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一种文学体裁,结合了历史、浪漫、神话与现实元素,着重描述唐代的宫廷、民间以及爱情故事。许多唐代著名文学家如白居易、元稹等人也创作了传奇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文学形式之一,内容通常包括了爱情、历史、神话和奇异故事。它以诗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基础,展现了唐代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既有现实题材的描述,又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和虚构的奇幻成分。唐传奇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元柳二公-原文
元和初,有元彻、柳实者,居于衡山,二公俱有从父,为官浙右。
李庶人连累,各窜于爱州,二公共结行李而往省焉。
至于廉州合浦县。
登舟而欲越海,将抵交趾,舣舟于合浦岸。
夜有村人飨神,箫鼓喧哗,舟人与二公仆吏齐往看焉。
夜将午,俄飓风欻起,断缆漂舟,入于大海,莫知所适。
冒长鲸之髻,抢巨鳌之背;浪浮雪峤,日涌火轮;触鲛室而梭停,撞蜃楼而瓦解。
摆簸数四,几欲倾沉,然后抵孤岛而风止。
二公愁闷而陟焉。
见天王尊像,莹然于岭所,有金炉香烬,而别无一物。
二公周览之次,忽睹海面上有巨兽,出首四顾,若有察听,牙森剑戟,目闪电光,良久而没。
逡巡,复有紫云自海面涌出,漫衍数百步,中有五色大芙蓉,高百余尺,叶叶而绽,内有帐幄,若绮绣错杂,耀夺人眼。
又见虹桥忽展,直抵于岛上,俄有双鬟侍女,捧玉合,持金炉,自莲叶而来天尊所,易其残烬,炷以异香。
二公见之,前告叩头,辞理哀酸,求返人世。
双鬟不答。
二公请益良久,女曰:‘子是何人,而遽至此?’
二公具以实白之,女曰:‘少顷有玉虚尊师当降此岛,与南溟夫人会约,子但坚请之,当有所遂。’
言讫,有道士乘白鹿;驭彩霞,直降于岛上。
二公并拜而位告。
尊师悯之,曰:‘子可随此女而谒南溟夫人,当有归期,可无碍矣。’
尊师语双鬟曰:‘余暂修真,毕,当诣彼。’
二子受教,至帐前,行拜谒之礼。
见一女,未笄,衣五色文彩;皓玉凝肌,红流腻艳,神澄沆瀣,气肃沧溟。
二子告以姓字,夫子晒之曰:‘昔时天台有刘晨,今有柳实;昔有阮肇,今有元彻;昔时有刘、阮,今有元、柳,莫非天也!’
设二榻而坐。
俄顷,尊师至,夫人迎拜,遂还坐。
有仙娥数辈,奏笙簧萧笛,旁列鸾凤之歌舞,雅合节奏;二子恍惚若梦于钧天,即人世罕闻见矣。
遂命飞觞。
忽有玄鹤,衔彩笺,自空而至,曰:‘安期生知尊师赴南溟会,暂请枉驾。’
尊师读之,谓玄鹤曰‘寻当至彼。’
尊师语夫人曰:‘与安期生间阔千年,不值南游,无因访话。’
夫人遂命侍女进馔,玉器光洁;夫人对食,而二子不得饷。
尊师曰:‘二子虽未合饷,然为求人间之食而饷之。’
夫人曰:‘然。’
即别进馔,乃人间味也。
尊师食毕,怀中出丹篆一卷而授夫人,夫人拜而受之,遂告去。
回顾二子曰:‘子有道骨,归乃不难,然邂逅相遇,合有灵药相贶。但子宿分自有师,吾不当为子师耳。’
二子拜,尊师遂去。
俄海上有武夫,长数丈,衣金甲,仗剑而进,曰:‘奉使天真,清道不谨,法当显戮,今已行刑。’
遂趋而没。
夫人命侍女紫衣凤冠者曰:‘可送客去,而所乘者何?’
侍女曰:‘有百花桥,可驭二子。’
二子感谢拜别。
夫人赠以玉壶一枚,高尺余。
夫人命笔题玉壶诗赠曰:‘来从一叶舟中来,去向百花桥上去,若到人间扣玉壶,鸳鸯自解分明语。’
俄有桥长数百步,栏槛之上,皆有异花。
二子于花间潜窥,见千龙万蛇,递相交绕,为桥之柱;又见前海上之兽,已身首异处,浮于波上。
二子因诘使者,使者曰:‘此兽为不知二君故也。’
使者曰:‘我不当为使而送子,盖有深意欲奉托,强为此行。’
遂襟带间解一琥珀合子,中有物,隐隐若蜘蛛形状,谓二子曰:‘吾辈,水仙也。水仙,阴也,而无男子。吾昔遇番禹少年,情之至而有子,未三岁,合弃之;夫人命与南岳神为子,其来久矣。闻南岳回雁峰使者有事于水府,返日,凭寄吾子所弄玉环往,而使者隐之,吾颇为恨。望二君子为持此合子,至回雁峰下,访使者庙而投之,当有异变。倘得玉环,为送吾子,吾子亦自当有报效耳。慎勿启之!’
二子受之,谓使者曰:‘夫人诗云:‘若到人间扣玉壶,鸳鸯自解分明语。’何谓也?’
曰:‘子归,有事,但扣玉壶,当有鸳鸯应之,事无不从矣。’
又曰:‘玉虚尊师云:“吾辈自有师”,师复是谁?’
曰:‘南岳太极先生耳,当自遇之。’
遂与使者告别。
桥之尽所,即昔日合浦之维舟处;回视,已无桥矣。
二子询之,时已二十二年,、爱二州亲属,已殒谢矣。
问道将归衡山,中途因馁而扣壶,遂有鸳鸯语曰:‘若欲饮食,前行自遇耳。’
俄而道左有盘馔丰备,二子食之,而数日不思他味。
寻即达家,昔日童稚,已弱冠矣。
然二子妻各谢世已三昼。
家人辈悲喜不胜,曰:‘人云郎君亡没大海,服阕已九秋矣。’
二子厌人世,体以清虚,睹妻子丧,不甚悲戚。
遂相与直抵回雁蜂,访使者庙,以合子投之,修有黑龙,长数丈,激风喷电,折树揭屋,霹雳一声,而庙立碎。
二子战栗,不敢熟视。
空中乃有掷玉环者,二子取之而送南岳庙。
及归,有黄衣少年,持二金合子,各到二子家,曰:‘郎君令持此药曰还魂膏,而报二君子,家有毙者,虽一甲子,犹能涂顶而活。’
受之,而使者不见。
二子遂以活妻室。
后共寻云水,访太极先生,而曾无影响,闷却归。
因大雪,见老叟负樵而鬻,二子哀其衰迈,饮之以酒。
睹樵担上有太极字,遂礼之为师,以玉壶告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元柳二公-译文
元和初年,有两位名叫元彻和柳实的人,住在衡山,两位都有同父异母的兄弟,在浙江右部做官。因为李庶人的牵连,他们各自被流放到爱州,两位就一起收拾行李前往探望。
他们到了廉州合浦县,上了船准备渡海,目的地是交趾,船停泊在合浦岸边。夜晚,有村民祭祀神灵,吹箫击鼓,喧闹非凡,船夫和两位官员一起去看。夜将午时,突然刮起飓风,缆绳被切断,船漂流到大海中,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他们冒过了长鲸的头顶,翻过了巨龟的背,波浪如同雪峰,太阳像是火轮,触碰到鲛人的居所,梭子停止了转动,撞击到海市蜃楼的瓦解。船摇晃了四次,几乎要倾覆,然后才抵达一个孤岛,风才停了下来。两位官员愁闷地登上岛屿,看到天王的尊像,在山岭上闪闪发光,有金炉的香灰,别无他物。
他们四处查看时,忽然看到海面上有巨大的生物,露出头来四处张望,好像在观察什么,牙齿如同剑戟,眼睛像闪电一样明亮,过了一会儿又消失了。不久,又有紫色的云从海面涌出,蔓延数百步,中间有一朵五色的大荷花,高约百余尺,一片片地绽放,里面有一顶帐篷,像绣花一样错落有致,光彩夺目。
又看到一座彩虹桥突然展开,直通岛屿,不久,有两个双髻的侍女,手持玉盒和金炉,从荷叶上飘然而至,将金炉中的香灰换掉,点燃了异香。两位官员见到这一幕,上前告辞并叩头,哀求返回人间。侍女没有回答。
两位官员请求了很久,侍女问:“你们是什么人,怎么会突然来到这里?”两位官员如实告诉了她,侍女说:“不久,玉虚尊师将降临此岛,与南溟夫人会面,你们只需坚决请求,一定会有所成就。”
话音刚落,一位道士骑着白鹿,驾驭着彩霞,直接降临到岛上。两位官员一起跪拜并请教。尊师同情他们,说:“你们可以随这位侍女去拜见南溟夫人,会有归期,不会有阻碍。”
尊师对侍女说:“我暂时修炼成仙,完成后将去那里。”
两位官员接受教导,来到帐篷前,行拜见之礼。看到一位未成年的女子,穿着五彩斑斓的衣服;肌肤如玉,红润细腻,神态清澈,气息庄严。两位官员告诉她自己的姓名,夫人微笑着说:“以前天台山有刘晨,现在有柳实;以前有阮肇,现在有元彻;以前有刘、阮,现在有元、柳,都是天意啊!”
夫人安排了两张床,让他们坐下。
不久,尊师到了,夫人迎接并跪拜,然后又坐下。有几位仙女演奏笙箫笛子,旁边排列着鸾凤之舞,非常和谐;两位官员仿佛置身于仙境,这是人世间很少能见到的。夫人于是命令他们举杯畅饮。
突然,一只玄鹤嘴里衔着彩笺,从空中飞来,说:“安期生知道尊师要参加南溟夫人的聚会,特地来邀请。”
尊师读了信,对玄鹤说:“我马上就去。”
尊师对夫人说:“我和安期生已经有一千年没有见面了,不值得南游,没有机会交谈。”
夫人于是命令侍女上菜,玉器光洁;夫人自己吃饭,两位官员却不能享用。
尊师说:“两位虽然不能一起吃饭,但因为是来求人间食物的,所以也要给他们。”
夫人说:“是的。”
于是又上了菜,是人间味道。尊师吃完后,从怀中拿出卷丹篆,交给夫人,夫人跪拜接受了,然后告别。回头对两位官员说:“你们有仙骨,回去并不难,但偶然相遇,合该有灵药赠予。但你们宿命中有自己的师傅,我不应该成为你们的师傅。”
两位官员跪拜,尊师就离开了。不久,海面上出现了一位身穿金甲、手持宝剑的武夫,他说:“我是奉命的天神,清道不慎,按照法律应当处死,现在已经被执行了。”
说完,他就消失了。夫人命令穿紫衣戴凤冠的侍女说:“可以送客离开,他们乘坐的是什么?”
侍女说:“有百花桥,可以载他们过去。”
两位官员感谢并告别。夫人赠给他们一个玉壶,高约一尺。夫人题诗在玉壶上赠给他们,诗曰:“来从一叶舟中来,去向百花桥上去,若到人间扣玉壶,鸳鸯自解分明语。”
不久,出现了一座数百步长的桥,栏杆上都是奇异的花朵。两位官员在花丛中偷偷观察,看到千龙万蛇,相互缠绕,作为桥的柱子;又看到之前海面上的那头兽,已经身首异处,漂浮在波浪上。
两位官员因此询问使者,使者说:“这头兽是因为不知道二位君子的原因。”
使者说:“我不应该作为使者送你们,但有一件深意的事情要托付给你们,所以我勉强来了这一趟。”
他从衣带中解下一个琥珀盒子,里面有一件东西,隐约像蜘蛛的形状,对两位官员说:“我们都是水仙,阴间的生物,没有男性。我以前遇到一个番禹的少年,感情深厚,生了一个孩子,不到三岁就抛弃了;夫人命令我与南岳神为子,时间已经很久了。听说南岳回雁峰的使者有事在水中,返回时,托我带一个玉环给他的孩子,但使者把它藏了起来,我非常遗憾。希望二位君子帮我把这个盒子带到回雁峰下,找到使者庙,把盒子投进去,会有奇迹发生。如果得到玉环,就帮我送给孩子,我的孩子也会有所回报。千万不要打开它!”
两位官员接受了盒子,问使者:“夫人诗中说‘若到人间扣玉壶,鸳鸯自解分明语’,这是什么意思?”
使者说:“你们回去后,如果遇到事情,只需敲击玉壶,就会有鸳鸯回应,事情都会顺利解决。”
又问:“玉虚尊师说‘我们自有师傅’,那师傅又是谁?”
使者说:“南岳太极先生。”
于是与使者告别。桥的尽头就是他们以前在合浦停船的地方;回头看,桥已经不见了。两位官员询问,这时已经过去了二十二年,爱州和衡山的亲属都已经去世。
他们问道将返回衡山,中途因为饥饿而敲击玉壶,于是有鸳鸯的声音说:‘如果想要饮食,往前走自然会遇到。’
不久,道路左边就有丰盛的酒菜,两位官员吃了,几天都不想吃其他东西。不久就到家了,以前的小孩已经成年。然而两位官员的妻子都已经去世三天。
家人悲喜交加,说:‘人们都说二位公子在大海中失踪,服丧已经九个月了。’
两位官员对人间生活感到厌倦,身体变得清瘦,看到妻子去世,并不十分悲伤。于是他们一起直接前往回雁峰,寻找使者庙,把盒子投进去,出现了一条黑龙,长数丈,刮风喷电,折树掀屋,一声霹雳,庙宇倒塌。两位官员战栗,不敢仔细看。
空中有人抛下玉环,两位官员拾起并送到南岳庙。回到家中,有穿着黄衣的少年,手持两个金盒子,分别来到两位官员的家,说:‘公子让我拿着这药膏‘还魂膏’,来报答二位君子,家中有人去世,即使过了六十年,也能涂抹头顶而复活。’
他们接受了药膏,使者却不见了。两位官员于是用这药膏救活了妻子。
后来他们一起寻找云水,拜访太极先生,但始终没有找到,感到郁闷,于是返回。因为大雪,看到一位老者背着柴火卖,两位官员同情他的衰老,给他酒喝。看到他的柴火担子上写着太极两个字,于是拜他为师,把玉壶告诉他。
故事到此结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元柳二公-注解
元和初:元和是唐宪宗的年号,元和初指的是唐宪宗元和年间的初期。
元彻、柳实:元彻和柳实是文中的人物名字。
衡山:衡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
浙右:浙右指的是浙江省的西部地区。
李庶人:李庶人指的是李姓的庶民。
爱州:爱州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越南。
廉州合浦县:廉州和合浦县是古代的两个地名,合浦县位于今天的广东省。
飨神:飨神是指祭祀神灵。
箫鼓:箫和鼓是古代的乐器。
飓风:飓风是一种强烈的风暴。
鲸之髻:鲸的髻指的是鲸鱼的头。
巨鳌:巨鳌是一种传说中的大龟。
雪峤:雪峤指的是雪山。
火轮:火轮可能指的是太阳或火球。
鲛室:鲛室指的是鲛人的住所。
蜃楼:蜃楼是一种海市蜃楼现象。
天王尊像:天王尊像指的是天王的雕像。
金炉香烬:金炉香烬指的是香炉中的香灰。
紫云:紫云是一种祥云,常用来比喻吉祥的事情。
五色大芙蓉:五色大芙蓉是一种色彩斑斓的荷花。
帐幄:帐幄是指帐篷。
绮绣:绮绣是指精美的织物。
金炉:金炉是指用金制成的香炉。
玉合:玉合是指用玉制成的盒子。
莲叶:莲叶是指莲花的叶子。
玉虚尊师:玉虚尊师是一种道教术语,指的是高道的尊称。
南溟夫人:南溟夫人是道教中的一个神祇。
安期生:安期生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丹篆:丹篆是指道教中的丹书。
金甲:金甲是指用金制成的铠甲。
清道:清道是指清静的道路,这里可能指的是天路。
琥珀合子:琥珀合子是一种用琥珀制成的盒子。
水仙:水仙在这里指的是水中的神仙。
番禹少年:番禹少年指的是来自番禹的年轻人,番禹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南岳太极先生:南岳太极先生是指南岳山上的太极先生,太极是道教的术语,代表宇宙的根本原理。
回雁峰:回雁峰是南岳衡山的一个山峰。
还魂膏:还魂膏是一种能够复活人的药物。
云水:云水是指隐居山林的生活。
太极:太极是道教的术语,代表宇宙的根本原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元柳二公-评注
元和初,有元彻、柳实者,居于衡山,二公俱有从父,为官浙右》。
此句开篇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主要人物。元和初指的是唐宪宗元和年间,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时期。元彻和柳实两位主人公,居住在衡山,说明他们与自然山水有着深厚的联系,也暗示了他们性格中的清高与超脱。
李庶人连累,各窜于爱州,二公共结行李而往省焉。
此句描绘了两位主人公因李庶人的牵连而被迫流放到爱州,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结伴同行,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至于廉州合浦县。登舟而欲越海,将抵交趾,舣舟于合浦岸。
此句通过地点的转换,展现了两位主人公的旅程,从衡山到合浦,再到交趾,展现了他们面对困境时的勇敢和坚定。
夜有村人飨神,箫鼓喧哗,舟人与二公仆吏齐往看焉,夜将午,俄飓风欻起,断缆漂舟,入于大海,莫知所适。
此句通过飓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和惊险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们即将面临未知的命运。
冒长鲸之髻,抢巨鳌之背;浪浮雪峤,日涌火轮;触鲛室而梭停,撞蜃楼而瓦解。
这一连串的比喻和夸张,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们在海上的遭遇,展现了他们面对困境时的勇敢和坚韧。
摆簸数四,几欲倾沉,然后抵孤岛而风止。
此句通过摆簸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们在海上的颠簸和挣扎,最终抵达孤岛,预示着他们命运的转折。
二公愁闷而陟焉。见天王尊像,莹然于岭所,有金炉香烬,而别无一物。
此句通过主人公们对天王尊像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在孤岛上的孤独和困惑,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即将遇到的神异之事。
二公周览之次,忽睹海面上有巨兽,出首四顾,若有察听,牙森剑戟,目闪电光,良久而没。
此句通过巨兽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和恐怖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们即将面临的神异力量。
逡巡,复有紫云自海面涌出,漫衍数百步,中有五色大芙蓉,高百余尺,叶叶而绽,内有帐幄,若绮绣错杂,耀夺人眼。
此句通过紫云和五色大芙蓉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们遇到的仙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神秘和超凡脱俗的追求。
又见虹桥忽展,直抵于岛上,俄有双鬟侍女,捧玉合,持金炉,自莲叶而来天尊所,易其残烬,炷以异香。
此句通过虹桥和侍女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主人公们遇到的仙境,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即将得到帮助。
二公见之,前告叩头,辞理哀酸,求返人世。
此句通过主人公们的请求,展现了他们对于人世的渴望和对于仙境的敬畏。
双鬟不答。二公请益良久,女曰:“子是何人,而遽至此?”
此句通过双鬟的提问,引出了主人公们的身份和来历,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二公具以实白之,女曰:“少顷有玉虚尊师当降此岛,与南溟夫人会约,子但坚请之,当有所遂。”
此句通过玉虚尊师和南溟夫人的出现,展现了主人公们遇到的神秘力量,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命运的转折。
言讫,有道士乘白鹿;驭彩霞,直降于岛上。
此句通过道士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们遇到的神秘力量,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命运的转折。
二公并拜而位告。
此句通过主人公们的拜见,展现了他们对于神秘力量的敬畏。
尊师悯之,曰:“子可随此女而谒南溟夫人,当有归期,可无碍矣。”
此句通过尊师的指示,展现了主人公们命运的转折,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即将得到帮助。
尊师语双鬟曰:“余暂修真,毕,当诣彼。”
此句通过尊师的话语,展现了他们对于修真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许。
二子受教,至帐前,行拜谒之礼。
此句通过主人公们的拜谒,展现了他们对于南溟夫人的尊敬。
见一女,未笄,衣五色文彩;皓玉凝肌,红流腻艳,神澄沆瀣,气肃沧溟。
此句通过南溟夫人的描写,展现了她的神秘和美丽,同时也暗示了她的非凡身份。
二子告以姓字,夫子晒之曰:“昔时天台有刘晨,今有柳实;昔有阮肇,今有元彻;昔时有刘、阮,今有元、柳,莫非天也!”
此句通过夫子的话语,将主人公们与古代传说中的刘晨、阮肇相联系,暗示了他们命运的非凡和神秘。
设二榻而坐。
此句通过设榻的描写,展现了南溟夫人的款待和主人公们的地位。
俄顷,尊师至,夫人迎拜,遂还坐。
此句通过尊师的到来,展现了主人公们受到的尊重和重视。
有仙娥数辈,奏笙簧萧笛,旁列鸾凤之歌舞,雅合节奏;二子恍惚若梦于钧天,即人世罕闻见矣。
此句通过仙娥和歌舞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们遇到的仙境,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对于人世的向往。
遂命飞觞。
此句通过飞觞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们与南溟夫人的交流,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命运的转折。
忽有玄鹤,衔彩笺,自空而至,曰:“安期生知尊师赴南溟会,暂请枉驾。”
此句通过玄鹤的出现,展现了主人公们遇到的神秘力量,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命运的转折。
尊师读之,谓玄鹤曰”寻当至彼。”
此句通过尊师的话语,展现了他们对于安期生的期待和对于未来的期许。
尊师语夫人曰:“与安期生间阔千年,不值南游,无因访话。”
此句通过尊师的话语,展现了他们对于安期生的尊敬和对于人世的向往。
夫人遂命侍女进馔,玉器光洁;夫人对食,而二子不得饷。
此句通过夫人的进馔和对食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们受到的款待,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对于人世的向往。
尊师曰:“二子虽未合饷,然为求人间之食而饷之。”
此句通过尊师的话语,展现了他们对于主人公们的关心和对于人世的尊重。
夫人曰:“然。”
此句通过夫人的回答,展现了他们对于主人公们的接纳和对于人世的向往。
即别进馔,乃人间味也。
此句通过进馔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们对于人间的向往和对于仙境的留恋。
尊师食毕,怀中出丹篆一卷而授夫人,夫人拜而受之,遂告去。
此句通过尊师和夫人的互动,展现了他们之间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命运的转折。
回顾二子曰:“子有道骨,归乃不难,然邂逅相遇,合有灵药相贶。但子宿分自有师,吾不当为子师耳。”
此句通过尊师的话语,展现了主人公们命运的非凡和神秘,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即将得到的帮助。
二子拜,尊师遂去。
此句通过主人公们的拜见,展现了他们对于尊师的尊敬和对于命运的接受。
俄海上有武夫,长数丈,衣金甲,仗剑而进,曰:“奉使天真,清道不谨,法当显戮,今已行刑。”
此句通过武夫的出现,展现了主人公们遇到的神秘力量,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命运的转折。
遂趋而没。
此句通过武夫的消失,展现了主人公们对于神秘力量的敬畏。
夫人命侍女紫衣凤冠者曰:“可送客去,而所乘者何?”
此句通过夫人的话语,展现了主人公们即将离开仙境。
侍女曰:“有百花桥,可驭二子。”
此句通过侍女的回答,展现了主人公们即将离开仙境的方式。
二子感谢拜别。
此句通过主人公们的拜别,展现了他们对于仙境的留恋和对于人世的向往。
夫人赠以玉壶一枚,高尺余。
此句通过夫人的赠礼,展现了主人公们受到的尊重和对于人世的期许。
夫人命笔题玉壶诗赠曰:“来从一叶舟中来,去向百花桥上去,若到人间扣玉壶,鸳鸯自解分明语。”
此句通过夫人的赠诗,展现了主人公们命运的非凡和神秘,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即将得到的帮助。
俄有桥长数百步,栏槛之上,皆有异花。
此句通过桥和花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们即将离开仙境的景象。
二子于花间潜窥,见千龙万蛇,递相交绕,为桥之柱;又见前海上之兽,已身首异处,浮于波上。
此句通过龙蛇和兽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们遇到的神秘力量,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命运的转折。
二子因诘使者,使者曰:“此兽为不知二君故也。”
此句通过使者的回答,展现了主人公们对于神秘力量的敬畏。
使者曰:“我不当为使而送子,盖有深意欲奉托,强为此行。”
此句通过使者的话语,展现了主人公们命运的非凡和神秘,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即将得到的帮助。
遂襟带间解一琥珀合子,中有物,隐隐若蜘蛛形状,谓二子曰:“吾辈,水仙也。
此句通过使者的介绍,展现了主人公们遇到的神秘力量,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命运的转折。
水仙,阴也,而无男子。
此句通过使者的解释,展现了水仙的特性,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们即将得到的帮助。
吾昔遇番禹少年,情之至而有子,未三岁,合弃之;夫人命与南岳神为子,其来久矣。
此句通过使者的回忆,展现了水仙的来历和与南岳神的关系,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们即将得到的帮助。
闻南岳回雁峰使者有事于水府,返日,凭寄吾子所弄玉环往,而使者隐之,吾颇为恨。
此句通过使者的叙述,展现了水仙的遭遇和对于玉环的重视,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们即将得到的帮助。
望二君子为持此合子,至回雁峰下,访使者庙而投之,当有异变。
此句通过使者的请求,展现了主人公们即将得到的帮助,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命运的转折。
倘得玉环,为送吾子,吾子亦自当有报效耳。
此句通过使者的承诺,展现了主人公们即将得到的帮助,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命运的转折。
慎勿启之!
此句通过使者的警告,展现了主人公们即将得到的帮助,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命运的转折。
二子受之,谓使者曰:“夫人诗云:‘若到人间扣玉壶,鸳鸯自解分明语。’何谓也?”
此句通过主人公们的提问,展现了他们对于夫人的赠诗的困惑,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即将得到的帮助。
曰:“子归,有事,但扣玉壶,当有鸳鸯应之,事无不从矣。”
此句通过使者的解释,展现了主人公们即将得到的帮助,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命运的转折。
又曰:“玉虚尊师云:“吾辈自有师’,师复是谁?”
此句通过主人公们的提问,展现了他们对于玉虚尊师的困惑,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即将得到的帮助。
曰:“南岳太极先生耳,当自遇之。”
此句通过使者的回答,展现了主人公们即将得到的帮助,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命运的转折。
遂与使者告别。
此句通过主人公们的告别,展现了他们对于使者的感激和对于人世的向往。
桥之尽所,即昔日合浦之维舟处;回视,已无桥矣。
此句通过桥的消失,展现了主人公们即将离开仙境。
二子询之,时已二十二年,、爱二州亲属,已殒谢矣。
此句通过时间的推移,展现了主人公们离开仙境的时间已经很长,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对于人世的向往。
问道将归衡山,中途因馁而扣壶,遂有鸳鸯语曰:“若欲饮食,前行自遇耳。”
此句通过鸳鸯的话语,展现了主人公们即将得到的帮助,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命运的转折。
俄而道左有盘馔丰备,二子食之,而数日不思他味。
此句通过盘馔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们得到的帮助,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对于人世的向往。
寻即达家,昔日童稚,已弱冠矣。
此句通过时间的推移,展现了主人公们回到人世的时间已经很长,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对于人世的适应。
然二子妻各谢世已三昼。
此句通过主人公们妻子的去世,展现了他们对于人世的无奈和对于命运的接受。
家人辈悲喜不胜,曰:“人云郎君亡没大海,服阕已九秋矣。”
此句通过家人的话语,展现了主人公们回到人世后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对于人世的接受。
二子厌人世,体以清虚,睹妻子丧,不甚悲戚。
此句通过主人公们的态度,展现了他们对于人世的超脱和对于命运的接受。
遂相与直抵回雁蜂,访使者庙,以合子投之,修有黑龙,长数丈,激风喷电,折树揭屋,霹雳一声,而庙立碎。
此句通过使者庙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们对于使命的执着和对于命运的接受。
二子战栗,不敢熟视。
此句通过主人公们的反应,展现了他们对于神秘力量的敬畏。
空中乃有掷玉环者,二子取之而送南岳庙。
此句通过玉环的传递,展现了主人公们完成了使命,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命运的转折。
及归,有黄衣少年,持二金合子,各到二子家,曰:“郎君令持此药曰还魂膏,而报二君子,家有毙者,虽一甲子,犹能涂顶而活。”
此句通过黄衣少年的出现,展现了主人公们得到了回报,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命运的转折。
受之,而使者不见。
此句通过使者的消失,展现了主人公们完成了使命,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命运的转折。
二子遂以活妻室。
此句通过主人公们的行动,展现了他们对于使命的完成和对于人世的接受。
后共寻云水,访太极先生,而曾无影响,闷却归。
此句通过主人公们的行动,展现了他们对于人世的超脱和对于命运的接受。
因大雪,见老叟负樵而鬻,二子哀其衰迈,饮之以酒。
此句通过主人公们的行动,展现了他们对于人世的关怀和对于命运的接受。
睹樵担上有太极字,遂礼之为师,以玉壶告之。
此句通过主人公们的行动,展现了他们对于人世的尊重和对于命运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