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一种文学体裁,结合了历史、浪漫、神话与现实元素,着重描述唐代的宫廷、民间以及爱情故事。许多唐代著名文学家如白居易、元稹等人也创作了传奇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文学形式之一,内容通常包括了爱情、历史、神话和奇异故事。它以诗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基础,展现了唐代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既有现实题材的描述,又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和虚构的奇幻成分。唐传奇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古岳渎经-原文
贞元丁丑岁,陇西李公佐泛潇湘苍梧。
偶遇征南从事弘农!”
杨衡,泊舟古岸,淹留佛寺,江空月浮,征异话奇。
杨告公佐云:“永泰中,李汤任楚州刺史时,有渔人,夜钓于龟山之下。
其钓因物所制,不复出。
渔者健水,疾沉于下五十丈。
见大铁锁,盘绕山足,寻不知极。
遂告汤。
汤命渔人及能水者数十,获其锁。
力莫能制,加以牛五十余头,锁乃振动,稍稍就岸。
时无风涛,惊浪翻涌。
观者大骇。
锁之未见一兽,状有如猿,白首长鬐,雪牙金爪,闯然上岸。
高五丈许,蹲踞之状若猿猴。
但两目不能开,兀若昏昧。
目鼻水流如泉,涎沫腥秽,人不可近。
久乃引颈伸欠,双目忽开,光彩若电。
顾视人焉,欲发狂怒。
观者奔走。
兽亦徐徐引锁拽牛入水去,竟不复出。
时楚多知名士,与汤相顾愣栗,不知其由尔。
乃渔者时知锁所,其兽竟不复见。
公佐至元和八年冬,自常州饯送给事中孟简至朱方,廉使薛公苹馆待礼备。
时扶风马植、范阳卢简能、河东裴蘧皆同馆之,环炉会谈终夕焉。
公佐复说前事,如杨所言。
至九年春,公佐访古东吴,从太守元公锡泛洞庭、登包山,宿道者周焦君庐。
入灵洞,探仙书。
石穴间得古《岳渎经》第八卷,文字古奇,编次蠢毁,不能解。
公佐与焦君共详读之:“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五伯拥川,天老肃兵,不能兴。
禹怒,召集百灵,搜命夔龙。
桐柏千君长稽首请命。
禹因囚鸿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
乃获淮涡水神,名无支祁。
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隔之远近。
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
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
禹授之章律,不能制;授之乌木由,不能制;授之庚辰,能制。
鸱脾桓、木魅、水灵、山妖、石怪、奔号聚绕,以数千载,庚辰以战逐去。
颈锁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之龟山之足下。
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
庚辰之后,皆图此形者,免淮涛风雨之难。
即李汤之见,与杨衡之说,与《岳渎经》符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古岳渎经-译文
贞元丁丑年,陇西的李公佐在泛舟潇湘和苍梧地区时,偶遇了征南从事弘农杨衡。
杨衡停船在古岸,留宿在佛寺中,江面上空,月亮漂浮,听到了一些奇异的故事。杨衡告诉李公佐说:‘永泰年间,李汤担任楚州刺史时,有一个渔夫,在龟山下面夜钓。他的钓具被某种东西困住,再也拉不上来。渔夫水性很好,下沉了五十丈深。他看到了一条大铁链,绕着山脚盘绕,找不到尽头。于是他告诉了李汤。李汤命令渔夫和几十个会水的人去取那条铁链。大家用力也无法解开,后来加上五十多头牛,铁链才开始晃动,逐渐靠近岸边。当时没有风浪,惊涛骇浪。观看的人都非常害怕。铁链上没有看到任何野兽,但有一个形状像猿的怪物,白头发长鬃毛,雪白的牙齿,金色的爪子,突然上岸。它大约五丈高,蹲坐的姿态像猿猴。但是它的眼睛无法睁开,看起来有些昏暗。眼睛和鼻子流出的水像泉水一样,口水腥臭,人们无法靠近。过了一会儿,它伸长脖子打了个哈欠,双眼突然睁开,光彩照人。它环顾四周,看起来要发怒。观看的人纷纷逃跑。怪物也慢慢地拉着铁链,拖着牛下水,再也没有上来。当时楚地有很多知名人士,和李汤一起愣住了,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而那个渔夫当时知道铁链的位置,那个怪物却再也没有出现过。
李公佐在元和八年冬天,从常州送别送事中孟简到朱方,廉使薛公苹接待了他,礼遇周到。
当时扶风的马植、范阳的卢简能、河东的裴蘧都和他们同住一个馆舍,围着炉子整夜谈话。李公佐又说了之前的事情,就像杨衡所说的。到了九年春天,李公佐访问古东吴,跟随太守元公锡泛舟洞庭湖、登包山,住在道士周焦君的家中。他们进入灵洞,寻找仙书。在石穴间找到了古《岳渎经》的第八卷,文字古老奇特,编排混乱,无法理解。李公佐和周焦君一起仔细阅读:‘大禹治理水患,三次来到桐柏山,惊风走雷,山石号叫,树木鸣响,五伯拥川,天老肃兵,都不能成功。大禹愤怒,召集百灵,搜捕夔龙。桐柏千君长跪下请求帮助。大禹于是囚禁了鸿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于是他捕获了淮涡水神,名叫无支祁。他善于应对言语,能辨别江淮的深浅,原隔的远近。他的形状像猿猴,鼻子短,额头高,身体青色,头发白色,眼睛金色,牙齿雪白。脖子伸长百尺,力量超过九象,搏击跳跃,快速奔跑,轻快敏捷,难以长时间观察。大禹授予他章律,无法制服;授予他乌木由,无法制服;授予他庚辰,才能制服。鸱脾桓、木魅、水灵、山妖、石怪、奔号聚绕,已经数千年,庚辰通过战斗驱逐了它们。用大索锁住它的脖子,用金铃穿透它的鼻子,将它迁徙到淮阴的龟山脚下,让它淮水永远安全地流入大海。庚辰之后,所有画这种形状的人,都免除了淮涛风雨的灾难。
李汤所见,杨衡所说,与《岳渎经》上的记载相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古岳渎经-注解
贞元丁丑岁:贞元是唐德宗的年号,丁丑岁指的是具体年份,贞元丁丑岁即贞元三年(787年)。
陇西李公佐:陇西是古代的一个郡名,李公佐是唐代文学家,此指李公佐这个人。
泛潇湘苍梧:泛指在江河上航行,潇湘是湖南的代称,苍梧是广西的代称,这里指李公佐在湖南和广西一带航行。
征南从事:征南从事是古代官职,指负责征讨南方事务的官员。
弘农:弘农是古代的一个郡名,此指弘农人。
泊舟:泊舟指停船靠岸。
淹留:淹留指停留,逗留。
佛寺:佛教寺院。
江空月浮:江空指江面空旷,月浮指月亮在江面上漂浮。
征异话奇:征异指寻找奇异的事物,话奇指讲述奇异的故事。
永泰中:永泰是唐代的年号,指永泰年间。
楚州刺史:楚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刺史是地方行政长官。
龟山:龟山是楚州的一座山。
铁锁:指用铁制成的锁。
牛:指用来拉铁锁的牛。
风涛:风浪,指海上的风浪。
兽:指上文提到的像猿猴的奇异生物。
猿猴:一种灵长类动物,此指上文提到的奇异生物。
白首长鬐:白首指白色的头部,长鬐指长而飘逸的鬃毛。
雪牙金爪:雪牙指洁白的牙齿,金爪指金色的爪子。
顾视:环顾四周。
奔走:奔跑逃离。
淮涡水神:淮涡水神是指淮河涡流中的水神。
无支祁:无支祁是淮涡水神的名字。
章律:法度,规章。
乌木由:一种能够制住无支祁的神秘力量。
庚辰: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干支组合,此处指庚辰年。
鸱脾桓:古代神话中的神兽。
木魅:指树木中的妖怪。
水灵:指水中的精灵。
山妖:指山中的妖怪。
石怪:指石头中的怪物。
淮阴:淮阴是古代的一个县名,此处指淮阴地区。
龟山之足下:指龟山的脚下。
免淮涛风雨之难:指避免淮河的水灾和风雨灾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古岳渎经-评注
贞元丁丑岁,陇西李公佐泛潇湘苍梧。偶遇征南从事弘农!
此句开篇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贞元丁丑岁指的是唐德宗贞元三年,陇西李公佐泛舟于潇湘苍梧之间,偶遇征南从事弘农。这一开篇就营造了一种神秘、奇幻的氛围,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奠定了基调。
杨衡,泊舟古岸,淹留佛寺,江空月浮,征异话奇。
杨衡泊舟古岸,淹留佛寺,江空月浮,这一句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晚,江空月浮则暗示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征异话奇,点明了故事的主题,即讲述一个奇异的故事。
杨告公佐云:“永泰中,李汤任楚州刺史时,有渔人,夜钓于龟山之下。
杨衡向李公佐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永泰年间,楚州刺史李汤任内的一个故事。渔人在夜晚在龟山之下钓鱼,这一情节设置了一个神秘的开端,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其钓因物所制,不复出。渔者健水,疾沉于下五十丈。
渔人钓鱼时,钓钩被某种未知物体所制,无法拉出。渔者水性健壮,下沉至五十丈深的水下,这一描述增强了故事的奇幻色彩,也展示了渔人的勇敢和决心。
见大铁锁,盘绕山足,寻不知极。
渔人在水下发现了一根大铁锁,盘绕在山脚下,不知道延伸到何处,这一情节进一步加深了故事的神秘感。
遂告汤。汤命渔人及能水者数十,获其锁。
渔人将此事报告给李汤,李汤命令渔人和其他会水的人去取回铁锁,这一行动体现了李汤的果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力莫能制,加以牛五十余头,锁乃振动,稍稍就岸。
尽管众人用力,但无法制服铁锁,最后用五十多头牛的力量才使铁锁振动,逐渐靠近岸边,这一情节展示了力量的巨大和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时无风涛,惊浪翻涌。观者大骇。
在无风无浪的情况下,突然惊浪翻涌,观者惊骇,这一描写增强了故事的紧张气氛,也反映了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
锁之未见一兽,状有如猿,白首长鬐,雪牙金爪,闯然上岸。
铁锁中出现了一只奇异的野兽,状如猿猴,白首长鬐,雪牙金爪,这一描述充满了奇幻色彩,也体现了古人对奇异生物的想象。
高五丈许,蹲踞之状若猿猴。但两目不能开,兀若昏昧。
野兽身高五丈,蹲踞的姿态像猿猴,但双眼无法睁开,显得昏昧不明,这一描写增加了野兽的神秘感和恐怖感。
目鼻水流如泉,涎沫腥秽,人不可近。
野兽的眼鼻流出如泉的水流,涎沫腥秽,令人不敢靠近,这一描写进一步渲染了野兽的恐怖形象。
久乃引颈伸欠,双目忽开,光彩若电。
经过一段时间,野兽引颈伸欠,双眼突然睁开,光彩如电,这一变化突兀而震撼,也展现了野兽的强大力量。
顾视人焉,欲发狂怒。
野兽环视四周,似乎要发狂般地攻击人类,这一情节增加了故事的紧张和危险感。
观者奔走。兽亦徐徐引锁拽牛入水去,竟不复出。
观众纷纷奔逃,野兽则慢慢拉着铁锁和牛入水,再也没有出来,这一情节为故事留下了悬念,也暗示了野兽的神秘力量。
时楚多知名士,与汤相顾愣栗,不知其由尔。
当时楚地有许多知名士人,与李汤一起面对这一奇异事件,都感到惊愕和恐惧,不知道这是为什么,这一情节反映了古人对奇异现象的无知和敬畏。
乃渔者时知锁所,其兽竟不复见。
原来渔人知道铁锁的位置,但野兽却再也没有出现,这一结尾既揭示了故事的真相,也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公佐至元和八年冬,自常州饯送给事中孟简至朱方,廉使薛公苹馆待礼备。
李公佐在元和八年冬天,从常州出发,前往朱方,为送别送事中孟简,廉使薛公苹设宴款待,这一情节为故事增添了历史背景。
时扶风马植、范阳卢简能、河东裴蘧皆同馆之,环炉会谈终夕焉。
李公佐在旅途中结识了扶风马植、范阳卢简能、河东裴蘧等人,他们围炉夜谈,直至深夜,这一情节展示了古人旅途中的人际交往和文化交流。
公佐复说前事,如杨所言。
李公佐再次讲述了之前的故事,与杨衡所说一致,这一情节体现了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至九年春,公佐访古东吴,从太守元公锡泛洞庭、登包山,宿道者周焦君庐。
李公佐在第二年春天访问古东吴,与太守元公锡泛舟洞庭,登包山,夜宿道者周焦君庐,这一情节展示了李公佐的旅行经历和对古代文化的探索。
入灵洞,探仙书。石穴间得古《岳渎经》第八卷,文字古奇,编次蠢毁,不能解。
李公佐进入灵洞,寻找仙书,在石穴间发现了一卷古《岳渎经》,文字古怪,难以理解,这一情节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性和文化内涵。
公佐与焦君共详读之:“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五伯拥川,天老肃兵,不能兴。
李公佐与周焦君一起仔细阅读《岳渎经》,书中记载了大禹治水的传说,描述了惊风走雷、石号木鸣等奇异景象,这一情节展示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奇幻色彩。
禹怒,召集百灵,搜命夔龙。桐柏千君长稽首请命。
大禹愤怒,召集百灵,搜寻夔龙,桐柏山上的千君长都前来请命,这一情节展现了大禹的威严和权威。
禹因囚鸿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乃获淮涡水神,名无支祁。
大禹因此囚禁了鸿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最终捕获了淮涡水神无支祁,这一情节揭示了故事的核心冲突。
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隔之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
无支祁善于应对言语,能辨别江淮的深浅和距离,外形像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这一描述进一步丰富了无支祁的形象。
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
无支祁颈伸百尺,力量超过九象,能够搏击腾跃,快速奔跑,轻盈迅速,令人难以长时间观察,这一描写展示了无支祁的强大力量和敏捷身手。
禹授之章律,不能制;授之乌木由,不能制;授之庚辰,能制。
大禹授予无支祁章律、乌木由等法器,都无法制服它,最后授予庚辰,才能制服无支祁,这一情节体现了法器的神奇力量。
鸱脾桓、木魅、水灵、山妖、石怪、奔号聚绕,以数千载,庚辰以战逐去。
鸱脾桓、木魅、水灵、山妖、石怪等众多怪物围绕无支祁数千年,最后庚辰通过战斗将其驱逐,这一情节展示了庚辰的英勇和力量。
颈锁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之龟山之足下。
无支祁被颈锁大索,鼻穿金铃,被迁徙到淮阴的龟山脚下,这一情节体现了对怪物的制约和惩罚。
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
使得淮水永远安宁地流入大海,这一情节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庚辰之后,皆图此形者,免淮涛风雨之难。
自庚辰之后,画此形象的人可以避免淮水波涛风雨的灾难,这一情节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神秘力量的信仰和敬畏。
即李汤之见,与杨衡之说,与《岳渎经》符矣。
李汤所见、杨衡所述以及《岳渎经》中的记载相符,这一结尾点明了故事的真实性和历史性,也反映了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