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王阳明-原文
王阳明以勘事过丰城,闻逆濠之变,兵力未具,亟欲溯流趋吉安。
舟人闻濠发千余人来劫公,畏不敢发,公拔剑馘其耳,遂行。
薄暮,度不可前,潜觅渔舟,以微服行,留麾下一人,服己冠服,居舟中。
濠兵果犯舟,得伪者,知公去远,乃罢。
公至中途,恐濠速出,乃为间谍,假奉朝廷密旨,行令两广、湖襄都御史及南京兵部,各命将出师,暗伏要害地方,以俟宁府兵至袭杀。
复取优人数辈,各将公文置夹衣絮中。
将发间,又捕捉伪太师家属至舟尾,令其觇知,公即佯怒,牵之上岸处斩,已而故纵之,令其奔报。
濠获优,果于衣中搜得公文,遂迟疑不发。
公至吉安,调度兵粮粗备,始传檄征兵,暴濠罪恶。
濠知为公所卖,愤然欲出。
公谓:“急犯其锋,非计也。宜示以自守不出之形,必俟其出,然后尾而图之。先复省城,以倾其巢。彼闻,必回兵来援,我则出兵邀而击之,此全胜之策。”
濠果使人探公不出,乃留兵万余守省城,而自引兵东下,公闻濠已出,遂急促各府兵,刻期会于丰城,时濠兵已围安庆,众议宜急往救。
公谓:“九江、南康皆已为贼所据,而南昌城中精悍万余,食货重积,我兵若抵安庆,贼必回军死斗,安庆之兵仅足自守,必不能出而夹攻。贼令南昌兵绝我粮道,九江、南康合势挠摄,而四方之援又不可望,事其危矣!今我师骤集,先声所加,城中必恐,并力急攻,其势必下,此孙子救韩趋魏之计也!”
侦者言:“新、旧厂伏兵万余,以备犄角。”
公遣兵从间道袭破之,溃卒入城,城中知王师雨集,皆大骇,遂一鼓下之。
濠闻我兵至丰城,即欲回舟,李士实谏,以为,“必须径往南京,既登大宝,则江西自服。”
濠不听,遂解安庆之围,移兵泊阮子江,为归援计。
公闻濠兵且至,召众议之。
众云:“宜敛兵入城,坚壁待援。”
公曰:“不然,彼闻巢破,胆已丧矣,先出锐卒,要其惰归,一挫其锐,将不战而溃,所谓‘先声有夺人之气’也。”
乃指授伍文定等方略,先以游兵诱之,复佯北以致之,俟其争前趋利,然后四面合击,伏兵并起,又虑城中宗室或内应为变,亲慰谕之,出给告示,凡胁从者不问,虽尝受贼官职,能逃归者,皆免死,能斩贼徒归降者,皆给赏,使内外居民及乡导人等四路传布。
又分兵攻九江、南康,以绝其援。
于是群力并举,逆首就擒。
〔评〕按陈眉公《见闻录》,谓宸濠之败,虽结于江西,而实溃于安庆。虽收功于王阳明,而实得力于李梧山。李讳充嗣,四川内江人,正德十四年巡抚南畿,闻宸濠请增护卫,叹曰:“虎而翼,祸将作矣。”遂力陈反状,廷议难之。公乃旦夕设方略,饬武备,以御贼为念。谓安庆畿辅,适当贼冲,非得人莫守。当诸将庭参,于众中独揖指挥使杨锐而进之曰:“皖城保障,委之于子,毋负我!”十五年,贼兵陷九江,公自将万人,屯采石,以塞上游之路。飞檄皖城,谕以忠义。锐感激思奋,相机应敌,发无不捷。
节发间谍火牌云:“为紧急军情事,该钦差太监总兵等官,统领边官军十万余,一半将到南京,一半径趋安庆,并调两广狼兵,湖广土兵,即日水陆并进,俱赴安庆会集,刻期进攻江西叛贼。今将火牌飞报前路官司,一体同心防守,预备粮草,听候应用等因。”
宸濠舟至李阳河,遇火牌,览之惊骇,由是散亡居半。
继又发水卒千人,盛其标帜,乘飞舰百余艘,鼓噪而进,声为安庆应援,城中望见,士气百倍,锐即开门出敌,水陆夹攻,贼遂大溃。
时宸濠营于黄石矶,闻败将遁,公自将兵逐北,宸濠奔入鄱阳湖,适遇巡抚王公阳明引兵至湖,遂成擒焉。
后论功竟不及公,胡御史洁目击其事,特为论列,不报。故今人盛称阳明,而不及梧山,亦有幸有不幸欤?
又按宸濠兵起,声言直取南京,道经安庆。太守张文锦与守备杨锐等合谋,令军士鼓噪登城大骂,激怒逆濠,使顿兵挫锐于坚城之下。而阳明得成其功,虽天夺其魄,而张、杨诸公之智,亦足述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王阳明-译文
王阳明因公务经过丰城,听说宁王朱宸濠叛乱,但兵力尚未集结,急需逆流而上前往吉安。
船夫听说朱宸濠派了千余人来劫持王阳明,害怕不敢开船,王阳明拔剑割下船夫的耳朵,船才继续前行。
傍晚时分,估计无法继续前进,王阳明悄悄找到一艘渔船,换上便服离开,留下一个部下穿着自己的官服留在船上。
朱宸濠的士兵果然袭击了船只,抓到了假扮王阳明的人,得知王阳明已经走远,便作罢。
王阳明走到半路,担心朱宸濠迅速出兵,便派间谍假传朝廷密旨,命令两广、湖襄都御史及南京兵部,各自派兵出征,暗中埋伏在要害地方,等待宁王府的军队到来时进行袭击。
又找来几个戏子,将公文藏在他们的夹衣里。
出发前,还抓了伪太师的家属到船尾,让他们看到王阳明假装发怒,将他们拉上岸处斩,然后故意放走他们,让他们回去报信。
朱宸濠抓到戏子,果然从他们衣服中搜出公文,便犹豫不决,不敢出兵。
王阳明到达吉安,初步调度好兵力和粮草,开始发布檄文征兵,揭露朱宸濠的罪恶。
朱宸濠知道自己被王阳明出卖,愤怒地想要出兵。
王阳明说:“急于迎战他的锋芒,不是好计策。应该表现出我们坚守不出的样子,等他出兵后,再尾随并图谋他。先收复省城,摧毁他的老巢。他听到消息,必定会回兵救援,我们则出兵拦截并攻击他,这是全胜的策略。”
朱宸濠果然派人探查,发现王阳明没有出兵,便留下一万多士兵守省城,自己带兵东下。王阳明听说朱宸濠已经出兵,便紧急催促各府兵,约定在丰城会合。当时朱宸濠的军队已经包围了安庆,大家商议应该赶紧去救援。
王阳明说:“九江、南康都已经被贼兵占据,而南昌城中有精兵一万多,粮草充足,如果我们去安庆,贼兵必定回军死战,安庆的兵力仅够自守,无法出城夹攻。贼兵会让南昌的军队切断我们的粮道,九江、南康的军队合力骚扰,而四方的援兵又指望不上,情况非常危险!现在我们的大军突然集结,声势浩大,城中必定恐慌,我们全力急攻,必定能攻下,这是孙子救韩趋魏的计策!”
探子报告:“新、旧厂埋伏了一万多士兵,准备夹击我们。”
王阳明派兵从小路袭击并击溃了他们,溃败的士兵逃回城中,城中得知王阳明的军队如雨般集结,都非常惊恐,于是王阳明一举攻下城池。
朱宸濠听说王阳明的军队到了丰城,便想回船,李士实劝他说:“必须直接前往南京,一旦登上皇位,江西自然会臣服。”
朱宸濠不听,便解除了对安庆的包围,将军队移到阮子江,准备回援。
王阳明听说朱宸濠的军队即将到来,召集众人商议。
大家说:“应该收兵入城,坚守城池等待援兵。”
王阳明说:“不行,他们听说老巢被攻破,胆气已经丧失,我们先派出精锐士兵,拦截他们疲惫的归军,挫败他们的锐气,他们就会不战而溃,这就是所谓的‘先声夺人’。”
于是王阳明指示伍文定等人,先用游兵引诱敌人,再假装败退引诱敌人追击,等敌人争相前进时,四面合击,伏兵齐出。又担心城中的宗室可能内应作乱,亲自安抚他们,发布告示,凡是胁从者不问罪,即使曾经接受贼兵官职,只要能逃回来的,都免死,能斩杀贼兵归降的,都给予赏赐,让内外居民及向导等人四处传播。
又分兵攻打九江、南康,切断敌人的援兵。
于是各方力量齐心协力,最终擒获了叛军首领。
〔评〕根据陈眉公的《见闻录》,朱宸濠的失败,虽然是在江西结束的,但实际上是在安庆溃败的。虽然功劳归于王阳明,但实际上得力于李梧山。李梧山名叫充嗣,四川内江人,正德十四年任南畿巡抚,听说朱宸濠请求增加护卫,叹息道:“老虎长了翅膀,祸患就要来了。”于是极力陈述朱宸濠的反叛迹象,朝廷讨论时难以决断。李梧山便日夜筹划策略,整顿武备,以防备贼兵为念。他认为安庆是京畿的要地,正好处于贼兵的必经之路,必须派得力的人把守。当众将参拜时,他特别向指挥使杨锐行礼并说:“皖城的保障,就交给你了,不要辜负我!”正德十五年,贼兵攻陷九江,李梧山亲自带领一万人,驻扎在采石,以堵住上游的道路。他飞檄传书到皖城,晓谕忠义。杨锐感激奋发,随机应变,屡战屡胜。
节发间谍火牌说:“为紧急军情事,该钦差太监总兵等官,统领边官军十万余,一半将到南京,一半径趋安庆,并调两广狼兵,湖广土兵,即日水陆并进,俱赴安庆会集,刻期进攻江西叛贼。今将火牌飞报前路官司,一体同心防守,预备粮草,听候应用等因。”
朱宸濠的船到达李阳河,看到火牌,非常惊恐,于是军队散亡了一半。
接着又派出水兵一千人,高举旗帜,乘坐百余艘快船,鼓噪前进,声称是安庆的援兵,城中看到后,士气大振,杨锐立即开门迎敌,水陆夹攻,贼兵大败。
当时朱宸濠驻扎在黄石矶,听说败将逃跑,李梧山亲自带兵追击,朱宸濠逃入鄱阳湖,正好遇到巡抚王阳明带兵到湖中,于是被擒获。
后来论功行赏时,李梧山竟然没有受到表彰,胡御史洁亲眼目睹此事,特别为他上书陈述,但没有得到回复。所以现在人们盛赞王阳明,而忽略了李梧山,这也是有幸有不幸吧?
又根据记载,朱宸濠起兵时,声称要直取南京,途经安庆。太守张文锦与守备杨锐等人合谋,命令士兵鼓噪登城大骂,激怒朱宸濠,使他的军队在坚城下受挫。而王阳明得以成功,虽然天意使然,但张文锦、杨锐等人的智慧,也值得称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王阳明-注解
王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军事家,心学创始人,主张知行合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逆濠:指宁王朱宸濠,明武宗时期发动叛乱,史称“宁王之乱”。
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明代属南昌府。
吉安:今江西省吉安市,明代为吉安府。
两广:明代指广东、广西两省。
湖襄:明代指湖广行省,包括今湖北、湖南两省。
南京兵部:明代南京设有兵部,负责南方军事事务。
宁府:指宁王朱宸濠的府邸。
优人:指演员或艺人,此处指王阳明派遣的间谍。
九江:今江西省九江市,明代为九江府。
南康:今江西省南康市,明代为南康府。
安庆:今安徽省安庆市,明代为安庆府。
阮子江:今江西省境内的一条河流,具体位置不详。
李士实:宁王朱宸濠的谋士。
伍文定:王阳明的部将。
李梧山:即李充嗣,明代官员,曾任南畿巡抚,参与平定宁王之乱。
陈眉公:即陈继儒,明代文学家,著有《见闻录》。
张文锦:明代安庆太守,参与抵御宁王叛军。
杨锐:明代安庆守备,参与抵御宁王叛军。
胡御史洁:明代御史,曾为王阳明和李充嗣的功绩辩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王阳明-评注
本文记述了明代宁王朱宸濠叛乱期间,王阳明如何运用智谋和军事策略平定叛乱的过程。王阳明不仅是心学的创始人,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在面对宁王叛军时,展现了卓越的战略眼光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首先,王阳明在得知宁王叛乱的消息后,迅速采取行动,试图前往吉安调度兵力。面对舟人的畏惧,他果断拔剑威慑,展现了其果断的领导力。随后,他通过伪装和间谍手段,成功迷惑了宁王叛军,使其迟疑不前,为自己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在军事策略上,王阳明深谙孙子兵法中的“救韩趋魏”之计,即通过攻击敌人的要害,迫使敌人回援,从而在运动中歼灭敌人。他选择先攻南昌,断宁王的后路,再在安庆设伏,最终成功擒获宁王。这一系列行动不仅体现了王阳明的军事才能,也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战略智慧。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李充嗣(李梧山)在平定宁王之乱中的重要作用。李充嗣作为南畿巡抚,提前预见到宁王的叛乱,并积极备战,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历史记载的偏颇,李充嗣的功绩往往被忽视,而王阳明的功绩则被广泛传颂。这也反映了历史记载中的偶然性和主观性。
从文化内涵来看,本文不仅是一篇军事记述,更是一篇展现明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文本。王阳明和李充嗣等人,在面对国家危难时,展现了忠诚、智慧和勇敢的品质。他们不仅是军事家,更是儒家思想的践行者,体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艺术特色方面,本文叙事简洁明快,情节紧凑,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王阳明的智谋和胆识。尤其是王阳明通过间谍手段迷惑宁王的情节,充满了戏剧性,读来令人拍案叫绝。同时,文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颇具深意,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本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是一篇充满智慧和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通过对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的记述,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明代的历史背景,还能感受到儒家文化在军事和政治中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