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冥音录

作者: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一种文学体裁,结合了历史、浪漫、神话与现实元素,着重描述唐代的宫廷、民间以及爱情故事。许多唐代著名文学家如白居易、元稹等人也创作了传奇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文学形式之一,内容通常包括了爱情、历史、神话和奇异故事。它以诗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基础,展现了唐代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既有现实题材的描述,又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和虚构的奇幻成分。唐传奇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冥音录-原文

庐江尉李侃者,陇西人,家于洛之河南。

太和初,卒于官。

有外妇崔氏,本广陵倡家,生二女,既孤且幼,孀母抚之以道,近于成人,因寓家庐江。

侃既死,虽侃之宗亲居显要者,绝不相闻。

庐江之人,咸哀其孤藐而能自强。

崔氏性酷嗜音,虽贫苦求活。

常以弦歌自娱。

有女弟菃奴,风容不下,善鼓筝,为古今绝妙,知名于时。

年十七,未嫁而卒,人多伤焉。

二女幼传其艺。

长女适邑人丁玄夫,性识不甚聪慧。

幼时,每教其艺,小有所未至,其母辄加鞭棰,终莫究其妙。

每心念其姨曰:‘我姨之甥也,今乃死生殊途,恩爱久绝。姨之生乃聪明,死何蔑然,而不能以力祐助,使我心开目明,粗及流辈哉?’

每至节朔,辄举觞酹地,哀咽流涕,如此者八岁。

母亦(‘亦’原作‘玄’,据明据本改)哀而悯焉。

开成五年,四月三日,因夜寐,惊起号泣,谓其母曰:‘向者梦姨执手泣曰:‘我自辞人世,在阴司簿属教坊,授曲于博士李元凭。元凭屡荐我于宪宗皇帝,帝召居宫一年。以我更直穆宗皇帝宫中,以筝导诸妃,出入一年。上帝诛郑注,天下大酺。唐氏诸帝宫中互选妓乐,以进神尧、太宗二宫,我复得侍宪宗。每一月之中,五日一直长秋殿,余日得肆游观,但不得出宫禁耳。汝之情恳,我乃知也,但无由得来。近日襄阳公主以我为女,思念颇至,得出入主第。私许我归,成汝之愿,汝早图之。阴中法严,帝或闻之,当获大谴,亦上累于主。’’

复与其母相持而泣。

翼日,乃洒扫一室,列虚筵,设酒果,仿佛如有所见。

因执筝就坐,闭目弹之,随指有得。

初授人间之曲,十日不得一曲,此一日获十曲。

曲之名品,殆非生人之意。

声调哀怨,幽幽然鸮啼鬼啸,闻之者莫不嘘唏。

曲有《迎君乐》(正商调,二十八叠)、《槲林叹》(分丝调,四十四叠)、《秦王赏金歌》(小石调,二十八叠)、《广陵散》(正商调,二十八叠)、《行路难》(正商调,二十八叠)、《上江虹》(正商调,二十八叠)、《晋城仙》(小石调,二十八叠)、《丝竹赏金歌》(小玉调,二十八叠)、《红窗影》(双柱调,四十叠)。

十曲毕,惨然谓女曰:‘此皆宫闱中新翻曲,帝尤所爱重。《槲林叹》《红窗影》等,每宴饮,即飞球舞盏,为佐酒长夜之欢。穆宗敕修文舍人元稹撰其词数十首,甚美,宴酣,令宫人递歌之。帝亲执玉如意,击节而和之。帝秘其调极切,恐为诸国所得,故不敢泄。岁摄提,地府当有大变,得以流传人世。幽明路异,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万代一时,非偶然也。会以吾之十曲,献阳地天子,不可使无闻于明代。’’

于是县白州,州白府,刺史崔璹亲召试之,则丝桐之音,枪鏦可听,其差琴调不类秦声。

乃以众乐合之,则宫商调殊不同矣。

母令小女再拜,求传十曲,亦备得之,至暮诀去。

数日复来曰:‘闻扬州连帅欲取汝,恐有谬误,汝可一一弹之。’

又留一曲曰《思归乐》。

无何,州府果令送至扬州,一无差错。

廉使故相李德裕议表其事,女寻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冥音录-译文

庐江的尉官李侃,是陇西人,家住在洛阳的河南岸。太和初年,他在任上去世了。他有一个外室崔氏,原本是广陵的倡家出身,生了两个女儿,既年幼又成了孤儿,崔氏用道德来抚养她们,她们快要长大成人了,于是她们就在庐江定居。李侃去世后,尽管他的一些宗亲在官场上有地位,但他们都没有与崔氏联系。庐江的人们都同情崔氏孤儿寡母,但她们能自强不息。

崔氏非常热爱音乐,尽管生活贫困,她也努力求生存。她经常用弹琴唱歌来娱乐自己。她有一个妹妹叫菃奴,风姿出众,擅长弹筝,技艺高超,当时很有名。十七岁时,她未嫁而亡,很多人为她感到伤心。两个女儿从小就传承了她的技艺。大女儿嫁给了同乡的丁玄夫,丁玄夫不太聪明。小时候,每次教她技艺,如果她稍有不到位,她的母亲就会用鞭子抽打她,但她始终不能掌握技艺的精髓。她经常在心里想:‘我是我姨的外甥女,现在我们生死相隔,亲情已经很久没有了。我姨生前聪明伶俐,死后为何如此冷漠,不能用力帮助我,让我心明眼亮,至少能赶上一般的人呢?’

每当节日和月初,她都会举杯洒地,哭泣流涕,这样持续了八年。她的母亲也感到悲伤和同情。

开成五年四月三日,她因为夜间惊醒而号啕大哭,对她的母亲说:‘刚才我梦见我姨拉着我的手哭泣说:“我自从离开人间,在阴间被分配到教坊,由博士李元凭教我音乐。李元凭多次向宪宗皇帝推荐我,皇帝召我进宫住了一年。因为我后来在穆宗皇帝的宫中值班,用筝引导各位妃子,出入宫中一年。上帝诛杀了郑注,天下大赦。唐氏各位皇帝在宫中互相挑选乐妓,以进献给神尧、太宗两宫,我又得以侍奉宪宗。每个月有五天在长秋殿值班,其余日子可以自由游览,但不得出宫。我知道你的深情,但没有办法过来。最近襄阳公主认我为女儿,思念得很深,我可以出入公主府。她私下答应我回去,成全你的愿望,你早点计划吧。阴间的法律很严格,如果皇帝知道了,我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也会连累公主。’”

她与母亲紧紧相拥而泣。第二天,她打扫了一间屋子,摆设了空席,摆上了酒果,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她拿起筝坐下,闭上眼睛弹奏,手指所到之处,琴声随之响起。最初教的是人间的曲子,十天都弹不出一首,但这一天她弹出了十首。曲子的品质,几乎不是凡人能想得到的。声调哀怨,幽幽然如枭啼鬼啸,听到的人无不叹息。曲子有《迎君乐》、《槲林叹》、《秦王赏金歌》、《广陵散》、《行路难》、《上江虹》、《晋城仙》、《丝竹赏金歌》、《红窗影》等。十首曲子弹完后,她悲伤地对女儿说:‘这些都是宫中新创作的曲子,皇帝特别喜爱。像《槲林叹》、《红窗影》等,每次宴会,都会飞舞酒杯,为长夜之欢助兴。穆宗皇帝命令修文舍人元稹创作了数十首歌词,非常美妙,宴会时让宫女们轮流歌唱。皇帝亲自拿着玉如意,击节应和。皇帝非常珍惜这些曲调,担心被其他国家得到,所以不敢泄露。今年是摄提,地府会有大变,这些曲子得以流传到人间。阴间和阳间的路不同,人和鬼的路也不同,现在人事相接,也是万代一时的机会,不是偶然的。我会用这十首曲子献给阳间的天子,不能让它们在明代没有名声。’

于是她向县里报告,县里报告给州里,州里报告给府里,刺史崔璹亲自召见她进行测试,发现她的筝声优美动听,与秦地的筝声不同。然后她让小女儿再拜,请求传授这十首曲子,她也全部学会了,直到傍晚才告别离去。几天后她又回来,说:‘听说扬州的连帅想要招募你,我怕有误,你可以一一弹奏给我听。’

她又留下一首曲子《思归乐》。不久,州府果然派人将她送到扬州,一点差错都没有。监察使、前宰相李德裕讨论了这件事,她不久后去世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冥音录-注解

庐江尉:庐江尉是古代官职,指担任庐江县尉的官员,负责地方治安和行政事务。

陇西人:陇西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一带,此处指李侃的籍贯。

家于洛之河南:洛指洛阳,古代中国的都城之一,位于河南省,此处指李侃的家在洛阳的南边。

太和初:太和是唐朝的一个年号,指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年号,太和初即指太和年号刚开始的时候。

卒于官:指在任官期间去世。

外妇:古代对非正室妻子的称呼。

倡家:倡家指从事音乐、歌舞等娱乐活动的家庭。

既孤且幼:既孤指失去父亲,且幼指年纪小。

孀母:孀母指丧夫的寡妇。

抚之以道:用正确的方法抚养。

寓家庐江:寓家指居住在家。

弦歌:弦歌指弹琴唱歌,此处指崔氏以音乐自娱。

鼓筝:鼓筝指弹奏古筝,一种古代弦乐器。

风容不下:风容指容貌,不下指美貌出众。

姨:姨指母亲的姐妹,此处指崔氏的姐姐。

觞:觞指酒杯。

酹地:酹地指将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

节朔:节朔指节日和朔日,即每月的第一天。

宪宗皇帝:宪宗皇帝是唐朝的一位皇帝,名李纯,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穆宗皇帝:穆宗皇帝是唐朝的一位皇帝,名李恒,继位后继续推行改革。

郑注:郑注是唐朝末年的一位宦官,因专权而受到皇帝的猜忌。

大酺:大酺指大规模的宴会。

神尧、太宗二宫:神尧、太宗分别是唐朝的两位皇帝,神尧即唐高祖李渊,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二宫指他们的皇宫。

长秋殿:长秋殿是古代皇宫中的宫殿之一,是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

宫禁:宫禁指皇宫中的禁地。

阴司:阴司指阴间,即人死后灵魂所去的地方。

教坊:教坊是古代官署名,负责音乐、舞蹈等艺术教育。

博士:博士是古代的一种官职,此处指教授音乐的人。

玉如意:玉如意是一种古代的吉祥物,形状似手,中间有孔,可以插在头发上或拿在手中。

摄提:摄提是古代天文术语,指岁星(木星)的运行。

地府:地府指阴间,即人死后灵魂所去的地方。

枪鏦:枪鏦指古筝的声音,此处形容古筝声音清脆悦耳。

丝桐:丝桐指古筝,古筝以丝弦和桐木制成。

秦声:秦声指古代秦国(今陕西一带)的音乐风格。

廉使:廉使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故相:故相指曾任宰相的人,此处指李德裕,他曾担任过宰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冥音录-评注

庐江尉李侃者,陇西人,家于洛之河南。太和初,卒于官。

此句开篇即点明了庐江尉李侃的籍贯和去世的背景,通过‘陇西人’和‘洛之河南’两个地理名词,为读者描绘了一个地域性的文化背景,同时‘太和初’和‘卒于官’则透露出一种历史感,暗示着李侃的身份和命运。

有外妇崔氏,本广陵倡家,生二女,既孤且幼,孀母抚之以道,近于成人,因寓家庐江。

此句通过‘外妇崔氏’和‘广陵倡家’两个词语,展现了崔氏的出身和背景,同时‘孀母抚之以道’则表现了崔氏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感,‘近于成人’和‘寓家庐江’则揭示了崔氏在艰难环境下的成长和变迁。

侃既死,虽侃之宗亲居显要者,绝不相闻。庐江之人,咸哀其孤藐而能自强。

此句通过对比‘侃之宗亲’和‘庐江之人’的反应,突显了李侃去世后的社会地位变化和人们对他的评价,‘孤藐而能自强’则是对李侃遗孤坚强性格的赞扬。

崔氏性酷嗜音,虽贫苦求活。常以弦歌自娱。

此句通过‘性酷嗜音’和‘常以弦歌自娱’两个词语,展现了崔氏的音乐才华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她面对困境时的精神寄托。

有女弟菃奴,风容不下,善鼓筝,为古今绝妙,知名于时。年十七,未嫁而卒,人多伤焉。

此句通过‘风容不下’和‘善鼓筝’两个词语,描绘了崔氏妹妹菃奴的美丽和才华,‘为古今绝妙’和‘知名于时’则是对她音乐成就的高度评价,而她的早逝则引发人们的哀悼。

二女幼传其艺。长女适邑人丁玄夫,性识不甚聪慧。

此句通过‘二女幼传其艺’说明了崔氏姐妹传承家族音乐技艺的决心,而长女嫁为人妇,却因‘性识不甚聪慧’而显得有些遗憾。

每心念其姨曰:‘我姨之甥也,今乃死生殊途,恩爱久绝。姨之生乃聪明,死何蔑然,而不能以力祐助,使我心开目明,粗及流辈哉?’

此句通过长女对崔氏的思念和自责,表现了家族成员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同时也反映了长女对崔氏才华的敬仰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

每至节朔,辄举觞酹地,哀咽流涕,如此者八岁。

此句通过‘节朔’和‘举觞酹地’等词语,展现了长女对崔氏的深切怀念和悲痛之情,‘哀咽流涕’则是对她情感的生动描绘。

复与其母相持而泣。

此句通过‘相持而泣’这一动作,再次强调了长女和母亲之间情感的紧密联系。

翼日,乃洒扫一室,列虚筵,设酒果,仿佛如有所见。

此句通过‘洒扫一室’和‘列虚筵’等动作,描绘了长女为崔氏举行的追思活动,‘仿佛如有所见’则是对她思念之情的夸张表达。

因执筝就坐,闭目弹之,随指有得。

此句通过‘执筝就坐’和‘闭目弹之’等动作,展现了长女在追思中与崔氏的音乐灵魂相遇,‘随指有得’则是对她音乐才华的肯定。

初授人间之曲,十日不得一曲,此一日获十曲。

此句通过对比‘初授人间之曲’和‘一日获十曲’,强调了长女在追思中获得音乐灵感的过程,‘十曲’则是对她音乐才华的体现。

曲之名品,殆非生人之意。

此句通过‘曲之名品’和‘殆非生人之意’,表现了长女创作的音乐作品具有超越凡人的艺术价值。

声调哀怨,幽幽然鸮啼鬼啸,闻之者莫不嘘唏。

此句通过‘声调哀怨’和‘幽幽然鸮啼鬼啸’,描绘了长女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效果,‘闻之者莫不嘘唏’则是对其艺术感染力的肯定。

曲有《迎君乐》(正商调,二十八叠)、《槲林叹》(分丝调,四十四叠)、《秦王赏金歌》(小石调,二十八叠)、《广陵散》(正商调,二十八叠)、《行路难》(正商调,二十八叠)、《上江虹》(正商调,二十八叠)、《晋城仙》(小石调,二十八叠)、《丝竹赏金歌》(小玉调,二十八叠)、《红窗影》(双柱调,四十叠)。

此句列举了长女创作的十首曲名及其调式,展示了她音乐创作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十曲毕,惨然谓女曰:‘此皆宫闱中新翻曲,帝尤所爱重。《槲林叹》《红窗影》等,每宴饮,即飞球舞盏,为佐酒长夜之欢。穆宗敕修文舍人元稹撰其词数十首,甚美,宴酣,令宫人递歌之。帝亲执玉如意,击节而和之。帝秘其调极切,恐为诸国所得,故不敢泄。岁摄提,地府当有大变,得以流传人世。幽明路异,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万代一时,非偶然也。会以吾之十曲,献阳地天子,不可使无闻于明代。’

此段话通过长女的叙述,揭示了她音乐作品的来历和意义,‘宫闱中新翻曲’和‘帝尤所爱重’则表现了她的音乐作品在宫廷中的地位,‘岁摄提,地府当有大变’则是对音乐作品流传的预言,‘幽明路异,人鬼道殊’则是对音乐作品超自然属性的描述。

于是县白州,州白府,刺史崔璹亲召试之,则丝桐之音,枪鏦可听,其差琴调不类秦声。

此句通过县、州、府三级上报和刺史崔璹亲自召试,展现了长女音乐作品的官方认可和艺术价值,‘丝桐之音’和‘枪鏦可听’则是对她音乐技艺的赞美。

母令小女再拜,求传十曲,亦备得之,至暮诀去。

此句通过母亲对小女的教诲和长女的传承,表现了家族音乐技艺的延续,‘至暮诀去’则是对长女离去的无奈。

数日复来曰:‘闻扬州连帅欲取汝,恐有谬误,汝可一一弹之。’

此句通过扬州连帅对长女的关注,展现了她音乐才华的知名度,‘恐有谬误’则是对她技艺的考验。

又留一曲曰《思归乐》。无何,州府果令送至扬州,一无差错。

此句通过长女创作的新曲《思归乐》和州府的认可,再次证明了她的音乐才华,‘一无差错’则是对她技艺的肯定。

廉使故相李德裕议表其事,女寻卒。

此句通过廉使故相李德裕对长女事迹的议表,展现了她在历史上的地位,而‘女寻卒’则是对她生命的惋惜。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冥音录》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20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