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一种文学体裁,结合了历史、浪漫、神话与现实元素,着重描述唐代的宫廷、民间以及爱情故事。许多唐代著名文学家如白居易、元稹等人也创作了传奇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文学形式之一,内容通常包括了爱情、历史、神话和奇异故事。它以诗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基础,展现了唐代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既有现实题材的描述,又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和虚构的奇幻成分。唐传奇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妙女传-原文
唐贞元元年五月,宣州旌德县崔氏婢女。
名妙女,年可十三四。
夕汲庭中,忽见一僧,以锡杖连击三下,惊怖而倒,便言心痛。
须臾迷乱,针灸莫能知。
数日稍间,而吐痢不息。
及瘥,不复食,食辄呕吐,唯饵蜀葵花及盐茶。
既而清瘦爽彻,颜色鲜华,方说初迷乱之际,见一人引乘白雾,至一处,宫殿甚严,悉如释门西方部。
其中天仙,多是少女之族。
言本是提头赖咤天王小女,为泄天门间事,故谪堕人间,已两生矣。
赖咤王姓韦名宽,弟大,号上尊。
夫人姓李,号善伦。
东王公是其季父,名括,第八。
妙女自称小娘,言父与姻族同游世间寻索,今于此方得见。
前所见僧打腰上,欲女吐泄藏中秽恶俗气,然后得升天。
天上居处华盛,各有姻戚及奴婢,与人间不殊。
所使奴名群角,婢名金霄、偏条、凤楼。
其前生有一子,名遥,见并依然相识。
昨来之日,于金桥上与儿别,赋诗,唯记两居句曰:‘手攀桥柱立,滴泪天河满。’
时自吟咏,悲不自胜。
如此五六日病卧,叙先世事。
一旦,忽言上尊及阿母并诸天仙及仆隶等,悉来参谢,即托灵而言曰:‘小女愚昧,落在人间,久蒙存恤,相媿无极。’
其家初甚惊惶,良久乃相与问答,仙者悉凭之叙言。
又曰:‘暂借小女子之宅,与世人言语。’
其上尊语,即是丈夫声气;善伦阿母语,即是妇人声,各变其语。
如此或来或往,日月见久,谈谐戏谑,一如平人。
每来即香气满室,时有酒气,有时莲花香气。
后妙女本状如故。
忽一日,妙女吟唱。
是时晴朗,空中忽有云片如席,徘徊其上。
俄而云中有笙声,声调清锵。
举家仰听,感动精神。
妙女呼大郎复唱,其声转厉。
妙女讴歌,神色自若,音韵奇妙清畅不可言。
又曲名《桑柳条》。
又言阿母适在云中。
如此竟日方散。
旬时,忽言:‘家中二人欲有肿疾,吾代其患之。’
数日后,妙女果背上肋下,各染一肿,并大如杯,楚痛异常。
经日,其主母见此痛苦,令求免之,妙女遂冥冥如卧。
忽语令添香,于钟楼上呼天仙忏念,其声清亮,悉与西方相应。
如此移时,醒悟肿消,须臾平复。
后有一婢卒染病甚困,妙女曰:‘我为尔白大郎请兵救。’
女即如睡状。
须臾却醒,言兵已到,急令洒扫,添香静室,遂起支分兵马,匹配几人于某处检校,几人于病人身上束缚邪鬼。
其婢即瘥如故,言见兵马形象,如壁画神王,头上着胡帽子,悉金钿也。
其家小女子见,良久乃灭。
大将军姓许名光,小将曰陈万。
每呼之驱使,部位甚多,往来如风雨声。
更旬时,忽言织女欲嫁,须往看之。
又睡醒而说:‘婚嫁礼一如人间。’
言女名垂陵子,嫁薛氏,事多不备纪。
其家常令妙女绣,忽言个要暂去,请婢凤楼代绣,如此竟日,便作凤楼姿容。
精神时异,绣作巧妙,疾倍常时,而不与人言,时时俛首笑。
久之言却回,即复本态,无凤楼状也。
言大郎欲与僧伽和尚来看娘子,即扫室添香,煎茶待之。
须臾遂至,传语问讯,妙女忽笑曰:‘大郎何为与上人相扑?’
此时举家俱闻床上踏蹴声甚厉,良久乃去。
有时言向西方饮去,回遂吐酒,竟日醉卧。
一夕,言将娘子一魂小娘子一魂游看去,使与善伦友言笑。
是夕,娘子等并梦向一处,与众人游乐。
妙女至天明,便问小娘子梦中事,一一皆同。
如此月余绝食。
忽一日悲咽而言:‘大郎阿母唤某归。’
甚凄怆。
苦言:‘久在世间,恋慕娘子,不忍舍去。’
如此数日涕泣。
又言:‘不合与世人往来,汝意须往,如之奈何?’
便向空中辞别,词颇郑重,从此渐无言语。
告娘子曰:‘某相恋不去,既在人间,还须饮食。虽时说未来事,皆无应。其有繁细,不能具录。其家纪事状尽如此,不知其婢后复如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妙女传-译文
唐贞元元年五月,宣州旌德县崔氏家的一个婢女,名叫妙女,大约十三四岁。一天晚上她在庭院里打水,突然看到一个僧人用锡杖连续击打地面三次,她被吓倒了,倒在地上,并说自己的心痛。过了一会儿,她变得混乱不清,针灸也无法治愈。几天后,她开始不停地呕吐和腹泻。等病好了,她不再吃东西,一吃就呕吐,只能吃蜀葵花和盐茶。之后,她变得清瘦而精神焕发,脸色红润。她才说,在最初迷乱的时候,她看到一个人带着她乘着白雾到了一个地方,那里有庄严的宫殿,一切都像是佛教中西方极乐世界的样子。那里的天仙大多是少女。她说是提头赖咤天王的小女儿,因为泄露了天门之间的事情,所以被贬到人间,已经转世两次了。赖咤王姓韦名宽,弟弟叫大,号上尊。他的妻子姓李,号善伦。东王公是她的季父,名叫括,排行第八。妙女自称小娘,说她父亲和姻亲在世间游玩寻找,现在在这里见到了他们。之前她看到的那个打她腰上的僧人,是想让她吐出体内的污秽俗气,然后才能升天。天上的住所非常华丽,各有亲戚和仆婢,和人间没什么两样。他们用的仆人名叫群角,婢女名叫金霄、偏条、凤楼。她的前生有一个儿子,名叫遥,见到他依然相识。昨天在金桥上和他告别,作诗,只记得两句:‘手攀桥柱立,滴泪天河满。’
她时常吟咏,悲伤得不能自己。这样病了五六天,卧床不起,讲述前世的往事。有一天,她突然说上尊、母亲以及所有天仙和仆隶等都来参拜感谢,她托灵气说话:‘小女无知,降临人间,长时间受到你们的关爱,感激之情无法言表。’
她家一开始非常惊慌,过了一会儿才开始互相问答,天仙们都是通过她来传达话语。又说:‘暂时借用小女子的住宅,和世人交流。’
上尊的声音就像是丈夫的语气;善伦母亲的声音就像是妇女的语气,各自变换了说话的语调。这样来来往往,日复一日,他们的谈话幽默风趣,就像普通人一样。每次来的时候,屋子里都充满了香气,有时有酒香,有时有莲花的香气。妙女的外貌始终如故。有一天,妙女开始吟唱。当时天气晴朗,空中突然有云片像席子一样,在上面徘徊。不久,云中传来了笙声,声音清脆悦耳。全家人仰头倾听,精神为之感动。妙女叫大郎再唱,声音变得更加响亮。妙女唱歌时神色自如,音韵美妙,清脆流畅得难以言表。又唱了一首《桑柳条》。她说母亲正好在云中。就这样,一整天过去了。
十天后,她突然说家里有两个人要得肿病,她要代替他们承受病痛。几天后,妙女果然在背上和肋下各长了一个大如杯的肿块,非常痛苦。经过一天,她的主人看到她的痛苦,让她请求免除病痛,妙女于是昏昏欲睡。她突然说让点上香,在钟楼上呼唤天仙忏悔,她的声音清亮,和西方的声音相应。过了一会儿,她醒来,肿块消失了,很快恢复了正常。
后来有一个婢女突然生病非常严重,妙女说:‘我为你们向大郎请求军队来救助。’
那个婢女就假装睡觉。过了一会儿又醒了,说她已经看到了军队,让她赶紧打扫,点上香,清理静室,于是她起身分配兵马,派人去某个地方检校,派人把邪鬼束缚在病人身上。那个婢女立刻恢复了健康,说她看到了军队的形象,就像壁画上的神王,头上戴着胡帽子,都是金色的装饰。她家的小女子看到后,过了很久才消失。大将军姓许名光,小将是陈万。每次呼唤他们,他们的位置变化很多,来去如风雨声。
十天后,她突然说织女要嫁人,要去看看。醒来后又说:‘婚嫁的礼仪和人间一样。’
她说女名叫垂陵子,嫁给薛家,事情很多,没有详细记载。她家经常让妙女绣花,突然说她要去一下,让婢女凤楼代替她绣花,就这样一整天,妙女就变成了凤楼的模样。她的精神状态时常变化,绣花技艺巧妙,速度比平时快很多,但从不和别人说话,时常低头微笑。过了一段时间,她才说回来,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没有凤楼的模样。她说大郎想和僧伽和尚来看娘子,于是打扫房间,点上香,煮茶等待他们。不一会儿,他们就到了,传达问候,妙女突然笑着说:‘大郎为什么要和上人打架?’
这时全家人都听到了床上激烈踏蹴的声音,过了很久才停止。有时她说要去西方喝酒,回来就呕吐,整天醉卧。有一天晚上,她说要将娘子的魂魄和自己的魂魄一起出游看看,让她和善伦一起说话笑闹。那天晚上,娘子和众人一起做梦,到了一个地方,和大家一起游玩。妙女到天亮时,就问小娘子梦中的事情,一一都相同。就这样,她断食了一个多月。
有一天,她悲伤地哭泣着说:‘大郎、母亲叫我回去。’
她非常凄凉地说:‘在世间这么久,我舍不得离开娘子。’
这样过了几天,她一直在哭泣。又说:‘不应该和世人交往,你想要去,我怎么办呢?’
于是她向空中告别,言辞非常郑重,从此渐渐地不再说话。她告诉娘子:‘我舍不得离开,既然在人间,还必须吃东西。虽然经常说起未来的事情,都没有回应。有些细节,不能详细记录。她家的记载就是这样,不知道她这个婢女后来怎么样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妙女传-注解
宣州旌德县:宣州是唐代的一个行政区划,旌德县是宣州下辖的一个县,位于今天的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
崔氏婢女:崔氏是姓氏,婢女是指家中的女仆。
锡杖:锡杖是佛教僧侣常用的法器,由锡制成,代表僧侣的威严和戒律。
心痛:指身体或心灵上的痛苦。
针灸: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施以针刺或艾灸来调整人体的气血。
吐痢:呕吐和腹泻,是身体不适的症状。
蜀葵花:一种植物,其花可食用,也有药用价值。
盐茶:一种用盐和茶叶混合的饮品。
提头赖咤天王:佛教中的神祇,是保护佛法的天王。
东王公:道教中的神祇,是东方七宿之首的神。
上尊:对长辈或尊贵者的尊称。
善伦:对母亲或尊贵女性的尊称。
姻戚:亲戚,姻亲。
群角:名字,可能是某个奴仆的名字。
金霄、偏条、凤楼:名字,可能是某个婢女的名字。
上尊及阿母:对长辈或尊贵者的尊称。
参谢:拜访并表示感谢。
香烟:指香烟缭绕的香气,常用于宗教仪式。
忏念:佛教中的忏悔和念诵。
邪鬼:道教和民间信仰中的邪恶鬼魂。
织女:中国神话中的仙女,常与牛郎相恋。
薛氏:姓氏,指织女的夫家。
绣:指刺绣,一种手工艺。
僧伽和尚:佛教中的僧人,可能是某位高僧。
踏蹴声:脚步声,这里可能指打斗声。
吐酒:呕吐酒水,表示醉酒。
娘子:对已婚女性的尊称,这里可能指妙女的恋人。
小娘子:对年轻女性的尊称,这里可能指织女。
相恋:相爱。
辞别:告别。
郑重:严肃认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妙女传-评注
唐贞元元年五月,宣州旌德县崔氏婢女。名妙女,年可十三四。
此句开篇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同时也介绍了主人公妙女的年龄和身份,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奠定了基础。
夕汲庭中,忽见一僧,以锡杖连击三下,惊怖而倒,便言心痛。
此句描绘了妙女在夜晚打水时突然遭遇僧人锡杖击打,从而引发心痛的情景,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须臾迷乱,针灸莫能知。数日稍间,而吐痢不息。
妙女在僧人击打后陷入迷乱,无法用针灸治疗,接着出现了吐痢等症状,表现了主人公的痛苦和无奈。
及瘥,不复食,食辄呕吐,唯饵蜀葵花及盐茶。
妙女病情好转后,却不再进食,只吃蜀葵花和盐茶,这种特殊的饮食方式暗示了她的身体状况和内心世界的转变。
既而清瘦爽彻,颜色鲜华,方说初迷乱之际,见一人引乘白雾,至一处,宫殿甚严,悉如释门西方部。
妙女在病情好转后,开始讲述她在迷乱中看到的景象,描绘了一个如释门西方部的宫殿,表现了主人公对神秘世界的向往。
其中天仙,多是少女之族。言本是提头赖咤天王小女,为泄天门间事,故谪堕人间,已两生矣。
妙女所见的宫殿中居住的天仙,多数是少女,她自称是提头赖咤天王的小女,因泄露天门间事而被贬人间,展现了主人公非凡的身世。
赖咤王姓韦名宽,弟大,号上尊。夫人姓李,号善伦。
妙女介绍了赖咤王一家的姓氏和称谓,为后续的故事发展提供了背景信息。
东王公是其季父,名括,第八。
妙女提到了赖咤王的季父东王公,为故事增添了家族关系和人物关系的复杂性。
妙女自称小娘,言父与姻族同游世间寻索,今于此方得见。
妙女自称小娘,并讲述了她与父亲和姻族在世间的寻索之旅,为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前所见僧打腰上,欲女吐泄藏中秽恶俗气,然后得升天。
妙女提到了之前遇到的僧人,以及僧人帮助她吐泄秽恶俗气的过程,暗示了主人公的修行之路。
天上居处华盛,各有姻戚及奴婢,与人间不殊。
妙女描述了天上的生活场景,与人间并无太大差别,展现了主人公对天界的向往。
所使奴名群角,婢名金霄、偏条、凤楼。
妙女介绍了天上的奴婢,为故事增添了神秘感。
其前生有一子,名遥,见并依然相识。
妙女提到了她的前世之子遥,以及与他的相识,为故事增添了情感元素。
昨来之日,于金桥上与儿别,赋诗,唯记两居句曰:‘手攀桥柱立,滴泪天河满。’
妙女回忆起与儿子在金桥上分别的情景,并赋诗留念,展现了主人公的深情。
时自吟咏,悲不自胜。
妙女在病中吟咏,表现出她的悲伤和无助。
如此五六日病卧,叙先世事。
妙女在病中回忆起前世的事情,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一旦,忽言上尊及阿母并诸天仙及仆隶等,悉来参谢,即托灵而言曰:‘小女愚昧,落在人间,久蒙存恤,相媿无极。’
妙女在病中突然说出上尊、阿母等天仙和仆隶前来参谢,并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展现了主人公的谦逊和感恩之心。
其家初甚惊惶,良久乃相与问答,仙者悉凭之叙言。
妙女的家人们对她的言论感到惊慌,经过一番问答后,开始相信她的故事。
又曰:‘暂借小女子之宅,与世人言语。’
妙女请求借用自己的住宅与世人交流,展现了主人公的开放和包容。
其上尊语,即是丈夫声气;善伦阿母语,即是妇人声,各变其语。
妙女所见到的人物,他们的语言和声音各不相同,展现了天界的神秘和奇特。
如此或来或往,日月见久,谈谐戏谑,一如平人。
妙女与天仙们的交流,充满了谈谐和戏谑,展现了主人公的活泼和开朗。
每来即香气满室,时有酒气,有时莲花香气。
妙女与天仙们的交流中,充满了香气和酒气,为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后妙女本状如故。
妙女在与天仙交流后,恢复了原本的状态。
忽一日,妙女吟唱。是时晴朗,空中忽有云片如席,徘徊其上。
妙女在一天突然吟唱,此时天空出现云片,为故事增添了神秘感。
俄而云中有笙声,声调清锵。
云中的笙声清脆动听,为故事增添了音乐元素。
举家仰听,感动精神。
妙女的吟唱和笙声感动了全家人,展现了主人公的才华和魅力。
妙女呼大郎复唱,其声转厉。
妙女邀请大郎一起唱,声音变得更加激昂。
妙女讴歌,神色自若,音韵奇妙清畅不可言。
妙女的歌声神色自若,音韵奇妙,令人陶醉。
又曲名《桑柳条》。又言阿母适在云中。
妙女唱的曲目名为《桑柳条》,并提到阿母在云中。
如此竟日方散。
妙女的歌唱一直持续到天黑。
旬时,忽言:‘家中二人欲有肿疾,吾代其患之。’
妙女突然说出家中二人将患肿疾,并表示自己愿意代为承受。
数日后,妙女果背上肋下,各染一肿,并大如杯,楚痛异常。
妙女果然背上了肿疾,痛苦不堪。
经日,其主母见此痛苦,令求免之,妙女遂冥冥如卧。
妙女的主母看到她的痛苦,请求她免除肿疾,妙女于是昏睡过去。
忽语令添香,于钟楼上呼天仙忏念,其声清亮,悉与西方相应。
妙女醒来后,要求添香并呼唤天仙忏悔,声音清亮,与西方相应。
如此移时,醒悟肿消,须臾平复。
经过一段时间,妙女的肿疾消失了,恢复了健康。
后有一婢卒染病甚困,妙女曰:‘我为尔白大郎请兵救。’
妙女帮助一位生病的婢女请兵救治。
女即如睡状。须臾却醒,言兵已到,急令洒扫,添香静室,遂起支分兵马,匹配几人于某处检校,几人于病人身上束缚邪鬼。
妙女假装睡觉,醒来后表示兵马已经到来,并安排了救治婢女的计划。
其婢即瘥如故,言见兵马形象,如壁画神王,头上着胡帽子,悉金钿也。
婢女康复后,描述了兵马的形象,如壁画神王,展现了主人公的神奇力量。
其家小女子见,良久乃灭。
妙女所请的兵马消失了。
大将军姓许名光,小将曰陈万。
妙女提到了大将军许光和小将陈万的名字。
每呼之驱使,部位甚多,往来如风雨声。
妙女呼唤兵马,他们行动迅速,如同风雨一般。
更旬时,忽言织女欲嫁,须往看之。
妙女突然说出织女欲嫁,并表示要去观看。
又睡醒而说:‘婚嫁礼一如人间。’
妙女醒来后表示,织女的婚嫁礼节与人间无异。
言女名垂陵子,嫁薛氏,事多不备纪。
妙女讲述了织女的名字和婚嫁对象,但具体细节并未详细记载。
其家常令妙女绣,忽言个要暂去,请婢凤楼代绣,如此竟日,便作凤楼姿容。
妙女经常被要求绣花,有一天她表示要暂时离开,让凤楼代为绣花,结果她变成了凤楼的模样。
精神时异,绣作巧妙,疾倍常时,而不与人言,时时俛首笑。
妙女在绣花时,精神状态时好时坏,绣作巧妙,速度比平时快很多,而且不与人交谈,时常低头微笑。
久之言却回,即复本态,无凤楼状也。
过了一段时间,妙女恢复了原本的模样,不再是凤楼的模样。
言大郎欲与僧伽和尚来看娘子,即扫室添香,煎茶待之。
妙女表示大郎和僧伽和尚要来看织女,于是她打扫房间,准备茶水等待。
须臾遂至,传语问讯,妙女忽笑曰:‘大郎何为与上人相扑?’
大郎和僧伽和尚到来后,妙女突然笑问大郎为何与僧伽和尚相扑。
此时举家俱闻床上踏蹴声甚厉,良久乃去。
此时全家人都听到了床上踏蹴声,声音很响,过了一会儿才停止。
有时言向西方饮去,回遂吐酒,竟日醉卧。
妙女有时说要去西方饮酒,回来后吐酒,整天醉卧。
一夕,言将娘子一魂小娘子一魂游看去,使与善伦友言笑。
一天晚上,妙女说要把织女和她的女儿带到善伦友那里去,让他们一起说话笑。
是夕,娘子等并梦向一处,与众人游乐。
那天晚上,织女和她的女儿都梦到了一个地方,与众人一起游乐。
妙女至天明,便问小娘子梦中事,一一皆同。
第二天早上,妙女询问小女儿梦中的事情,发现她们都梦到了相同的事情。
如此月余绝食。
妙女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绝食。
忽一日悲咽而言:‘大郎阿母唤某归。’
有一天,妙女悲伤地表示大郎和阿母叫她回去。
甚凄怆。苦言:‘久在世间,恋慕娘子,不忍舍去。’
妙女表达了自己的凄凉和无奈,表示自己在世间已经很久,恋慕织女,不舍得离开。
如此数日涕泣。
妙女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一直哭泣。
又言:‘不合与世人往来,汝意须往,如之奈何?’
妙女表示自己不应该与世人交往,但她的心意已决,不知道该怎么办。
便向空中辞别,词颇郑重,从此渐无言语。
妙女向空中告别,言辞郑重,从此不再说话。
告娘子曰:‘某相恋不去,既在人间,还须饮食。虽时说未来事,皆无应。其有繁细,不能具录。其家纪事状尽如此,不知其婢后复如何。’
妙女告诉织女,她恋恋不舍,既然在人间,还需要饮食。虽然她经常说未来会发生的事情,但都没有应验。她无法详细记录所有的事情,她家的故事就是这样,不知道她的婢女后来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