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唐宝记

作者: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一种文学体裁,结合了历史、浪漫、神话与现实元素,着重描述唐代的宫廷、民间以及爱情故事。许多唐代著名文学家如白居易、元稹等人也创作了传奇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文学形式之一,内容通常包括了爱情、历史、神话和奇异故事。它以诗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基础,展现了唐代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既有现实题材的描述,又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和虚构的奇幻成分。唐传奇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唐宝记-原文

开元中,有李氏者,嫁于贺若氏。

贺若氏卒,乃舍俗为尼,号曰真如。

家于巩县孝义桥。

其行高洁,远近宗推之。

天宝元年,七月七日,真如于精舍户外盥濯之间,忽有五色云气,自东而来。

云中引手,不见其形。

徐以囊授真如曰:‘宝之。慎勿言也?’

真如谨守,不敢失坠。

天宝末,禄山作乱,中原鼎沸,衣冠南走,真如展转流寓于楚州安宜县。

肃宗元年,建子月十八日夜,真如所居,忽见二人,衣皂衣。

引真如东南而行,可五六十步,值一城。

楼观严饰,兵卫整肃。

皂衣者指之曰:‘化城也。’

城有大殿。

一人衣紫衣,戴宝冠。号为天帝。

复有二十余人,衣冠亦如之,呼为诸天。

诸天坐,命真如进。

而诸天相谓曰:‘下界丧乱时久,杀戮过多,腥秽之气,达于诸天。不知何以救之?’

一天曰:‘莫若以神宝压之。’

又一天曰:‘当用第三宝。’

又一天曰:‘今厉气方盛,秽毒凝固,第三宝不足以胜之,须以第二宝,则兵可息,乱世可清也。’

天帝曰:‘然’因出宝授真如曰:汝往令刺史崔侁,进达于天子。

复谓真如曰:‘前所授汝小囊,有宝五段,人臣可得见之。今者八宝,唯王者所宜见之。汝慎勿易也。’

乃具以宝名及所用之法授真如。

已而复令皂衣者送之。

翼日,真如诣县。

摄令王滔之,以状闻州。

州得滔之状,会刺史将行。

以县状示从事卢恒曰:‘安宜县有妖尼之事,怪之甚也,亟往讯之。’

恒至县,召真如,欲以王法加之。

真如曰:‘上帝有命,谁敢废坠!且宝非人力所致,又何疑焉?’

乃以囊中五宝示恒。

其一曰‘玄黄天符’,形如笏。

长可八寸余,阔三寸。

上圆下方,近圆有孔。

黄玉也。

色比蒸栗,潭若凝脂。

辟人间兵疫邪疠。

其二曰‘玉鸡’,毛文悉备,白玉也。

王者以孝理天下则见。

其三曰‘谷璧’,白玉也。

径五六寸。

其文粟粒自生,无异雕镌之状。

王者得之,即五谷丰稔。

其四曰‘王母玉环’。

二枚,亦白玉也。

径六寸,好倍于肉。

王者得之,能令外国归复。

其玉色光彩益发,特异于常。

卢恒曰:‘玉信玉矣,安知宝乎?’

真如乃悉出宝盘,向空照之,其光皆射日,仰望不知光之所极也。

恒与县吏同视,咸异之。

翌日侁至,恒白于侁曰:‘宝盖天授,非人事也。’

侁覆验无异,叹骇久之,即具事白报节度使崔圆。

圆异之,征真如诣府,欲历观之。

真如曰:‘不可。’

圆固强之。

真如不得已,又出八宝。

一曰‘如意宝珠’,其形正圆,大如鸡卵,光色莹澈。

置之堂中,明如满月。

其二曰‘红靺鞨’,大如巨栗,赤烂若朱樱。

视之可应手而碎,触之则坚重不可破也。

其三曰‘琅王干珠’,其形如环四分缺一,径可五六寸。

其四曰‘玉印’,大如半手,其文如鹿陷之印,中着物则形见。

其五曰‘皇后采桑钩’,二枚,长五六寸,其细如筋。

屈其末。

似金又似银,又类熟铜。

其六曰‘雷公石’,二枚,斧形。

长可四寸,阔寸许。

无孔。

腻如青玉。

八宝置之日中,则白气连天;措诸阴室,则烛耀如月。

其所压胜之法,真如皆秘,不可得而知也。

圆为录表奏之。

真如曰:‘天命崔侁,事为若何。’

圆惧而止。

侁乃遗卢恒随真如上献。

时史朝义方围宋州,又南陷申州,淮河道绝,遂取江路而上,抵商山入关。

以建巳月十三日达京。

时肃宗寝疾方甚,视宝,促召代宗谓曰:‘汝自楚王为皇太子,今上天赐宝,获于楚州。天许汝也,宜保爱之。’

代宗再拜受赐。

得宝之故,即日改为宝应元年。

上既登位,及升楚州为上州,县为望县,改县名安宜为宝应焉。

刺史及进宝官,皆有超擢。

号真如为‘宝和大师’,宠锡有加。

自后兵革渐偃,年谷丰登,封域之内,几至小康。

宝应之符验也。

真如所居之地得宝,河壖高敞,境物润茂。

遗址后为六合县尉崔珵所居。

西堂之间,相传云。

西域胡人过其傍者,至今莫不望其处而瞻礼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唐宝记-译文

开元年间,有个姓李的人家,女儿嫁给了贺若氏。贺若氏去世后,她便出家为尼,取法号为真如。她在巩县孝义桥附近居住。她的品行高尚,远近的人都推崇她。天宝元年七月七日,真如在精舍外洗手的时候,突然有五彩云气从东方飘来。云中有人伸手,但看不见形状。慢慢地,他递给真如一个袋子,说:‘珍藏着它,千万不要说出来?’

真如小心翼翼地保管,不敢有丝毫的疏忽。天宝末年,安禄山叛乱,中原大乱,士人纷纷南逃,真如辗转流离到了楚州安宜县。肃宗元年建子月十八日夜,真如住的地方,突然出现两个人,穿着黑色衣服。他们拉着真如向东南方向走,大约五六十步,到了一座城。城中的楼台宫殿装饰华丽,兵士护卫整齐。穿黑衣的人指着城说:‘那是化城。’

城中有大殿。有一个人穿着紫色衣服,戴着宝冠,被称为天帝。还有二十多人,衣服和头饰都像他一样,被称为诸天。诸天坐着,命令真如进去。诸天相互商量说:‘下界已经混乱很久了,杀戮过多,腥臭之气已经传到了诸天。不知道该如何拯救?’

一位天神说:‘不如用神宝镇压。’

另一位天神说:‘应该使用第三宝。’

又一位天神说:‘现在妖气正盛,污秽之气凝固,第三宝不足以制服它,必须用第二宝,这样战乱才能平息,乱世才能清平。’

天帝说:‘是的。’于是拿出宝物交给真如,说:‘你去告诉刺史崔侁,把这件事报告给天子。’又对真如说:‘之前给你那个小袋子,里面有五段宝物,臣子可以见到。现在这八宝,只有王者才应该见到。你千万不要轻易更换它们。’

于是详细地把宝物的名称和用法告诉了真如。之后又让穿黑衣的人送他回去。

第二天,真如来到县里。县令王滔把情况上报给了州里。州里得到王滔的报告,正好刺史要出行。他把县里的报告给从事卢恒看,说:‘安宜县有妖尼的事情,非常奇怪,你赶快去调查一下。’

卢恒来到县里,召见真如,想要用王法惩处他。真如说:‘上帝有命令,谁敢废除!而且宝物不是人力可以得到的,又有什么可疑的呢?’

于是他把袋子里的五宝拿出来给卢恒看。其中一个是‘玄黄天符’,形状像笏,长八寸多,宽三寸。上面是圆形,下面是方形,靠近圆形有一个孔。是黄玉做的,颜色像蒸栗子,光泽像凝固的油脂。可以驱散人间的兵疫邪气。第二个是‘玉鸡’,羽毛纹理齐全,是白玉做的。当王者用孝道治理天下时就会出现。第三个是‘谷璧’,是白玉做的,直径五六寸。上面有粟粒般自然生长的纹理,看起来不像人工雕刻。王者得到它,就能使五谷丰收。第四个是‘王母玉环’,两枚,也是白玉做的,直径六寸,比肉要厚一倍。王者得到它,能使外国归附。这些玉的光彩更加耀眼,与平常不同。卢恒说:‘这些确实是玉,但怎么知道它们是宝物呢?’

真如于是把宝物全部放在宝盘中,向空中照射,宝物的光芒都射向太阳,仰望不知道光芒的尽头在哪里。卢恒和县里的官吏一起看,都感到非常惊奇。

第二天,崔侁来到,卢恒向崔侁报告说:‘宝物是天赐的,不是人力所能得到的。’

崔侁复查后没有发现异常,感叹惊讶了很久,于是把事情详细上报给了节度使崔圆。崔圆对此感到惊奇,征召真如到府上,想要亲自观看。真如说:‘不可以。’

崔圆坚持要这么做。真如没有办法,又拿出了八宝。第一是‘如意宝珠’,形状正圆,大小像鸡蛋,光泽清澈。放在堂中,明亮如满月。第二是‘红靺鞨’,大小像巨大的栗子,红色像朱砂。看起来可以随手捏碎,但一触碰到就变得坚硬沉重,无法破坏。第三是‘琅王干珠’,形状像环,四分之一的地方缺失,直径五六寸。第四是‘玉印’,大小像半个手掌,上面的纹理像鹿的脚印,中间放东西就会显现形状。第五是‘皇后采桑钩’,两枚,长五六寸,细如筋,弯曲末端,像金又像银,又像熟铜。第六是‘雷公石’,两枚,形状像斧头,长四寸,宽一寸左右,没有孔,像青玉一样光滑。把八宝放在阳光下,白气会连到天上;放在阴暗的地方,就像月光一样明亮。真如把制服妖气的方法都保密起来,没有人能知道。

崔圆为此记录下来并上奏。真如问:‘天命崔侁,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崔圆害怕就停止了。崔侁于是派卢恒跟着真如上献宝物。当时史朝义正围攻宋州,又向南攻陷了申州,淮河道路被切断,于是他们取道江路向上,抵达商山入关。在建巳月十三日到达京城。当时肃宗病重,看到宝物,催促召见代宗,说:‘你从楚王升为皇太子,现在上天赐给你宝物,是在楚州得到的。这是天意,你应该好好珍惜它。’

代宗拜了两拜接受了赐予。因为得到宝物的原因,当天就改为宝应元年。皇帝登基后,把楚州升为上州,县升为望县,把县名安宜改为宝应。刺史和进宝的官员都得到了提拔。封真如为‘宝和大师’,给予了更多的宠爱。从那以后,战乱逐渐平息,粮食丰收,封地之内,几乎达到了小康。这是宝应的符验。

真如居住的地方得到宝物后,河岸高敞,环境优美。遗址后来成为六合县尉崔珵的住所。在西堂之间,相传西域胡人路过这里,至今都望着那个地方而瞻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唐宝记-注解

开元中: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指唐玄宗开元年间,大约是公元713年至741年。

李氏:指姓李的家族。

贺若氏:指姓贺若的家族。

尼:佛教术语,指出家为尼的女子。

真如:佛教用语,指真实、如实。

巩县孝义桥:指位于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的孝义桥。

五色云气:指五彩斑斓的云朵,常出现在神话传说中,被视为吉祥的征兆。

禄山作乱:指安史之乱,由安禄山发起的一场大规模叛乱。

衣冠南走:指士族和官员南迁避难。

楚州安宜县:指楚州(今江苏省淮安市)的安宜县。

肃宗元年:指唐代肃宗李亨登基的年份,即公元756年。

建子月:指农历的正月。

化城:佛教用语,指为引导众生修行而设立的幻城。

天帝:指天界的最高神。

诸天:佛教用语,指天界的各种神。

神宝:指具有神秘力量的宝物。

第三宝:指宝物中的第三件。

第二宝:指宝物中的第二件。

玄黄天符:指一种神秘的符咒。

玉鸡:指用白玉制成的鸡形宝物。

谷璧:指用白玉制成的圆形宝物,象征着五谷丰登。

王母玉环:指王母娘娘佩戴的玉环,具有神奇的力量。

如意宝珠:指一种形状像鸡蛋的宝珠。

红靺鞨:指一种红色的宝石。

琅王干珠:指一种形状像环的宝石。

玉印:指一种大型的玉制印章。

皇后采桑钩:指皇后采桑时使用的钩。

雷公石:指一种形状像斧头的石头。

节度使:唐代地方军事行政长官的职位。

史朝义:安史之乱中的叛军将领。

宋州:指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

申州:指今天的河南省信阳市。

淮河道:指淮河流域。

商山:指位于陕西省的商山。

建巳月:指农历的四月。

皇太子:指皇位的继承人。

宝应元年:指唐代宝应年间的第一年,即公元762年。

望县:指在地方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县。

宝和大师:指真如的称号,表示其具有高深的佛教造诣。

兵革渐偃:指战争逐渐平息。

河壖:指河流的岸边。

六合县尉:指六合县(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的县尉。

崔珵:指崔珵这个名字的人物。

西域胡人:指来自西域的胡人,即中亚地区的居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唐宝记-评注

开元中,有李氏者,嫁于贺若氏。贺若氏卒,乃舍俗为尼,号曰真如。

这一段文字开篇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真如法师的来历,从李氏嫁入贺若氏,再到丈夫去世后出家为尼,真如法师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舍俗为尼’体现了真如法师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宗教信仰的执着,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奠定了基调。

家于巩县孝义桥。其行高洁,远近宗推之。

真如法师在巩县孝义桥出家,其品行高洁,受到了远近僧侣的推崇。‘高洁’一词体现了真如法师在修行上的追求和成就,也为后文真如法师得到神灵庇佑的情节做了铺垫。

天宝元年,七月七日,真如于精舍户外盥濯之间,忽有五色云气,自东而来。

此段描述了真如法师在精舍户外盥洗时,突然出现的五色云气,这是典型的神异现象,体现了宗教故事中常见的神秘色彩。‘五色云气’象征着神灵的降临,预示着真如法师即将得到神灵的赐予。

云中引手,不见其形。徐以囊授真如曰:‘宝之。慎勿言也?’

此段描绘了云中神灵以无形之手将宝囊授予真如法师,并叮嘱她不要泄露此事。‘宝之’和‘慎勿言也’表现了神灵对宝物的重视和对真如法师的信任,同时也为后文真如法师携带宝物流亡的经历埋下伏笔。

真如谨守,不敢失坠。

真如法师在得到宝物后,谨守承诺,不敢有丝毫懈怠。‘谨守’和‘不敢失坠’体现了真如法师的忠诚和虔诚,为后文真如法师在乱世中守护宝物的故事增色。

天宝末,禄山作乱,中原鼎沸,衣冠南走,真如展转流寓于楚州安宜县。

此段描述了真如法师在乱世中流亡的经历,体现了她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信仰的坚持。‘禄山作乱’和‘中原鼎沸’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而真如法师的流亡经历则更加凸显了她的坚韧。

肃宗元年,建子月十八日夜,真如所居,忽见二人,衣皂衣。

此段描述了真如法师在流亡途中,夜遇两位身穿皂衣的神秘人物,这是故事中常见的神异情节,为后续真如法师得到天帝的启示和宝物提供了契机。

皂衣者指之曰:‘化城也。’

皂衣者指引真如法师所见的城池为‘化城’,这既是故事情节的推进,也暗示了真如法师即将得到神灵的庇佑。

城有大殿。一人衣紫衣,戴宝冠。号为天帝。

此段描绘了真如法师在化城中见到天帝,这是故事的高潮部分,体现了真如法师在神界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复有二十余人,衣冠亦如之,呼为诸天。

此段描述了化城中诸天的出现,进一步强调了真如法师在神界中的地位,同时也为后续天帝与诸天的对话做了铺垫。

诸天相谓曰:‘下界丧乱时久,杀戮过多,腥秽之气,达于诸天。不知何以救之?’

诸天担忧下界的战乱和杀戮,向天帝寻求解决方案,这体现了宗教故事中常见的救世情节,也为真如法师携带宝物下凡救世埋下伏笔。

一天曰:‘莫若以神宝压之。’

诸天中的一人提出了以神宝镇压下界杀戮之气的建议,这是故事情节的转折点,预示着真如法师携带的宝物将发挥重要作用。

又一天曰:‘当用第三宝。’

又有诸天提出使用第三宝,这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也为后续真如法师得到八宝的情节做了铺垫。

又一天曰:‘今厉气方盛,秽毒凝固,第三宝不足以胜之,须以第二宝,则兵可息,乱世可清也。’

又有诸天指出第三宝不足以应对当前的局势,需要使用更强大的第二宝,这进一步强调了宝物的重要性。

天帝曰:‘然’因出宝授真如曰:‘汝往令刺史崔侁,进达于天子。’

天帝同意了诸天的建议,并将宝物授予真如法师,命令她将宝物献给天子,这是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体现了真如法师在神界和人间的重要角色。

复谓真如曰:‘前所授汝小囊,有宝五段,人臣可得见之。今者八宝,唯王者所宜见之。汝慎勿易也。’

天帝再次叮嘱真如法师,提醒她之前所得到的五宝只能让臣子见到,而现在的八宝只有王者才能见到,这进一步强调了宝物的神秘性和重要性。

乃具以宝名及所用之法授真如。

天帝详细地向真如法师介绍了宝物的名称和用途,这为后续真如法师使用宝物救世提供了依据。

已而复令皂衣者送之。

天帝派遣皂衣者陪同真如法师,确保宝物安全送达,这体现了天帝对真如法师的信任和重视。

翼日,真如诣县。

真如法师在第二天到达县衙,这是故事情节的转折点,真如法师将面临来自世俗世界的考验。

摄令王滔之,以状闻州。

县令王滔之将真如法师的事情上报州府,这标志着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州得滔之状,会刺史将行。

州府收到王滔之的报告,刺史即将出行,这为真如法师的下一步行动提供了机会。

以县状示从事卢恒曰:‘安宜县有妖尼之事,怪之甚也,亟往讯之。’

刺史将县状展示给从事卢恒,并命令他前往安宜县调查妖尼之事,这为真如法师的处境增添了危机。

恒至县,召真如,欲以王法加之。

卢恒到达安宜县后,召见真如法师,意图以王法加罪于她,这体现了世俗世界对宗教信仰的排斥。

真如曰:‘上帝有命,谁敢废坠!且宝非人力所致,又何疑焉?’

真如法师坚定地表示,她得到的是上帝的命令,宝物非人力所能,这让卢恒感到困惑。

乃以囊中五宝示恒。

真如法师拿出囊中的五宝给卢恒看,这五宝的出现为真如法师辩护提供了证据。

其一曰‘玄黄天符’,形如笏。

真如法师向卢恒介绍了五宝中的第一宝‘玄黄天符’,并描述了其形状和材质,这体现了真如法师对宝物的了解和尊重。

其二曰‘玉鸡’,毛文悉备,白玉也。

真如法师继续介绍了五宝中的第二宝‘玉鸡’,并描述了其特征,这进一步展示了宝物的神秘和珍贵。

其三曰‘谷璧’,白玉也。

真如法师介绍了五宝中的第三宝‘谷璧’,并描述了其特点和用途,这为宝物的神奇功能提供了佐证。

其四曰‘王母玉环’。

真如法师介绍了五宝中的第四宝‘王母玉环’,并强调了其特殊之处,这进一步突出了宝物的神秘性。

卢恒曰:‘玉信玉矣,安知宝乎?’

卢恒对真如法师的宝物表示怀疑,认为玉器不一定是宝物,这体现了世俗世界对宗教信仰的质疑。

真如乃悉出宝盘,向空照之,其光皆射日,仰望不知光之所极也。

真如法师拿出宝盘向天空照射,宝光耀眼,这体现了宝物的神奇力量,也让卢恒等人对真如法师的宝物产生了敬畏之心。

恒与县吏同视,咸异之。

卢恒和县吏一同观看宝光,都对宝物的神奇力量感到惊讶。

翌日侁至,恒白于侁曰:‘宝盖天授,非人事也。’

第二天,王滔之到达,卢恒向他汇报了宝物的情况,并表明宝物是天授的,非人力所能。

侁覆验无异,叹骇久之,即具事白报节度使崔圆。

王滔之经过核实,确认宝物确实非凡,于是向节度使崔圆汇报了此事,崔圆对此感到惊讶。

圆异之,征真如诣府,欲历观之。

崔圆对宝物感到好奇,于是征召真如法师到府上,想要亲自查看宝物。

真如曰:‘不可。’

真如法师拒绝了崔圆的请求,这体现了她对宝物的保护意识。

圆固强之。

崔圆坚持要真如法师前来,这为故事增添了紧张气氛。

真如不得已,又出八宝。

真如法师在无奈之下,再次拿出八宝,这体现了她对宝物的珍视。

一曰‘如意宝珠’,其形正圆,大如鸡卵,光色莹澈。

真如法师向崔圆介绍了八宝中的第一宝‘如意宝珠’,并描述了其形状和特征。

其二曰‘红靺鞨’,大如巨栗,赤烂若朱樱。

真如法师继续介绍了八宝中的第二宝‘红靺鞨’,并描述了其外观和质地。

其三曰‘琅王干珠’,其形如环四分缺一,径可五六寸。

真如法师介绍了八宝中的第三宝‘琅王干珠’,并描述了其形状和大小。

其四曰‘玉印’,大如半手,其文如鹿陷之印,中着物则形见。

真如法师介绍了八宝中的第四宝‘玉印’,并描述了其大小和功能。

其五曰‘皇后采桑钩’,二枚,长五六寸,其细如筋。

真如法师介绍了八宝中的第五宝‘皇后采桑钩’,并描述了其形状和质地。

其六曰‘雷公石’,二枚,斧形。

真如法师介绍了八宝中的第六宝‘雷公石’,并描述了其形状和数量。

八宝置之日中,则白气连天;措诸阴室,则烛耀如月。

真如法师描述了八宝在不同环境下的神奇效果,这进一步展示了宝物的神秘力量。

其所压胜之法,真如皆秘,不可得而知也。

真如法师表示,宝物的使用方法她都保密,外人无法得知,这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

圆为录表奏之。

崔圆将宝物的情况记录下来,并上报朝廷。

真如曰:‘天命崔侁,事为若何。’

真如法师询问崔侁的事情进展,这体现了她对崔侁的关心。

圆惧而止。

崔圆因为害怕而停止了上报,这体现了宝物的神秘力量。

侁乃遗卢恒随真如上献。

崔侁派遣卢恒随真如法师将宝物献给朝廷。

时史朝义方围宋州,又南陷申州,淮河道绝,遂取江路而上,抵商山入关。

此段描述了崔侁将宝物献给朝廷的背景,反映了当时战乱频繁的社会现实。

以建巳月十三日达京。

崔侁和卢恒在十三日到达京城,这是故事情节的转折点,宝物即将进入朝廷的视野。

时肃宗寝疾方甚,视宝,促召代宗谓曰:‘汝自楚王为皇太子,今上天赐宝,获于楚州。天许汝也,宜保爱之。’

肃宗在病重之际,看到宝物后,催促代宗接见,并告诉他这是天赐的宝物,预示着天命所在,要求代宗好好保管。

代宗再拜受赐。

代宗对宝物表示敬畏,并接受了宝物,这标志着宝物正式进入朝廷。

得宝之故,即日改为宝应元年。

因为得到宝物,朝廷将年号改为宝应元年,这体现了宝物对朝廷的重要影响。

上既登位,及升楚州为上州,县为望县,改县名安宜为宝应焉。

代宗登基后,对楚州和安宜县进行了升级和更名,这进一步体现了宝物对地方的影响。

刺史及进宝官,皆有超擢。

宝物的影响也波及到官员,刺史和进宝官都得到了晋升,这反映了宝物对朝廷官员的激励作用。

号真如为‘宝和大师’,宠锡有加。

真如法师因为宝物而受到朝廷的宠爱,被封为“宝和大师”,这体现了她在朝廷中的地位。

自后兵革渐偃,年谷丰登,封域之内,几至小康。

宝物的影响也带来了社会的稳定和丰收,使得封域之内逐渐走向小康,这体现了宝物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宝应之符验也。

宝应之符验,即宝物应验了天命,这进一步证明了宝物的神奇力量。

真如所居之地得宝,河壖高敞,境物润茂。

真如法师居住的地方因为宝物而变得美丽富饶,这体现了宝物对自然环境的积极影响。

遗址后为六合县尉崔珵所居。

真如法师的遗址后来成为六合县尉崔珵的住所,这反映了宝物对后世的影响。

西堂之间,相传云。

西堂之间有传说,这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西域胡人过其傍者,至今莫不望其处而瞻礼焉。

西域胡人对真如法师的遗址充满敬仰,这体现了宝物和真如法师在民间的影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唐宝记》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23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