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却要

作者: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一种文学体裁,结合了历史、浪漫、神话与现实元素,着重描述唐代的宫廷、民间以及爱情故事。许多唐代著名文学家如白居易、元稹等人也创作了传奇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文学形式之一,内容通常包括了爱情、历史、神话和奇异故事。它以诗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基础,展现了唐代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既有现实题材的描述,又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和虚构的奇幻成分。唐传奇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却要-原文

湖南观察使李庾之女奴,曰却要。

美容止,善辞令。

朔望通礼谒于亲姻家,惟却要主之。

李侍婢数十,莫之偕也。

而巧媚才捷,能承顺颜色,姻党亦多怜之。

李四子,长曰延禧,次曰延范,次曰延祚,所谓大郎而下五郎也。

皆年少狂侠,咸欲蒸却要而不能也。

尝遇清明节,时纤月娟娟,庭花烂发,中堂垂绣幕,背银缸,而却要遇大郎于樱桃花影中,大郎乃持之求偶。

却要取茵席授之,曰:‘可于厅中东南隅,伫立相待,候堂前眠熟,当至。’

大郎既去,至廊下。

又逢二郎调之。

却要复取茵席授之曰:‘可于厅中东北隅相待。’

二郎既去,又遇三郎来之。

却要复取茵席授之,曰:‘可于厅中西南隅相待。’

三郎既去,又五郎遇着,握手不可解。

却要亦取茵席授之,曰:‘可于厅中西北隅相待。’

四郎皆去。

延禧于厅角中,屏息以待。

厅门斜闭,见其三弟比比而至,各趋一隅。

心虽讶之,而不敢发。

少顷,却要突燃炬,疾向厅事,豁双扉而照之,谓延禧辈曰:‘阿堵贫儿,争取向这里觅宿处?’

皆弃所携,掩面而走。

却要复从而咍之。

自是诸子怀惭,不敢失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却要-译文

湖南观察使李庾的女儿家的奴仆,名叫却要。她容貌美丽,举止得体,擅长辞令。每月的朔望之日,她都会代表家族去拜访亲戚和姻亲,只有却要负责这件事。李家有很多侍婢,但没有一个能和却要一起去的。而她机智迷人,能迎合别人的喜好,因此亲戚们都很喜欢她。

李家共有四个儿子,老大叫延禧,老二叫延范,老三叫延祚,他们分别被称为大郎、二郎、三郎和五郎。他们都年轻气盛,都想要追求却要,但又无法如愿。

有一次遇到清明节,当时月亮弯弯的,庭院里的花朵盛开,中堂挂着绣幕,背后是银色的灯笼。却要在樱花花的影子中遇到了大郎,大郎便拉住她要求成婚。却要拿起床垫给他,说:‘你可以在厅堂的东南角等着,等堂前的仆人睡熟了,我就会过去。’

大郎离开后,在走廊里又遇到了二郎,二郎也调戏她。却要又拿起床垫给他,说:‘你可以在厅堂的东北角等着。’

二郎离开后,又遇到了三郎。却要再次拿起床垫给他,说:‘你可以在厅堂的西南角等着。’

三郎离开后,五郎又出现了,他们握手不肯放手。却要也拿起床垫给他,说:‘你可以在厅堂的西北角等着。’

四个兄弟都离开了。延禧在厅堂的角落里屏息等待。厅门斜着关闭,他看到三个弟弟一个个来到各自的角落。他虽然感到惊讶,但不敢说出来。

过了一会儿,却要突然点燃蜡烛,快速走向厅堂,打开两扇门照亮那里,对延禧他们说道:‘这些穷小子,都争着到这里来找个地方过夜?’

他们都放下手中的东西,捂着脸跑开了。却要又跟在后面嘲笑他们。从那以后,这些儿子们都感到羞愧,不敢再失礼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却要-注解

湖南观察使:指古代官职,湖南观察使是唐代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负责监察和管理湖南地区的政务。

李庾:指李庾,湖南观察使的名字。

女奴:指古代家庭中的女仆,这里指李庾的女儿。

曰却要:却要是人名,这里指李庾的女儿。

美容止:指外貌美丽,举止优雅。

善辞令:指擅长辞令,善于言辞。

朔望: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古代有在这两天进行祭祀和拜见亲族的习惯。

通礼谒:指按照通行的礼节去拜见。

亲姻家:指亲戚和姻亲的家庭。

主之:主持、管理之意。

李侍婢:指李庾的侍女。

莫之偕也:没有人能与之相比。

巧媚才捷:指聪明、机灵、善于奉承。

承顺颜色:指迎合别人的脸色,即善于察言观色。

姻党:指姻亲。

大郎而下五郎:指李庾的四个儿子,大郎是最年长的,五郎是最小的。

狂侠:指年轻气盛,有侠义之心。

蒸却要:古代一种隐晦的说法,指对年轻女性有非分之想。

清明节:中国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是祭祖扫墓的日子。

纤月娟娟:指月亮细小而明亮。

烂发:指花朵盛开的样子。

中堂:指正厅。

绣幕:指用绣花布制成的帷幕。

银缸:指古代的一种灯具,用银制,用于照明。

茵席:指铺在地面供人坐卧的垫子。

厅中东南隅、东北隅、西南隅、西北隅:指厅堂的四个角落。

屏息以待:指屏住呼吸等待。

豁双扉:指打开两扇门。

阿堵贫儿:古代口语,指那些无耻之徒。

争取向这里觅宿处:争相在这里寻找住宿的地方,这里指争相追求却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却要-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个充满戏剧性和细腻情感的故事,通过对人物、场景和情节的刻画,展现了古人对爱情、权力和礼仪的复杂态度。

首句‘湖南观察使李庾之女奴,曰却要。美容止,善辞令。’直接介绍了故事的主人公,却要,一个美丽且能言善辩的女奴。‘美容止’三字点明了她的外貌,‘善辞令’则暗示了她的智慧与手腕。

‘朔望通礼谒于亲姻家,惟却要主之。’表明却要在李家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她不仅是女奴,更是家族礼仪的执行者,这种地位的反差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

‘李侍婢数十,莫之偕也。而巧媚才捷,能承顺颜色,姻党亦多怜之。’说明却要的才智和魅力,使得她即使在众多侍婢中也能脱颖而出,甚至得到了姻亲们的喜爱。

‘皆年少狂侠,咸欲蒸却要而不能也。’揭示了李家四子对却要的倾慕,但由于身份的悬殊,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

‘尝遇清明节,时纤月娟娟,庭花烂发,中堂垂绣幕,背银缸,而却要遇大郎于樱桃花影中,大郎乃持之求偶。’通过对清明节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浪漫而神秘的氛围,同时也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却要取茵席授之,曰:“可于厅中东南隅,伫立相待,候堂前眠熟,当至。”’这一段对话展现了却要的机智和策略,她巧妙地安排了一场‘偶遇’,同时也为自己争取到了主动权。

‘大郎既去,至廊下。又逢二郎调之。却要复取茵席授之曰:“可于厅中东北隅相待。”’这样的情节设计,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也突出了却要的精明与手腕。

‘自是诸子怀惭,不敢失敬。’这一结尾意味深长,却要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手段,使得四子对她产生了敬畏之心,同时也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整段古文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通过对人物心理和行为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古人对情感、权力和礼仪的深刻理解,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历史文献。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却要》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21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