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一种文学体裁,结合了历史、浪漫、神话与现实元素,着重描述唐代的宫廷、民间以及爱情故事。许多唐代著名文学家如白居易、元稹等人也创作了传奇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文学形式之一,内容通常包括了爱情、历史、神话和奇异故事。它以诗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基础,展现了唐代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既有现实题材的描述,又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和虚构的奇幻成分。唐传奇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华州参军-原文
华州柳参军,名族之子,寡欲早孤,无兄弟。
罢官,于长安闲游。
上巳日,于曲江见一车子,饰以金碧。
从一青衣,殊亦俊雅。
已而翠帘徐褰,见掺手如玉,指画青衣令摘芙蓿女之容色绝代,斜睨柳生良久。
生鞭马从之,即见车入永崇里。
柳生访知其姓崔氏,女亦有母。
青衣字轻红。
柳生不甚贫,多方赂轻红,竟不之受。
他日,崔氏女病,其舅执金吾王,因候其妹,且告之,请为子纳焉。
崔氏不乐。
其母不敢违兄之命。
女曰:‘愿嫁得前时柳生足矣!必不允,以某与外兄,终恐不生全。’
其母念女之深,乃命轻红于荐福寺僧道省院,达意柳生。
生悦轻红而挑之,轻红大怒曰:‘君性正粗!奈何小娘子如此待于君,某一微贱,便忘前好,欲保岁寒,其可得乎?某且以足下事白小娘子!’
柳生再拜谢不敏。
始曰:‘夫人惜小娘子情切,今小娘子不乐适王家,夫人是以偷成婚约,君可三两日就礼事。’
柳生极喜,自备数百千财礼,期日结婚。
后五日,柳挈妻与轻红于金城里居。
及旬月,金吾到永崇,其母王氏泣云:‘吾夫亡,子女孤露,被侄不待礼会,强窃女去矣。兄岂无教训之道?’
金吾大怒,归答其子数十,密令捕访,弥年无获。
无何,王氏殂,柳生挈妻与轻红自金城里赴丧。
金吾之子既见,遂告父。
父擒柳生。
生云:‘某于外姑名王氏处纳采娶妻,非越礼私诱也,家人大小皆熟知之。’
王氏既殁,无所明,遂讼于官。
公断王家先下财礼,合归于王。
金吾子常悦慕表妹,亦不怨前横也。
经数年,轻红竟洁己处焉。
金吾又亡,移其宅于崇义里。
崔氏不乐事外兄,乃使轻红访柳生所在。
时柳生尚居金城里,崔氏又使轻红与柳生为期;兼赉看圃竖,令积粪堆,与宅垣齐。
崔氏女遂与轻红蹑之,同诣柳生。
柳生惊喜,又不出城,只迁群贤里。
后本夫终寻崔氏女,知群贤里住,复兴讼夺之。
王生情深,崔氏万途求免,托以体孕,又不责而纳焉。
柳生长流江陵。
二年,崔氏与轻红相继而殁,王生送丧,哀恸之礼至矣。
轻红亦葬于崔氏坟侧。
柳生江陵闲居,春二月,繁花满庭,追念崔氏,凝想形影,且不知存亡。
忽闻叩门甚急,俄见轻红抱妆奁而进,乃曰:‘小娘子且至!’
闻似车马之声,比崔氏入门,更无他见。
柳生与崔氏叙契阔,悲欢之甚。
问其由,则曰:‘某已与王生诀,自此可以同穴矣。人生意专,必果夙愿。’
因言曰:‘某少习乐,箜篌中颇有功。’
柳生即时置箜篌,调弄绝妙。
二年间,可谓尽平生矣。
无何,王生旧使苍头过柳生之门,忽见轻红,惊不知其所以,又疑人有相似者,未敢遽言。
问闾里,又言是流人柳参军,弥怪,更伺之。
轻红知是王生家人,亦具言于柳生,生匿之。
苍头却还城,具以其事言子王生。
王生闻之,命驾千里而来。
既至柳生门,于隙窥之,正见柳生坦腹于临轩榻上,崔氏女新妆,轻红捧镜于其侧。
崔氏匀铅黄未竟,王生门外极叫,轻红镜坠地,有声如磬。
崔氏与王生无憾,遂入。
柳生惊,亦待如宾礼。
俄又失崔氏所在。
柳生与王生具言前事,二人相看不喻,大异之。
相与造长安,发崔氏所葬验之,即江陵所施铅黄如新,衣服肌肉,且无损败。
轻红亦然。
柳与王相誓,却葬之。
二人入终南山访道,遂不返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华州参军-译文
华州的柳参军,是名门望族的后代,他欲望很少,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没有兄弟。他辞去了官职,在长安城闲逛。在上巳节那天,他在曲江边看到一辆装饰华丽的车子,车上有位穿着青衣的俊雅女子。过了一会儿,翠色的帘子缓缓拉开,露出了一双如玉般的手,她用手指画着青衣,让青衣摘下花朵,女子的容貌绝世,斜眼看了柳参军很久。柳参军鞭马追赶,发现车子进入了永崇里。柳参军打探得知女子姓崔,也有母亲。青衣名叫轻红。柳参军并不贫穷,但多次用财物贿赂轻红,她却始终不接受。
有一天,崔氏女生病了,她的舅舅王执金吾因为探望妹妹,顺便告诉她,想为自己的儿子求婚。崔氏女不高兴。她的母亲不敢违抗哥哥的命令。女说:“我愿意嫁给前时的柳参军就足够了!如果一定不同意,我和外兄在一起,恐怕最终也不会得到圆满。”
崔氏女母亲考虑到女儿的感情,就命令轻红在荐福寺僧人道省院传达心意给柳参军。柳参军喜欢轻红,就挑逗她,轻红大怒说:“你的性格太粗鲁了!小娘子如此对待你,我这样一个微贱之人,你就忘记了之前的情分,想要保持岁寒,这可能吗?我打算把你的事情告诉小娘子!”
柳参军再次拜谢,表示自己不才。他开始说:“夫人非常珍惜小娘子的感情,现在小娘子不高兴嫁给王家,夫人因此偷偷地订下了婚约,你可以过几天就准备婚礼。”柳参军非常高兴,自己准备了数百千的彩礼,约定日期结婚。五天后,柳参军带着妻子和轻红搬到了金城里居住。一个月后,王执金吾到了永崇里,他的母亲王氏哭着说:“我的丈夫去世了,子女们孤苦无依,被侄子不按照礼节聚会,强行抢走了女儿。哥哥难道没有教育之道吗?”王执金吾非常愤怒,回家后责打了儿子数十次,秘密派人寻找,但一年过去了也没有找到。
不久,王氏去世了,柳参军带着妻子和轻红从金城里去参加丧礼。王执金吾的儿子看到了,就告诉了父亲。父亲抓住了柳参军。柳参军说:“我在外祖母王氏那里纳了彩礼娶了妻子,这不是越礼私诱,家里的大小事都知道。”
王氏去世后,没有明确的证据,于是诉讼到了官府。官断王家先下了彩礼,应该归王家。王执金吾的儿子一直喜欢表妹,也没有怨恨之前的横祸。经过数年,轻红最终洁身自好。王执金吾去世后,他的房子搬到了崇义里。崔氏女不乐意与外兄在一起,就派轻红去寻找柳参军。当时柳参军还住在金城里,崔氏又让轻红与柳参军约定;还赏赐了一个看园子的仆人,让他堆积粪便,与住宅的围墙一样高。崔氏女于是与轻红偷偷地来到柳参军那里。柳参军又惊又喜,但又不出城,只搬到了群贤里。
后来,崔氏女的本夫终于找到了她,知道她住在群贤里,又重新诉讼争夺。王生情深,崔氏走投无路,以怀孕为由,又不责怪而接纳了她。柳参军被流放到江陵。两年后,崔氏和轻红相继去世,王生为他们送丧,非常悲痛。轻红也被葬在崔氏的墓旁。柳参军江陵闲居,春天二月,满庭繁花,他追忆崔氏,思念她的身影,却不知道她的生死。
突然听到急促的敲门声,不久看到一个抱着嫁妆的女子进来,说:“小娘子来了!”
听到车马的声音,比崔氏入门时更无其他。柳参军与崔氏叙谈,悲喜交加。询问原因,她说:“我已经与王生断绝关系,从现在起我们可以合葬了。人生意专,一定能实现早年的愿望。”
她说:“我小时候学过音乐,箜篌演奏得很好。”
柳参军立刻摆出箜篌,演奏得非常美妙。两年间,可以说是尽了他的平生。不久,王生的旧仆人苍头经过柳参军的家门,突然看到轻红,惊讶不知道为什么,又怀疑有人长得像,不敢立刻说话。询问邻里,又说是流放的柳参军,更加奇怪,就继续观察。
轻红知道是王生的家人,也把事情告诉了柳参军,柳参军把她藏了起来。苍头回到城里,把这件事告诉了王生。王生听到后,驾车千里而来。到了柳参军的家门口,他透过缝隙窥视,正看到柳参军躺在窗前的榻上,崔氏女化了新妆,轻红在她旁边捧着镜子。崔氏正在匀铅粉,王生在门外大声呼喊,轻红手中的镜子掉在地上,发出像磬一样的声音。崔氏与王生没有怨恨,于是进入了屋内。柳参军惊讶,也像对待宾客一样对待他。不久,崔氏又消失了。柳参军和王生详细讲述了前事,两人相互看着,都不理解,非常惊讶。
他们一起去了长安,发掘了崔氏的坟墓进行验尸,发现江陵所用的铅粉和衣服肌肉都像新的一样,没有损坏。轻红也是如此。柳参军和王生发誓,重新安葬了他们。两人进入终南山修道,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华州参军-注解
华州:华州,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华阴市,是古代的重要城市之一。
名族之子:名族,指有名望的家族。名族之子,即出自名门望族的子弟。
寡欲:寡欲,指欲望少,不贪图物质享受。
早孤:早孤,指年幼丧父。
罢官:罢官,指被免去官职。
长安:长安,古代都城,即今天的西安,是唐朝的都城。
上巳日:上巳日,古代节日,在农历三月初三,是古代春季节日之一。
曲江:曲江,古代地名,位于长安城东南,是唐代著名的游览胜地。
金碧:金碧,形容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青衣:青衣,古代对家仆或婢女的称呼。
翠帘:翠帘,用绿色丝绸制成的窗帘。
掺手:掺手,指双手相握。
芙蓿女:芙蓿女,指容貌美丽的女子。
绝代:绝代,指美貌无与伦比。
斜睨:斜睨,指斜眼看,带有挑逗之意。
鞭马:鞭马,指用鞭子驱赶马匹。
永崇里:永崇里,古代地名,位于长安城内。
执金吾:执金吾,古代官职,负责京城治安。
纳焉:纳焉,指娶妻。
偷成婚约:偷成婚约,指未经正式仪式而订立的婚约。
荐福寺:荐福寺,古代寺庙名,位于长安城内。
道省院:道省院,古代官署名,负责道教事务。
箜篌:箜篌,古代弦乐器,形似琵琶。
苍头:苍头,古代对家仆或婢女的称呼,特指男仆。
铅黄:铅黄,古代化妆品,用于涂抹面部。
终南山:终南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是道教名山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华州参军-评注
华州柳参军,名族之子,寡欲早孤,无兄弟。
此句开篇点明了主人公柳参军的身份背景,他是一个来自名门的孤子,性格寡欲,早年丧父,无兄弟相依。这样的设定为故事中柳参军的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表现了他孤独而又清高的性格特点。
罢官,于长安闲游。
这句话描绘了柳参军罢官后的生活状态,他来到长安,过着闲散的生活。这里的‘闲游’二字,透露出柳参军对世俗的不屑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上巳日,于曲江见一车子,饰以金碧。
上巳日是古代的一个节日,曲江是长安城的一个名胜之地。这句话通过描绘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为故事增添了浪漫和神秘的色彩。
从一青衣,殊亦俊雅。
‘青衣’在这里指的是崔氏女的贴身侍女轻红,她的出现为故事增添了新的角色,同时也衬托出崔氏女的美丽。
已而翠帘徐褰,见掺手如玉,指画青衣令摘芙蓿女之容色绝代,斜睨柳生良久。
这句话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崔氏女的美貌和气质,同时也揭示了柳参军对她的倾心。
生鞭马从之,即见车入永崇里。
‘鞭马’表现了柳参军的果断和勇敢,他追随马车进入永崇里,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柳生访知其姓崔氏,女亦有母。青衣字轻红。
这句话交代了崔氏女的姓氏和侍女的姓名,为人物关系的展开提供了信息。
柳生不甚贫,多方赂轻红,竟不之受。
这句话揭示了柳参军的善良和正直,他虽然不甚贫穷,但仍然坚持不贿赂轻红,表现了他的道德品质。
他日,崔氏女病,其舅执金吾王,因候其妹,且告之,请为子纳焉。
这句话引出了崔氏女的病情和她的舅舅执金吾王,为故事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冲突。
崔氏不乐。其母不敢违兄之命。
这句话表现了崔氏女对婚姻的不满和她母亲的无奈,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女曰:‘愿嫁得前时柳生足矣!必不允,以某与外兄,终恐不生全。’
这句话是崔氏女对柳参军的深情表白,同时也表达了她对婚姻的坚持和对未来的担忧。
其母念女之深,乃命轻红于荐福寺僧道省院,达意柳生。
这句话描绘了崔氏女母亲的良苦用心,她希望通过轻红传达自己的意愿,为女儿争取幸福。
生悦轻红而挑之,轻红大怒曰:‘君性正粗!奈何小娘子如此待于君,某一微贱,便忘前好,欲保岁寒,其可得乎?某且以足下事白小娘子!’
这句话展现了轻红的性格特点,她虽然出身微贱,但性格刚烈,不畏权贵,敢于直言。
柳生再拜谢不敏。
这句话表现了柳参军的谦逊和礼貌,他对于轻红的直言不讳表示感激,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始曰:‘夫人惜小娘子情切,今小娘子不乐适王家,夫人是以偷成婚约,君可三两日就礼事。’
这句话是柳参军对轻红的回应,他表达了对崔氏女母亲的感激,并承诺尽快完成婚礼。
柳生极喜,自备数百千财礼,期日结婚。
这句话描绘了柳参军的喜悦和对婚礼的重视,他准备了丰厚的财礼,表现出他对崔氏女的真挚感情。
后五日,金吾到永崇,其母王氏泣云:‘吾夫亡,子女孤露,被侄不待礼会,强窃女去矣。兄岂无教训之道?’
这句话引出了金吾的到来和崔氏女被强行带走的事件,为故事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悬念。
金吾大怒,归答其子数十,密令捕访,弥年无获。
这句话描绘了金吾的愤怒和无奈,他虽然下令捕访,但始终未能找到崔氏女。
无何,王氏殂,柳生挈妻与轻红自金城里赴丧。
这句话描绘了王氏的去世和柳参军夫妇的悲痛,同时也展现了柳参军对崔氏女的深情。
金吾之子既见,遂告父。
这句话描绘了金吾之子见到柳参军夫妇后的反应,他向父亲报告了情况。
父擒柳生。
这句话描绘了金吾父子的愤怒,他们捉拿了柳参军。
生云:‘某于外姑名王氏处纳采娶妻,非越礼私诱也,家人大小皆熟知之。’
这句话是柳参军的辩解,他声称自己和崔氏女是在王氏家中纳采娶妻,并非私诱。
王氏既殁,无所明,遂讼于官。
这句话描绘了王氏去世后,崔氏女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于是向官府提起诉讼。
公断王家先下财礼,合归于王。
这句话描绘了官府的判决,将崔氏女归还给了王家。
金吾子常悦慕表妹,亦不怨前横也。
这句话描绘了金吾之子对崔氏女的喜爱,他对之前的误会表示不怨。
经数年,轻红竟洁己处焉。
这句话描绘了轻红在数年间的坚守和洁身自好。
金吾又亡,移其宅于崇义里。
这句话描绘了金吾的去世和崔氏女的搬家。
崔氏不乐事外兄,乃使轻红访柳生所在。
这句话描绘了崔氏女对婚姻的不满,她派遣轻红去寻找柳参军。
时柳生尚居金城里,崔氏又使轻红与柳生为期;兼赉看圃竖,令积粪堆,与宅垣齐。
这句话描绘了崔氏女和柳参军的约定,以及轻红在其中的角色。
崔氏女遂与轻红蹑之,同诣柳生。
这句话描绘了崔氏女和轻红一起去找柳参军。
柳生惊喜,又不出城,只迁群贤里。
这句话描绘了柳参军的惊喜和他们的搬家。
后本夫终寻崔氏女,知群贤里住,复兴讼夺之。
这句话描绘了崔氏女的丈夫最终找到了她,并再次提起诉讼。
王生情深,崔氏万途求免,托以体孕,又不责而纳焉。
这句话描绘了王生对崔氏女的深情,以及崔氏女为了躲避追捕而采取的措施。
柳生长流江陵。
这句话描绘了柳参军的流放。
二年,崔氏与轻红相继而殁,王生送丧,哀恸之礼至矣。
这句话描绘了崔氏和轻红的去世,以及王生的悲痛。
轻红亦葬于崔氏坟侧。
这句话描绘了轻红的葬地。
柳生江陵闲居,春二月,繁花满庭,追念崔氏,凝想形影,且不知存亡。
这句话描绘了柳生在江陵的闲居生活,以及他对崔氏的思念。
忽闻叩门甚急,俄见轻红抱妆奁而进,乃曰:‘小娘子且至!’
这句话描绘了轻红的突然出现,以及她带来的消息。
闻似车马之声,比崔氏入门,更无他见。
这句话描绘了崔氏的出现,以及她的神秘感。
柳生与崔氏叙契阔,悲欢之甚。
这句话描绘了柳生和崔氏的重逢,以及他们的喜悦和悲伤。
问其由,则曰:‘某已与王生诀,自此可以同穴矣。人生意专,必果夙愿。’
这句话是崔氏的解释,她表示自己已经和王生断绝关系,可以和柳生在一起。
因言曰:‘某少习乐,箜篌中颇有功。’
这句话是崔氏的自我介绍,她表示自己擅长音乐。
柳生即时置箜篌,调弄绝妙。
这句话描绘了柳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才华。
二年间,可谓尽平生矣。
这句话是崔氏对这段时光的评价,她表示这段时光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无何,王生旧使苍头过柳生之门,忽见轻红,惊不知其所以,又疑人有相似者,未敢遽言。
这句话描绘了王生派来的苍头对轻红的惊讶和怀疑。
问闾里,又言是流人柳参军,弥怪,更伺之。
这句话描绘了苍头对柳参军的怀疑和监视。
轻红知是王生家人,亦具言于柳生,生匿之。
这句话描绘了轻红对柳参军的忠诚和柳参军的保护措施。
苍头却还城,具以其事言子王生。
这句话描绘了苍头回到长安,向王生报告了情况。
王生闻之,命驾千里而来。
这句话描绘了王生的决心和行动。
既至柳生门,于隙窥之,正见柳生坦腹于临轩榻上,崔氏女新妆,轻红捧镜于其侧。
这句话描绘了王生在柳生家的发现,以及他对崔氏女的关注。
崔氏匀铅黄未竟,王生门外极叫,轻红镜坠地,有声如磬。
这句话描绘了王生的突然出现和崔氏的惊慌。
崔氏与王生无憾,遂入。
这句话描绘了崔氏和王生的和解。
柳生惊,亦待如宾礼。
这句话描绘了柳生对王生的态度。
俄又失崔氏所在。
这句话描绘了崔氏的消失。
柳生与王生具言前事,二人相看不喻,大异之。
这句话描绘了柳生和王生的对话,以及他们对崔氏消失的困惑。
相与造长安,发崔氏所葬验之,即江陵所施铅黄如新,衣服肌肉,且无损败。
这句话描绘了柳生和王生对崔氏的尸体的检验,以及他们的发现。
柳与王相誓,却葬之。
这句话描绘了柳生和王生的誓言和行动。
二人入终南山访道,遂不返焉。
这句话描绘了柳生和王生的最终选择,他们选择了逃避现实,寻求精神上的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