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三梦记

作者: 唐传奇是指唐代的一种文学体裁,结合了历史、浪漫、神话与现实元素,着重描述唐代的宫廷、民间以及爱情故事。许多唐代著名文学家如白居易、元稹等人也创作了传奇作品。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文学形式之一,内容通常包括了爱情、历史、神话和奇异故事。它以诗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基础,展现了唐代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既有现实题材的描述,又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和虚构的奇幻成分。唐传奇为后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三梦记-原文

人之梦,异于常者有之:或彼梦有所往而此遇之者;或此有所为而彼梦之者;或两相通梦者。

天后时,刘幽求为朝邑丞。

尝奉使,夜归。

未及家十余里,适有佛堂院,路出其侧。

闻寺中歌笑欢洽。

寺垣短缺,尽得睹其中。

刘俯身窥之,见十数人,儿女杂坐,罗列盘馔,环绕之而共食。

见其妻在坐中语笑。

刘初愕然,不测其故久之。

且思其不当至此,复不能舍之。

又熟视容止言笑,无异。

将就察之,寺门闭不得入。

刘掷瓦击之,中其罍洗,破迸走散,因忽不见。

刘逾垣直入,与从者同视,殿序皆无人,寺扃如故,刘讶益甚,遂驰归。

比至其家,妻方寝。

闻刘至,乃叙寒暄讫,妻笑曰:‘向梦中与数十人游一寺,皆不相识,会食于殿庭。有人自外以瓦砾投之,杯盘狼籍,因而遂觉。’

刘亦具陈其见。

盖所谓彼梦有所往而此遇之也。

元和四年,河南元微之为监察御史,奉使剑外。

去逾旬,予与仲兄乐天,陇西李杓直同游曲江。

诣慈恩佛舍,遍历僧院,淹留移时。

日已晚,同诣杓直修行里第,命酒对酬,甚欢畅。

兄停杯久之,曰:‘微之当达梁矣。’

命题一篇于屋壁。

其词曰:‘春来无计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实二十一日也。

十许日,会梁州使适至,获微之书一函,后寄《纪梦诗》一篇,其词曰:‘梦君兄弟曲江头,也入慈恩院里游。属吏唤人排马去,觉来身在古梁州。’

日月与游寺题诗日月率同,盖所谓此有所为而彼梦之者矣。

贞元中扶风窦质与京兆韦旬同自毫入秦,宿潼关逆旅。

窦梦至华岳祠,见一女巫,黑而长。

青裙素襦,迎路拜揖,请为之祝神。

窦不获已,遂听之。

问其姓,自称赵氏。

及觉,具告于韦。

明日,至祠下,有巫迎客,容质妆服,皆所梦也。

顾谓韦曰:‘梦有征也。’

乃命从者视囊中,得钱二镮。

与之。

巫抚拿大笑,谓同辈曰:‘如所梦矣!’

韦惊问之,对曰:‘昨梦二人从东来,一髯而短者祝醑,获钱二镮焉。及旦,乃遍述于同辈。今则验矣。’

窦因问巫之姓氏。

同辈曰:‘赵氏。’

自始及末,若合符契。

盖所谓两相通梦者矣。

行简曰:‘《春秋》及子史,言梦者多,然未有载此三梦者也。世人之梦亦众矣,亦未有此三梦。岂偶然也,抑亦必前定也?予不能知。今备记其事,以存录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三梦记-译文

人的梦境,有时候与常人不同:有的人梦见的事情在这里发生;有的人在这里做的事情在梦中出现;还有的人梦境与别人互通。天后时期,刘幽求担任朝邑丞。有一次奉命出差,晚上回家。走了十多里路还没到家,恰好路过一个佛堂院,路从它旁边经过。听到寺中有人在唱歌、欢笑,气氛融洽。寺庙的围墙有缺口,可以清楚地看到里面。刘幽求弯腰窥视,看到十几个人,男女混杂坐着,摆满了食物,围坐在一起吃饭。他看到自己的妻子也在其中说话、欢笑。刘幽求一开始很惊讶,不知道为什么这么久都还没明白原因。他想着这不应该发生,但又无法放下。他又仔细观察了他们的容貌举止和言笑,都没有什么异常。正要进一步观察,寺庙的门关上了,进不去。刘幽求扔瓦块砸门,砸中了酒器,酒器破碎,人们四散而逃,于是突然不见了。刘幽求翻墙进去,和随从一起看,殿堂里都没有人,寺庙的门还是关着的,刘幽求更加惊讶,于是急忙回家。回到家,妻子刚好在睡觉。听到刘幽求回来,妻子笑着说起:“刚才我在梦中和几十个人一起游览一个寺庙,都不认识,我们在殿堂前一起吃饭。有人从外面扔瓦块进来,杯盘狼藉,于是我就醒了。”刘幽求也详细地陈述了自己的经历。这就是所谓的那个人的梦在这里发生的情况。

元和四年,河南的元微之担任监察御史,奉命出使剑外。过了十多天,我和我的二哥乐天,陇西的李杓直一起游曲江。我们到慈恩寺,参观了所有的僧院,逗留了一会儿。天快黑了,我们一起到李杓直的修行之地,喝酒对饮,非常愉快。哥哥停杯很久,说:“微之应该快到梁州了。”

在屋墙上写了一篇命题。内容是:“春天来了,没有办法解除春天的忧愁,只能醉后折花枝当酒筹。忽然想起远方的故人,算着路程,今天应该到梁州了。”

实际上,那天是二十一日。十多天后,梁州的使者正好到来,带来了一封元微之的信,信中附上了《纪梦诗》一篇,诗中写道:“梦见你们兄弟在曲江头,也进入慈恩院里游玩。属吏呼唤人骑马离开,醒来发现自己身在古梁州。”

日期和游寺题诗的时间一致,这就是所谓的这个人的行为在梦中出现的情况。

贞元年间,扶风的窦质和京兆的韦旬一起从毫州进入秦地,在潼关的旅馆住宿。窦质梦见自己到了华岳祠,看到一个黑发长须的女巫。她穿着青裙白衫,在路上迎接,向他行礼,请他祈祷神灵。窦质无奈,只好听从。女巫问他姓什么,自称姓赵。等他醒来,就把梦中的事情告诉了韦旬。第二天,他们到祠下,有一个女巫迎接客人,她的容貌和衣服都与窦质的梦相符。她对韦旬说:“梦确实有征兆。”

于是让随从查看口袋,发现有两枚钱币,就给了女巫。女巫抚摸着钱币大笑,对同伴说:“就像梦中的一样!”

韦旬惊讶地问她,她回答说:“昨天梦见两个人从东边来,一个有胡须的短个子在祈祷,得到了两枚钱币。等到天亮,我就把梦中的事情告诉了同伴。现在果然应验了。”

窦质于是问女巫的姓氏。同伴说:“姓赵。”

从开始到结束,一切就像符咒一样吻合。这就是所谓的两个人互相做梦的情况。

行简说:《春秋》和子史中,提到梦境的很多,但都没有记载这三个梦。世人的梦境也很多,但也没有这三个梦。这难道是偶然的吗?还是必定有先天的安排呢?我无法知道。现在我把这些事情都记录下来,以保存记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三梦记-注解

梦:指人在睡眠中出现的幻想或感觉体验,常包含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有时也包含情感和思考。

天后:指唐代的武则天,即武周时期的女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朝邑丞:朝邑丞是唐朝时期的地方官职,负责管理朝邑(今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的行政事务。

佛堂院:指供奉佛像的寺院。

寺垣:寺院的围墙。

刘幽求:唐朝时期的人物,曾任朝邑丞。

盘馔:指摆放好的食物。

天后时:指武则天时期。

元和四年:唐宪宗元和四年,即公元809年。

河南元微之:指唐代诗人元稹。

监察御史:唐代官职,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剑外:指剑南道,即今四川省南部地区。

曲江:指长安城(今西安市)内的曲江池。

慈恩佛舍:指位于长安城内的慈恩寺。

杓直:指唐代文人李杓直。

屋壁:指房屋的墙壁。

春愁:指春天时节因季节变换而产生的忧愁情绪。

酒筹:古代饮酒时用来计算酒量的筹码。

梁州:唐代行政区划,位于今陕西省南部。

华岳祠:指位于华山的祠庙。

女巫:古代女性巫师,负责进行祭祀和占卜等活动。

青裙素襦:指青色的裙子,白色的短衣。

祝醑:古代祭祀时使用的酒。

子史:指《诗经》和《史记》等古代文献。

符契:古代用来证明身份的凭证,这里比喻两件事情完全一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三梦记-评注

人之梦,异于常者有之:或彼梦有所往而此遇之者;或此有所为而彼梦之者;或两相通梦者。

此段开篇即点明了梦境的多样性,将梦境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梦中前往某地,现实中恰好遇到;二是现实中有所行动,梦中他人却有所感知;三是两人之间互相感知对方的梦境。这种分类不仅揭示了梦境的神秘性,也反映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微妙关系。

天后时,刘幽求为朝邑丞。尝奉使,夜归。未及家十余里,适有佛堂院,路出其侧。闻寺中歌笑欢洽。

此段描述了刘幽求在归途中遇到的一处佛堂,寺中欢声笑语,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这种梦境与现实相交织的情景,为后文刘幽求的梦境埋下了伏笔。

寺垣短缺,尽得睹其中。刘俯身窥之,见十数人,儿女杂坐,罗列盘馔,环绕之而共食。

刘幽求窥视佛堂中的场景,描绘了一幅欢乐的聚餐画面。这幅画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与刘幽求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得梦境更加真实。

见其妻在坐中语笑。

梦境中刘幽求的妻子也在其中,这一细节加深了梦境的真实感,同时也为后文刘幽求与妻子的对话埋下了伏笔。

刘初愕然,不测其故久之。

刘幽求在梦境中感到惊讶,不知其故,这一心理描写表现了梦境的神秘性。

且思其不当至此,复不能舍之。

刘幽求在梦境中既感到不合理,却又无法自拔,这一心理描写进一步突出了梦境的神秘性。

又熟视容止言笑,无异。

刘幽求仔细观察梦境中的场景,发现其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言笑都与现实无异,这一细节增强了梦境的真实感。

将就察之,寺门闭不得入。

刘幽求想要进一步探究梦境,却发现寺门紧闭,无法进入,这一情节增加了梦境的神秘性。

刘掷瓦击之,中其罍洗,破迸走散,因忽不见。

刘幽求用瓦击打寺门,梦境中的场景瞬间消失,这一情节表现了梦境的变幻莫测。

刘逾垣直入,与从者同视,殿序皆无人,寺扃如故,刘讶益甚,遂驰归。

刘幽求越过寺墙进入寺内,却发现寺内空无一人,这一情节进一步加深了梦境的神秘性。

比至其家,妻方寝。

刘幽求回到家,发现妻子正在睡觉,这一细节表现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界限。

闻刘至,乃叙寒暄讫,妻笑曰:‘向梦中与数十人游一寺,皆不相识,会食于殿庭。有人自外以瓦砾投之,杯盘狼籍,因而遂觉。’

刘幽求的妻子讲述了自己的梦境,与刘幽求的梦境如出一辙,这一情节再次强调了梦境的神秘性。

刘亦具陈其见。

刘幽求也向妻子讲述了他的梦境,这一情节表现了梦境的共享性。

盖所谓彼梦有所往而此遇之也。

此段总结了刘幽求的梦境,将其归类为‘彼梦有所往而此遇之’的类型。

元和四年,河南元微之为监察御史,奉使剑外。

此段介绍了元微之的身份和使命,为后文他的梦境埋下了伏笔。

去逾旬,予与仲兄乐天,陇西李杓直同游曲江。

元微之离开后,他的朋友乐天和李杓直在曲江游玩,这一情节为后文元微之的梦境提供了背景。

诣慈恩佛舍,遍历僧院,淹留移时。

乐天和李杓直游览慈恩佛舍,这一情节为元微之的梦境提供了触发点。

日已晚,同诣杓直修行里第,命酒对酬,甚欢畅。

乐天和李杓直在杓直家中饮酒作乐,这一情节为元微之的梦境提供了氛围。

兄停杯久之,曰:‘微之当达梁矣。’

乐天停杯沉思,预言元微之即将到达梁州,这一情节为后文元微之的梦境埋下了伏笔。

命题一篇于屋壁。其词曰:‘春来无计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乐天在屋壁上题诗,表达了对元微之的思念之情,这一情节为元微之的梦境提供了情感基础。

实二十一日也。

此段说明了乐天题诗的时间,为后文元微之的梦境提供了时间线。

十许日,会梁州使适至,获微之书一函,后寄《纪梦诗》一篇,其词曰:‘梦君兄弟曲江头,也入慈恩院里游。属吏唤人排马去,觉来身在古梁州。’

梁州使者带来了元微之的书信和《纪梦诗》,诗中描述了元微之的梦境,与乐天的预言相呼应,这一情节表现了梦境的神奇性。

日月与游寺题诗日月率同,盖所谓此有所为而彼梦之者矣。

此段总结了元微之的梦境,将其归类为‘此有所为而彼梦之’的类型。

贞元中扶风窦质与京兆韦旬同自毫入秦,宿潼关逆旅。

此段介绍了窦质和韦旬的身份和行程,为后文他们的梦境埋下了伏笔。

窦梦至华岳祠,见一女巫,黑而长。

窦质在梦中来到了华岳祠,遇到了一位黑发长须的女巫,这一情节为后文窦质的梦境提供了背景。

青裙素襦,迎路拜揖,请为之祝神。

女巫身着青裙素襦,向窦质行礼,请求为他祈祷,这一情节表现了梦境的神秘性。

窦不获已,遂听之。

窦质无奈之下,答应了女巫的请求,这一情节表现了梦境的不可抗拒性。

问其姓,自称赵氏。

女巫告诉窦质自己的姓氏是赵氏,这一细节为后文窦质的梦境提供了线索。

及觉,具告于韦。

窦质醒来后,将梦境告诉了韦旬,这一情节表现了梦境的共享性。

明日,至祠下,有巫迎客,容质妆服,皆所梦也。

韦旬第二天来到祠下,发现迎客的女巫与窦质梦中所见如出一辙,这一情节表现了梦境的神奇性。

顾谓韦曰:‘梦有征也。’

窦质对韦旬说‘梦有征’,这一情节表现了梦境的预兆性。

乃命从者视囊中,得钱二镮。

窦质让随从查看囊中,发现有两枚铜钱,这一情节为后文窦质的梦境提供了物证。

与之。

窦质将铜钱给了女巫,这一情节表现了梦境的互动性。

巫抚拿大笑,谓同辈曰:‘如所梦矣!’

女巫拿到铜钱后大笑,告诉同伴‘如所梦矣’,这一情节再次强调了梦境的神奇性。

韦惊问之,对曰:‘昨梦二人从东来,一髯而短者祝醑,获钱二镮焉。’

韦旬惊讶地询问女巫,女巫回答说‘昨梦二人从东来,一髯而短者祝醑,获钱二镮焉’”,这一情节表现了梦境的准确性。

及旦,乃遍述于同辈。

女巫在第二天将梦境告诉了同伴,这一情节表现了梦境的传播性。

今则验矣。

女巫说‘今则验矣’,这一情节再次强调了梦境的神奇性。

窦因问巫之姓氏。

窦质询问女巫的姓氏,这一情节为后文窦质的梦境提供了线索。

同辈曰:‘赵氏。’

女巫的同伴告诉窦质女巫的姓氏是赵氏,这一细节为后文窦质的梦境提供了线索。

自始及末,若合符契。

从始至终,窦质的梦境与女巫的预言如出一辙,这一情节表现了梦境的准确性。

盖所谓两相通梦者矣。

此段总结了窦质和韦旬的梦境,将其归类为‘两相通梦’的类型。

行简曰:《春秋》及子史,言梦者多,然未有载此三梦者也。

行简在总结三则梦境时,指出《春秋》和子史中虽然记载了许多梦境,但并未记载这三则梦境,这一情节表现了梦境的独特性。

世人之梦亦众矣,亦未有此三梦。

行简进一步指出,世人的梦境虽然众多,但也没有这三则梦境,这一情节强调了这三则梦境的特殊性。

岂偶然也,抑亦必前定也?予不能知。

行简提出了一个疑问,这三则梦境是偶然发生的,还是事先注定?他无法给出答案,这一情节表现了梦境的神秘性。

今备记其事,以存录焉。

行简决定将这三则梦境记录下来,以供后人研究,这一情节表现了梦境的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唐传奇-三梦记》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18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