实元素,着重描述唐代的宫廷、民间以及爱情故事。许多唐代著名文学家如白居易、元稹等人也创作了传奇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文学形式之一,内容通常包括了爱情、历史、神话和奇异故事。它以诗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基础,展现了唐代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既有现实题材的描述,又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和虚构的奇幻成分。唐传奇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姚坤-原文

大和中,有处士姚坤,不求荣达,常以钓渔自适。

居于东洛万安山南,以琴尊自怡。

其侧有猎人,常以网取狐免为业;坤性仁,恒收赎以放之,如此活者数百。

坤旧有庄,质于嵩岭菩提寺,坤持其价而赎之。

其知庄僧惠沼,行凶,常于阒处凿井,深数丈,投以黄精数百斤,求人试服,观其变化。

乃饮坤大醉,投于井中,以碨石咽其井。

坤及醒,无计跃出,但饥茹黄精而已。

如此数日夜,忽有人于井口召坤姓名,谓坤曰:“我狐也,感君活我子孙不少,故来教君。

我,狐之通天者,初穴于家,因上窍,乃窥天汉星辰,有所慕焉,恨身不能奋飞,遂凝盻注神,忽然不觉飞出,蹑虚驾云,登天汉,见仙官而礼之。

君但能澄神泯虑,注盻玄虚,如此精确,不三旬而自飞出,虽窍之至微,无所碍矣。”

坤曰:“汝何所据耶?”

狐曰:“君不闻《西升经》云:“神能飞形,亦能移山。”

君其努力!”

言讫而去。

坤信其说,依而行之,约一月,忽能跳出于碨孔中。

遂见僧;大骇,视其井,依然,僧礼坤,诘其事。

坤告曰:“但于中饵黄精一月,身轻如神,自能飞出,窍所不碍。”

僧然之,遣弟子以索坠下、约弟子一月后来窥。

弟子如其言,月余来窥,僧已毙于井耳。

坤归旬日,有女子,自称夭桃,谐坤,云“是富家女,误为年少诱出,失踪,不可复返,愿持箕帚”。

坤见其妖丽冶容,至于篇什书札,俱能精至。

坤亦念之。

后坤应制,挈夭桃入京,至盘豆馆,夭桃不乐,取笔题竹简为诗一首曰:“铅华久御向人间,欲舍铅华更惨颜。

纵有青丘今夜月,无因重照旧云鬟。”

吟讽久之,坤亦矍然。

忽有曹牧,遣人执良犬,将献裴度;入馆。

犬见夭桃,怒目掣锁,蹲步上阶。

夭桃亦儿为狐,跳上犬背,抉其目。

犬惊,腾号出馆,望荆山而窜。

坤大骇逐之,行数里,犬已毙,狐即不知所之。

坤惆怅悲惜,尽日不能前进,及夜,有老人挈美酝诣坤,云“是旧相识”。

既饮,坤终莫能达相识之由。

老人饮罢,长揖而去,云:“报君亦足矣;吾孙亦无恙。”

遂不见。

坤方悟狐也。

后寂无闻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姚坤-译文

在唐代的贞观年间,有一位名叫姚坤的隐士,他不追求名利地位,常常以钓鱼捕鱼来满足自己。他住在东洛万安山南边,以弹琴饮酒来自得其乐。他旁边有一位猎人,经常用网捕捉狐狸和兔子作为生计;姚坤性格仁慈,总是收买猎物后将它们放生,这样被他救活的动物有几百只。姚坤以前有一座庄园,抵押给了嵩山菩提寺,姚坤拿着赎金将庄园赎回。他认识庄园里的僧人惠沼,这个人行为凶残,经常在偏僻的地方挖井,井深有几丈,往井里投入几百斤黄精,想要让人尝试服用,观察他们的变化。于是他让姚坤喝得大醉,然后将他投入井中,用石头堵住井口。姚坤醒来后,无法跳出井口,只能饥饿地吃黄精来维持生命。

就这样过了几天几夜,突然有人在井口呼唤姚坤的名字,对姚坤说:“我是狐狸,因为感激你救了我的子孙,所以来教你。我是能通天的狐狸,最初在家挖洞,因为上天赐予的通道,所以看到了天汉的星辰,心中产生了向往,但遗憾的是自己不能飞翔,于是凝神注视,不知不觉中飞了出去,踏着虚空驾着云,升到了天汉,见到了仙官并向他们行礼。你只需要保持心灵纯净,忘记世俗的烦恼,集中精神注视虚无,这样精确的话,不超过三十天你就能飞出井口,即使是最细微的通道也不会有任何阻碍。”

姚坤问:“你有什么依据吗?”

狐狸回答:“你没有听说过《西升经》里说‘神能够使身体飞升,也能够移山’吗?

你一定要努力!”

说完,狐狸就离开了。姚坤相信了狐狸的话,按照它说的去做,大约一个月后,他突然能够从井口跳出来。于是他见到了僧人;僧人大惊,看着井,井的样子还是那样,僧人向姚坤询问事情的经过。姚坤告诉他说:“我只是在井里吃了一个月的黄精,身体变得轻盈如神,自己就能飞出井口,通道没有任何阻碍。”

僧人相信了他的话,派弟子用绳子将他拉上来,并约定一个月后回来查看。弟子按照约定,一个月后回来查看,结果发现僧人已经死在井里了。姚坤回来十天,有一位女子自称是夭桃,与姚坤交往,说她是一位富家女,被年轻人诱骗出来后失踪,无法再回去,愿意做姚坤的妻子。姚坤看到她美丽动人,连书写信件都能做到精致。姚坤也喜欢上了她。后来姚坤应试,带着夭桃进京,到了盘豆馆,夭桃却不高兴,拿起笔在竹简上写了一首诗说:

铅华久御向人间,欲舍铅华更惨颜。纵有青丘今夜月,无因重照旧云鬟。

她吟诵了很久,姚坤也感到惊讶。

突然有曹牧派人拿着良犬,要献给裴度;进入馆中。犬见到夭桃,怒目圆睁,咬着锁链,蹲着步子走上台阶。夭桃也是一只狐狸,跳上犬背,挖出了它的眼睛。犬受到惊吓,大声嚎叫着跑出馆舍,向荆山逃去,姚坤大惊失色,追赶它,走了几里路,犬已经死了,狐狸也消失了。姚坤感到非常失落和悲伤,一整天都无法前进,到了晚上,有位老人拿着美酒来拜访姚坤,说‘这是老相识了’。喝酒后,姚坤最终也没有弄清楚他们相识的原因。老人喝完酒后,深深一鞠躬离开,说‘告诉你这些就足够了;我的孙子也平安无恙。’

然后就不见了。姚坤这才意识到是狐狸。后来再也没有任何消息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姚坤-注解

大中:唐朝懿宗李漼的年号,时间约为公元847年至860年。

处士:指有德才而不愿做官的士人。

荣达:指显赫的地位和声望。

钓渔:指垂钓和捕鱼,常用来比喻隐居生活。

自适:指自我满足,安于现状。

东洛:指洛阳,古代洛阳位于黄河以东,故称东洛。

万安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南部的一座山。

琴尊:指弹琴和饮酒,常用来形容闲适的生活。

猎人:指以狩猎为生的人。

狐免:指狐狸和兔子,古代常作为狩猎对象。

仁:指仁爱,有同情心。

赎:指用钱物换取被捉拿的人或物。

庄:指庄园,古代地主阶级的田庄。

质:指抵押。

嵩岭菩提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的一座寺庙。

黄精:一种中药材,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的功效。

阒处:指寂静的地方。

天汉:指银河,古代又称天河。

星辰:指星星。

凝盻:指目光凝聚。

玄虚:指玄妙虚幻的事物。

西升经:佛教经典之一,讲述佛教修行的方法。

飞形:指身体飞升成仙。

移山:指搬运山岳,比喻力量强大。

碨石:指大石头。

篇什:指文章或诗篇。

夭桃: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青丘:传说中的地名,常用来指代仙境。

铅华:指化妆品,这里比喻世俗的修饰。

箕帚:指扫帚,这里比喻家务。

曹牧:指曹牧这个人,具体身份不明。

良犬:指好狗。

裴度: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宰相。

荆山:位于湖北省西部的一座山。

美酝:指美酒。

旧相识:指以前认识的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姚坤-评注

本文讲述了姚坤这位处士的故事,他以钓渔自适,不求荣达,居住在东洛万安山南,以琴尊自怡。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自然和谐、超脱世俗的精神。姚坤的仁爱之心,表现在他常收赎猎人所捕的狐兔放生,这种慈悲为怀的行为,体现了中国宗教和哲学中倡导的“慈悲为怀”、“放生为善”的思想。

文中提到的‘质于嵩岭菩提寺’,反映了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姚坤赎回自己的庄,也是对佛教‘因果报应’观念的认同。而僧惠沼的行为,凿井投黄精以求变化,则是对道教中‘炼丹求仙’思想的体现。

文中狐仙的出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神秘现象。狐仙以通天者的身份出现,传授姚坤‘澄神泯虑,注盻玄虚’的修炼方法,旨在引导他脱离尘世,追求精神上的升华。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超脱、追求精神自由的理念。

狐仙所说的‘神能飞形,亦能移山’,是对道家修炼思想的阐述,强调通过修炼可以达到超越肉体的境界。姚坤在狐仙的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炼,最终成功跳出井口,这反映了修炼之道的神奇与奥妙。

夭桃的出现,为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她自称是富家女,却因误入歧途而无法返回,这种设定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红颜薄命’的悲剧色彩。夭桃的诗歌,表达了她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

曹牧的良犬与狐仙的冲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犬作为人类的忠实伙伴,却因狐仙的诱惑而背叛主人,这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既有和谐共处,也有冲突与斗争。

故事的结尾,姚坤与老人的相遇,以及老人的神秘离去,给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这种神秘主义的元素,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超自然、追求神秘体验的倾向。姚坤最终悟出狐仙的身份,也表明了他在修炼过程中对神秘力量的认识和理解。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姚坤》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24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